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星沙年轮骨科医院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199)
摘要:目的 对比在肱骨踝上骨折患儿中开展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方法的效果及肘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方法 以我院确诊并接收的肱骨踝上骨折患儿5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抽取时间段为2017年1月至2017年11月,将抽取的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参照组实施保守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肘关节功能障碍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与参照组患者对比,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 在治疗肱骨踝上骨折病症中,采用手术治疗方法获取的治疗成效优于采用保守治疗所获取的治疗成效,不易造成较高的患儿肘关节功能障碍。
关键词:手术治疗;保守治疗;肱骨踝上骨折
在临床儿科常见的骨折类型为肱骨踝上骨折,具有高达50%以上的发病率,在临床中如果未能科学合理的开展处理治疗,则会发生肘内翻畸形,对患儿的肘关节功能有不利的影响,进而给患儿的身心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临床治疗中有手术复位方法、手术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方法等。本文就主要就肱骨踝上骨折病症的不同治疗方法应用展开研究,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所选用的对象为2017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肱骨踝骨折病症相关治疗的50例患者,所有接受该病症治疗的患儿均为新鲜的闭合性骨折;均为跌伤所致,排除了病理型骨折患儿;合并同侧肢体其他部位骨折患儿;合并重要脏器损伤患儿。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参照组患儿25例、观察组患儿25例,其中参照组患儿中有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为4-12岁,平均年龄为(8±1.65)岁,受伤时间为3-15h,平均受伤时间为(9±0.94)h;骨折类型有桡偏型移位14例、无侧方移位6例、尺寸型移位4例、旋转移位1例;观察组患儿中有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为4-13岁,平均年龄为(8.5±1.67)岁,受伤时间为3-13h,平均受伤时间为(8±0.93)h;骨折类型有桡偏型移位15例、无侧方移位5例、尺寸型移位3例、旋转移位2例。对比纳入研究的患儿对象资料中各观察指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参照组实施保守治疗方法,为麻醉下开展复位治疗,具体实施流程为下:给予患儿全身麻醉,对于伸展型骨折患儿治疗中,由护理人员协助维持仰卧手术体位,并将患肢向外展开并维持90°夹角。由两名助手员将患儿的上臂及前臂握住,同时顺势开展3min的拔伸牵引操作,使得骨折两端牵开,如果骨折远端为旋后或者旋前,首先应该开展旋转移位矫正,相对于横向方向进行挤压,对侧方移位开展矫正。接下来再用两手拇指从患儿的肘后尺骨的鹰嘴处将骨折远端向前推,两手其余四指作重叠状,将骨折近端位置环抱后拉向后方,要求助手在牵引作用下开展将肘关节缓缓的进行屈曲。对于尺偏型骨折患儿复位中,手术者一手将骨折部固定,一手将前臂握住后并轻微伸直肘关节,同时将前臂沿着桡侧方向伸展,确保骨折桡侧的骨皮质嵌插并能够维持轻微桡倾。复位完成后以X线检查,在复位结果满意后,为患儿开展加压塑形,并实施石膏定型。在拆除石膏后鼓励和叮嘱患儿应积极开展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前臂旋转活动等训练[1]。
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方法,为手术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方法治疗,具体实施流程为下:患儿实施全身麻醉方法,由护理人员协助其保持侧卧体位,将患肢肘关节放置在手术台上,于患儿的周后正中纵向作切口,并在鹰嘴处轻微偏侧一方朝内作S型切口,将皮肤、皮下组织及神经膜切开后,将皮瓣游离至内外的上髁,同时开展对游离尺神经开展保护,并对尺骨鹰嘴的两侧沿着肱三头肌的近端位置切开舌型肌肉瓣,将骨折端显露出来并做相应的清理,准确的复位碎骨快。尺偏型骨折由于尺侧存在粉碎和骨缺损现象,在实施解剖复位时会有肘内翻现象发生,应于骨折近端外侧部位将少量的骨质切除,骨折复位满意后,在上髁内外部各钻入克式钉一枚,对骨折进行交叉固定后,维持克式钉钻入方向与肱骨纵轴方向呈35-45°的夹角,并朝后方倾斜10°,克式钉针尾应在皮外留置。手术完成后以石膏固定[2]。
1.3 疗效评价标准
分析对比参照组及观察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肘关节功能障碍率,其中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使用FLynn标准进行评定,分为优:患者肘关节的屈伸不受影响;良:患者的肘关节在屈伸角度低于10°,肘内翻角度为5°,关节功能基本不受影响;可:患者肘关节屈伸角度限制于10-30°,肘内翻角度在6-15°,肘关节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差:屈伸角度限制在30°,肘内翻高于15°,关节功能影响较大。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开展的研究各数据均采用SPSS18.0的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肘关节功能优良率、肘关节功能障碍率),用n/%表示,采用 检验,以P<0.05表示两组患者资料数据存在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肘关节优良率为92%,肘关节功能障碍发生2例,肘关节功能障碍率为8%;参照组患者的肘关节优良率为60%,肘关节功能障碍发生9例,肘关节功能障碍率为36%,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临床中肱骨踝上骨折属于常见骨折病症,是小儿骨折治疗中效果不显著的病症。在以往治疗中多使用保守治疗方法,经临床实践研究发现在肱骨踝上骨折治疗中应用手术治疗方法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且术后发生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几率较低[3]。
本次统计研究中表明:观察组患者的肘关节优良率92%高于参照组患者的60%(P<0.05);观察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障碍率8%低于参照组患者36%(P<0.05)。分析手术治疗成效显著的原因有: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相比,治疗操作简单,患者在确诊接受治疗后无需住院,相关的治疗费用较低,且患儿的关节功能恢复时间较快。但是需要患者定期来院整复,极易造成患儿肘部发生肿胀,对神经、血管有一定的损害作用,极易发生肘内翻畸形[4]。手术治疗中,根据患儿的骨折情况选取合适的小切口手术入路,有利于骨折部位的充分显露,在该手术视野下开展克式钉内固定方法,能够减少穿针过程中的误伤,同时在桡侧实施克式钉尾部用钢丝张力带绷扎,骨折固定的稳定性较强,进而减少了术后骨折发生移位,降低了发生肘内翻畸形现象的发生[5]。综合上述,在患儿肱骨踝上骨折治疗中实施手术治疗方法,效果更为显著,有利于患儿术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中大力借鉴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刘少平,赵建,李刚等.伸直位石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J].中国骨伤,2015,28(8):743-746
[2]叶洪战.3种疗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6):50-51.
[3]郭文斌.3种疗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21):54-56.
[4]王洪波,邹康.用两种方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5):188-189.
[5]赵文杰,张森.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与体会[J].医药前沿,2015(3).112-113.
论文作者:黄敏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肘关节论文; 肱骨论文; 患儿论文; 患者论文; 功能障碍论文; 方法论文; 功能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