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550023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高层住宅平面与空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剪力墙结构对建筑空间的严格限定与分隔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住宅空间的要求,以剪力墙为基础,并吸取框架的优点,逐步发展而形成一种能较好适应高层住宅建筑结构体系,即所谓“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文章重点对短肢剪力墙结构在住宅中的设计特点及布置原则做了一些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特点;布置原则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住宅,特别是高层住宅平面与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来普通框架结构的露柱露梁、普通剪力墙结构对建筑空间的严格限定与分隔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钢筋混凝土短肢剪力墙结构具有墙肢可灵活布置,房间内无露梁露柱的特点,给建筑带来了较大的灵活空间。同时,剪力墙不知数量有所减少,减轻了自重,减小了水平地震作用,降低了钢筋混凝土的用量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运用。
二、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布置原则
短肢剪力墙体系是根据高层住宅平面特点,利用竖向交通中心区的分隔墙设置钢筋混凝土墙,组成一个基本完整的核心筒体,作为承受竖向荷载和抗侧力的主要部分。外围部分的竖向构件,视结构受力需要和建筑平面布置,在房间分隔墙交点处设置适量的钢筋混凝土短肢墙。各短肢剪力墙之间布置连系梁,把这些短肢墙及核心筒体连成一个整体,构成整幢建筑的结构体系。短肢剪力墙墙肢高度约为5-8倍墙肢厚度,短肢剪力墙截面厚度不应小于200mm。布置形式通长采用L形,T形,也有少量十形,Z形,一字形截面。其形式随交点处建筑分隔墙形式而定。也可混合布置部分长墙肢或矩形柱。短肢剪力墙除满足一般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要求外,还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剪力墙的数量应当适中,满足承受竖向荷载和抗侧力需要即可。短肢剪力墙尽量均匀布置,使其轴向力相差不大,而且也便于支撑楼盖。当有抗震要求或风力较大或者平面凹凸较多时,在平面外边缘及角点处,特别是外凸部分,应布置必要的短肢剪力墙以加强其整体性,使之满足受力及平面刚性和抗扭转的要求。各短肢墙应尽量对齐,拉直,使之与连梁一起构成较规整且连续数跨的抗侧力片。每道短肢墙宜有两个方向的梁与之连接,连梁尽可能与墙肢的竖向平面重合。墙厚不宜过厚,尽量不凸出间隔墙墙面,以采用200mm,250mm,300mm为宜。连接各墙肢的连系梁,梁宽与墙肢厚度相等,也可视实际情况略大于肢厚。必要时也可混合布置部分长墙肢或矩形柱。小塔楼(屋面机房)的结构形式应与主楼形式相协调,宜上下贯通,采用剪力墙或筒体结构。
(二)高层建筑不应采用全部为短肢剪力墙结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应布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最大适用高度应比高规表中剪力墙结构的规定值适当降低,且7度,8度抗震设计时分别不宜大于100mm和60mm。②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比高规表4.8.2规定的剪力墙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③抗震设计时,各层短肢剪力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产生的轴力设计值的轴压比,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时分别不宜大于0.5,0.6,0.7;对于无翼缘或端柱的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其轴压比限值相应降低0.1。④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截面的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底部加强部位不宜小于1.2%,其它部位不宜小于1.0%。
三、短肢剪力墙结构的截面设计
(一)墙肢厚度≥200,且按抗震等级为一、二级时短肢剪力墙的截面厚度,底部加强部位≥1/16层高或无支长度,其它部位≥1/20层高或无支长度,墙肢厚度≥160,且按抗震等级为三、四级时短肢剪力墙的截面厚度,底部加强部位≥1/20层高或无支长度,其它部位≥1/25层高或无支长度;当为无端柱或翼墙时,且按抗震等级为一、二级时短肢剪力墙的截面厚度,底部加强部位的截面厚度≥1/12层高或无支长度,其它部位≥1/16层高或无支长度,按抗震等级为三、四级时短肢剪力墙的截面厚度,底部加强部位≥1/16层高或无支长度,其它部位≥1/20层高或无支长度。
(二)短肢剪力墙应进行剪压比、轴压比验算,正截面、斜截面的计算,计算过程和计算公式与普通剪力墙一致。
(三)短肢剪力墙之间的连梁应进行剪压比验算,正截面,斜截面的计算,计算过程和计算公式与普通连梁一致。
(四)在设计中。经常会遇到连梁超限的情况,“高规”第7.2.25条提出了三种处理方法:①减小连梁高度,降低连梁的高度。对于高度很大的连粱,可以用双连梁的办法来解决。双连梁可近似折算为一 根梁,梁宽等于两倍墙厚,梁高取实际梁高,计算所得配筋均分给上下两根连梁。在构造上应注意两根连梁应采用轻质材料填缝。
②对连梁弯矩及剪力进行调幅,但在整体计算时已将连梁刚度进行折减的,不应再考虑调幅,无论用什么方法,连梁调幅后的弯矩及剪力设计值不应低于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值,也不宜低于比设防烈度低一度的地震作用组合所得的弯矩设计值。因此“高规”建议在一般情况下,可掌握调幅后的弯矩不小于调幅前弯矩的0.8倍(6~7度)和0.5倍(8~9度)。同时,当部分连梁降低弯矩设计值后,其余部位的连梁和墙肢的弯矩设计值应相应提高。③当连梁破坏对承受竖向荷载无明显影响时(如跨度较小的洞口连梁),可考虑在大震作用下该连梁不参与工作,按独立墙肢进行第二次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分析,墙肢应按两次计算所得的较大内力进行配筋设计,连梁则可根据实际截面按构造配筋,做到“强剪弱弯”即可。
四、结语
总之,随着设计方法的不断更新,短肢剪力墙在结构体系中的运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国家一直没有统一的规程、规范,因此导致其在应用方面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应尽快制定出相应的规范,以使该设计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更合理、更安全。
作者简介:
赖碧君,男,贵州贵阳人,1984年生,硕士,专业:结构工程,工作单位: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职务:讲师。
论文作者:赖碧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4
标签:剪力墙论文; 截面论文; 结构论文; 弯矩论文; 层高论文; 厚度论文; 部位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