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 分层教学
任何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然而,传统教育所实施的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却无视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使得“吃不饱”、“吃不了”、“吃不好”的现象随处可见。布卢姆认为,要使每个学生对所学学科都能达到掌握水平,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那种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标准课堂教学情景和假设。要打破传统教学中“一刀切”、“一锅煮”的局面,就要在目标教学中实行“分层推进,分类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具有丰富的现代内涵,它对于教师、家长、学校以及教育公平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
2、“最近发展区”原理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他人的帮助结合自己的努力,“跳一跳,摘到桃”。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此来激励自己,增强求知的欲望。
三、分层的内容与实施
1、学生分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方式与手段,对学生进行调查等。然后,依据学生的智力水平以及学习态度等情况进行分层,大致可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三层。其中甲类学生对信息技术十分感兴趣,并且能够熟练地掌握并使用计算机;乙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与运用能力一般;丙类是信息技术水平比较低,无法独自进行计算机操作。
2、教学目标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后,对照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并提出不同要求。如对于甲类学生,应该不断扩展其视野,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对于乙类学生,要求其能够较好地了解并掌握基础性知识以及技能,且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对于丙类学生,要能够了解并掌握基础性知识及技能,能够基本完成教材中所提出的基本性任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备课分层
教师能够上好课的首要前提就是做好备课工作。教师应该对教学大纲、教材内容进行仔细研究,制定出具有可行性的教学目标,将共同目标与非共同目标进行区别。然后依据学生的不同状况,进行分层次备课,精心设计课堂中的每一个部分和每一个环节。教师在对教学目标进行把握的同时,还应该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情况,明确指出不同层次学生应该要达到的目标。
对于甲类学生,应该设计比较难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演示或者回答,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于丙类的学生,应该设计比较简单的题目,让学生能够理解该题目并回答,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进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合理、恰当的分层教学设计能够有效地落实教学大纲中的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对优等生而言,能够使其“更上一层楼”,而对于其他学生而言,能够达到辅助性学习的目的。
4、授课分层
采取“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教师依据备课中所提到的要求,在讲课过程中以乙类学生为主,采取中速推进的方针,并在课后针对甲类和丙类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辅导,保证两个层次学生的稳定发展。具体的方式为: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针对甲类学生,采取“放”为主、“扶”为辅的形式,主要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对于乙类学生及丙类学生,采取“扶”为主、“放”为辅的形式,主要是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对于丙类学生,应该保证其能达到教学大纲中的基本目标,对于甲类学生,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5、提问分层
课堂提问应注重层次性,具有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如在分层教学过程中,对于甲类学生,教师的提问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拓知识面;对于乙类学生,教师的提问重点在于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掌握系统性的知识内容;对于丙类学生,教师的提问重点则在于基本性的知识,发展学生的印证性思维能力。
6、辅导分层
学生上机练习时,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乙、丙两层次学生的辅导。不仅鼓励后进生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还应鼓励优等生对后进生的辅导活动,同时提高两层次学生的水平。
7、评价分层
布鲁纳认为:“教育目标既要追求优异成绩,也要培养参差不齐的才能,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因而在评价时要遵循弱化差别、淡化分数竞争的原则。分层课堂评价不仅可以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情感愉悦并能更好地促进课堂学习,进而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潜能。
参考文献:
1、https://wenku.baidu.com/view/82eff9129b6648d7c1c746b0.html
2、http://www.cjedu.cn/newsInfo.aspx?pkId=22971
3、http://blog.163.com/lvchao012326@126/blog/static/4598033120136
1873841726/
4、http://www.xzbu.com/9/view-3671451.htm
5、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86%E5%B1%82%E6%95%99%E5%AD
%A6/4772572?fr=aladdin
论文作者:杜彩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5期3批
论文发表时间:2020/1/9
标签:学生论文; 发展区论文; 教师论文; 乙类论文; 水平论文; 课堂论文; 甲类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5期3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