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产品市场供需特点及未来趋势_工业品论文

工业产品市场供需特点及未来趋势_工业品论文

工业品市场供求特征与未来动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业品论文,动向论文,特征论文,未来论文,供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市场供求变化的基本特征

1.供给特征变化。我国工业品市场供给方面的变化,不仅表现在工业品供给总量的大幅度增加,工业生产各主要领域全面供给过剩的出现,而且供给方式也不同于以往,具有一些新的特点。

品牌竞争加剧,市场集中程度提高。据统计,1996年家电行业有20家企业销售额超过10亿元;容声、海尔电冰箱和荣事达洗衣机,产量已达到或超过150万台,成为世界上同一产地的最大规模。1997 年家电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市场进一步走向集中,国产名牌的主导地位更加巩固。各类家电产品的前十大品牌的市场集中度均超过75%。

国产品牌占据主导地位。经过多年竞争和发展,国内企业的经济规模和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国内产品在许多方面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耐用消费品由外国货把持的局面已彻底改变。目前,耐用消费品市场处于品牌竞争局面,国产品牌占有绝对优势。

国际竞争压力非常明显。由于进口产品、外资企业产品的影响,我国消费品市场的国际化、市场一体化的趋势加快。不仅是耐用消费品,一些日常用品、低值易耗品,国外产品也大规模涌入中国市场。我国市场中许多商品的营销方式、价格水平开始向国际靠拢。

技术变化和供给周期缩短。供给变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现有资金、技术和存量资产基础上,通过对现有生产力重组而形成的,产品从设计开发到形成最终产品的产出周期大大缩短,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新产品的投放非常迅速,市场的不确定性更强。

价格竞争异常激烈。价格竞争是近年来消费品市场上最为常见的竞争状态和策略。企业施行价格竞争战略,一方面是出于市场压力,为了在重新分割的市场上获得自己的份额,以保证自己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企业经济规模的扩大、技术进步和企业素质的提高,生产和经营成本大大下降,也使价格竞争成为可能。

2.消费需求变化。与供给变化相对应的是消费需求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需求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动,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消费水平的迅速上升,消费总量急剧扩张, 同时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差距日益明显。收入水平的全面提高使社会消费水平和总量迅速提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最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收入差距扩大又导致社会消费水平和居民购买力的分化。不同收入的社会阶层具有明显不同的消费需求和购买能力,对较高收入的富裕家庭,高档品、奢侈品已经成为经常性消费内容,而对大多数中低收入的消费者来说,经济实用的基本生活用品仍是消费主流。

(2)消费者偏好消费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消费的多样化、 高档化趋势明显,消费品更新换代加快。随着消费需求重心进一步向高档化转移,价位在千元、万元、十万元的不同档次的消费品,逐渐成为各类消费者的主流消费。目前,新的消费能力处于积蓄和培养过程,消费热点尚未形成。

(3)城乡二元消费结构是中国消费品市场的基本格局, 城乡消费分化的倾向进一步明显。由于城乡消费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质,传统消费品在绝大多数城镇居民家庭趋于饱和,而同类消费品尚未进入多数农村家庭。当城市消费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时,农村的大多数居民正在重复前一个十年城市居民的消费活动。

(4)消费的理性程度增加,居民消费心理稳定。 经过近十多年的市场发展和消费增长,消费者的理性程度普遍增加,商品选择能力增强,“苛刻的消费者”正在成长和成熟。消费者对耐用消费品的选择更为慎重,既包括对内在品质方面(质量、性能)的追求,也包括对商品的外在品质方面(造型、色彩)的选择,诸如对商品的适用性、使用的可靠性,以及售后服务等的要求,都明显比以往更加强烈。

(5)居民消费领域的扩大和消费方式的变化, 形成对工业品消费的分流。由于一些新消费领域(由工业以外的其他行业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迅速形成并快速增长,居民消费支出正由生活消费型向投资增值型转变,由近期消费向中长期消费转变。

3.供求状态。 近几年逐渐出现的工业品市场供大于求的现象, 至1998年中期已经转为全面供给过剩状态。供给过剩的范围已从部分工业消费品扩大到全面工业消费品,从工业领域扩大到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基础产业领域;不仅在传统生产领域出现供给过剩,甚至一些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某些领域,也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现象。这将进一步加重结构调整的难度。

二、未来市场动向

消费增长。随着投资逐步到位,启动需求的各项措施将逐渐生效,国内市场供求将趋于活跃。据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报告,从1998年10月起,国内市场销售已逐步升温(比上年同月增长7.6%), 而农村市场的销售增长又高于城市1.1个百分点,表现出更强的增长势头。 预计1999年,社会商品零售额的名义增长率、实际增长率分别为10.6%和8.6%(1998年分别为7.3%和8.7%)。

重点消费领域。目前,新的消费需求处于积蓄和培养过程中。据估计,在消费总量稳定增长的同时,一些新消费领域未来将会有更快的增长。保健营养品消费、信息消费、教育文化娱乐消费、交通及住宅消费等新的消费领域,将更快带动相应的食品饮料、信息通讯设备用品、文化教育娱乐用耐用消费品、家庭汽车及汽车装饰用品、住宅及住宅装修等各类新型家庭用品消费成长。

农村市场。农村消费的成长一直是希望所在。1999年在启动农村市场方面将会有一些积极的进展。首先,加快小城镇建设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这将对农村市场的建设起到直接推动作用。其次,据报道,开拓农村市场已被列为内贸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大力发展农村市场网络体系,在农村推广新型营销方式,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等,将有力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扩大农村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这已引起诸多商家的重视。

价格变动。1998年的市场竞争,特别是价格竞争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由于需求变动保持相对稳定,供给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给价格变动留下的空间并不大,估计1999年总体价格水平会有所上升,但不会发生大变动,约增长1.7%(1998年为-1.5%)。由于目前仍缺乏企业从产业中退出的有效机制和必要环境,产业过度拥挤的状态短期难以改变,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并不亚于上年。价格竞争作为主要竞争手段将在加速企业分化和产业重组中发挥重要作用。

新产品的投放会加快,局部市场的突破口必然会出现。在一些竞争充分的领域里,新产品不断出现将有助于打破目前竞争的相持状态。市场供求关系将在竞争中逐渐得到改善,工业整体素质也将在竞争中逐步提高。

标签:;  

工业产品市场供需特点及未来趋势_工业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