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对初产妇分娩质量、分娩方式的影响论文_钟凤鸣

(四川省德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东汽医院) 四川 德阳 618000)

【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质量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84例初产妇,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n=42)和观察组(n=42),常规组实施产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自然分娩率、产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儿状况等。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71.43%,显著高于常规组52.38%(P<0.05);观察组产后2h出血量为(156.38±4.13)mL,24h出血量为(227.04±11.61)mL,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8分所占的比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初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改善其分娩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分娩质量;分娩方式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6-0041-03

Effect of individualized nursing on the quality of childbirth and delivery mode of primipara Zhong Fengming.

The 6th People's Hospital of Deyang City,Sichuan,618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ndividualized nursing on the quality of childbirth and delivery mode.Methods 84 cases of primipara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outine group(n=42,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and observation group(n=42,was given individualized nursing),the nursing effect of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 The rate of natural delivery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routine group(P<0.05);The volume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routine group (P<0.05).Conclusion Individualized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natural delivery rate of primipara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ildbirth.

【Key words】Individualized nursing;Delivery quality;Delivery mode

从怀孕到分娩是女性一个正常的自然生理过程,然而,部分初产妇由于缺乏分娩经验,加上对分娩疼痛、新生儿状况的担忧,导致其在分娩过程中极易出现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影响产程进展,增加孕产妇的痛苦,严重者还有可能会出现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危及母婴生命安全[1]。因此,在初产妇分娩过程中,加强围产期护理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个性化护理主要是根据护理对象的年龄差异、心理特征、文化程度不同,通过“一对一”的方式对患者情绪、认知、行为等进行护理干预,其在临床各科中的应用已得到充分肯定[2]。为进一步观察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质量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我院于2015年4月—2016年3月将个性化护理应用于初产妇分娩过程中,并与产科常规护理作比较,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5年4月—2016年3月在我科分娩的84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首次妊娠,无流产或引产病史;(2)单胎头位,足月妊娠(孕周≥37w);(3)符合阴道分娩的指征。排除标准:(1)合并高血压、贫血等妊娠并发症;(2)凝血功能障碍者;(3)伴精神类疾病;(4)不配合研究者。按随机数表法将84例初产妇分为常规组(n=42)和观察组(n=42),常规组年龄20~35岁,平均(27.04±1.26)岁;孕周37~41周,平均(38.71±0.58)周。观察组年龄21~34岁,平均(26.87±1.41)岁;孕周37~41周,平均(38.95±0.45)周。经比较,两组孕产妇在年龄、孕周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行临床研究。

1.2 护理方法

1.2.1常规组 常规组实施产科常规护理措施,具体内容:(1)保持病房及产室内环境舒适、安静;(2)进行产前健康宣教,发放相关的分娩知识科普小册子;(3)经常巡视病房,询问并了解孕产妇情况;(4)指导孕产妇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5)教导孕产妇正确的呼吸方法;(6)产后适当给予母乳喂养指导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个性化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护士长定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强调个性化护理的概念、重要性与必要性,提出围产期护理干预的具体要求及注意事项,制定具体实施细则。(2)建立健康档案:孕产妇入院时,护理人员认真咨询并记录其基本信息(姓名、年龄、联系电话、家庭情况等)、既往疾病史、产检结果、近阶段情绪变化以及饮食睡眠情况等,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产妇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目标及具体方案。(3)产前个性化护理:护理人员微笑接待孕产妇,认真介绍医院及产区环境、以及医生和相关护理人员的基本资料,尽量消除产妇的陌生感,同时在交流过程中注意观察产妇的情绪变化,有针对性的给予心理疏导,如焦虑情绪明显者,通过聊天的方式耐心聆听患者的需求,并予以解惑;若家庭压力较大的产妇,则适当与其家属进行沟通,告知心理压力对产妇分娩的危害。另外,针对产妇文化程度、心理特征不同分别给予不同时长、不同深度的健康教育,主要介绍相关分娩知识,各产程生理、心理反应等,通过提高产妇对分娩的认知以达到增强产妇对分娩信心的目的。(4)各产程护理:①第一产程:此产程时间相对较长,偶尔会出现宫缩疼痛,护理人员应教导产妇学会盆底肌肉放松与呼吸相配合,并通过聊天、听音乐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其疼痛感。另外,护理人员根据产妇个人的饮食喜好,指导其适当选择一些易消化、营养丰富、高热量的食物,以补充体力。②第二产程:该时期产妇宫缩疼痛最剧烈,最需要心理上的鼓励与支持。护理人员应全程陪伴,并允许亲属陪伴,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产妇,增强其信心。与此同时,护理人员以“一对一”的形式根据产妇个人习惯、舒适度指导其摆放正确的待产姿势,如侧卧位、坐位、手膝俯卧位等。实时告知产妇分娩进展,接下来有可能出现的生理、心理表现等,并耐心解答患者的疑惑,让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④第三产程:胎儿娩出后,注意观察产妇情绪变化,告知产妇婴儿健康状况、性别,并用赞美性语言描述婴儿特征,随后将包裹好的新生儿抱给产妇细看,引导产妇轻触胎儿,以增强其满足感。(5)产后护理:产妇送回病房后,护理人员仍需密切观察产妇子宫收缩、阴道出血情况,有针对性地告知其产褥期保健、婴儿喂养和护理等相关知识。

1.3 观察指标

(1)对比分析两组产妇分娩方式(自然分娩、经阴道助产、剖宫产)(2)比较两组新生儿窒息情况,采用Apgar评分是进行评估,总分10分,≥8分者为胎儿正常;4~7分者为轻度窒息,≤3分的为重度窒息[3]。(3)记录两组产妇产后2h、24h出血量并比较,其中出血量采用称重法进行计算,出血量(ml)=(所用敷料重量-用前料重量)÷1.05[4]。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应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数据以率(%)表示,经χ2检验;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经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71.43%,经阴道助产率为9.52%,剖宫产率为19.05%;常规组自然分娩率为52.38%,经阴道助产率为11.90%,剖宫产率为35.71%。两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对比,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2 两组Apgar评分情况比较

出生5分钟后,对两组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发现,观察组出现1例轻度窒息,占2.38%;41例正常,占97.62%。常规组出现1例重度窒息,占2.38%;1例轻度窒息,占2.38%;正常40例,占95.24%。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8分所占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χ2=1.507,P=0.663)。

2.3 两组产后2h、24h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产后2h出血量为(156.38±4.13)mL,24h出血量为(227.04±11.61)mL;而常规组分别为(194.73±7.05)mL、(284.28±10.88)mL。两两对比,t值分别为6.003、8.149,P值均小于0.05,组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3.讨论

在自然分娩过程中,影响分娩进行的因素较多,如产妇心理状态、胎儿情况、产道、产力等。尤其对于初产妇,由于缺乏一定的分娩经验导致其在分娩过程中情绪波动较大,直接影响到产道、产力,阻碍了产程的进展,同时也增加了宫缩乏力、产后出血、难产等并发症发生。因此,在分娩过程中给予初产妇有效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临床上,传统常规护理模式只是遵医嘱给予治疗和护理操作,而且是1名护理人员负责多名孕产妇的护理工作,难以兼顾到产妇的心理状态变化及其他方面的需求,导致产妇极易出现恐惧、不安等情绪,不利于分娩的进行[5]。而个性化护理是以现代护理理论为基础,以护理服务对象为中心,根据产妇实际情况并结合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制定的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该护理方法比较注重孕产妇的个体差异,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其生理、心理需求,加强对分娩各产程的认识,提高产妇的积极性,有助于顺利完成分娩[6]。

本研究将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初产妇分娩中,以“一对一”的方式全程陪伴产妇分娩,并根据产妇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疏导,告知各产程的分娩知识,增强产妇对自然分娩的信心,提高分娩质量。结果也显示,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71.43%,显著高于常规组52.38%(P<0.05);观察组产后2h出血量为(156.38±4.13)mL,24h出血量为(227.04±11.61)mL,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与吴琼的研究报道基本相符合,在其研究中护理组实施围产期个性化护理,结果发现护理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48.28%、产后生活质量评分为(90.09±14.61)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围产期个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初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和产后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是针对产妇个体差异而实施的一项人性化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轻初产妇的心理压力,增强其自然分娩的信心,同时还有助于减少相关分娩并发症发生,提高产妇分娩质量。

【参考文献】

[1]谢绘玲.一对一陪伴分娩对产妇产程进展和分娩结局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2):157-159.

[2]南联红.妇产科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个性化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26):132-133.

[3]赵国华.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分析与对策[J].当代医学,2011,17(3):88-89.

[4]包理丽.综合称重法在产后出血测量中的护理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2015(18):55-56.

[5]付丽君,敖艳丽.不同护理模式在孕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21(z1):177-178.

[6]卢晓云,卢彩萍,卢红艳.个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3):177-178.

论文作者:钟凤鸣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1

标签:;  ;  ;  ;  ;  ;  ;  ;  

个性化护理对初产妇分娩质量、分娩方式的影响论文_钟凤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