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地方探索_成人教育论文

20世纪我国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本土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科建设论文,教育学论文,本土论文,成人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13)07-0013-04

为了推进中国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有必要对20世纪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进行本土探索,以揭示21世纪初我国成人教育学发展的趋向。

一、20世纪初我国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历程

我国成人教育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但系统化的现代成人教育学则始于20世纪初,主要分为以下阶段。

(一)初建阶段(1904—1948年)

1904年,晚清政府开始对成人学习活动进行管理,标志着我国现代成人教育学的诞生[1]。成人教育学学科在这一阶段得到初步创立。

一是译著的引进。这一阶段的成果有《成人的学习》(桑代克,1929年)、《成人教育(全1册)》(勃兰生,1938年)等。

二是专著及相关著作的出版。这一阶段的成人教育专著有17部,占总著作数的6.91%。如《成人教育论》(常道直,1922年)、《中国成人教育问题(上、下)》(马宗荣等,1937年)等。另外一些教育著作中也有关于成人教育内容的阐述,如《教育通论》(舒新城,1927年)中有“成人教育问题”等章节。这些著作的出现,初步打破了普通教育学的樊篱,把成人教育学包括在教育学之中[2]。

三是学术论文的发表。我国1949年以前的成人教育论文约232篇,占论文总数的1.26%。多发表在《教育与民众》、《教育杂志》、《民众教育季刊》等教育期刊上。

四是学科课程的开设。雷沛鸿最早在江苏民众教育院开设了“成人教育概观”、“比较成人教育”、“成人教育的哲理研究”等成人教育学课程,为学科建设提供了专业人才。

五是社会团体建设。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社会教育社先后于1917年和1931年成立,分别开展成人教育活动及理论研究[3]。

六是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这一阶段,研究者对成人教育的地位、作用、内容、形式、原则、方法等基本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二)重建阶段(1949—1965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把成人教育称为社会教育,后又将其改称为工农教育、业余教育。这一阶段,我国各项教育事业开始发展,并开始了成人教育的重建工作。

一是成人教育新体制的建立。这一阶段逐渐形成了以工人、农民、干部教育为主体的初、中、高层次相结合的成人教育新体制。

二是著作的出版和论文的发表。这一阶段,我国成人教育著作仅1部,即陈羽纶译的戴维·M.的《南斯拉夫的成人教育》(1963年);论文有40多篇。

三是重要会议的召开。1950年,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工农教育会议,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成人教育专门会议。

我国在该阶段主要关注成人教育实践的发展,忽视了对成人教育理论的研究,因而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较为缓慢。

(三)停滞阶段(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的爆发阻断了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的道路。在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各项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教育研究工作也被迫全面停止,成人教育研究停滞不前。

(四)再建阶段(1977—1985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整个教育事业的拨乱反正,我国成人教育也逐渐恢复。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真正开始建设本土的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

一是学科名称的统一。1982年起,我国正式把有关成人教育统称为成人教育,统一了名称。

二是译著的出版和论文的发表。这一阶段,我国成人教育著作约14部,论文353篇。译著有《业余教育的制度和措施》(1979年)、《东欧培训体制》(1981年)等。论文多以论文集的形式出版,有论文集10多部。

三是研究机构的设立。1979年,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设立成人教育研究中心,标志着成人教育专门研究机构和专职理论工作者的出现。1981年,华东师范大学最早设立了我国高校的成人教育研究机构——成人高等教育研究室。

四是专业刊物的创立。在这一阶段,我国创办了首批成人教育刊物,如《成人教育》、《北京成人教育》及《成人高等教育研究》等。

五是学术团体的成立。1981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成立,开创了我国群众性成人教育学研究的先河。之后,我国相继设立了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中国老年教育协会等学术团体。

六是课题研究的开展。“六五”期间开展的成人教育课题有2项,其中王文林等学者承担的《成人教育概论》课题成为成人教育学学科研究的开端。“七五”、“八五”、“九五”期间开展的课题研究分别有11项、15项、44项。

七是国际交流活动的开展。1983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正式加入了国际成人教育理事会。1985年,我国第一次派代表团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四次国际成人教育大会。

(五)发展阶段(1986—1991年)

1986年第一次全国成人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1987年《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的颁布,是我国成人教育学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我国成人教育学学科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一是国外著作的大量引进。这一时期的译著有13部,如《成人教育:实践的基础》(达肯沃尔德等,1986年)、《现代成人教育实践》(诺尔斯,1989年)、《成人教育的哲学基础》(梅里安,1990年)等。这些著作全面介绍了国外成人教育学的发展状况。

二是专著的出版和论文的发表。这一阶段,我国成人教育著作有71部,论文有2937篇,如《成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关世雄,1986)、《成人教育概述》(刘国瑜等,1988年)、《成人教育学》(秦向阳,1989年)、《中国成人教育史纲》(董纯朴,1990年)等。

三是教科书、工具书的出现。教科书有王文林等的《成人教育概论》、王茂荣等的《成人教育基础研究——理论与实践》等,工具书有《英汉成人教育词汇》(徐学榘,1988年)、《成人教育辞典》(关世雄,1990年)等。

四是课题研究的继续开展。这一阶段开展课题共26项,如关世雄的《成人教育体系和成人教育学科建设理论研究》和高志敏的《当代世界教育科学发展与成人教育》等。

五是学术团体的继续设立。1990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国职工教育和职工培训协会等学术团体相继成立。

六是国际交流的参与。1988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加入亚太成教总会,成为其正式的团体会员。

七是学科基本问题的探讨。这一阶段,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成人教育的概念、对象、方针原则、基本规律、内容形式等,初步形成了我国成人教育学学科理论的框架。

(六)成型阶段(1992—2000年)

1992年,“成人教育学”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代码为880·57)[4],成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这标志着我国正式确立了成人教育学的学科地位,也标志着我国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基本成型。

一是专著、译著、工具书和论文不断涌现。这一阶段,我国成人教育方面的著作有143部,占总著作数的58.13%;学术论文14864篇,占总论文数的80.66%。专著有《比较成人教育》(毕淑芝等,1994年)、《成人教育学通论》(叶忠海等,1997年)、《成人教育导论》(黄富顺,2000年)等。译著有《第三世界的成人教育》(S.C.杜塔,1994年)等。工具书有《成人教育百科全书》(纪大海等,1992年)、《成人教育大辞典》(齐高岱等,2000年)等。

二是学术刊物的发行和网络载体的出现。1992年,我国创刊并发行了全国性成人教育报刊,如《中国成人教育》、《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中国培训》等;1998年开通了“中国成人教育信息网”等成教类网站。

三是学科硕士学位点的设立。1993年,华东师范大学首设我国大陆第一个成人教育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成为我国成人教育学研究生教育的开端。1997年,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第一次把成人教育学列为教育学的一个二级学科。此后,曲阜师范大学(1998年)、西南大学(2000年)、北京师范大学(2000年)等高校也先后建立了成人教育学硕士点。

四是课题研究的深入推进。该阶段的成人教育课题研究有40项,如1996年黄尧的《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国成人教育发展研究》和高志敏的《成人教育科学体系的构建与发展研究》等。

五是研究团队的形成。20世纪,我国初步形成了四支成人教育研究队伍,即政府研究机构的专职研究人员、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专兼职研究人员、群众性团体的社会研究力量、广大成人教育实务工作者[5]。

六是国际会议的承办。1999年,我国主办了“第三届亚洲扫盲论坛”,标志着我国成人教育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迈出了新的一步。

七是全面探讨学科建设的基本问题。研究者对成人教育学学科的概念、范畴、理论、原则、方法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基本形成了成人教育学学科的框架结构。

二、我国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成果

目前,我国研究者对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进行了诸多方面的本土探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人教育学的概念

关于何为成人教育学,研究者主要形成了两种认识:

第一,成人教育学是研究成人教育规律的各门学科的总称,是成人教育实践的提升和升华,又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6];成人教育学是从分析和研究成人教育过程中的诸多现象入手,揭示成人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的特有规律[7];成人教育学是把成人教育现象的特殊矛盾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换句话说,成人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成人教育现象、揭示成人教育规律的学科[8];成人教育学是研究成人教育现象、揭示成人教育规律的各门分支学科的综合[1]。

第二,成人教育学是指导成人学习的艺术和科学及为此目的而进行的成人教育理论、过程及方法的研究[9];成人教育学是指导成人学习的艺术和科学,以及为此目的而进行的成人教育理论、过程与方法的研究的学科[10]。这种概念界定是我国学者普遍认同和接受的主流观点。

总体来说,研究者形成了一些共识:成人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成人教育学是一门关于成人教与学的科学,成人教育学是对成人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11]。

(二)成人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关于成人教育学学科性质的讨论,主要是基于学科功能分类及内涵来开展,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12]:

第一,应用性学科说。根据成人教育学在整个教育学中的学科地位、根本目的以及任务等,将成人教育看成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

第二,应用理论学科说。成人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把一般的教育学原理应用于成人教育学研究领域,从而形成对成人教育的特殊认识,因此是一门应用学科。

第三,应用性较强的基础学科说。相对于教育学,成人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成人教育特殊规律的、理论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但相对于它的分支学科,它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基础学科。

(三)成人教育学的学科基础

成人教育学以哲学作为其最高原则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并从中汲取养分,扩展、深化自身的学科发展。有研究者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成人教育学的哲学基础,也有研究者借鉴国外成人教育学的研究成果,从西方哲学流派出发探寻成人教育学的基础与脉络。

关于成人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强调二者的联系,即认为成人教育学是成人学校教育,是教育学的二级分支学科或特殊表现形式。二是强调二者的区别,即认为我国现有的教育学是以儿童为研究对象的普通教育学,不能将其作为成人教育学的母体学科或学科基础。

由于成人教育比较复杂且尚未成熟,许多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均可为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提供借鉴,因此,也有研究者把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生态学、人类学和伦理学等作为成人教育学的学科基础。

(四)成人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20世纪我国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是在引进国外成人教育学著作体系的基础上,经过曲折的自主探索发展起来的。现对14本我国研究者编纂出版的成人教育学专著、教材等的内容进行列表分析,见下页表1。从表1可以看出:

第一,20世纪我国成人教育学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各类成人教育、学科基本问题总论、各国成人教育、师资经费、管理论、学科历史与现状、教学论、培训论、体系制度论、目的论、功能论、科研论、自考论、德育论、课程论、实施论、未来发展等。

第二,20世纪上半叶,理论研究大多是对成人教育学学科基本问题的探讨,但多局限于成人教育的意义、任务、可能、规律、特点等问题,这说明当时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尚处于初创阶段。

第三,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的成人教育学形成了较稳定的学科概念,如成人教育学的定义、目的、德育、课程、科研、学科、自考、培训等。绝大多数教材都以这些基本概念和范畴来构造成人教育学,并形成了较稳定的学科体系。

第四,20世纪我国已有研究大多是基于所编写教材并适应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特点,因而对学科自身体系的研究不够深入。

(五)成人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者提出,20世纪我国成人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自下而上的归纳法和自上而下的演绎法。有研究者信奉科学实证主义,在构建成人教育学理论时,偏重于选择归纳法,并以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统计法、实验法等为主要操作方法。有研究者具有较强的传统教育学情结,在构建成人教育学理论时,偏重于使用演绎法,并以资料法、文献法、历史法、比较法等为主要操作方法[13]。总体来说,20世纪我国成人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尚未形成本学科特有的、专门的研究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我国成人教育学学科发展的趋势

通过回顾20世纪我国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历程与成果,21世纪我国成人教育学学科发展应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成人教育学学科的独立地位

成人教育学学科的独立地位是一个关键性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强。成人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必须首先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重视成人教育学的理论研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成人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强化成人教育学的学科独立性。其次,成人教育学有必要形成本学科所特有的话语。20世纪,我国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是参照教育学的学科范式进行单纯模仿,尚未形成真正独立的成人教育学专业话语。因此,今后既应加强理论研究,又要形成专有话语,确保成人教育学学科的独立地位。

(二)成人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与教育学的其他二级学科相比,成人教育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在基本理论研究以及学科建设等方面尚不成熟,因此,我国要加强成人教育学与科学体系中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开放。在积极推进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应以开放科学的研究态度,广泛研究、借鉴和吸收其他自然社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方法,拓宽成人教育学学科的研究视野与领域,强化多学科、多维度的成人教育研究,使其他学科为成人教育学学科所用。同时,成人教育学学科也应逐渐把自身的优秀研究成果服务于其他学科的发展。

(三)成人教育学的国际责任

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成人教育学的发展越来越体现出国际性和开放性。因此,要构建与时俱进、与国际发展同步的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就有必要使我国的成人教育学学科发展融入到世界潮流中,广泛参与各种国际性成人教育会议,加强国家之间学科研究的交流与合作;同时,牢牢把握我国当前的国情和成人教育发展的现状,不断引进和借鉴国外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方面的先进成果。在与国际成人教育学的接轨过程中,不仅要借鉴与学习,促使我国成人教育学逐渐臻于成熟,更应以主人翁的姿态、强烈的国际责任感以及我国成人教育的本土探索积极推进国际成人教育学学科的发展。

(四)成人教育学和成人教育实践的关系

20世纪,学科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成人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因此,需进一步促进二者的相互沟通与交流。研究者在研究成人教育学学科的理论问题时,要深入到成人教育实践中,高度关注成人教育实践中的各种难点、热点问题;在探讨成人教育学学科的现实问题时,必须把科学理论作为实践的指针。今后,我国应不断提高成人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加强成人教育学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沟通与交流,实现成人教育学理论研究与实践运作的沟通零障碍与完美结合,为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五)成人教育学学科研究队伍的建设

成人教育学学科的建设需要一支强有力的科研队伍作为组织保障,今后,我国需不断加强学科团队的科研素质,改善学科科研管理体制,优化学科研究梯队,完善学科研究队伍。成人教育学科研人员要利用各种途径和机会更新和完善自己的学科知识结构,而且要加强研究人员与研究机构之间的交流,发挥整体效益形成学科研究合力。

标签:;  ;  ;  ;  

20世纪中国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地方探索_成人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