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急诊科 江苏江阴 214400
摘要:目的:对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在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本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急性胸痛病患进行此次研究,将如上病患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处理,观察组则实施胸痛规范化评估与诊断流程,各30例。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就诊至确诊时间、重复抽血率、确诊率以及患者满意率,结果提示观察组所得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实施胸痛规范化评估与诊断流程有助于尽快为患者确诊并实施针对性治疗,提高确诊几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胸痛;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急诊科;诊断价值
急性胸痛是临床急诊较为常见的急性症状,其可能因心肌梗死、心绞痛、主动脉夹层等疾病引发,带状疱疹、反流性食管炎等也可能诱发该症状。因引发急性胸痛的疾病较为广泛且疾病轻重不一,因此为尽快为患者实施对症治疗尽早识别引发急性胸痛的病因十分重要[1-2]。此次研究将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本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急性胸痛病患进行此次研究,对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在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本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急性胸痛病患进行此次研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主动脉夹层等疾病。将如上病患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处理,观察组则实施胸痛规范化评估与诊断流程,各30例。对照组:男性病患19例,女性病患11例。患者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为(50.4±4.9)岁。观察组:男性病患19例,女性病患11例。患者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为(50.4±4.9)岁。比较分析两组病患的基础资料,结果均提示差异不显著(P>0.05),存在良好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均采取常规诊断,不同急诊医生接诊后对急性胸痛病患处理方式有效不同,多数先进行拟诊,之后再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检查以及实验室化验,若结果为阴性或未能解释胸痛原因再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观察组:依据胸痛规范化评估与诊断中国专家共识中的相关标准[3]对病患进行诊断,具体实施如下:①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无异常则在10min内为其实施心电图诊断以及抽血化验(心肌损伤标志物、D-二聚体、凝血功能、生化等等),若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则需要先实施抢救,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进行下一步检验。②对心电图检查结果提示ST段抬高或心肌损伤标志物异常拟诊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转到专科进行进一步治疗。心电图检验结果未见如上异常则拟诊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将其转为专科处理。③对于胸痛症状无有效改善的病患则要每间隔5-10min复查1次心电图,每间隔5h复查1次心肌损伤标志物,主要筛查以主动脉夹层、肺栓塞为主。对低度可疑的病患进行急诊留观,对中、高度可疑病患实施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心动图、CT等等,确诊后则可转专科处理,对未能确诊病患则进行急诊留观,筛查非致命性胸痛。④对于心电图检查结果提示为非缺血性改变或检查结果提示正常的病患则要进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验,若有异常则转为专科处理。若正常则进行前述步骤进行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筛查。
1.3观察指标
①确诊率。②就诊至确诊时间。③重复抽血率。④患者满意率:采用自制调查表,表中共设有10道小题,均设有“是”及“否”选项,以“是”选择数量≥7个判定为满意,并以此统计总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此次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记录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相应计量资料以( ±s)来表示,并进行t检验,说明差异是否显著,而计数资料则是用百分率(%)进行表示,相应用X2予以检验,如果结果有P<0.05,则说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就诊至确诊时间平均为(4.65±1.23)h,观察组就诊至确诊时间平均为(2.54±0.65)h,组间对比结果提示存在明显差异(P<0.05)。另外对比两组病患确诊率、重复抽血率以及满意率,均提示观察组所得结果更为力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病患确诊率、重复抽血率以及满意率的对比分析
3讨论
急性胸痛是一种主观症状,主要表现为钝痛、闷痛、刺痛或存在压迫感、呼吸困难,患者多同时存在焦虑、恐惧情绪。导致急性胸痛发生的病因较为多样,临床表现以及危险性也存在较大区别,例如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具有时间依赖性,越早诊断及治疗,则患者预后康复效果越理想[4-5]。通过临床调查发现就诊的急性胸痛病患中病因主要为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对危重症病患急诊医生在接诊后应迅速予以诊断,以便及时进行相应的专科处理,若出现误诊或漏诊情况则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但因临床对急性胸痛接诊、诊断等方面尚未形成统一流程,因此诊断效率以及效果与接诊医生的专业水平、临床经验、病史询问技巧等存在较大关系[6]。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胸痛规范化评估与诊断中国专家共识中明确了急诊急性胸痛病患的急诊诊断流程。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病患依据上述规范流程进行了诊断。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的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就诊至确诊时间明显缩短,重复抽血率显著降低。另外两组病患满意率,结果提示观察组有显著提高。证明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实施胸痛规范化评估与诊断流程有利于避免误诊、漏诊以及诊断不及时等弊端,对患者的预后治疗具有积极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该种诊断流程尚未在临床广泛推广,因此进行实施前应强化相关人员的培训,确保医护人员熟悉诊断流程,确保各项操作准确并衔接流畅。
综上所述,对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实施胸痛规范化评估与诊断流程有助于缩短确诊时间,提高临床确诊率,避免重复抽血,可为之后的治疗提高更为可靠的依据,另外其也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率,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故值得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莉,武巧月,赵立安. 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在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45(3):66-67.
[2]盛洁,胡海,何亚荣,等. 应用ROC曲线评价TIMI危险评分对急性胸痛患者中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2012,34(32):18-20.
[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胸痛规范化评估与诊断共识专家组.胸痛规范化评估与诊断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8):627-632.
[4]刘洪秋,曹国华,欧阳红花. 青年急性胸痛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对诊断心源性疾病的意义[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31(3):302-303.
[5]陈淑芳,张鹏强,隋韶光.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胸痛时间、肌钙蛋白水平及心电图ST段下移的诊断价值[J]. 临床急诊杂志,2016,44(3):146-148.
[6]张晓丽,侯旭敏,刘倩倩,等.院内 “一键启动” 流程在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5,13(1):28-30.
论文作者:陈丽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4
标签:胸痛论文; 病患论文; 患者论文; 流程论文; 急诊科论文; 急诊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