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献资源共享到服务共享:图书馆2.0共享的新模式_图书馆论文

从文献资源共享到服务共享——图书馆2.0共享新模式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源共享论文,新模式论文,文献论文,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D01:10.3722/j.issn.1673-2286.2009.05.001

1 引言:图书馆2.0的时代背景

作为从事知识服务的核心社会机构,图书馆长期以来都高度重视图书馆之间的共享问题,这是整个业界的理想。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的检索结果,1999-2008年间,图书馆行业讨论资源共享的学术论文,超过1万篇。有了这样的理想,也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实践。190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大会就将资源共享的馆际合作作为一个讨论主题,使资源共享正式走上历史舞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支持发展起来的UAP计划(出版物资源共享),就是以促进全世界文献的系统建设与开发利用为宗旨。目前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献保障体系或模式有美国的OhioLink和OCLC、英国的BLDSC(British Leading Documents Supply Center)、新加坡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模式等。中国也有类似的各种层次的文献资源共享建设项目。

随着图书馆的发展,原有的建设和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Google、Baidu逐渐渗入图书馆的文献服务领域,使得在诸多方面图书馆行业面临尴尬。图书馆正逐渐认识到整个行业需要真正的革新,图书馆2.0的理念应运而生。如果说图书馆1.0是文献的时代,那么图书馆2.0就是读者的时代,这与知识经济时代一样,谁拥有用户,谁就拥有了全部。我们坚信,这也必将成为图书馆2.0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尽管图书馆历来都重视用户——读者,不过只有近年来,“重用轻藏”的思路才逐渐明晰,也提出了“用户永远是正确的”等相关定理和举措。但是现实与理论还是有诸多差距,以高校图书馆为例,这个拥有中国目前、未来最高素质用户的图书馆群,每年却在主动放弃大量的毕业生读者。

文献资源是有限的,文献服务则是无限的。笔者强烈的愿望是,在图书馆2.0时代,图书馆向银行、餐饮、宾馆、零售等传统服务行业真正学习并做到关于服务的真正内涵,构建基于读者的知识服务联盟,以替代原来的以文献资源共享为核心的共享体系。也就是从文献资源共享,发展成为图书馆服务共享。本文借鉴中国银联的联合模式、连锁店的经营模式,就如何以图书馆联盟为建设目标,构建以读者为核心的文献服务共享体系进行研究。

2 传统文献资源共享体系建设的典型模式分析

文献资源共享是目前图书馆行业广泛实践着的共享模式,其基础是图书馆联合书目,以实现“共知”,在此基础上实现文献的馆际互借,也就是“共享”。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这样的共享模式逐渐产生障碍,其主要矛盾是:纸质文献的利用率本来就在逐渐降低,读者真正需要的数字文献却由于版权保护的原因,不能通过网络直接获得,大多仍然采用传统的复制、扫描的方式获得。在这样的情况下,读者通常不愿意利用,或者根本不了解图书馆繁琐的馆际互借,使得这种模式的利用效果并不理想。当然还有别的一些原因,下面试就目前中国已经建成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资源共享体系的模式进行分析。

2.1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CALIS)

CALIS是经国务院批准的高等教育“211工程”的三个公共服务体系之一。CALIS的目标是建设以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为核心的教育文献联合保障体系,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其管理中心设在北京大学,下设了文理、工程、农学、医学4个全国文献信息服务中心,目前的成员馆约500家。笔者的观点,CALIS在以下几个建设上取得了突出成就:

(1)数字资源联合采购。从1998年开始建设以来,CALIS采用了联合采购的模式,引进和共建了一系列国内外文献数据库,为各成员馆节约了大量的经费,提高了成员馆的文献水平。

(2)CALIS联合目录数据库建设。始建于1997年,以联合目录数据库为基础,以高校图书馆为服务对象,开展联机合作编目、编目数据批量提供、编目咨询与系统培训等业务,大大提高了成员馆书目数据库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到2008年6月已经积累了235余万条书目记录,涵盖印刷型图书和连续出版物、电子期刊和古籍等多种文献类型。

(3)“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简称CADAL)项目的建设。国家计委、教育部、财政部在2002年9月将其列入“211工程”建设,同时得到“中美百万册书数字图书馆合作计划”的约1000万美元的软硬件投入。项目建成了海量的中英文数字文献资源,改善了中国高校教学科研的外文信息服务环境。这种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成为图书馆行业的一个典范。

但是笔者认为,CALIS的建设也有一些不足:

(1)推广的范围不够大。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数据,截至2006年,中国有1867所普通高校(其中本科院校720所),远远超过CALIS的500家成员馆的数量,而在这500家成员馆中,经常性利用CALIS各项服务的图书馆并不多。

(2)个别项目的利用率不高。在笔者2008年9月5日的随机访问中,中国教育数字图书馆(http://www.cadlis.edu.cn/portal/index.jsp)无法完成用户注册,很多功能就不能使用。中国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http://www.cadla.edu.cn/),其首页最新更新的日期是2002年6月24日,且6年多来仅仅被访问了43,414次。这个数据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CALIS个别项目的使用效果并不理想。我们期待“十一五”CALIS的建设能够更加广泛和完善。

2.2 天津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体系

天津市在“十五”期间投资了建设项目:“数字化图书馆建设”,2001年开始启动。天津市的高校图书馆全部以成员馆身份参加该项目。“十五”期间,天津市累计投入经费7000余万元,各校自筹配套经费也达到数千万元。天津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体系由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进行管理,同时也是CALIS天津省中心。其共享体系在以下两个方面具有突出特色:

(1)联合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平台的建设。共享体系统一采用Unicom系统软件平台,共享一个系统平台、一个服务器、一个中央数据库。多个图书馆在一个系统平台上共同使用一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自动化系统,大大减少了软硬件方面的开支,减少了重复劳动,将成员馆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拉近到同一层次,为共享体系构建了良好的基础平台。

(2)中文版本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为了补充天津市各高校图书馆馆藏书品种的不足,促进高校乃至更大范围的文献资源共享,2005年开始建设版本图书馆,每年采集国内出版的专业图书8万种,同样成为天津市文献资源共享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

有突出的特色,相应的也伴随有不足之处:天津高校图书馆的共享模式是理想化的,但是建设投入上亿元,因此其建设模式难以复制。这也是为什么到目前为止也只有天津市做到了这一点的原因之一。

2.3 传统文献资源共享模式简评

通过对上述两例较为成功的文献资源共享模式的分析,我们简要评述这个传统模式的主要不足之处,也就是未来图书馆共享的发展之路:

(1)重点关注文献,少有关注读者。联合书目、联合采购、版本图书馆,都是重点立足于文献资源建设的体现,但是如何让读者能够方便地使用这些文献资源的建设项目偏少。

(2)范围有限。包括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以天津市高校图书馆为例,某个读者如果出了天津市的范围,就不能使用这个文献共享体系;当他大学毕业就业,也不能使用了,时间范围仅限于在大学期间。

(3)共享体系的可持续发展与维持。上述两个文献资源共享体系,均依靠国家财政的项目拨款,一旦项目建设完成之后,今后又没有申请到后续项目,则很难维持下去。

3 中国银联的共享模式概述

3.1 中国银联的发展过程

20世纪80年代,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的银行进行行内测试发卡,布放银行卡终端,初步形成银行卡系统。但各自独立的模式,导致银行之间的卡片和终端标准不统一,“一柜多机”现象严重,同行的卡也无法跨地区使用。为了改变现状,促进银行卡的联网联合,1993年中国启动“金卡工程”,到2000年,陆续建立18个城市银行卡交换中心和一个总中心,部分实现当地城市的同城跨行通用和部分城市间的异地跨行通用。随着社会接受银行卡的程度越来越高,经国务院同意,各商业银行联合起来,合并原有银行卡信息交换中心,于2002年3月在上海成立中国的银行卡联合组织——中国银联。

目前中国银联已经成为不仅服务于中国,而且服务于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拥有200多家境内外成员机构的银行卡组织,并延伸到亚太、欧美、非洲、澳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银联自主品牌成为国内普遍认可、国际具有影响的银行卡品牌。截至2007年底,境内发卡机构169家,发卡总量15亿张。

3.2 职责与服务

中国银联处于银行卡产业的核心和枢纽地位,是实现银行卡系统互联互通的关键所在。依托中国银联跨行交易清算系统,中国银联制定和推广银联跨行交易清算系统入网标准,统一银行卡跨行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形成银行卡产业的资源共享和自律机制,从而对银行卡产业的发展起到引导、协调、推动和促进作用。中国银联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建设和运营银联跨行交易清算系统这一基础设施,推广统一的银行卡标准规范,为商业银行、特约商户、持卡人提供跨行信息交换、清算数据处理、风险防范等银行卡基础服务,推动银行卡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同时联合商业银行,创建银行卡的自主品牌。银联的服务有:

(1)基础服务。包括建设和运营银行卡跨行交易清算系统这一基础设施,推广统一的银行卡标准规范,提供高效的跨行信息交换、清算数据处理、风险防范等基础服务。

(2)银行服务。为各大商业银行提供集清算数据处理、技术支持、风险控制、数据分析、产品创新的综合服务方案。通过银行卡跨行交易清算系统,为国内商业银行提供跨行、跨地区、跨境的银行卡转接服务。

(3)商户服务。为商户提供多样的支付解决方案,帮助商户解决支付应用方面的实际问题,实现商业运行的高效和便捷。

(4)持卡人服务。建立形式多样的持卡人服务平台,满足持卡人多样化的增值服务需求。

3.3 银联的管理与服务体系

中国银联采用公司化运作,以推动银行卡专业化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包括:

(1)银联商务有限公司。从事银行卡受理市场专业化服务的全国性集团公司,为发卡机构、特约商户和广大持卡人提供银行卡收单专业化服务。

(2)银联数据服务有限公司。为金融机构提供银行卡数据处理服务的专业化公司,集成和提供各类银行卡业务所需的解决方案、服务平台和网络基础设施。

(3)银联电子支付有限公司。是银行卡增值业务应用的专业支付公司,拥有面向全国的统一支付网关,从事以互联网等新兴渠道为基础的网上支付、网上跨行转账、网上基金交易、自助终端支付等银行卡网上支付及增值业务。

(4)银行卡检测中心。是银行卡产品和机具检测机构,拥有国家级检测中心资质以及符合国际标准的EMV检测实验室,对各种银行卡和机具进行技术质量检测。

(5)中金金融认证中心(英文简称CPCA)。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信息安全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互联网第三方安全认证机构,通过发放数字证书为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提供安全认证服务。

4 从图书馆资源共享到图书馆服务共享

4.1 从中国银联获得的新思路:从资源共享到服务共享

通过上述对中国银联的了解,图书馆行业的共享体系可以获得值得借鉴的新思路:

(1)忽略对于成员机构内部业务的管理和影响,重视用户的共享需求,开展相关服务;

(2)通过相关数据标准和通用卡片介质,实现成员机构的所需业务的互联互通,保证用户在各个成员机构能够享受通行的服务;

(3)构建数据交换中心,实现对于用户的统一认证和相关的成员机构之间的结算;

(4)商务化运作以保持可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图书馆共享体系的建设是分阶段发展的。如果说第一阶段是以文献资源共享为核心,那么随着共享文献目录、文献资源的建设达到一定规模,重点面向读者的共享服务就成为共享体系发展的第二阶段核心。借鉴中国银联的解决方案,我们倡导在图书馆行业也构建类似的管理与服务联合体,甚至可以命名为“中国图联”。在图书馆2.0的以用户为核心的指导思想下,重点解决如何让读者享受联合体的成员馆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文献服务。

4.2 图书馆服务联盟的基本任务和原则

图书馆服务联盟背靠图书馆行业的文献资源背景和用户背景,制订图书馆服务标准、元数据标准和相关业务规范,建设集中的读者认证中心和数据交换中心,实现公共数据交换基础上的读者和服务共享。对于各个图书馆的文献服务进行统筹、引导和协调,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各类文献需求。围绕图书馆群和读者群,建设网络知识服务社区,开展在线阅读、参考咨询、知识共享等服务,以此构建数字图书馆联合体。

图书馆服务联盟应坚持“平等、统一、共享、参与”四原则:

(1)平等原则。包括读者平等和图书馆平等。读者平等是指图书馆的读者,不论职别,尽量平等,对待其他图书馆的读者,和本馆读者尽量平等。图书馆平等是指图书馆不论大小,在统一的服务公约基础上,一律平等。

(2)统一原则。成员馆在服务规范方面,如办证的方法和流程、读者借阅流程、借书册数、借书时长、超期违约金、赔书标准、开放时间的约定等方面尽可能统一。为了实现高效的数据交换,现代化管理系统尽可能实现统一。

(3)共享原则。倡导图书馆在知识产权允许的情况下,开展文献共享;构建读者社交网络,倡导读者共享自己的资源。

(4)参与原则。坚持以读者为核心的图书馆2.0发展思路,图书馆积极参与联盟的文献服务和资源建设等工作,读者可以参与图书馆的资源建设、网络文献服务、参考咨询等工作。

4.3 图书馆服务联盟的运行管理与服务原则

图书馆服务联盟必须采用公司化运作的模式。除日常运行管理必要的管理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等常设机构外,应成立联盟建设和发展必要的第三方运营服务公司。主要职能包括:一是向各个图书馆推销图书馆服务联盟的理念,为加入的图书馆提供现代化管理系统软件,在收取年软件服务费的前提下,提供售后支持与服务;二是给各个图书馆的读者发放可以实现馆际互借的类似银行的银联卡的“图联卡”,并给图书馆服务联盟提供馆际互借的物流支持;三是在各个图书馆的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构建统一的用户认证中心和数据交换中心,共享读者、书目信息等,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运营、发展全新的网络知识服务社区。

笔者认为,图书馆服务联盟只有坚持以下三项服务原则,就能够对读者产生足够的吸引力,这也是图书馆2.0时代对于图书馆发展的要求;

(1)终生服务。知识社会的几何级数的发展速度,人类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教育需要发展成为一个持续不断的进程,贯穿于人的一生。图书馆也将成为终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信息化为读者的终生服务奠定了基础,使得终生服务这个理想变得不那么空洞。在2.0的图书馆时代,必须为读者提供终生服务,这将成为图书馆服务联盟最吸引人的优势之一。

(2)广泛的社会服务。主要是针对高校图书馆,根据教育部新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要向社会开放,发挥地区文献中心的作用,支持地方建设。已经有一些高校,如厦门大学图书馆率先这么做了,但是没有形成普遍性。向社会开放,应该是图书馆服务联盟对于读者为核心理念的阐释,尤其在高校图书馆,毕业的学生从性质上就是社会读者,如果不向社会服务,也就无法实现终生服务的承诺。终生服务和向社会服务是密不可分的。

(3)非营利的收费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消费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收取合理的信息服务费用,不存在什么法律和社会舆论的障碍,关键是哪些收费,哪些免费需要界定。实现非营利的收费,以提高图书馆服务联盟的服务水平,是图联收费服务的基本原则。如成员图书馆向第三方运营公司支付一定的经过核算的成本费用。

由于图书馆服务联盟的架构系统十分庞大,因此在实施策略上,可以采用分地区、分阶段分步实施,在地区服务联盟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统一的中国图书馆服务联盟。

4.4 图书馆服务联盟的技术解决方案

图书馆服务联盟的系统架构是庞大而且复杂,需要面临大量的基于异构数据库的管理系统和资源系统。不过信息产业的发展已经提供了较为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即建立统一的身份认证中心,并进一步通过XML数据实时交换实现各类业务数据的共享。

构建统一的身份认证中心,是服务共享体系有别于文献资源共享体系的重要差异,也是图书馆2.0理念的集中体现。以地区数据交换中心为例,其交换的核心数据是读者信息与联合书目信息,通过这些整合的基础数据向授权读者提供各种文献共享服务(见图1)。系统的难点是实现各个图书馆之间的数据整合和集成,解决不同格式数据的统一和数据兼容性问题,需要建立统一的图书馆数据格式以及数据采集规范,集成各个图书馆的数据,并实现数据的流程管理,实现业务数据的共享和协作。

好在目前信息行业已经有较成熟的方案,以Microsoft的BizTalk Server为例,就是一个优秀的数据与业务流程集成平台,可以有效实现应用集成的工具和服务器软件的集合。它是依照消息传递事件模型设计的,模型中消息、文档以及与它们交互的流程组件均建立在XML或Web Service技术基础上。BizTalk Server建立了消息的统一存储中心Message Box,各应用系统可以向消息存储中心发布消息,也可以在Message Box中订阅需要的信息。BizTalk Server平台上运行着业务流程引擎,该地区各个图书馆业务系统和资源检索系统的整个流程可以通过BizTalk Server的流程设计工具建立、编译及运行。在运行过程中,图书馆业务系统通过消息端口与Message Box进行出版/订阅式消息交换,同时流程可以发布成Web Service形式的服务,以图形界面自动建立与业务伙伴之间的协议(这可在很大程度上节省系统管理员的程序编制时间),完成面向信息、面向流程、面向服务的不同场景应用系统的整合任务。

图1 地区服务联盟的系统架构模型

5 图书馆服务联盟的可持续性发展

构建一个庞大的共享体系,且涉及的用户、参与的机构众多,其可持续性将是重点研究的内容。笔者认为,图书馆服务联盟可以因为以下三点,保持其可持续性。

(1)社会发展对于图书馆的必然要求。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于图书馆的要求越来越高,图书馆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原来基本上还是单打独斗的姿态,是远远不够的,势必形成合力来满足这个需求。

(2)稳定的用户群。图书馆自身的共享需求,以及读者的知识需求,使得一个背靠整个行业的共享服务计划得以保障,比如大学图书馆每年自动会增加新用户,而原有的用户则因为实施终生服务没有流失,使得计划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保证。

(3)非营利性收费,保证图书馆服务共享体系的基本运行。为了保证图联的正常运行,非营利性收费是必要的,可以尝试通过对社会读者服务、文献传递、网络广告、网络知识社区的电子商务、情报服务等方面获得非营利性收入。

笔者对于这样一个拥有如此庞大、优质用户群的联盟体系的营利能力,持乐观的态度。

当然,这样庞大的共享体系计划,将会出现建设和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单靠哪一个图书馆是不可能得到解决的。从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CALIS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承担此项工作的社会机构,笔者也不排除纯商业化运作出现的可能性,毕竟这里有上千万的用户群体,而且是中国素质最高的用户群体。在更加遥远的图书馆理想中,如果构建成功这样的图联体系,形成全新的知识服务产业,那么以“知识搜索与服务”的概念,才有可能逐步在与百度、谷歌、雅虎等的“信息搜索”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6 实践进展与困难

将以文献资源为核心的共享,转到以服务为核心的共享,在理念上、技术上、推广上都还有待于研究和实践。为了检验上述理念和论点,以重庆大学为主导的“重庆市大学城资源共享服务体系”的子项目——网络图书馆,就将按照上述服务联盟的架构和体系进行建设。项目从2008年11月开始启动,计划在2009年10月投入使用。

重庆市大学城网上图书馆系统将以构建服务联盟为目标,各个高校图书馆统一采用具有图书馆2.0理念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并建设以下六个公共系统:

(1)统一身份认证。各校图书馆系统组成的统一读者身份库,统一用户管理将统一保存和管理参与大学城图书馆的所有用户账号,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的用户就可以访问大学城网上图书馆的共享书目和数字资源。技术上将采用第三方数据库中间件来实现中心系统和成员馆用户信息的同步。

(2)建立联合书目,统一检索。实现大学城内所有馆藏图书、电子图书的统一检索功能,各图书馆本着互惠互利、各取所需的原则,结合本校学科特点协商采购,并通过联合编目建立联合图书目录数据库。

(3)电子图书和期刊的共建、共享。通过集团采购等方式,实现大学城范围内的数字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4)共享的网上知识社区。各个学校的读者登录文献及电子资源共享的统一入口及平台,获得图书馆给读者提供的各种服务,并实现读者与读者之间,读者与馆员之间,馆员与馆员之间的自主交互服务。例如:联合咨询、文献互助、统一的信息发布、读者咨询和文化活动等。

(5)全文传递(纸质+电子)。通过复印、电传、邮寄方式实现对纸型文献的有偿传递服务,通过E-mail和建立文献传递专用服务器方式实现数字化资源的传递。

(6)联合参考咨询。

大学城网络图书馆的基础架构如图2。目前项目已经完成了前期调研、需求设计、技术方案设计,已经进行了程序代码开发阶段。一定还会有很多非技术难题需要在实践中一一解决。

图2 重庆市大学城网络图书馆基础架构

图书馆服务联盟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时候业界才能从原来的被动服务发展成为主动服务,给予图书馆读者足够的关注?这是整个行业的事情,而不是个别图书馆的事情,中国图书馆行业需要有一股自上而下的力量来引导图书馆服务联盟的建设。面对这个最大的困难,诸如读者信用制度和相关制约机制、标准建设、数据交换、网络银行支付等技术手段,就显得不那么困难了。

在图书馆2.0理念日益得到关注的今天,我们同样期待尽快出现一个以读者为核心的图书馆2.0联盟体。

收稿日期:2009-04-13

标签:;  ;  ;  ;  ;  ;  ;  ;  

从文献资源共享到服务共享:图书馆2.0共享的新模式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