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中学地理教材中的灾害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国论文,灾害论文,地理论文,教材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啸发生,当时正在泰国普吉岛旅游的英国女童蒂莉,发现海水异动后立即告诉母亲眼前的状况。由于及时撤离,沙滩上数百人性命保住了。媒体将这位名叫蒂莉的小女孩赞誉为“海滩天使”。蒂莉在沙滩事件后说:“地理老师刚教给我们有关地震的知识,还告诉我们地震如何引发海啸……”“沙滩天使”蒂莉,足以令一直比较重视地理教育的英国为之骄傲。
英国海纳曼教育出版公司2000年出版的《地理至关重要(高级本)》(Geography Matters Higher)教材是为11-14岁学生编写的,整本教材共有六个单元。其中“不安静的地球”单元包含了火山、地震两种灾害内容,编写中加强渗透灾害教育的特点表现如下:
一、运用案例、日记、新闻报道等形式呈现灾害知识内容
“不安静的地球”单元包含了火山、地震两种灾害内容,编者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了“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和“1999年土耳其地震”作为案例进行内容编排。这样运用案例教学,使知识的学习来源于实际,又能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是行之有效的地理灾害学习方法。
“皮纳图博火山爆发”案例的编写,严格按照“火山爆发前、中、后”三个时间段的先后顺序来安排。
内容伊始,教材交代了皮纳图博火山所在的菲律宾群岛位于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板块连接处的活跃地带,这就为学生掌握“火山爆发大多发生在构造板块边缘的活跃地带”这一知识点做好了铺垫。
随后,教材详细描述了天使城地区火山爆发前、中、后三个时间段完全不同的状况,帮助学生掌握火山爆发前当地人们的生活状态,火山爆发中令人惊心动魄的景象,火山爆发后当地村庄、能源线、道路和桥梁、农场、商店、工厂、空气、野生动物等所受到的破坏,使学生对于火山灾害的发生过程及危害有感性、理性的双重认识。
最后,编者由“火山灾害爆发”的描述转换到“灾后家园重建”,使学生更为清晰地认识到火山爆发除了带给人们不利的影响外,也有一些积极的意义。
1991年火山爆发后,皮纳图博火山形成了新的火山湖口,天使城开始成为一个旅游目的地。现在它拥有24家饭店,6家新宾馆,30家夜店,4家国际性的咖啡馆和数百家专卖流行衣服的小商店、药房、照片冲洗店和出租车公司,雇用了好几千菲律宾人。旅游业在这个地区雇用了最多的员工。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以用来吸引外国旅游者。
地震灾害较之火山灾害更具普遍性,因而“1999年土耳其地震”案例的编排内容更为丰富。内容伊始,教材通过一个练习题目,引导学生了解了土耳其地震的详细情况:
一场在里氏测量仪上测量值为________的大地震发生在土耳其,1999年8月17日。它是由两大板块暂时性的撞击而形成的,它们分别是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这些导致了压力的聚集,这些力量最终使地壳崩裂。这个地震的震源是________在地表下方。该次地震持续了大概________秒钟且最具有破坏的时候在最初________秒。地震和火山常常发生在活动板块附近,诸如________________。
而后,教材通过提供不同渠道记录的地震发生一个月中的信息,向学生阐述了震源、震中等地震原理:
这次地震的震源距离东南部伊兹米特市11公里左右。它是由于在一个被称为北安纳托利亚错位的活跃区域,欧亚板块(向东移动)和安纳托利亚板块(向西移动)的移动造成的(参见地图),这些板块向不同的方向移动了5米……
这些作用可以通过穿过北安纳托利亚错位带的公路和铁路看出来。(参见图)……
再后,教材通过案例介绍了地震给整个城市和居民的巨大破坏,使学生了解到地震是怎样影响人们及他们的居住地的。
同时,编者并没有把对案例的分析仅仅停留在教给学生自然灾害知识上,而在其中渗透了大量的社会人文问题,如揭示了土耳其大量的劣质建筑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地震后的灾难,导致了超过2000人的死亡。学生通过对“1999年土耳其地震”案例的分析,不仅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地震带来的死亡威胁、痛失亲人的痛苦等,又能思考一系列社会、经济、文化等问题。
在今天的生活中,地理灾害知识(信息)无处不在,学生可以从网络、电视、报纸等多种渠道感知地理灾害事实。地理教材若一味地陈述地理灾害概念、讲解其原理,只会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丧失学习兴趣。因此“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和“1999年土耳其地震”这两个灾害案例在形式的设计上,也区别于一般教科书呈现知识内容时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专业名词、概念、材料等做法,而是采用提供材料和提出问题的方式呈现知识。火山、地震的知识信息很大部分直接摘自报纸、政府统计报告、杂志和其他出版物,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灾害、面对灾害。如“皮纳图博火山爆发时,都发生了什么?”,教材就提供了受灾者的日记:
6月12日,星期三
皮纳图博火山第一次让我们体会到了它的愤怒。一个巨大的隆隆声的爆炸振动了地球,一个愤怒的黑云在不远处显现。寒风围绕着我们。它是那样的怪诞。
随着那团“云”向我们移动,它很快布满了天空,太阳消失了。灰尘开始从天空中落下。在那团“云”卷走我们之前,大约2厘米厚的灰布满了地面。在星期二和星期五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每个人都很紧张,不知道还要发生什么。没过多久,我们就找到了答案。
6月16日星期日
我们小心翼翼地走出藏身的地方,敬畏地看着我们周围的一片灰色废墟。我们的房屋都在灰尘中埋葬,数百高楼全部倒塌了。道路上布满了黑色的污泥、树木、车辆;能源依然被切断,这里几乎没有什么水和食物。我们知道一切绝对没有回到正常状态。
在地震单元,则编排了一则新闻报道,题为“发生在土耳其的惨剧:地震夺去了超过2000人的生命”。
最悲惨的一次地震记录今天发生在土耳其,夺取了至少2000人的生命,并造成数千人的伤亡。它摧毁了当地的建筑和切断了当地数以万计的人口的电力和水源。地震发生在今早三点,这个时候很多人正在睡觉。有些幸运的人迅速的跑到街上;而有些人被大的石块碾碎。许多人穿着睡衣,甚至没有来得及穿鞋,逃离了他们的家。后来他们穿着用衣服包着脚的鞋穿过洒满玻璃的街道。在伊斯坦布尔成批的建筑和高速公路倒塌,很多路被严重的损坏。随着城市救援系统的展开已经到了极限,更多的是邻居和亲戚们奋力把受灾的人从废墟中救出。早上,当地的居民借着着汽车的大灯用他们的双手试图将受害者从碎石中挖出,此时年幼的、年老的人就在外面睡着了。美国、法国、德国、瑞典、意大利、日本、和以色列都准备提供帮助,但是救援组携带着特殊的装备和受过特别训练的狗正从从容容的奔赴土耳其。在伊兹米特市的医院撤离轻伤病人并为他们治疗。医药工作者紧急打开医药家的窗户来救济灾民。
这种用日记和新闻报道来呈现信息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更真实地感受灾害、了解灾害,这种真实感会缩小学生与灾害的距离,使其认识到灾害学习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二、编写方式突出培养学生地理灾害应对技能
应对灾害的技能培养是地理灾害教育的重要方面。英国十分重视对学生地理灾害技能的训练,在教材中编排了大量的灾害技能训练活动。例如:
活动:为天使城游客制作说明书
天使城旅游信息局任命你为来到此地旅游的游客制作一本说明书,用来向他们说明1991年的皮纳图博火山爆发。此本说明说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一个带有注释的剖面图,以用来显示皮纳图博火山爆发时发生了什么。
皮纳图博火山地区的注释图,上面标注出火山爆发的特征。
写出火山爆发之前、过程中、之后,此地的不同信息。
写出一系列信息,用来使旅游者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发生。
多一些例证,引起游客到皮纳图博火山游玩的兴趣——有一个旅游团游览皮纳图博火山,天使城的导游就可以赚300比索。
这个活动的编排,不仅通过绘图考察了学生对地理灾害知识的掌握,也在让学生“写出火山爆发之前、过程中、之后,此地的不同信息”中,培养了学生的地理灾害预防、应对、解决技能。
如果说上面的活动并非完全地针对灾害预防,那么地震内容部分的“为地震到来做一个准备计划”的活动,则充分地体现了英国灾害教育中“防患于未然”的灾害训练意识。
活动:为地震到来做一个准备计划
在每一个房间选择一个安全的地方。如躲在桌子下面或者依靠一面内部墙壁,因为那里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砸到你。
一年至少练习两次趴下、掩护和保持呼吸。在你的桌子下面趴下,保持呼吸,并保护好你的眼睛。
找到保护你家庭的方法,例如:将房子从里面锁住;学习关于急救的课程;训练怎样使用消防栓;把书架,中国柜和其他的高大的家具靠到墙边。
在家里和车厢里准备一些工具来预防灾难,包括:急救工具、罐装食品和起罐器、每个人15公升的水、防护衣和睡袋、收音机,手电筒和电池、写一个关于如何关闭煤气、电源和水闸的说明。
这些具体的预防技能指导,可以很好地为地震灾害到来做好应对措施。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可以知道在地震到来时,什么地方较安全;如何在地震中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如何救助他人;何种东西在地震灾害逃亡中是必要的等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英国的地理灾害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学生预防灾害、面对灾害、了解灾害、解决灾害问题的实用技能。
三、倡导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相关地理灾害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所以应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通过体验来学习,进而完成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英国十分重视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尤其是灾害知识部分,更是以探究式学习导向为编写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精神。例如本单元导言部分,编排了一系列问题,如:火山和地震是什么?它们是在哪里发生的?当一座火山爆发时,会发生什么?火山爆发是怎样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不同的地区?地震时,会发生什么?人们是怎样尽力去减少地震带来的危害?怎样的救助,可以帮助地震和火山中的灾民?为什么人们还是愿意居住在灾害活跃的地区?
这些问题逐级递进、环环相扣,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火山、地震问题的学习和研究,在探究的兴趣中获取相关知识。同时,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对教材以外的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如提供一系列网站地址“www.care.org.uk……”或相关的课外读物名称等。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地理教材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对其的“帮助”与“指导”,这不仅使学生的自我探究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更可以引导其探究走向专业化、地理化。如在上文中提到过的“为天使城旅游局制作一本游客说明书”的活动下面,编排了一个“帮助框”,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说明书的制作:
当你在写这本说明书的时候,请记住地理学家,在他们的著作中所包括精确的事实、数据和地方名称,用他们和自己的语言进行写作,当写作结束后,进行自我评估。
由这个“帮助框”我们可以看出,英国教材编写者对学生自我探究的引导,已经由中学地理课堂投向了“地理学家”领域。这种引导视角的扩展和延伸,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地理视角,另一方面也表达了编者的一种期盼,即“希望学生中的一些或一个,将来能够成为地理领域的专家!”
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地理灾害知识的学习较之一般地理知识的学习,应更为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地理灾害的发生,势必包含着受灾民众的苦痛,因此,地理灾害教育有必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援助他人、体恤他人,如何在灾害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如何正确面对灾害发生后的悲痛等情感因素,帮助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英国地理灾害教育,就充分地考虑了对于学生这方面的教育。例如“地震是怎样影响人们以及他们的居住地的?”一节,安排了一首受灾孩子等待父亲援助时感受的诗歌《震后》:
是否应大声哭泣去回应父亲的努力挣扎,
因为他已移开了压在我头上的砖头,
或者该保持沉默,用紧闭的嘴唇来阻止住这些灰尘,
我只有撒谎或者不选择任何行动。
如果我说话,死亡将会扼住我的呼吸,
并深入我的嘴里,
如果我选择沉默,父亲可能会走开并哭泣,
并且一定不知道该怎样合上我的坟墓,
我是多么渴望去回应,
有人将一些粉末从我的脸上拭去,
我感到了温暖的呼吸声,我的眼睑开始动,
他们的翻动使我的眼睛充满了沙砾,
重物从我的胸部和手臂上移开,
我一点一点地苏醒过来,
在爸爸的手臂里,在当时昏沉的状态下,
我很难找到有力的词汇去描述脱离黑暗的感觉。
这首诗歌的编排,其目的是使学生深入地体会到受灾孩子孤立无援的感受。编者为了使学生更为深刻地体会其情感,继而编排了一个诗歌写作活动:
1.仔细地阅读上面的诗句,并且试着说出到底发生了什么。你要特别注意作者所渲染的那特别的情绪。
2.以上面的诗为基础,从一名父亲的视角出发,你自己创作一首诗歌。建议表达这样的情感:他努力地寻找,并最终找到他受伤的孩子。
创作一系列词语,这些词语可以用来描述当父亲挖开碎石时,其感情的变化。
试着借用上文诗歌的结构,建议你所描述的父亲的感觉应该对应上文孩子的感觉。
这种角色互换的诗歌写作练习,有利于学生将自身角色转化为案例角色,加深其情感的共鸣。而这种情感的共鸣,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深入灾害、体会灾害;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的、富有爱心的情感世界。由此,英国灾害教育对于学生情感世界的关注与重视,
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