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萧山医院 浙江 杭州 3112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超声检查以及病理学检查对于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以及相关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入院的未确诊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患者68例,对患者行超声检查以及病理学检查,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以及相关表现。结果:本组患者中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62例(91.1%),病理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患者60(88.2%)例,超声检查未提示子宫内膜息肉的4例患者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剩余2例患者行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例,子宫粘膜下肌瘤1例。两种检查方法的确诊率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超声检查能良好的对患者进行确诊,根据宫腔内隆起样病变同时伴有较粗大传入性血流信号来确定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的存在,而通过宫腔镜下的定位活检,能良好的诊断患者息肉样病变的良恶程度。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超声检查;病理检查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8-0090-02
子宫内膜息肉是临床上妇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病理机制是子宫内膜的局部过度增生所导致一子宫腔内的单个或多个光滑的肿胀物突出的主要病变表现。子宫内膜息肉的好发人群是育龄期以及绝经期的女性患者。目前,临床上对于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的主要致病因素尚未明确,大部分认为与患者内分泌紊乱有关,患者体内雌激素分泌过多导致子宫内膜增生而产生月经,因而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与雌激素的水平高低有关[1]。本文就超声检查与病理检查对于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做研究,旨在分析有效的诊断方法,提高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入院的未确诊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患者68例,年龄21~80岁,平均年龄为43.7±4.8岁。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表现包括阴道不规则流血、月经时间延长、点滴出血等。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宫腔镜手术进行病理检查分析。
1.2.1超声检查:所有患者均采取截石位进行检查,ACUSON SEQUOIA-512、Philips iu-22、ATL3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阴道探头频率 4~8MHz。分析观察患者息肉样变所显示的边界、内部回声以及血流分布情况。
1.2.2病理检查:手术切除病变组织的标本进行病理学切片检查,采用4%的甲醛进行固定,切片采取后常规的进行脱水、固定等处理措施,在光镜下观察病变内以及病变旁内腺体以及间质的情况,并注意观察其中有无粗大供血血管以及血管的位置和形态。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形式表示,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患者中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62例(91.1%),病理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患者60(88.2%)例,超声检查未提示子宫内膜息肉的4例患者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剩余2例患者行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例,子宫粘膜下肌瘤1例。两种检查方法的确诊率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凡是借细长的蒂附着于子宫腔内壁的肿块在临床上均可称之为子宫息肉,因此在宫腔内的息肉样肿块中,可能是有蒂的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瘤样息肉和恶性肿瘤[2]。子宫内膜息肉是由于宫内膜过度增生组织构成,在任何年龄段内均可发生,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局限性内膜肿物,突出于子宫腔内,光滑、肉样硬度、而且蒂长短不一。长者可突出与宫颈口外,有的蒂较短,较小的息肉一般无临床症状,有的露出宫颈外的息肉在房事后流血就诊可被发现,对蒂较长者可在宫腔镜指示下用激光手术切除,对同时发现的较小息肉一并处理[3]。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的因素包括:(1)炎症因素:长期患者有妇科炎症的女性易导致子宫息肉,长期炎症刺激会使息肉越来越大。(2)内分泌紊乱:内分泌紊乱特别是雌激素水平过高与子宫内膜息肉有直接关系,雌激素促进阴道、子宫、输卵管和卵巢本身的发育,同时子宫内膜增生而产生月经。还能促使皮下脂肪堆积,促使体内钠和水的滞留,骨中钙的沉淀等。而雌激素不管是分泌的过盛或贫乏,均是病理表现,特别是分泌过盛时会引发肿瘤的发生。(3)感染:通常由于分娩、流产、产褥期感染、手术操作等引起的感染而导致患者发生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对于子宫内膜息肉,现临床上主要以超声检查为主,子宫内声学造影敏感度更高,而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也是首选的治疗方法[4]。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中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62例(91.1%),病理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患者60(88.2%)例,超声检查未提示子宫内膜息肉的4例患者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剩余2例患者行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例,子宫粘膜下肌瘤1例。两种检查方法的确诊率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见,超声检查以及病理检查对于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均有良好的检测价值,并且对患者的治疗能提供一定的帮助。
综上所述,对于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超声检查能良好的对患者进行确诊,根据宫腔内隆起样病变同时伴有较粗大传入性血流信号来确定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的存在,而通过宫腔镜下的定位活检,能良好的诊断患者息肉样病变的良恶程度。
【参考文献】
[1]张颖,张丹,李燕东等.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的超声与病理对比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4,19(2):159-163.
[2]张丹.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的超声影像学诊断[J].山东医药,2012,52(12):10-11.
[3]张丹,李燕东.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的超声与宫腔镜检查[C].//2012中国?北京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集.2012:160-162.
[4]王卫平.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的应用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2):207.
论文作者:张静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0
标签:息肉论文; 子宫内膜论文; 超声论文; 患者论文; 病理论文; 子宫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