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格局与金融新秩序:展望与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格局论文,新秩序论文,金融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展望世界经济新格局
(一)冷战后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已成定局,“五极”格局越来越明显。
1.1997年布热津斯基的新著《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是一本论述美国当前和长远欧亚战略的重要著作,他把从里斯本到海参威这片欧亚大陆视为一个地缘战略大棋盘,认为这是决定世界今后的稳定和繁荣,又决定美国保持世界主导地位的中心舞台。在他看来:21世纪的初叶,可能产生一个“跨欧亚的安全体系”。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一个结成邦联的”俄罗斯以及印度,可能还包括其他一些国家,可以共同成为这一个跨洲际体系的核心。
2.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全世界占有军事优势,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尖端科技领域居领先地位。“美国不仅是第一个和唯一真正全球性超级大国,而且很可能也是最后一个。”(布热津斯基语)因为,在今后,不大可能再有哪一个大国能像美国那样,在本世纪的大部分年代里,其GDP达到占全世界30%的水平。(在1945年美国曾一度达到过50%)据一般估计,到本世纪末,其GDP仍将占有全球的20%左右。(到2020年,可能降到10%~15%)
3.据估计,到2020年光景,欧洲、中国和日本等大国的GDP在全世界所占的份额可能上升到相当于美国的水平。到那时,全球经济不再可能由某个单一实体所主宰。据布热津斯基从全球战略上预计,大概到2015年左右,美国将失去世界霸权的地位。
4.据估计,中国到2020年将成为“地区主导大国”(并非在各个主要领域都富于竞争力的全球性大国)。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增强和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我国在亚太地区乃至整个国际事务中势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地区的繁荣和稳定以及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将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5.据世界银行1997年报告《2020年的中国:新世纪的发展挑战》:“自1978年以来,人均收入增长了四倍多,中国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个世纪才能取得的成绩。在一个人口超过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总和的国家,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令人瞩目的发展。”“过去的二十年里中国已经取得了历史上从未取得过的成就,经济有了快速、稳定的发展。未来的二十年可望取得同样的成绩。中国面临的巨大风险可能使这个前景黯然失色。但是有国内坚定的领导层和世界工业强国具有大国风度的政策,我们相信中国一定可以克服这些困难。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将掌握机遇,摆脱贫穷和落后的羁绊,完成世界史上最令人瞩目的经济变革。”(该报告的“结论”)
6.欧盟的经济前景尚不十分明朗。(涉及北约东扩问题)这次亚洲的金融危机对欧盟国家的影响较小,甚至还从危机中受益。因为它进口商品和能源的价格下降,加上资本的回流,这都有利于欧盟国家正在复苏的经济。关于欧盟到下个世纪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欧盟的一体化进程。而这一进程又取决于欧洲统一货币能否取得成功。
7.这次亚洲金融危机,实际上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化以来所积累问题的总爆发。必须看到,受这次危机冲击的国家在经济上要恢复元气,在相当程度上将取决于日本经济的复苏。触发危机的因素是逐步化解、还是酿成更大的危机也取决于日本。因为,日本毕竟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历来是亚洲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前景黯淡的日本经济,必然会延缓东亚的经济复苏。即使根据乐观的估计,这次受冲击的国家也要到下世纪初才能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日本要走出低谷,也困难重重。
8.俄罗斯领土面积广阔,自然资源丰富,又横跨欧亚,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苏联解体后虽实力下降,但仍有强大的科技和人才以及生产等方面的潜力。目前经济陷于困境,首要问题在于短期债务难于偿还。西方普遍认为,目前俄罗斯的新体制属于一种“虚拟经济”,其主要症结在于财政出现巨额赤字,经济萧条,腐败成风,犯罪猖獗,加以政府领导无力,派系斗争日烈,经济始终不振。两年前,亏损企业占27%,如今已达将近一半。对其发展前景,尚难捉摸。
(二)对“经济全球化”的一些看法
1.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范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从双边或多边经济交往向全球经济的转化,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
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特别是信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进步,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已明显加快。
3.对“全球化”(Globalization)这一范畴的理解,尚无定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9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曾这样界定:“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另外,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杰佛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则认为全球化包涵四个方面的内容:(1)促进经济更快增长;(2)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3)对收入分配的影响;(4)对各国和国际政治的影响。
4.应该认识到:全球化并不只是由某些“技术性”因素所决定的,它不只是一种技术进步所产生的现象,从本质上看,它是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一种进程。美国学者埃伦·伍德((Ellen M.Wood)就认为,当今全球化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分外重视,就因为:“资本主义正在成为真正的全球性制度。”“资本主义的基本逻辑——资本积累、竞争和利润最大化,已经从意识形态上渗透到世界上的每个角落了。”因此,推进“全球化”的根本动力,仍决定于资本积累的内在规律,科技的迅猛发展则为这一进程创造了更有利的客观条件。
5.不久前,日本《世界》月刊8月号刊载美国经济学博士戴维·科顿的一篇文章,题为《全球化资本主义导致人类日益贫困》,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人们对经济全球化的困惑与反思。该文指出:当今经济的特点是生产力过剩,大量失业,贫富差别扩大,而且出现了追逐短期利益的巨额投机资本。由于经济全球化,放宽限制和金融自由化融为一体,民族国家政府的经济政治权力日益被剥夺,权力正在向全球性金融这种动荡不安的、具有掠夺性质的体制转移。
6.德国《柏林日报》6月15日在题为《全球资本主义危机》一文中指出:当亚洲金融危机在日本登陆时,日本大藏省的一位高级官员做出了一个聪明的评论。他说:“这不是亚洲金融危机,而是全球资本主义危机。”他的话切中了问题的要害。亚洲不仅损失了钱,而且还丧失了对二战后开始进行的资本主义尝试的信心。
7.从亚洲金融危机看金融资本的全球化。在这场金融风暴中,国际游资扮演了极其卑劣的角色。它既促成了这次危机的产生,又不断地把这场危机引向深入。其实在1992-1993年欧洲货币危机和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中都能见到国际游资的影子。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国际游资在当今国际金融生活中也无所不在。其实,所谓国际游资并不是什么新东西,它只不过是金融资本向世界进行经济扩张的一种表现,或者说是金融资本全球化的一种表现。而这次亚洲金融危机,除了内部的原因外,主要是由国际游资挑起并加剧的。
8.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来看,“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不可同日而语。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二、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
(一)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因复杂,影响深远,应从中吸取教训
1.总的来看,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危机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周期性经济危机中所包含的金融危机;另一类是由于国际投机资本、经济泡沫化和少数经济发达国家推行金融霸权政策等主要因素所引起的金融危机。
2.近二、三十年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国际投机资本的规模不断扩大,有人估计约有7万亿美元,也有人估计高达17万亿美元,其中,美国约占半数。它们是操纵汇市、股市、楼市投机的主导力量。它有很大的实力,可以主宰发展中国家乃至一些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美国一银行家说:全球金融市场越来越强大,逐渐成了居支配地位的国际力量,比任何军队或政治力量都强大。它释放出与核武器截然不同的,但具有差不多的威力,几乎在一夜之间可以推翻一个政府。
西方学者和政界对亚洲金融危机原因的解释,大都归咎于东亚国家本身体制和政策上的缺点,诸如:银行和整个金融体制不健全,政府干预过多,经济政策不科学,投资方向有问题,过分热衷于房地产投机,大搞泡沫经济。总之,将内因看作是主要的乃至是唯一的原因,对造成这次危机的外部因素,特别是美国以及美国控制下的国际经济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以美国为后盾的国际投机商的因素避而不谈,千方百计地为其开脱罪责。
3.泡沫经济是引发亚洲金融危机的内部根源。东南亚各国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对出现泡沫经济的危险性缺乏警惕。因而证券泡沫,尤其是房地产泡沫大肆泛滥,银行业投入这些泡沫的贷款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4.即使在发达国家,泡沫经济的危害也很严重,以日本最为典型。无论外汇泡沫、股市泡沫、房地产泡沫,在日本都发展到顶峰。银行贷款支持泡沫经济,并导致银行危机的严重程度都是空前的。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已进入第七个年头,国民经济尚处于萧条之中,银行业危机有增无减,其教训值得吸取。
5.现在看来,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推行金融霸权,实际上是使金融危机加重的深层次根源。在世纪之交,这一切扩张金融霸权与反抗金融霸权的斗争,可能成为全球化经济中的一大矛盾。美国为了实现全球的金融霸权,企图建立一种全球金融市场的自由化体系。1997年12月间,它曾邀请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日内瓦召开会议,达成一些协议,要求与会国家和地区同意对外开放银行、保险、证券和金融信息市场。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的许多领导人和舆论界出于亲身的感受,对美国建立全球金融市场自由化体系有所警惕,认为这是建立一种金融霸权。(美国在金融新秩序的构想中,有干涉他国内政的成份,但美国政府在近期内不会公开承认。)他们进行了严正的谴责和斗争,并呼吁建立一个公正平等的国际金融体系。
6.亚洲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从目前(1998年8月中旬)来看,美国经济增势已经趋弱,今年第2季度的GDP(按年率计)仅增长了1.4%,成为自1995年第2季度(增长4%)以来增幅最小的一个季度。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是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亚洲是美国第一大出口市场,每年向该地区的出口额约占美国出口总额的1/3。这次危机使美国向亚洲出口的产品不断减缩。今年头5个月,美国的贸易逆差即高达650亿美元,比去年猛增近40%。各界人士普遍认为:美国的这一经济走势,与亚洲金融危机直接相关。一旦日本和亚洲经济出现起色,美国经济仍有可能恢复前几年的发展势头。
7.我国应从亚洲危机中吸取的几点教训:(1)不能放任泡沫经济泛滥;(2)不能任意向没有偿还能力者贷款;(3)“私有化”与“自由化”并非市场经济的妙方,它绝不能保证不发生货币金融危机;(4)决不可放任国际性投机资本(所谓“游资”)自由流动;(5)要善于利用外资(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地被外资所利用(如以过高的利率吸引外资),“外向型”经济并非企业发展的唯一途径,应同时重视发展国内市场,扩大内需。
8.应该认识到:中国没有发生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在于资本项目不可自由兑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人民币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不应预定在2000年以前,这一计划应予推迟。
9.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自由化、国际化的基础不同,在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不一样,因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对外开放中必须采取不同的方针。发达国家不怕同其他国家竞争,可以加快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进程,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较弱,必须加强法律规范,走渐进式的道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也应采取谨慎的金融开放政策。
(二)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
1.近20年来,国际金融危机日益频繁,已成为各国经济所面临的莫大威胁。进入90年代,就发生了多次国际金融危机。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如此频繁,在历史上并不多见,如不加以防范,恐将引起更大的经济震荡,乃至蔓延成更为严重的经济危机。
2.冷战结束后,建立国际秩序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和平共处,友好合作,不应再有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分。在世界经济新格局的条件下,随着多极化的迅速发展,反对霸权主义的声势和规模会越来越大,霸权主义势必越来越孤立。布热津斯基在《失去控制:21世纪前夜的全球动荡》一书中,就曾提到美国社会解体的危险以及实际存在的精神危机,承认成熟的民主社会也会蕴育着自己的抗体。“美国社会不能成为世界楷模,道义上和经济上都是如此。”
3.亚洲金融危机充分表明:经济安全越来越成为国家和地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经济安全首先基于制订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提升国家经济实力,有赖于政治稳定,主权不受侵犯,发展模式受到尊重。同时,也需要积极参与和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协调,调整和完善现行的国际经济和金融秩序,尤其要加强对过度投机的监督和防范。经济安全是相互的,不应采取以邻为壑的作法。
4.美国现在仍公开鼓吹其在国际事务中的霸权地位。如哈佛大学政治系教授塞缪尔·亨廷顿曾公开宣称:“……维持美国在国际上的首要地位,是保障美国的繁荣和安全的关键,也是保障自由化、民主、开放经济和国际秩序在这个世界上继续存在下去的关键。”(《国际首要地位为什么重要》,见《国际安全》1993年春季号,P.83)
5.中国的地缘战略同时寻求两大目标:1994年8月邓小平曾指出:“首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第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6.1997年2月15-17日,在德国召开过一次国际性会议,紧急呼吁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参加者包括各国各界知名人士数百人。呼吁书认为,当前全球金融投机泛滥,国际金融秩序混乱,世界面临工业生产衰退和大规模失业。呼吁书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强制推行所谓的“改革政策”。这种错误政策曾给前苏联、东欧国家及许多拉美、非洲国家造成严重的社会灾难,如工业生产衰退、社会失业严重、罢工不断、泡沫经济泛滥、银行系统陷入危机等等,使整个国际金融体系陷于瘫痪之中。最后,呼吁书认为,目前世界已经出现了一种极其危险的局面,威胁着整个人类的文明,必须紧急召开一次新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世界各个主权国家应该采取联合行动,破除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建立一个新的、公平的国际金融秩序,进行全球性的债务重组,恢复固定货币汇率制度,磋商新的贸易和关税协定,推行全球经济复兴计划。
7.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和金融全球化、自由化进程的加快,使各国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此,要防范国际金融危机,必须各国同时采取措施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有人建议,主要应制定以下一系列制度:
第一,应建立和完善储蓄保险制度。这一制度建立后,可以加强国民对金融机构的信任,防止因个别金融机构的危机而引起连锁反应,确保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第二,要求金融机构具备一定比率的自有资本。为确保金融机构经营的稳定性,任何经营金融业务机构都必须保有一定比率的自由资本。
第三,提高金融机构信息透明度,要求凡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必须定期向储户和股东公开其经营内容和经营状况,严格要求公开其所有的不良债权情况。
第四,严格加强金融监管制度。进入90年代,各发达国家都在这方面制定或修订了有关的法律。
标签:亚洲金融危机论文; 全球化论文; 金融论文; 美国金融论文; 经济论文; 泡沫经济论文; 金融风暴论文; 经济学论文; 布热津斯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