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铁路供电;安全管理;信息化
引言
当前,铁路供电安全管理中还存在五大问题:安全体系不完善、管理流程不健全、安全信息难闭环、人员素质不高、设备监控不全面。如何科学运用信息化技术,消除或减少安全风险、提升铁路供电安全管理水平,是目前急需研究的问题[1]。综合目前铁路公司供电系统当前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可以分析得出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①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流程信息化的实现,主要是安全信息采集、信息传递、信息反馈闭环等;②实现安全生产的信息化,主要是指挥调度信息化、设备检测自动化、数据分析智能化等;③实现综合管理信息化,整合构建兼容、统一、高效的信息化平台,囊括职教培训、人员管理、电力经营等各方面;④ 实现安全风险研判、管理决策信息化,促进铁路供电企业更可靠、高效、安全的服务于全路“三个出行”及货 运组织改革的运输经营大局。
1 铁路供电安全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应用存在的问题
从前期建设来看,结合安全风险管理“三化”“四预”等具体措施落地,针对性构建了安全管理“指挥、检查、监督、信息”系统,完善了6C设备监测检测系统、牵引供电管理系统等信息平台,但从现场来看,一些滞后的管理理念制约着这些信息化系统“用起来”,比如:供电信息化系统后期维护长效化机制没有建立完善;站区(中心)、班组偏重于以人为主的管理、作业模式,导致一些信息设备、终端闲置等,这些观念都制约了安全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从现场实际来看,信息化环境下的安全风险管理,并不是简单的把现有的“三化”“四预”“七项制度”等管理流程从人工转变为上网,而是要以高效、快捷的原则,全面梳理管理流程,着力提升安全信息内部流转效率,对不便于、不适用信息处理的管理流程进行修改重组,强化公司、站区(中心)、班组等部门间服务质量,消除安全信息、安全风险识别、研判、传递、处置过程中的失真。从整体规划来看,目前大多供电系统逐步建成的一些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大部分信息数据无法共享,不利于高效管理。另外,基层站区(中心)安全、技术、教育、设备等部门的信息化程度不同,缺乏整体全面规划,产生了部门间的“信息孤岛”,信息和数据无法综合分析,成为全面实现信息化环境下安全管理的一大问题。从专业机构来看,供电系统信息化管理没有专门的部门设置和岗位配置,公司技术室虽然设有数据监测分析中心,但一直处于边缘位置,岗位职责和岗位作用比较模糊,作用基本被忽视。随着MAXPQC系统、6C系统等大量信息监测检测手段的涌入,也尝试建立了数据专业管理、专人分析制度,但效果并不明显。随着信息化环境下安全管理的发展,专业部门、专职人员组织机构健全完善势在必行。
2 铁路供电安全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的具体做法
2.1 加强安全信息数据的采集
为全面准确分析掌握安全信息,快速、精确、高效地查询安全基础资料,逐步实现对所有安全基础资料信息数字化管理全覆盖,一方面,完善设备“身份证” 管理数据库,将站场、区间、牵引所平面图、设备装配图纳入信息系统统一管理,同时对设备单元投运时间、技术参数、型号、规格、性能等履历和现场照片逐一对号入座,实现设备单元安装、巡检、维修的全过程质量追溯。另一方面,强化公司、站区(中心)、班组管理资料数据化,依托现有牵引供电管理平台,不断完善和推广应用站区(中心)、班组可视化“四会”系统、仓储管理系统等功能,对设备检修计划、巡视计划、资料台账、出入库管理、工作安排、结果反馈等实现数据管理 信息化,做到供电安全信息采集、归纳、分析全过程信息化,消除安全信息人为管理过程中的信息缺失和管理漏项,提高安全管理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实现现场信息统一调用
依托既有牵引供电运营信息管理系统,结合安全管理“指挥、检查、监督、信息”系统的应用,对原有信息功能和监控系统进行科学配置和升级改进,逐步实现各种安全信息的统一调用,对6C系统、MAXPQC系统、作业车巡检仪等采集的设备运行信息全面纳入数据库管理,按照不同缺陷自动实现I、II、III级分类管理,建立设备“隐患管理库”,实现检索、查询、对别、诊断便捷化,对督办工作、重点工作、重点区域、关键设备、问题缺陷实行部门化跟踪销号管理,从发现问题到问题销号,每一个环节定责到人,由牵引供电管理系统形成完整闭环。同时,突出构建远程指挥系统,建立供电设备网格化地图、车载监控平台信息共享,对作业区段地理环境、现场情况实现全面监控,特别是在应急处置、故障抢修中实现专业小组集中分析,统一指挥,提高远程调度指挥能力,有效防控现场安全风险。
2.3 做到设备信息智能化管理
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大量开通运行,有力促进了现有供电检修模式变革,充分利用信息化、数据化的设备监测检测手段改造传统作业模式已是大势所趋。综合利用6C系统、接触网巡检仪等信息化视频检测系统,实现全天候、全时段、全覆盖设备监测检测,突出加强视频信息综合分析,借助无线网络,对监测检测信息即时传递,形成集团调度指挥中心、公司数据监控中心、站区(班组)分析小组三级视频信息综合调用分析长效机制。同时,加强供电终端系统维护管理,实现牵引供电、电力设备运行状态的遥控、遥信、遥测 及调度管理,对重要设备运行状态实时在线监控,重点建设以先进检测设备为主、以现场人工测量为辅、动静态相结合的设备检测系统,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准确反 映设备运行状态。
2.4 重塑安全信息管理流程
铁路供电安全管理关键在于对安全风险的研判与控制,结合当前管理实际,重点是要通过信息化手段,规范管理流程,有效闭环各类安全信息,提升安全管理能力。一方面,按照规范管理、统一指挥的原则,重点对公司、站区(中心)、班组三级安全管理流程进行规范,建立安全隐患逐级、定期分析制度,关口前移,突出发挥车间、班组安全风险管理主体作用,提高站区(中心)、班组自主研判、自主分析、自主解决现场安全风险能力,引导站区(中心)、班组对自身基础管理、设备质量、人员素质全盘把握。另一方面,着力构建完善集团、公司两级信息化安全调度指挥中心,综合收集各类设备监测检测系统、干部检查安全信息库等信息来源,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识别站区(中心)、班组安全管理、设备质量等薄弱环节,根据信息平台分析得出的设备缺陷等级、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由调度指挥中心针对性下达检修任务、工作安排,站区(中心)、班组按任务书具体内容组织整治,并由公司职能部门对整治效果跟踪验证,最后通过信息平台确认销号,形成管理闭环。
2.5 重视安全信息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是铁路供电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实施考核最直接的作用,在于依据客观公正的事实奖勤罚懒,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现场安全风险控制水平。结合工效挂钩、季度考评等绩效管理机制,完善绩效考核系统,实现与铁路牵引供电运营信息管理系统数据调用交换,运用安全生产信息综合分析,突出对公司、站区(中心)、班组安全指标和设备质量的考核,以年、季、月、周计划指标与实际完成任务、质量指标相比较分析,自动生成对各部门、站区(中心)、班组的日常考核,分职能、分专业进行排序,进一步促进考核公平、公正、客观。各部门根据阶段性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安全情况、设备质量等因素,对个人进行公正、合理、有效的考核,划分考核等级,实现工效挂钩,以质量说话、以数据说话,增强考核评价体系的客观性、科学性。
3 结语
随着国家生产力布局调整,铁路交通行业组织机制改革、安全管理经营、基础设施建设必将深入推进和不断发展,铁路供电企业必须积极适应新的安全管理要求和模式,对原有的设备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资源等进行合理配置和整合,以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科学应用为推动力,大力实施信息化、科学化的安全管理,不断促进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提升安全风险保障能力,全面适应新时期铁路交通安全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 甘琪海. 关于高铁牵引供电管理信息化的构想[J]. 铁道运营技术,2014(20):37-39.
[2] 范继新. 信息化环境下供电企业风险管理研究[D]. 保定:华北电力大学,2012.
论文作者:张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业》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4
标签:安全管理论文; 信息论文; 设备论文; 班组论文; 铁路论文; 数据论文; 中心论文; 《中国电业》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