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青田县船寮镇小学教育集团大路分校 323911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十分重要,这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基于此背景,对培养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策略进行了探究,提出了联系生活经验,孕育符号意识;借助问题情境,培养符号意识;引导数学归纳,深化符号意识的举措,希望能够达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 符号意识 培养策略
数学是符号的语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应该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呢?
一、联系生活经验,孕育符号意识
对于学生符号意识的形成,需要经历启蒙以及早期的孕育阶段。实际上,在学生的生活以及活动经验中就潜藏着丰富的符号因子。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对他们进行数学符号意识的孕育。
例如,在教学《用计算器计算》时,教材中存在着这样一道习题:计算器上的数字键“3”坏了,采用怎样的方式才能够对下列习题进行计算呢?笔者在教学中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形成正确引导,使学生能够基于“a-b=(a+c)-(b+c)”或“a-b=(a-c)-(b-c)”创造性地发现更多样的解决方法。这种符号意识的孕育形式,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基于符号展开数学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对于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于符号的敏感度。不但包括数与数之间以及式与式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包括数与式之间的关系以及数学图表、结构符号等方面。这种对于数学的符号感,会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以及生活中,学会以主动的方式基于符号看待问题、思考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借助问题情境,培养符号意识
问能解惑,问能知新。创设能将符号语言贯穿于其中的情境,可使学生领略到符号的魅力,从而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目的。
例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教师出示一道题:“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4厘米,分别用2个、3个、4个、5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时,长方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学生回答:“6厘米、8厘米、10厘米、12厘米……”教师追问:答案是怎么得出来的?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是通过计算得出来的,2+4=6、2+6=8、2+8=10、2+10=12……”教师接着引导学生:“很显然,正方形的个数在增加,所拼长方形的周长也在增加,但算式中的什么数没有变化呢?”学生观察发现,加号前面的“2”没有变化,也就是所拼长方形的宽没有发生变化。这时,教师继续追问:“你们所列出的每一个算式只能表示某一种正方形的个数与所拼长方形周长之间的关系,能不能用一个简明的表达式表示所有的情况呢?”学生经过思考,认为可以用“2n+2”来表示任一正方形个数和所拼长方形周长间的关系。教师趁势引导学生思考:“n表示什么?2n+2又表示什么?2n+2是不是随着n的变化而变化?”学生在运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能初步感受到函数思想。
上述案例,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体会到符号不但简洁明了,而且能使得结论更具有一般性,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意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能够充分感知数学符号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能够更充分地体会到数学符号的作用和力量。由此,学生必然会从被动感知,转化为主动地理解、运用以及创造符号。
三、引导数学归纳,深化符号意识
对于数学教学而言,一般存在两种思维范式,分别为程序性思维以及关系性思维。对于算术思维来说,应归属于前者;而对于代数思维来说则属于后者。小学数学更关注于算术思维,但是到了初中以及高中阶段之后侧重点则在于关系思维方面。对于“准代数意识”以及“准代数思维”而言,实际上就是介于算术以及代数之间的过渡阶段,既包括意识过渡,也包括思维过渡。然而,基于算术思维过渡至代数思维,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所不能逾越的思维转化阶段。
例如,在教学《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时,笔者经常发现以下现象:其一,学生在计算时,会由于对数学整体感知的局限,借助先加后减的方式进行简化运算。在经过交流之后,学生告诉我:在商店买东西时,营业员会经常让他多加一些钱,这样找出的钱便是整元数。很显然,这是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对于小学生来说,整个数学学习阶段的数学符号有很多,有运算符号,如“+-×÷”等;有关系符号,如“< = >”等;有结合符号,如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横线“—”等;有性质符号,如正号“+”、负号“-”、绝对值符号“‖”、正负号“±”……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寻找载体,提供素材,创造条件,并及时引导学生对各种符号进行归纳与总结。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帮助学生积累运用数学符号的经验,使学生的符号意识以及思考与交流的能力得到极大提升,深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小学数学符号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教师要把对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贯穿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之中,真正深化学生的符号意识,从而使学生在感知中运用,在运用中发展,在发展中深化,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立明 “数学符号意识”研究:内涵与维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1)。
[2]李艳琴 小学低段数学符号意识的含义及其表现形式[J].课程.教材.教法,2016,(03)。
论文作者:王燕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10月总第28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6
标签:符号论文; 意识论文; 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教师论文; 长方形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10月总第28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