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物流模式选择与物流纵向整合演进_物流外包论文

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物流模式选择及物流纵向一体化演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物流论文,纵向论文,交易成本论文,理论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交易费用理论对企业边界的解释

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书中开创性地提出交易费用这一全新范畴,弥补了新古典企业理论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终极目标,忽视制度因素作用的既笼统又脱离现实的分析缺陷。交易成本理论揭开了企业的“黑箱”。科斯对交易费用的解释是运用市场价格机制的成本。也就是说进行市场交易并不是如正统的完全竞争理论所假定的那样,价格信息为既定的并为所有当事人所掌握。相反,价格是不确定的、未知的,要将其转化为已知,是要付出代价的。同时,市场交易过程并不总是顺利的,因为交易人之间常会发生纠纷、冲突,因此就需要谈判履约,甚至诉诸法律,所有这一切都要花费一定的交易成本。因此,“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一个‘企业家’)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1]。同时,企业作为一种制度安排也有一定的管理费用。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复杂程度提高,企业的管理成本也会逐步增加。所以,科斯认为企业与市场是一种对等的、可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的扩大将受制于交易费用的增加,而企业的扩张同样也会带来自身组织成本的增加。因此,企业与市场的边界实际是由企业内部的组织成本和外部市场交易成本的比较决定的,企业的最优边界定位在边际组织成本等于边际交易成本的均衡点上。

科斯首创交易费用理论,但他并没有就此深入下去,也没有给予交易费用的明确界定。其后,威廉姆森等许多经济学家对交易费用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威廉姆森将企业的组织费用和交易费用扩大到了企业运行所能涉及的一切活动领域,其中包括到企业和市场作用时可能花费的一切交易成本。威廉姆森把交易费用决定企业边界的因素划分为两种,一是交易因素,是指在交易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发生的一些费用,比如收集信息费用、交易技术费用和签约谈判费用等,属于有形的和客观的费用;二是人的因素,是指由于交易主体的自利决策而产生的一种“人为”消耗。包括决策主体的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倾向和敲竹杠危险,资产专用性和套牢风险。他特别强调资产专用性对组织形式的影响。只有通过适当的制度和合约安排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的因素的交易费用,因此组织的存在是必要的。威廉姆森对科斯“市场与企业是完全充分替代”的观点作出了修正,提出市场与企业一定程度上存在替代关系,但由于各自存在一些“独特功能”,所以这种替代是有“弹性的”,因此企业与市场最终会存在一种界限。

交易成本理论告诉我们进行市场交易还是企业内部交易是由交易成本与组织内部的管理成本决定的。也就是说企业采取哪种组织是由交易成本的,企业总会趋向于选择成本低的组织模式。

2 交易费用影响下物流组织模式选择

根据交易费用理论,企业采用何种物流形式是由内部组织物流运行成本与市场交易成本对比决定的。

2.1 物流的组织模式

按照物流与企业所属关系不同,物流方式可以划分为三种:自营物流、外购物流和物流协作。每种物流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企业选择物流模式的出发点是物流费用最小。

2.1.1 自营物流。自营物流也称为第一方物流或直接物流,是指生产或销售企业企业自备仓库、自备车队、自己组建物流配送公司等,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以自我提供的方式实现。这其中又包含两种情况:一是企业内部的采购、生产、销售等职能部门彼此独立的完成各自的物流任务,这是企业早期物流活动的重要特征;二是将企业内部各自职能部门独立的物流资源和功能进行整合,专门设立物流部或物流公司来统一管理企业的物流运作,这是大企业普遍采用的物流模式,如海尔集团。

2.1.2 物流外包。又称为第三方物流或合同物流。外包物流是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限内将部分或全部物流活动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来完成。物流外包侧重一次性或短期的合同关系,外包的是某些周期性的、反复的物流活动或者功能,企业之间是讨价还价的竞争对手。

2.1.3 物流协作。物流协作又叫物流联盟,物流联盟是指企业与物流企业为实现特定的物流目标而采取的长期联合与合作。物流协作其实是自营物流和物流外包之间的一种中间形式。具体来说,就是企业选择少数稳定且有较多业务往来的物流公司通过建立战略联盟或以股份制的形式形成优势互补、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互相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长期互利、全方位的物流合作伙伴关系,使企业与物流企业整合在一起。通过结成战略联盟,共同拓展物流市场,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因此,物流企业的战略联盟既可以享受物流外包模式的规模效益和专业化效益,又降低了物流外包模式带来的其他成本。

以上三种物流类型的划分并不具有很严格的界限,实际的企业情况往往是介于某几种类型之间,也就是说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两种物流方式混用。比如,自营物流的企业,企业的物流基础设施的供应能力在满足本企业的需求外还有剩余,大企业将其所属的物流子公司向其他企业开放,即在保证本企业物流需求的前提下,也承担其他企业的物流,从而发挥商品物流的批量效益,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例如,美的集团依据自身的实力和对物流的需求成立了安得物流公司,不仅满足了自身的物流需要,同时也作为专业物流公司向外发展业务。在安得物流公司的业务总量中,美的集团内部业务约占60%,外部业务约达40%左右。有些企业实行部分物流业务自行处理,部分业务实行外包的双结合模式。

2.2 不同物流模式的成本构成

2.2.3 物流协作降低的交易成本

(1)降低资产专业性的风险。交易双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可以降低专用性强的资产投资风险,企业也愿意进行投资,提高物流基础设施的水平。

(2)降低交易的不确定性。交易双方的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使双方增强了了解,提高了双方对不确定性的认知能力,交易主体的行为倾向于以一种约束竞争的方式进行,可以有效克服交易双方的有限理性及机会主义行为。因为一次性的欺诈,会引起合作伙伴“针锋相对”的报复,面临“逆向选择”的高昂代价。

(3)降低交易频率。交易频率越高,交易费用一般就越大。交易双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用一个较长期的合约代替了原来一系列分散的短期合同,节约了耗费在契约上的费用,并可以把交易费用平摊到大量不断进行的交易中,进而使相对交易费用降低。

正因为每种物流方式选择都会产生不同的成本,企业自然是选择总物流运作成本最低的形式。所谓总的物流运作成本是指运作物流中所发生的全部成本和费用,由物流运营成本和交易费用所构成。

2.2.4 自营物流、物流外包和物流协作的边界。企业的物流活动是采取何种方式,是由各种物流模式总的运作成本的均衡点决定。威廉姆森[2]认为交易活动涉及的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是决定交易成本的重要因素。我们以资产专用性来进行分析,以资产专用性K为横坐标、成本费用C为纵坐标,运用威廉姆森的启发性模型,对自营物流、物流外包与物流协作三者的边界的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2]。

图1 物流运作成本与物流模式

△C曲线表示企业内部自营物流成本与物流市场交易成本的差异,即

企业选择哪种物流方式没有唯一的决策标准,企业选择物流模式除了考虑成本外,还应考虑专业化、规模经济因素和企业的核心能力提升因素等。

3 物流纵向一体化演进:从1PL到4PL

从图1分析可以看出技术进步会导致物流外包交易成本下降,从而使得物流外包和物流自营的规模边界发生变化,向着更有利于物流外包的方向移动,并且物流外包从短期合同形式向战略联盟发展。物流外包的迅速发展推动着物流业向纵向一体化演进,物流从1PL到3PL甚至4PL演进。对于1PL到3PL的界定学界依然没有统一的定论,现存两种主要的观点。其一,从供方与需方的角度来界定。认为第一方物流是供方为提供商品而进行的物流;第二方物流是需求方为采购商品而进行的物流;而第三方物流是由供需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其二,从物流的分工及外包层级来界定。认为第一方物流是指生产企业或流通企业自身做仓储、货运进行的物流运作;第二方物流是指生产企业或流通企业聘请车队、仓库来做仓储、货运的物流,属于功能性的服务,相应的第二方就是指那些为社会提供运输、仓储等单一的物流服务的企业;第三方物流则是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3]。我们采用第二种观点。

3.1 物流分散外包:2PL

物流外包初期,大多数物流企业是由原商业、物资、粮食、运输等部门的储运企业转型而来,只能提供仓储、运输、城市配送等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导致不能对变化的需求做出快速的反应、缺乏对物流服务目标的理解。生产企业对物流业的满意度低,如图2所示。

分享信息。只把运输、包装、仓储等资产专用性低的基础服务外包,也就是单一功能的一次性物流活动外包。中国仓储协会连续6年的调查报告都显示,物流服务需求方很多情况下购买的服务主要是干线运输和合同仓储服务,如图3所示。

这个时期物流提供的是基础性物流服务,物流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3.2 提供综合物流服务:3PL

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资本渗透的无处不在使得生产和需求同时发生变化。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生产商和分销商都要求准时交货,这就必须解决从原材料来源和零部件采购决策的下达,到制造装配过程直至最后的配送和售后服务过程中存在的大量复杂活动的有效性、一致性和快速反应等一系列问题。而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依赖于物流服务的有效性、一致性和供应链管理的进一步优化。同时市场需求向多样化、个性化的变化使得生产企业的生产方式由大规模生产向多批次,小批量的生产方式转变,柔性化生产逐渐替代流水线生产模式,单一的大规模配送模式逐渐向小规模的、即时的、协同配送的销售物流模式转变。企业逐渐将物流外包从运输、仓储等基础服务转向咨询、仓储、运输、订单履行、退货等综合物流服务。为了满足物流需求,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咨询、订单管理、库存管理、物流流程设计等增值服务,甚至可以复杂到设计、实施和运作一个公司的整个物流系统。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促使物流外包从生产企业的流通环节渗透到采购、生产环节。

3.3 供应链管理:4PL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的竞争由单个企业之间的横向竞争转向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从国内的竞争转向全球的竞争。企业的发展不能只着眼于本企业内部的,要整合社会资源。从局部来看,第三方物流是高效率的,解决了企业物流某些方面的问题。从整个供应链来说,第三方物流企业各自为政,通常难以满足客户的综合服务要求。并且第三方物流关注的更多的是其客户企业的本身物流发展的规划,在整合社会所有的物流资源以解决物流瓶颈、达到最大效率方面,缺乏较系统性、综合性的技术以及整合应用技术的能力。尤其是当物流跨地区甚至跨国进行全球化运作时,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往往在综合技术、集成技术和全球扩展能力上存在局限性。为改变此局限性,某些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尤其是领先物流企业采取措施整合全部的物流资源,将每一个领域的最佳物流提供商组合起来,通过他人的资产、他人的网络为客户提供最佳物流服务,进而形成最优供应链管理方案。随着联盟与团队关系不断壮大,一种新的外包形式开始出现,即组织外包整个供应链流程,由他们评估、设计、制定及运作全面的供应链集成方案,这就是第四方物流企业。第四方物流整合了供应链上的所有资源,借助咨询、IT技术等手段随时对供应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运作做出调整,使整个供应链的效率达到最大化。并通过高效的运作,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共同发展。

第四方物流应当算作是一个管理流程,整合了社会物流资源,形成物流产业的综合协同能力,解决物流信息充分共享、社会物流资源充分利用问题,集成了管理咨询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能力。其服务的内容更多,覆盖的地区更广,将物流业资源进行整合,物流外包也发展到了整个供应链。

物流外包的范围逐步从运输、仓储等基础性服务向供应链管理发展,物流也相应地从第二方物流发展到第四方物流(如图4)。物流外包的发展促进了物流的演进,物流的演进又进一步加深了物流外包的程度。

图4 物流的演变

4 我国物流发展的阶段及趋势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自营物流、物流外包、物流协作三种物流模式发展的趋势基本是,随着交易成本的下降,自营物流范围越来越小,物流外包从运输、仓储等基础性服务向物流功能整合发展,从随机契约向长期稳定的战略联盟发展,物流企业也相应的要从1PL、2PL、3PL发展到4PL。目前我国企业释放出来的主要是销售物流,完全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不到20%,加上部分外包的约占60%;供应物流全部或部分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大约占18%左右;生产物流很难进入,已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凤毛麟角;但在运输和仓储领域进行外包的已超过60%。可见,我国的物流外包还是以单一功能的一次性或多次合作为主,物流提供者大多是分散的、规模小的第二方物流企业。企业物流整体外包水平低,能提供综合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少。但是企业和物流企业都已意识到要使的物流成本大幅度降低,需要物流服务的系统最优,而不是单一的局部的物流服务最优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迅速发展及物流联盟的发展就是明证。我国目前物流整体水平已经从起步阶段进入快速发展的现代物流阶段。大力发展提供供应链管理的第三方甚至是第四方物流企业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重点。物流业发展途径是通过联盟合作的方式加强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优势互补、物流供给方与物流需求方的合作,甚至在全球范围内谋求与物流外包企业缔结战略联盟,加快对社会资源的整合,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和企业群体,以整合一体的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

标签:;  ;  ;  ;  ;  ;  ;  ;  ;  ;  

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物流模式选择与物流纵向整合演进_物流外包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