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工会的群众性做好党的职工群众工作_工人阶级论文

把握工会的群众性做好党的职工群众工作_工人阶级论文

把握工会群众性 做好党的职工群众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群众性论文,工会论文,职工群众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416(2016)01—0001—07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最重要的是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群众性是群团组织的根本特点。离开了群众性,群团组织就容易走向官僚化、空壳化。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工会应更加注重群众性研究,深刻把握工会群众性这一根本属性,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

      一、工会组织群众性的内涵

      群众,指大众[1],泛指人群。一个组织强调群众性,在组织构成上,要最大限度地覆盖所组织的群众;在服务宗旨上,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在工作理念上,要最广泛地代表本组织群众的意愿;在运行机制上,要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

      工会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对于工会的产生,马克思讲的最清楚,他说“资本是一种集中的社会力量,而工人只拥有自己的劳动力。……工人的社会力量仅在于他们的数量。然而,数量上的优势被他们的分散状态所破坏。”[2]工会是工人的阶级联合,是工人们在与资本对抗中,为克服力量分散的弱点和工人间的竞争而走向联合的产物。工会组织也只有学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组织中心,并自觉地进行活动,从而把最大多数的工人吸引到自己的队伍中来,才会真正有力量。从工会的起源来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群众性是工会的根本属性之一。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中国工会的群众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最大限度地吸收职工群众自愿加入进来。列宁说过:工会始终是工人阶级实现阶级联合的最广泛的组织,工会的会员构成具有工人阶级范围内的广泛性。工会并不是个别行业或者个别部门内职工的组织,它最大限度地团结、联合了广大职工群众。《中国工会章程》规定:“凡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机关单位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承认工会章程,都可以加入工会为会员。”可见,工会要最大限度地吸收工人阶级的成员加入。当前,我国工会会员人数已达到2.8亿,是世界上会员最多的工会组织。在新的形势下,坚持会员发展的广泛性,最大限度地吸收职工群众加入,特别是加大农民工和新兴组织人员的入会力度,扩大工会组织的覆盖面,仍然是我国工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工会会员的广泛性是工会组织群众性内在要求的体现。

      二是以切实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为基本职责和根本宗旨。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基本职责是维护工人阶级群众的利益。职工群众是工会组织的主体,是工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广大会员和职工群众对工会的信赖和支持是工会最基本的力量源泉。工会代表广大会员和职工群众的正当利益,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这是工会群众性的核心问题。如果工会一旦失去代表性,就会失去本阶级群众,也就不可能有群众性可言。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工会作为党的群团组织,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其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工会法》确定的中国工会的代表职能、参与职能、教育和组织活动职能、监督职能和处理劳动争议职能,都体现了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是工会组织群众性在法律上的具体体现。

      三是以牢固的群众工作理念为指导。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强调指出的:“工会必须牢记党的重托,不忘工会职责,增强对职工群众的感情,密切同职工群众的联系,为他们排忧解难,始终同职工群众心连心。”中国工会始终强调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切实增强群众工作的本领,保持与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工会工作深深扎根于职工群众之中。做一切工作都坚持以职工群众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各级工会干部心里时刻装着职工群众,设身处地地为职工群众着想,满腔热情地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推动涉及职工群众权益落实,让广大职工群众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为职工群众服务、团结引领广大职工跟党走是党的重托,也是工会工作的核心理念。

      四是工作中突出职工群众的主体地位。历史已经证明,包括广大职工在内的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是中国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保证。我国工人阶级同大工业生产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它在同资产阶级作斗争中锤炼了高度的团结互助精神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是历史上最先进、最革命和具有远大前途的阶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所指出的:“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党的十八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造福工人阶级,也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而中国工会是我国工人运动的产物,引导动员广大职工群众为国家解放、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工会的力量来自职工群众,一切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广大职工的参与。它始终坚持职工群众主体地位,做一切工作都紧紧依靠职工,坚决相信职工,发挥职工首创精神,在职工的创造性实践中寻求工作创新的办法和途径,不断与时俱进,保持和激发组织的活力。

      二、加强工会组织群众性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工会的群众性研究,是夯实党的群众基础的需要。对于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国家里的工会的地位,列宁曾鲜明地指出:工会“是一个形式上非共产党的、灵活的、比较广泛的、极为强大的无产阶级机构,党就是通过这个机构同本阶级和群众取得密切联系的;阶级专政便是在党的领导下通过这个机构来实现的。”[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指出,群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建立旨在广泛联系各方面群众的群团组织是帮助党做群众工作的。工会是专门做职工群众工作的。增强工会的群众性是工会“代表群众利益、维护职工权益”的职责要求,也是工会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的责任要求。新时期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虽然发生了重大转变,但人民群众作为时代主体的地位、推动时代发展的历史作用并没有变。“工会是党联系工人阶级的第一根主要引带,第一个主要传达机关。”[4]新形势新任务必然要求工会更加紧密地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把职工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把党的政策贯彻到职工群众中,把党的主张变成职工群众的自觉行动,赢得职工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加强工会的群众性研究,落实群众性要求必然促使工会干部要更多地走向基层,走近职工,与职工谈心,与职工交友,与此同时,更全面地了解职工的工作与生活,更快捷地获悉职工的矛盾与苦衷,更容易贴近职工的思维空间,感同身受地把握职工的生存状态,帮助职工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利益问题,吸引职工自觉自愿地团结在工会组织周围,在工会的引领下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切实夯实党的群众基础。

      (二)加强工会的群众性研究,是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需要。毛泽东同志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5]“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6]现在,党带领人民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人民群众是力量源泉。越是艰巨的事业,越是宏伟的目标,越需要发挥好包括工会在内的群团组织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好凝聚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实现我们党确定的宏伟目标,根本上要靠全体人民的劳动、创造、奉献。工会是党直接领导的群众组织,承担着组织动员广大职工群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共同奋斗的重大责任。工会必须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准确把握在党政工作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发挥作用的主战场,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群众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充分调动起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主人翁意识,激发蕴藏在职工群众中的巨大创造力,凝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国梦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三)加强工会的群众性研究,是维护工人阶级团结统一的需要。中国工会是伴随中国共产党产生的,是党的群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工作有没有生机和活力,工会组织有没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直接关系到工人阶级队伍的团结和统一,关系到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发挥。当前,国内外敌对势力和一些境外非政府组织、社会组织等打着民主、维权、宗教、慈善、环保、扶贫等旗号,煽动“独立”、“中立”,鼓吹“独立工会”、“民间工会”,试图离间工会组织和广大职工群众的关系,同我们打群众争夺战、攻心战,同我们争夺阵地、争夺人心、争夺群众。工会组织肩负着引领广大职工群众跟党走、使之成为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的使命,决不能成为西方那种“独立工会”。工会必须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深刻把握工会组织群众性要求,多做组织、宣传、教育、引导职工群众的工作,多做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增进感情、激发动力的工作。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职工满意不满意、工会作用发挥充分不充分为标尺,努力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覆盖大量的盲区和“飞地”,形成完善的组织体系,让基层职工群众随时随地感觉到工会组织的存在。转变思想观念,强化群众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水平,激发工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成为职工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知心人、贴心人,维护工人阶级的团结统一。

      三、当前工会组织存在的群众性不突出的主要问题

      习近平同志指出,群团组织中存在的“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的问题,实质是脱离群众的问题。工会组织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四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工会组织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

      一是对新领域新阶层主动调整适应不够,组织体系尚需完善。面对新领域新阶层人员流动频繁、分布不断变化、数量逐渐增多的新趋势,工会组织调整适应不够及时,组织建设相对滞后,没有形成完整的网络化组织体系。如,农民工工作虽然已列入工会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大推进力度,但农民工入会的比例还不够高,主动入会的积极性不够强;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新领域中,还有尚未覆盖的盲区和“飞地”。二是工会组织吸引力有待提升。部分基层工会组织的工作职能发挥不到位,“磁石效应”不明显,没有让广大职工群众特别是青年职工、农民工等新兴群体真切感受到加入工会所带来的益处,向心力不够强。三是组织机构建设与实际工作不相适应。各级工会组织的机构设置、职能定位、运行机制相对固定,上下一般粗,难以适应新形势对工会工作的需要。工作力量分布呈倒金字塔形,基层组织“薄弱化”,人员、经费不足,县乡工会存在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

      (二)工会组织和干部服务职工的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是群众意识不强。思想上没有把职工当成“自己人”,与职工缺少真诚有效地沟通交流,不能准确把握职工的诉求。在服务工作落实上存在选择性作为的现象,立竿见影、容易处理、舆论关注的事情做得多,长期遗留、难以解决的问题做得少。二是服务群众的能力不足。服务职工的新体系尚未形成,基层工会组织因资源有限、经费不足,服务手段单一。部分工会干部知识水平难以适应服务群众要求,群众工作经验不足,事业心、进取心不强,得过且过。三是工作作风不实,存在一定程度的机关化倾向。有的制定工作措施大而化之,缺乏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对工作的督导检查和跟进不到位,导致有些工作流于形式、没有落地。有些工会干部不能深入群众,到基层仅仅是搞搞座谈、听听汇报、看看专栏。

      (三)工会组织的代表性不强,吸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职工不够

      一是存在重精英轻草根的现象。确定委员、代表人选和表彰先进时,追求“高大上”,名人、专家较多,普通职工代表较少。部分工会干部喜欢与知名人士、上层领导打交道,不愿意同普通职工谈心交朋友。二是对职工群众所想所盼不了解、不用心,以主观想象代替群众真实需求。坐在办公室里想方法、在会议室内定方案、凭影像资料显成效,工作缺乏针对性,活动不接地气,没有准确把握群众所需所盼。三是有以点代面的倾向。对职工群众的共性需求和工作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缺乏全面了解,有时以个别先进下属单位代替整个单位,以个别品牌工作代替全面工作,以服务和维权的个别成功案例来代替整个工作。

      (四)工作中职工主体地位不够突出,赋予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实不到位

      一是职工表达渠道不畅通,参与决策较难。工会界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一线职工较少,企业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安排落实不到位,影响了职工群众参与决策的力度与深度。职工联系工会组织的渠道较窄,公布的热线与信访电话很难打进,传统的信函方式时效性不强。二是吸纳职工参与的力度不够。组织活动偏重工会内部自我循环,存在热在机关、冷在基层,热在干部、冷在群众的现象。开展工作有一定的形式主义倾向,活动只讲数量不求质量,有的缺乏思想性、教育性。三是工作方式不对路,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工作内容、工作方式方法偏于行政化,较多的用会议动员职工群众、用行政命令来下达任务、用简报文章来反映成绩、用台账报表来实施检查。开展工作没有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一直沿用老套路、老方法,工作没有做到群众心坎里。

      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了工会组织有效履行职责,降低了工会组织对职工群众的动员力、号召力、影响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党的群团工作的健康发展。

      四、保持和增强工会组织的群众性,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7]工会组织应该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和重要社会支柱作用,从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政治高度,准确把握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在党政工作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保持和增强工会组织的群众性,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群众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积极发挥工会作用,为党的群众工作增添力量。

      (一)凝聚职工群众,加强阵地建设,大力健全工会基层组织。工会组织是凝聚职工群众的阵地。长期以来,中国工会自上而下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组织体系,目前有基层组织近280万个,但随着群众就业、生活、聚集方式日益多元化,工会组织也面临着覆盖不到、不全的问题,致使不少基层职工群众感觉不到工会组织的存在。列宁针对工会组织建设鲜明指出:“哪里有群众,就一定到哪里去工作。”[8]保持和增强工会组织的群众性,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必须大力健全工会基层组织,始终把扩大组织覆盖、提高建会质量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以组建工会和发展会员为基础,以加强基层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为保障,以增强基层工会活力为目标,切实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最广泛地把职工群众组织到工会中来,凝聚到党的周围。当前,各级工会组织要适应职工队伍构成多元、分布广泛、流动频繁等新变化,及时调整工会组织设置方式,在巩固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已有工会组织的基础上,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新领域新阶层中的工会组织建设,依法推进普遍建立工会,形成完善的工会组织体系,实现工会组织有效覆盖。探索以多种方式构建纵横交织的网络化组织体系,做到哪里有职工群众哪里就有工会组织,怎么有利于做好工会工作就怎么建设工会组织,增强工会组织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在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新形势下,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农民工的组织引导和维权服务,创新工会组织形式和农民工入会方式,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加强对农民工特别是青年农民工的思想引领和人文关怀,维护好农民工参与企业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积极参与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帮助农民工接受教育、提升技能,为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有力支持、有效服务,有效解决工会组织对青年职工、农民工等吸引力不够的问题,从而使他们成为工人阶级坚定可靠的新生力量。

      (二)密切联系群众,真正转变作风,充分发挥好工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群团组织。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与归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从群众出发就好办。”[9]“群众生产,群众利益,群众经验,群众情绪,这些都是领导干部们应时刻注意的。”[10]工会来自职工,植根职工,密切联系群众理应成为工会组织建设的永恒主题。破除工会组织存在的“机关化”问题,保持和增强工会组织的群众性,做好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必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充分发挥好工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工作中,要深入践行群众路线,建立健全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摆脱文山会海,走出高楼大院,大部分工作时间到职工群众中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万家门、访万家情、结万家亲,经常同一线职工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地零距离接触,倾听群众呼声,增强群众意识,增进群众感情。深入基层群众,一方面,抓好思想政治引领的工作,结合职工群众的思想实际,大张旗鼓地讲党的领导、讲理想信念、讲共同目标,深入浅出地为职工群众释疑解惑,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准确传达到职工群众中去,引导职工群众正确理解和认真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真正使职工群众入脑入心,融化在思想里,落实在行动上,把坚定不移跟党走变成广大职工群众的坚强信念和自觉行为;另一方面,从职工群众中看最真实的情况,听最真实的声音,了解掌握职工群众的意愿和呼声、困难和问题等第一手材料,及时反映给党委和政府,推动解决职工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组织和代表职工群众依法有序广泛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主动参与创新社会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在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彰显工会组织更大作为。最终使下基层活动成为每个工会干部的习惯和自觉,形成常态化、制度化,争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忠实践行者、党的群众路线的坚定执行者、党的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

      (三)从群众需要出发,最广泛地代表职工群众意愿,不断提高工会组织为职工群众服务的水平。毛泽东同志指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11]“为群众服务,这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12]对工会组织来说,能不能为职工群众服务,能不能帮助职工群众排忧解难,决定着职工群众会不会跟着工会走。保持和增强工会组织的群众性,做好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必须克服眼睛向上看、只围着领导转的倾向,从群众需要出发,最广泛地代表广大职工群众的意愿,不断提高工会组织为职工群众服务的水平。工会组织必须强化服务意识,坚持从职工群众需要出发开展工作,在群众所急、党政所需、工会所能的领域找准着力点,扬长避短,形成特色,发挥优势,做到精准服务、供需对路。克服以主观想象代替职工群众真实需求的倾向,深入基层,加强调研,把准职工需求脉搏,全面了解职工群众的个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更好地满足职工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区分服务的对象和主次,更多关注、关心、关爱普通职工群众,把工作重心放在最广大普通职工身上,重点做好一线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困难职工的帮扶救助工作。扩大服务的范围和领域,在集中抓好市、县职工服务中心建设的基础上,推动服务网络向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规模以上企业延伸;在做好工会日常服务的基础上,服务内容向心理疏导、医疗互助、法律援助等领域拓展。建立服务职工群众满意度评价制度,让职工群众检验服务质量,并根据职工群众的意见不断改进提高服务水平。不断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政府和工会联席会议制度,把职工群众最关心的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民主参与等作为工会源头参与的重点,从源头上保障职工权益、发展职工利益。通过对职工群众的有效服务,让广大职工群众更加感受到党的关怀、党的温暖,从而最广泛地把职工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真正成为党执政的坚实依靠力量、强大支持力量和深厚社会基础。

      (四)以群众为中心,突出群众主体地位,不断改进提高工会工作运行机制。“凡是需要群众参加的工作,如果没有群众的自觉和自愿,就会流于徒有形式而失败。”[13]“可恶的官僚主义积习使我们陷入滥发文件、讨论法令、乱下指示的境地,生动活泼的工作就淹没在这浩如烟海的公文之中了。”[14]职工群众是工会组织的主体。破除工会组织存在的“行政化”问题,保持和增强工会组织的群众性,做好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必须坚持以职工群众为中心,以职工群众为主角,更加突出职工群众主体地位,真正按照职工群众的“生物钟”来安排工作,以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加的形式和方法开展工作。组织活动请群众一起设计,部署任务请职工群众一起参与,表彰先进请群众一起评议,力求每一项重点工作的开展都能体现职工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使更多的职工群众置身其中。工会组织必须牢牢把握“既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又要服务群众”的理念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工作大局,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劳动竞赛和职工技术创新竞赛活动,组织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激发广大职工的创新热情,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引导职工群众勤奋劳动、敬业奉献、岗位建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齐鲁优秀文化,不断深化“中国梦·劳动美”教育实践活动,设计务实管用的载体,打造更多具有工会特色、职工喜爱的工会工作品牌,引导广大职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汇聚推进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职工群众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坚定法治信仰,弘扬法治精神,努力夯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群众基础。工会基层组织处在职工群众工作的第一线,要坚持重心向基层转移、资源向基层倾斜、工作在基层落实的工作理念,为基层工会提供有力指导和周到服务。加强基层工会力量,创新基层组织设置、会员发展、联系群众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增强动员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让广大职工群众从心里感到工会组织是自己的组织,从而更好地吸引凝聚职工,并紧紧依靠职工把工会各项工作开展得更加深入扎实、富有成效。

      (五)把握“五型工会”目标,大力加强工会自身建设,着力打造职工群众信赖的“职工之家”。工会工作归根到底是做职工群众工作,工会组织最大的优势是密切联系职工群众,最大的危险是脱离职工群众。保持和增强工会组织的群众性,做好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活力型、务实型“五型工会”目标,大力加强工会自身建设,着力打造职工群众信赖的“职工之家”。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群众需求导向,认真查找并纠正工会组织存在的“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脱离职工群众问题,始终密切同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走出机关,到一线、到基层、到现场,把工会工作做到职工群众心坎上,做到职工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锲而不舍推进工会系统作风建设,不断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之以恒反对“四风”,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把“三严三实”要求贯穿到工会工作的各方面。建立科学激励机制,完善符合工会工作特点、操作性强的工作目标责任考核考评办法。创新工作方式,积极探索借助互联网技术拓宽服务渠道和领域,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创新思路方法,坚持不懈地以改革创新解决工会服务的瓶颈问题,提升工会的服务质量和实效。强化问题意识、忧患意识、改革意识,增强自我革新勇气,积极稳妥推动工会改革。加强自身建设,更多把普通群众中的优秀人物纳入组织,在工会委员、代表的安排上,明显提高基层一线人员比例,把各级工会领导班子打造成政治坚定、团结务实、代表广泛、群众拥护的坚强领导集体。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推进工作,依法建会、依法管会、依法履职、依法维权。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落实党组主体责任和纪检组监督责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确保工会组织风清气正、工会干部廉洁自律,打造绝对忠诚党的事业、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工会干部队伍,努力建设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的工会组织,真正担负起团结引领广大职工跟党走的重托。

      综上所述,阶级性与群众性是工会的根本属性。现阶段我国工会的群众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要最大限度地吸收职工群众自愿加入工会;二是要以切实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为基本职责和根本宗旨;三是要以牢固的群众工作理念为指导;四是要在工作中突出职工群众的主体地位。新时期加强工会群众性研究,既是夯实党的群众基础的需要,也是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需要,还是维护工人阶级团结统一的需要。当前群团组织中存在的“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脱离群众的问题,工会组织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主要变现为:工会组织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工会组织和干部服务职工的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会组织的代表性不强,吸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职工不够;工作中职工主体地位不够突出,赋予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实不到位。

      为了保持和增强工会组织的群众性,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一是凝聚职工群众,加强阵地建设,大力健全工会基层组织;二是密切联系群众,真正转变作风,充分发挥好工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三是从群众需要出发,最广泛地代表职工群众意愿,不断提高工会组织为职工群众服务的水平;四是以群众为中心,突出群众主体地位,不断改进提高工会工作运行机制;五是把握“五型工会”目标,大力加强工会自身建设,着力打造职工群众信赖的“职工之家”。

标签:;  ;  ;  ;  

把握工会的群众性做好党的职工群众工作_工人阶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