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区大王古庄镇水务服务站 天津市 301700
摘要:渠道防渗是一项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已在我市各区县得到推广应用。该项技术的应用,为我市缓解农业用水供需矛盾、水生态环境治理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有些工程由于建设年代久远,有的限于当时资金投入规模、设计能力及施工工艺等原因,导致一些工程建设标准偏低,不少工程已不能满足当前水环境治理和农业发展的需要。为了使渠道防渗这一节水灌溉技术在我市得到顺利的推广应用,因此要在工程建设施工中,严把质量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渠道防渗 严把质量 关键环节
渠道防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措施。技术的应用,极大地减少了农业灌溉用水的浪费,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率;缓解了农业用水的供需矛盾,节约下来的水扩大了灌溉面积,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减少了渠道占地面积,防止了渠道冲刷淤积及坍塌,节约了运行管理费用;降低了灌区地下水位,防止了土壤碱化,有利于生态环境和农业现代化。
目前我市渠道防渗方法很多,有土料防渗、水泥土防渗、砌石防渗、水泥混凝土防渗等 ,以水泥混凝土防渗较为普遍,我市各区县已普遍应用了此项技术。但是有些工程由于建设年代久远,限于当时资金投放规模、设计能力及施工工艺等因素影响,导致一些工程建设标准偏低。随着农业改革的深入和土地经营模式的变化以及国家对水生态环境的要求,有些工程已经难以适应现实的生产需要。为了使渠道防渗这一成熟的节水灌溉技术在我市顺利推广应用,在建设施工中必须严把质量的关键环节。根据《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Lb77-2014)》要求(以下简称规范),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对我市普遍应用的水泥混凝土防渗渠道施工中的几个重要环节,提如下建议:
1 施工前
1.1 高程测设
防渗渠道能否使所服务的项目区内全部土地都能保证顺畅的灌溉,必须要认真的搞好高程点测设。
首先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高程点,用水准仪测量确定渠尾高程点和渠道高程点,用明显的标志标明其高程值,以便及时准确使用。渠尾高程点从项目区渠尾地面高程最低点降20-30cm,渠首高程点以出水池的底板高程确定,然后根据渠首渠尾的高差及沿线土方量决定防渗渠的比降。
1.2 模板的准备
根据设计图纸和选定的施工方法选择坚固、经济的模板,模板表面平整度一定要符合《规范》要求。
1.3 施工场地整理
1.3.1 施工前要用机械(推土机、挖掘机)沿设计渠道按设计比降整平。
1.3.2 遇有旧沟、塘要先清淤晾晒,待土壤达到最优含水率时(土粒用手握紧似散而不散)分层轧实,每层厚度不超过20cm。
1.3.3 遇有树根、腐殖土和污物要清理干净
1.4 材料的准备
土方工程开工一周前,要把工程所需全部材料准备到位,对全部材料对照设计要求进行复合验收,并对主要材料进行检验、试验。
1.4.1 水泥
品种要符合设计要求配置混凝土所需的水泥品种,并符合《规范》要求的标准。水泥运到施工现场后,要按出厂日期前后分别码放,垛底要有防潮垫层,严禁暴露在阳光下或雨淋。
1.4.2 砂、石骨料
(1)按设计要求,对进入工地的粗骨料的粒径、硬度、净度进行验收,验收后对不同粒径的粗骨料必须要分别堆放,严禁相互混杂或混入泥土。
(2)砂料进入工地后,要对砂料的细度、模数进行验收,要求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存放场地要坚硬平整,以避免在施工取料时混入泥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3 施工用水
要按《规范》中关于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的要求,对混凝土的和易性、混凝土的强度增长、混凝土钢筋的腐蚀可能产生影响的PH值、氯化物、硫化物等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才能确定为施工用水。
1.4.4 钢筋
首先要检查钢筋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然后要妥善保管,防止雨淋生锈。加工前将其拉直,用钢刷等刷净表面浮锈、油渍和油漆等。
1.5要认真地按设计要求的配比,对混凝土进行模块试验
2 施工中
一切准备就绪,经项目监理会同建设单位代表对前期工作验收合格后,就可以正式破土动工了。这一阶段也是整个工程的重中之重。
2.1 渠道开挖
土方开挖要按设计图纸开挖线自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严禁自下而上翻挖(防止把渠邦土挖松),机械开挖时边坡坡度要留有适当的修坡余量,然后用人工修整至施工图纸要求的坡度和平整度。
2.2 模板制作
制作的模板一定要坚固,允许偏差度一定要符合《规范》的要求,现浇混凝土模板安装净距、沿渠道纵向允许偏差值±10mm,沿宽度横向允许偏差值±30mm。
2.3 阶段性验收
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检查渠槽开挖或填筑特种土基处理、垫层和排水设施铺设、模板和钢筋的加工设备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组成材料和配比试验模块检验,水电机械设备安装妥善,施工人员和施工用具齐全。
2.4 混凝土拌合
2.4.1 严格按照混凝土标量及配料单规定进行配比,要严格控制各种材料称重偏差值,同时控制好水灰比,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及和易性。
2.4.2 要采用固定拌和机械设备,以确保拌和的均匀度。
2.4.3 严格掌握拌和程序和拌和时间。
2.5 混凝土浇筑
2.5.1 混凝土浇筑要坚持自下而上的原则,先底板后渠身最后渠顶压梁。
2.5.2 要保持连续性,混凝土要随拌随用,运输距离不能过长,如因运距过长而
发生砂浆离析、严重泌水、漏浆、塌落度降低等问题,要进行二次搅拌,超过初凝时间的混凝土按废料处理。
2.5.3 混凝土浇筑间歇时间要严格按《规范》执行。超过初凝时间的,要按工作缝处理。工作缝的混凝土表面要凿毛并清洗干净,表面铺上10-15mm水泥砂浆(标号和水泥种类与被处理的混凝土相同)后,才能继续浇筑。
2.5.4 混凝土浇筑时,要振捣均匀,时间足够,脱模匀速,避免出现麻面、蜂窝现象,如有麻面蜂窝现象,要随时用同标号的砂、灰进行抹面。浇筑过程中,严禁往混凝土中随意加水,如发现混凝土和易性差时,应采取加强振捣等措施,保证一次成型,表面光滑。
2.5.5 混凝土浇筑施工应在气温5℃以上进行。如气温低于5℃,要按规定加入外加剂,外加剂的加入要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外加剂的掺量,同时要采取保温措施。
2.5.6 伸缩缝的处理,浇筑素混凝土防治渠道,每隔5米左右留一道伸缩缝,伸缩缝缝口宽1.5-2.5cm,填料可采用塑料胶泥。
2.5.7 夏季施工,要注意天气变化,8小时内有降雨的天气要停止施工,如浇筑完的混凝土没达到开始养护时间赶上雨,要及时覆盖,以防雨水对新浇筑的混凝土冲刷而影响质量。
3 施工后
3.1 及时作好养护工作
3.1.1 洒水养护,混凝土浇筑完8-12小时开始,往混凝土表面洒水,一般不少于14天。
3.1.2 薄膜养护,混凝土浇筑完8-12小时,可在混凝土表面刷一层养护剂,形成保水薄膜。
3.2 建立长期的管护机制,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是一次性投资较大,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明显的工程项目,因此工程建成后管护工作必须要引起各级的重视,因此建议:
3.2.1 明确工程的产权及使用权。
3.2.2 落实工程的管护主体和责任。
3.2.3 落实工程的维护管护经费。
3.2.4 各级努力创新工程管护的新模式。
3.2.5 培育管护向市场为主体的转化。
结束语:
渠道防渗技术是农业节水灌溉工程的重要内容,历来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也成为了工程技术人员研究攻关的对象。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通过各项制度法律法规的健全与完善,通过国家和各级的资金支持,渠道防渗技术一定会更趋完善,也一定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Lb 77-2014)》
论文作者:王建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6
标签:混凝土论文; 高程论文; 防渗论文; 渠道论文; 工程论文; 用水论文; 水泥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