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中医治疗体会论文_詹蓉

南京市秦淮区中医医院

【摘 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的体会。方法:选取收入的胆汁反流性胃炎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45例采用柴胡疏肝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通常的西医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有效率为82.2%,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柴胡疏肝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进行中医治疗的效果理想,可有效缓解症状,甚至彻底根除该疾病,有利于改善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关键词】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治疗;疗效;体会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胃次全切除术,或者幽门功能紊乱导致胆汁反流,从而引起胃炎。在胃切除手术后,残胃炎、萎缩性胃炎以及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反流性胃炎的发病率较高,大部分的胃切除术的患者都是此胃炎的患者。除此之外,慢性胆囊炎、胆切除、胆结石等囊体发生病变。用中医药治疗该病,疗效显著。在临床医疗当中,遇见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例是非常普遍的,它的症状主要是中上腹灼热、腹痛腹胀、呕吐、体质量减弱等,大部分都是呈规律性和持续性,胆汁性呕吐是最直观的表现特征。如果会有恶心呕吐的话,其主要因素是情绪不好、饮食不规律,嗜烟酒、气候变化、劳累过度等[1]。故本文研究采用柴胡疏肝的中医治疗方式来探讨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和体会。对中医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的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24-60岁,平均年龄(45.2±0.4)岁,病程1-9年,平均6.4±0.2年;对照组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龄25-59岁,平均(38.6±0.3)岁,病程2-10年,平均5.9±0.6年。两组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给予研究组中医治疗,药剂采用柴胡疏肝汤,其由川芎、旋覆花、姜竹茹、柴胡、白芍、生甘草、代赭石、枳壳和半夏组成。其中川芎8壳、生甘草5g、姜竹茹 12g、柴胡 8g、代赭石13g、白芍8 g、枳壳 8g、旋覆花 12g、半夏8g。如果患者有呕吐、反酸等症状,那么就在此基础方上添加茱萸2g、黄连8g;如果患者疼痛急剧,那么就添加蒲公英 8g、生蒲黄 8g;如果患者出现脾胃热盛的症状,那么就添加黄苓8g,蒲公英8g;如果出现气虚,就加入白术 8g、黄芪 8g、党参 8g。1剂/d,水煎至300ml,早晚服用,持续用药4星期。对照组使用胃乐舒颗粒进行西医治疗,2粒/次,1次/d,持续治疗4星期[1]。治疗后观察并分析效果。

1.3观察指标

患者通过相应的治疗后,若患者腹胀、胃灼热、呕吐、反酸等症状,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为无效;反之,若胃灼热、呕吐和腹胀等症状,与治疗前相比较,有所改善,检查表明反流降低,黏液变淡为有效;若患者通过治疗后,不会出现腹胀、反酸、呕吐等症状,胃镜显示没有反流现象,黏液变清为治愈。把有效与治愈相加作为治疗的效率[3]。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所得资料计数应用X2(%),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有效率为82.2%,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3讨论

作为临床医疗方面,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很常见的疾病,它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该发病组织将胆汁反流到胃内,导致胃黏膜受伤,表现于螺旋菌感染、解剖结构紊乱、胃肠功能异常、病菌侵入等情况。而患者的临床病症是恶心呕吐、反酸嗳气、腹胀腹痛等。这些症状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为了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所以使用西医的治疗方式给患者的胃黏膜进行保护、促进胃肠的消化能力的药物等等。在病因诱导下,在十二指肠内的胰液、胆汁以及细菌等病原体反流到胃内,造成胃黏膜腐烂、出血和炎症等,胃黏膜保护功能显著降低,引起慢浅性炎症。其患者主要症状有胃烧、腹痛腹胀、呕吐以及胃出血等,中上腹部经常有连续发烧的感觉,腹部不舒服、气胀,胃烧,并伴有消化不良、没有食欲、反酸,嗳气、肠鸣、呕吐、消瘦、恶心、排便不畅等,呕吐和胃排空阻碍相关;严重的病患者会造成胃出血,有些患者吐血,或排泄黑色大便。患者会导致一些并发症的滋生,比如胃出血、胃溃疡以及食管狭窄等等,反流胃液对喉咙、气管和声带等器官造成侵袭,诱发出慢性咽炎、慢性声带炎和气管炎等病症,胃液反流到呼吸系统还会导致吸入肺叶,中医研究表明,患者肝胃过度劳累,久病受伤,引起阴液缺乏,灼伤胃阴,从而使胃失去相应的功能和调节能力,胃痛阴虚[4]。长久缺乏胃阴引起胃气虚弱和下行无力,并且胃气逆行。

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的改变,胃炎患者日益增加。使用普通的西药治疗反流性胃炎,存在恢复缓慢、住院时间比较长等缺点。所以给该疾病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此方法尽管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复发率依然很高。为了减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一个健康的身体。疏肝汤方以川芎、姜竹茹、生甘草、柴胡、白芍、代赭石、旋覆花、枳壳以及半夏为药方的主要药材。其中川芎的作用是活血、通气、止痛;生甘草有补脾胃,调和各种药材的功能;姜竹茹的功效主要是止呕,清火,化痰,消肿,降胆汁,降胆热、止痛;柴胡具有疏肝、理气的功效;代赭石与旋覆花都可以化痰、畅气、防反流、止呕等;枳壳和半夏起到利胆利胃、干燥、消痰以及行气降逆的作用。各种药材都有利于胃行气、疏肝利胆、止痛、降逆止呕等作用,对幽门功能紊乱进行改善,防止胆汁、胰液反流,加强肠胃蠕动,抑制炎症以及保护胃黏膜等。国内研究表明,柴胡疏肝汤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病的治疗效果非常好.疗效可达95.0%以上,比西医常规治疗效果更佳。在本文探讨中,对研究组选取柴胡疏肝汤治疗,和常规的治疗方案作比较,研究组的疗效较高,两组分别是 97.8%以及82.2%,,说明柴胡疏肝汤治疗效果较显著。此结果和相关探讨结果基本一致,表明中医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5]。

综上所述,选择柴胡疏肝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进行中医治疗的效果理想,可有效缓解症状,甚至彻底根除该疾病,有利于改善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新宇.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中医治疗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7):230-231.

[2]刘普.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3例的临床体会[J].医学信息,2016,29(10):270-270.

[3]郭瑞萍.中医疏肝和胃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体会[J].光明中医,2016,31(18):2690-2691.

[4] Ekiz A,Kaya B,Avci M E,et al.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s a predictor of adverse perinatal outcomes in women with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J]. Pakistan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2016,32(2):418-422.

[5]张华平.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78例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1):120-121.

论文作者:詹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7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  ;  ;  ;  ;  ;  ;  ;  

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中医治疗体会论文_詹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