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建工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天津 300384
摘要:我国的城市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范围也不断扩张,尤其是经济发展实力较强的城市及地区,为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建筑行业已逐步向高层建筑的建设方向迈进。众所周知,高层建筑的最低标准在十层以上,且实际高度还在不断突破,这就需要保证建筑的安全稳定性和牢固性,建筑物对外界环境及自然因素的抵抗性要增强,负荷能力及抗压性也要有一定的保障,这就对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工作加大了难度,其中施工技术也就成为了重中之重,而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施工质量同时也是保证整体建筑物质量安全的基础工作,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相关从业人员就要在保证施工技术科学合理性的基础上,加强对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视。
关键词: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1常见的主体结构
1.1框架结构:在建筑主体施工中采用现浇法施工的结构就称为框架结构,这种结构的优势就是整体性非常好,结构安全可靠,有利于建筑物的质量保证。缺点就是随着施工项目工程量变大,同一时间开展的施工面比较大,而且同时需要大量的模板。因此,可以采用一些管理手段,加强对模板的循环利用,减少成本。还可以采用多种模板施工,包括木模板、钢模板等,提高模板的利用率。
1.2现浇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是建筑物中主要承载水平载荷的墙体,一般情况下,剪力墙的主体结构都是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在高层建筑中,为了保证建筑施工的效率,通常是现浇剪力墙结构,即搭好框架模板之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待混凝土结构稳定之后,就可以进行拆模,剪力墙结构就此形成。当下,混凝土浇筑技术日趋成熟,材料配方面有较大的差异,除此之外,操作技术的具体流程相近,主要是把控施工进度和阶段任务量,保持振捣均匀。需要格外引起重视的是模板的制作工艺,现浇剪力墙的模板主要有大模板和滑动模板两种,大多数高层建筑,特别是住宅建筑,利用大模板施工技术的频率较高,能够实现模板的统一安装,之后再进行浇筑混凝土的工序,加快结构施工效率;也有部分高层建筑采用的是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这种技术手段的优势在于拆卸安装的灵活性,对于复杂架构非常实用,不必大费周折的整体拆装。
1.3筒体结构
在开展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如果采取简体结构,经常是将钢筋混凝土作为建筑的主体称重结构,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大部分施工单位也经常采取现浇技术,这样就可以进一步确保高层建筑内部结构的完整性。而对于现浇技术来说,主要分为大模板和组合模板以及滑动木板。在正常的情况下,高层筒体结构还可以被分为内筒和外筒两个部分,但需要将两个部分之间的误差控制在2m,跨度控制为10m,从而保证建筑质量。另外,在开展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施工方案的合理性,符合现浇叠合楼板和压型钢板以及混凝土薄板的需求。因此,为了能够满足施工中的需求,就可以采取预制助梁现浇叠合楼板的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主体结构的关键施工技术
2.1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是进行模板施工时首先要考虑的两个重要因素。首先要选择质优的模板面板材料,模板设计时,还要考虑符合混凝土的要求,如必须考虑混凝土的观感和质量,施工前多考虑多层板和大钢模两种材料。此外,选择施工材料时,要求材料要具备维护方便的特点,并且可循环利用,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标准完成模板工程的施工。
2.2钢筋工程
在开展钢筋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保证钢筋接头位置和钢筋制作绑扎方式的合理性。在确定钢筋接头位置的过程中,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进行严格控制:第一,需要将梁底部的钢筋放置在支座的位置,还需要对接头钢筋的面积严格控制。第二,在开展竖向楼板施工的过程中,在对支座位置的钢筋和楼板进行连接的过程中,需要对钢筋之间的位置严格控制。而在设置短钢筋的过程中,需要依照工程实际特点和状况,确保设计内容的合理性,在对施工缝预留的过程中,还需要依照相关要求,完成插缝的工作。第三,需要对钢筋制作和绑扎工作的规范性进行控制,当遇到相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与相关设计单位及时沟通,在经过反复核对之后,才可以开展钢筋样品审核的工作。第四,在完成钢筋绑扎工作的之后,需要避免出现位置交错的现象,保证钢筋位置的固定性,而当板钢筋在牢扎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交叉点环绕的施工方式,从而保证钢筋实现双向受力的目标。
2.3混凝土施工
结构厚、体形大、钢筋密、混凝土数量多是混凝土施工中的几大特点,此外,混凝土施工多是工程条件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还要充分考虑到温度应力的影响,尽最大可能将混凝土自身内外温差以及内部温度降低。混凝土施工前要做好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点:(1)对模板及其支架进行来格检测,确保标高、位置尺寸正确,强度、刚度及严密性满足要求,清除模板中的垃圾。(2)检查钢筋及预埋件的级别、直径、数量、排放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是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3)做好施工组织和技术、安全交底工作[6-7]。混凝土浇筑的顺序必须严格按照在建工程的特点设定,安排专业人员监督浇筑过程,避免离析现象。
结论
建筑主体是指建筑实体的结构构造,包括屋盖、楼盖、梁、柱、支撑、墙体、连接接点和基础等。地基基础结构和主体结构是构成现代建筑工程的两项重要因素,是建设工程安全使用的基础,是建设工程结构安全、稳定、可靠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优质的建筑离不开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质量,这提示我们,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建筑市场也到处展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建筑业的发展速度也随之发生了质的提高,施工技术必定会更加完善,为建筑工程的质量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吴瑛,赵占杰.住宅主体结构施工技术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6(21):150.
[2]冯永峰.浅议某高层住宅楼主体工程施工技术方案选择[J].山西建筑,2016(4):100~101.
[3]江建明.关于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6(26):244~245.
[4]罗锦楼.浅谈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J].广东科技,2016(14):95~96.
论文作者:吕晓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结构论文; 钢筋论文; 模板论文; 主体论文; 混凝土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