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即将复苏&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前景与跨国公司战略研究成果述评_外国直接投资论文

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即将复苏——“全球FDI前景及跨国公司战略”研究成果评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全球论文,研究成果论文,跨国公司论文,直接投资论文,前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第二届国际投资促进论坛”于3月17-18日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在会议期间,记者采访了联合国贸发会议高级经济官员詹晓宁博士,请他详细介绍由他倡议并主持完成的全球跨国投资前景预测评价研究项目的主要成果。詹晓宁介绍说,根据已经完成的2004-2007年度全球投资前景评估结论,这一时期的发展前景显然是十分乐观的。在2001年,全球外资流量骤然下滑之后,连续三年来仍在下降,虽然降幅有所减小。詹晓宁指出,无论从短期(2004-2005年)还是中期(2006-2007年)的情况来分析,全球FDI都呈现出了恢复增长的迹象。但是,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行业,FDI复苏的广度和速度都将有所差别。在外资流动进入复苏阶段以后,在可预见的若干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为吸引FDI而展开的竞争将依然非常激烈。詹晓宁说,面对新一轮国际跨国投资增长的势头,企业领导人和政府决策者应当充分了解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动的最新趋势和不断出现的各种因素,审时度势,拟定本企业、本地区和本国的应对策略,促进经济的发展。

一、全球FDI流动前景预测

在2004-2007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流量很可能上涨。从收集到的对未来外国直接投资流量产生影响的主要宏观和微观经济指标中,以及UNCTAD所做三项全球性调查的结果中均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尽管不同地区外国直接投资流量的复苏力度,以及影响程度会有所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在连续下滑若干年后,即将出现反弹。

除了投资者具体的投资计划所产生的影响外,未来外国直接投资流量能否增加还将取决于一系列宏观和微观因素,以及相关政策的走向。截至目前,就所有影响因素的发展前景来看,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全球都将兴起新一轮外国直接投资的复苏浪潮,只是与1999-2000年的鼎盛时期相比,这股复苏浪潮还比较温和。影响未来外国直接投资流量的具体因素包括:

——以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的宏观经济增长率有望加速发展。

——全球的利率将继续停留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上,因此公司投资时所需的融资成本将比较低。

——作为固定资本形成总值(GFCF)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内投资和工业产出有望增长。

——大多数公司的盈利状况在逐步改善,它们的投资能力也相应提高。

——随着特定目标公司资产价值的增加,即使跨国并购交易的数量保持不变,股票价值的增加仍将提高跨国并购交易的价值。

——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纷纷强化政策措施,这将为外国直接投资流量的进一步增加提供便利。

但是,上述预期能否出现将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变化情况,而这些因素都有可能阻碍外国直接投资流量的增长。例如,居高不下的石油价格和其他因素会遏制部分主要投资国和东道国的经济增长。还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即将出现的外国直接投资浪潮主要受周期性因素影响;东道国要想在未来几年内保持稳定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就必须切实解决本国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其他的潜在风险还包括:可能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它对出口外向型外国直接投资影响较深)以及妨碍部分国家对外投资的因素;恐怖主义和地区冲突所带来的日益严峻的风险。此外,许多国家的私有化进程也将逐渐停止,这意味着通过这一渠道流动的外国直接投资将越来越少。

尽管对部分行业或国家来说,上述因素的影响力可能会大于其他行业和国家,但是UNCTAD收集到的所有预测均显示,推动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发展的积极因素最终仍将大于其负面因素。

跨国公司、专家和投资促进机构对FDI前景的不同预测

资料来源:UNCTAD,网址:www.unctad.org/fdiprospects。

1.主要宏观经济指标

主要的多边机构一致认为,目前出现的全球经济复苏将在2004年乃至将来继续保持下去。2004-200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有望超过3%,而2003年时还是2%。从更长期的角度来看,由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将为全球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动力,因此未来的发展前景还会更光明。

尽管所有主要经济体在未来的经济发展都会有所改善,但是不同国家的经济复苏力度却不尽相同。据估计,美国的GDP增长率将达到4.3%,日本将达到3.1%,这两个预期均高于美日两国近十年来的平均GDP增长水平。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相比,西欧进入经济复苏阶段较晚,2004年西欧地区的经济增速仍将低于其发展潜力,但随后其经济发展将逐渐加快。对发展中经济体来说,无论是从短期还是从中期角度来看,其经济发展前景都比较乐观。中东欧地区也将出现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

总而言之,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和世界GDP增长率之间始终保持着稳定、积极的联系。从供应方来看,外国直接投资受公司利润中可投资资金或贷款的影响,而公司利润或贷款反过来又受国内经济环境的影响。从需求方来看,海外市场的不断发展导致跨国公司的投资逐步增加,而陷入衰退的市场反过来又遏制了投资的增长。

近二十年来,只要世界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就会欣欣向荣,当世界经济陷入衰退或者增速放缓时,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随即下降。上世纪90年代末,外国直接投资流量迅猛增长,但是在进入2001年和2002年后便随即回落。除了在1982-1983年出现过类似情况外,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也曾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在外国直接投资不断增长的大趋势下,下滑周期会每隔十年左右出现一次,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速度。从最近的经济发展趋势中可以看出,经历过前不久的投资衰退后,一股外国直接投资增长浪潮正在酝酿之中。

人们普遍认为,按照固定资本形成总值来衡量的国内投资将在未来两年内迅速增长,这个预期进一步证实了外国直接投资即将恢复增长的观点。对所有主要经济体(日本除外)来说,固定资本形成总值在2004-2005年的增长势头要强于2003年。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东道国不仅会有更多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机遇,而且还将涌现出非常旺盛的商业需求。

通过GDP增长率和国内投资增长率的加速发展预期,我们完全可以断定,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将会恢复增长。

2.主要微观经济指标

去年,由于经济增长复苏而且一大批行业的市场需求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公司的盈利状况开始有所改善,而且公司在近期内可用于投资的资金逐步增加。全球最大的500家公司在2003年的营业额超过了2000年的鼎盛期,当时由于互联网和股市的繁荣发展,公司营业额一度达到了创记录的水平。在经历了前两年的严重亏损后,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2003年的平均净利润增长了540%。无独有偶,亚洲最大的1000家公司(主要是来自日本、中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韩国和中国台湾的跨国公司)2002年的营业额也出现了大幅增长(增幅为128%)。接受UNCTAD问卷调查的跨国公司的利润额在过去的两年里增长了20%以上。

乐观的预期为股市的繁荣以及证券组合流量的进一步提高创造了有利环境。股市的繁荣一方面帮助跨国公司提高了通过发行新股筹集投资资金,或者通过抵押贷款筹集投资资金的能力,另一方面它也提高了跨国并购交易的价值。换而言之,与跨国公司有关的金融环境正在朝有利于在近期内推动外国直接投资大幅增长的方向发展。

在大批已经准备就绪的外国直接投资的刺激下,两个推动外国直接投资持续发展的趋势逐渐兴起。首先,它创造的营业额和利润额中,有一部分将用于再投资。例如,美国2003年的再投资利润额和流往海外的证券额均有所上涨。而再投资利润是维持未来外国直接投资流量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次,外国直接投资的大规模流动要求有额外的资本投资以弥补各种损耗,并且确保所有资产保持正常运转状态。对经济增长的乐观预期激励跨国公司再次考虑采纳增长型发展战略。此外,主要投资国相对较低的利率水平降低了公司为实施新的投资计划而支付的融资成本。近三年来,公司不仅压缩了冗余的产能、清理了大批库存,而且还扭转了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逐渐形成的财务亏损。如今,公司已经做好了再次扩张的准备。上述所有因素将进一步推动外国直接投资流量上涨。

调查结果显示,自去年以来,投资者逐渐增强了对商业发展的信心。普华永道公司(Price WaterhouseCoopers)在2003年底所做的全球调查结果显示,全世界的首席执行官都对各自公司的增长潜力持乐观态度,接受调查的1400余名首席执行官中,有80%的调查对象表示,他们有信心在2004年以及未来三年内推动公司的营业额实现增长。在一项对92个国家和地区的1114名专家所做的问卷调查中,国际商会和IFO研究所的《世界经济调查》杂志也发现,人们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信心已经达到了近十年来的最高点。

FDI专家编制的2004-2005年吸收FDI最多的国家排名

地区/

非洲亚太

 拉美和加

国家 地区

 勒比地区

中东欧地区

发达经济体

1 南非中国

 巴西 波兰 美国

2 埃及印度

 墨西哥

  俄罗斯英国

 摩洛哥/匈牙利/

3

泰国

 阿根廷

加拿大

 尼日利亚捷克共和国

4 - 越南

 智利  -  德国

5 阿尔及利亚 韩国

委内瑞拉

罗马尼亚日本

资料来源:UNCTAD,网址:www.unctad.org/fdiprospects.。

3.FDI的政策走向

在努力防止外国直接投资下滑的过程中,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应对日趋白热化的引资竞争,在此期间,它们进一步深化监管体制的自由度以吸引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2003年,国家级的外国直接投资体制中就出现了220个有利于外国直接投资发展的变化。2003年的体制变化比2000年(共有147个变化)增加了50%。2003年对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体制做出改革的国家有82个,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UNCTAD对国家级投资促进机构的问卷调查进一步证实了最近出现的外国直接投资自由化趋势,这项调查结果显示,各个地区的国家在2003年均进一步放宽了自己的外国直接投资体制,尤其是非洲(占40%)、亚太(占61%)和中东欧地区(占50%)的国家。此外,许多国家都加大了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力度,尤其是在针对性措施和额外优惠政策的运用方面。

最近出现的外国直接投资下滑不仅促进了各国国内监管体制的完善,而且还刺激了投资促进措施的迅猛发展。此外,许多国家还用有关外国直接投资的双边或地区性协议来进一步完善和巩固自己国家的引资政策。有鉴于此,跨国公司所面临的投资环境正日臻完善。

4.UNCTAD全球问卷调查结果

UNCTAD在全球范围所做的问卷调查证实了强劲的经济增长将推动外国直接投资流量上升的预期。大型跨国公司、国家级的投资促进机构和国际投资选址专家一致认为,从整体情况来看,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未来都将出现新一轮外国直接投资上升势头。不过,不同组织间的观点略有差异,投资促进机构的态度比跨国公司和选址专家更乐观。所有组织都认为,外国直接投资的中期发展前景略好于短期前景,不过跨国公司对中短期发展前景的预期要略低于投资促进机构和选址专家。

总之,从上述主要经济指标、商业信心和预期,以及政策走向中都可以看出,外国直接投资的未来发展前景比较光明。但一些潜在的风险也会制约这些积极因素的发展。不断增加的风险可能对未来地区性或行业性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动模式产生影响。

二、未来FDI流动的行业模式

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流量的复苏势头将最为强劲,相比之下,制造业略逊一筹。第一产业中的外国直接投资流量能否有所增长目前还不太肯定。投资促进机构认为,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前景的差别,以及特定行业间的发展差别都非常显著,但投资选址专家和跨国公司却认为这种差别并不突出。

1.服务业的发展前景

所有接受调查的团体,尤其是投资促进机构对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它们认为,商业服务、旅游、计算机/信息通讯技术、零售和批发、建筑、能源服务、银行和保险,以及交通运输领域的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将有所上涨。

对特定服务行业的前景预测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观点。据供应管理研究所(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介绍,美国的非制造业商业活动指数(Index of non-manufacturing)在2004年4月上涨了68%,这是自ISM于1997年7月发起“非制造业商业调查”以来该指数创造的最高增幅(当非制造业商业活动指数高于50%时,意味着非制造业商业活动开始进入扩张阶段)。据世界旅游组织(WTO)预测,全球旅游行业将从2004年起扩大发展规模。信息通讯技术行业也正强劲复苏,鉴于电信业的开支增长率在2004-2008年将超过全球GDP的增长率,因此信息通讯技术业的复苏在未来仍将继续。在信息技术行业,用于计算机的消费开支正以年均8-9%的速度递增。公司的信息技术开支也有望增加。

2004-2005年主要FDI来源地(受调查投资促进机构的反馈率)

资料来源:UNCTAD,网址:www.unctad.org/fdiprospects。

2.制造业发展前景

制造业外国直接投资流量的前景比较乐观。绝大多数接受调查的投资促进机构和国际选址专家认为,大部分制造业领域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都将有所上升。对制造业外国直接投资流量的乐观预期得到了美国“制造商联盟商业前景指数”(Manufacturem'Alliance Business Outlook Index)的证实,2004年该指数上涨了77%,这是近31年来的最高增幅。不过,不同领域的实际情况将有所差异。

投资选址专家和投资促进机构一致认为,就制造业外国直接投资前景来看,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领域分别是电气和电子设备、汽车和机械设备。半导体、计算机设备和建筑机械领域的外国直接投资前景也比较乐观。汽车行业有望在2004年重新恢复增长,据估计,在不久的将来汽车业全球销售额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3-4%。北美和西欧地区的汽车业复苏势头将比较强劲;而在中国、印度这样的新兴市场,市场需求将急剧攀升。

3.第一产业发展前景

对于第一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发展前景,受访对象的看法不太一致。投资促进机构的态度非常乐观,而国际选址专家却表现的比较谨慎。据分析,农业领域的外国直接投资发展前景要好于采矿和石油行业。选址专家和投资促进机构的预测是否准确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日用品的价格走势及波动情况。经历过2000-2003年的日用品价格低谷后,金属生产商希望提高金、铜、镍、铝和锌的价格,从而刺激投资活动的发展并且实现行业重组。制造业尤其是中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提高了日用品的价格。金属产品价格的大幅攀升将刺激勘探活动的发展和储备基地的建设,而后者反过来又将推动采矿业大肆开展并购活动。

2004-2005年投资模式发展前景比较

资料来源:UNCTAD,网址:www.unctad.org/fdiprospects。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现在居高不下的石油价格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化,因此石油行业对外国直接投资充满了吸引力。据国际能源机构(IEA)统计,全球日益增长的石油和天然气需求将推动石油公司在未来三十年里向石油行业投入5.3万亿美元资金。尽管部分中东国家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有所下滑,但是流入西非、俄罗斯和里海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正不断上涨。

三、主要东道国和投资国发展前景预测

1.最大的FDI目的地

各地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在未来很可能仍将是对外国直接投资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不过有几个例外值得大家关注。以亚洲为例,尽管印度已经成为该地区主要的外国直接投资东道国,但是它的排名仍然位于中国之后。泰国能跃居排行榜第三位多少让人感到有些惊讶,因为许多亚洲国家和地区在过去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都高于泰国。

非洲大陆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五个国家中只有南非和尼日利亚是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国家。其他三个国家分别是埃及、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从调查对象的回答中可以看出,该地区的国家在未来吸收到的外国直接投资能否增加取决于该国的自然资源状况,而不是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局的稳定性。

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传统大国——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和智利仍然名列前茅,排名第五位的是委内瑞拉。排行榜冠军巴西把亚军墨西哥远远甩在了后面。

在中东欧地区,由于受加入欧盟的影响,波兰超过了俄罗斯,成为该地区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匈牙利和捷克共和国能够名列前茅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了入盟的影响。但是,该地区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排名反映出的绝不是上榜国家是否入盟这么简单。例如,非欧盟成员罗马尼亚就进入了该地区排行榜的前五名。这些结论可能会重新引发“雁行理论”模式(flying geese)是否适用于中东欧国家的讨论,过去人们用“雁行理论”模式来形容东南亚地区的工业重组现象。加入欧盟的中东欧国家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继续增加,而且用于改造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投资额比例也在逐步上升,而以低劳动力成本为主要动因的投资则逐渐转入该地区的其他国家,如罗马尼亚,这是因为其他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后所带来的物价和工资压力目前还没有在罗马尼亚显现。

在发达国家,调查对象把加拿大和日本列入了最具吸引力的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国让人感到有些惊讶,尤其是日本,事实上,日本直到不久前才开始积极寻求外国直接投资。日本排名的上升也许表明,投资者已经重拾信心,而且日本经济在经历过数年的停滞后已经开始进入复苏阶段。

然而,我们应该慎重看待这些结论。这些结论并不意味着,被调查对象排入前列的引资大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就一定最多。相反,这些结论只是为公司点明了各自行业中存在的商业机遇,即便这些公司在那些发展中国家的经营规模比较小也没有关系。

2.主要的FDI来源地

按地理覆盖区域来衡量,发展中国家中国超过了传统的对外投资大国日本,首次跻身全球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国排行榜(2004-2005年度)的前五位。许多发展中国家甚至把中国看作是仅次于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国。这也许是因为,中国的跨国公司如今已经极大地改变了自己在发展中国家投资促进机构心目中的地位,这些投资促进机构认为自己的国家有可能从中国的跨国公司那里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这个现象尤其引人注目,因为它突出强调了中国在外国直接投资领域中日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中国已不仅仅是重要的投资接受国,而且还是重要的对外投资国。然而从单个对外直接投资项目的价值来看,中国对外投资的规模还远远赶不上传统的对外投资大国。

四、跨国公司投资战略趋势预测

光明的发展前景进一步坚定了企业界的信心。2003年,公司的盈利状况得到改善,从而缓解了各个公司所面临的财务压力。这一切极大地促进了各种投资的发展,其中也包括外国直接投资。接受调查的跨国公司中,有3/4的公司认为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将在短期和中期内有所增长。

1.投资模式

在UNCTAD的调查中,不同团体对象对未来各种投资模式重要性的预期不尽相同。跨国公司和国际选址专家认为,并购和绿地投资的重要性大致相仿。但投资促进机构却认为,绿地投资模式在未来的外国直接投资发展中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实际上,各方观点不一致并不奇怪,因为接受本次调查的投资促进机构绝大多数都来自发展中国家,而在发展中国家绿地投资的作用向来都比并购重要。

发达国家的并购活动虽然在前不久陷入了低谷,但是采用这种形式流动的外国直接投资仍然非常普遍,而且其数量有可能继续增加。在发展中国家,绿地投资模式有可能继续保持主导地位。尽管全球最大的跨国公司均计划让这两种投资方式齐头并进,但它们在向海外市场渗透时,也希望采取一些其他形式的投资渠道,如股票或非股票类投资。

2.公司职能的迁移

公司正在加快步伐,把劳动力密集型和部分技术密集型生产活动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且具有较为完善的交通运输和通讯基础设施的国家和地区。中小型企业也是迫于压力才开始把商业流程转向海外,以便大幅削减成本并且提高经营效率。向海外转移业务的趋势在近几年迅速发展,而率先发起这项运动的是美国的大公司。前不久,UNCTAD与罗兰伯格咨询顾问公司(Roland Berger)共同开展了一项名为“欧洲跨国公司调查”的活动,调查结果显示,尽管欧洲的跨国公司在这一浪潮中落在了后面,但是它们正在加速向海外市场转移商业服务。从中可以看出,跨国公司的生产及其他相关职能的国际化势在必行。

所有调查结果一致认为,在未来几年里,生产、分销和销售,以及物流和支持服务是最有可能迁往海外的公司职能。当我们再把地区总部和研发设施考虑在内时,上述情况就会变得更加复杂。在这方面,投资促进机构的态度比国际选址专家和跨国公司更乐观。过去,这些公司职能通常很难迁往海外,因为这些职能的正常运转有赖于各种具体的位置“资产”以及其他一些特征,如技术熟练的员工和一流的基础设施,但是从近几年开始,发达国家中的白领工作已经开始逐渐向一些特定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尽管这些工作及职能的全球化进程已经开始,但是这一进程的速度及深度究竟如何,目前尚不清楚。

必须指出的是,调查对象按照迁移的可能性/预期对各种公司职能所做的排名受到了被调查公司所在行业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来自化学和医药行业的受调查公司中,有40%的采访对象认为研发设施将会迁移。同样,受调查的汽车公司中有四分之一的公司预测,地区总部将会迁移。至于其他的公司职能如生产、分销和销售,以及物流和支持服务,各个行业的看法比较相似,基本没有哪个行业的观点特别突出。

标签:;  ;  ;  

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即将复苏&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前景与跨国公司战略研究成果述评_外国直接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