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研究进展论文_钟卫红

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研究进展论文_钟卫红

钟卫红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一分院 广西南宁 530001

【摘 要】针刺伤是指被各种注射针、穿刺针、 缝针等针头扎伤皮肤出血的意外伤害,针刺伤可传播 20 多种血源性传染病,80%~90%的健康医护人员患血源性传染病史均由针刺伤所致,护士由于经常接触注射器、 输液器等锐利器械,职业暴露血源性疾病已经成为一个必须重视的职业风险[1]。因此关注护士针刺伤的现状及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护士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也为护士增加相应的职业培训而提供依据。

【关键词】针刺伤;现状与原因;防范对策

1 针刺伤发生的现状与原因

王丽英等[2]对某医院2012-2013年180例针刺伤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护士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明显高于医生和卫生员及陪护人员;针刺伤最常发生的地点为病房(43.3%)、手术室及治疗室(37.8%),其次为门急诊(13.3%)、监护室最少(5.6%)。高学历、高职称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明显低于低学历、低职称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最高的部位是手部[3]。工作年限短的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高于工作年限长者[4]。护士针刺伤高危环节为拔针后的持针、分离针头、针尖处理及术中传递利器等操作环节[5] 。针刺伤后,多有担心、恐惧、哭泣、自责、怀疑、退缩或逃避等负性情绪与行为反应,同时渴望得到他人关心与帮助[6]。

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方面[7-9]:(1)缺乏自身防护意识。大部分的护理人员严重缺乏自身防护意识,就职前的学习阶段没有学习到大量的职业防护知识,导致就职后缺乏自身防护意识。其中一些护理人员在操作时存在严重侥幸心理,导致操作不规范,发生意外针刺伤害,多数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后果认知较弱,缺乏对感染的认识,认为针刺伤后伤口已经处理发生感染率不是很高。(2)操作的规范性不足。很多护理人员在操作时严重缺乏规范意识,导致意外针刺伤害发生率增加。主要表现有:注射后直接将空针置于操作台,清洁工作不规范导致被刺伤,甚至未进行及时的处理等。容易导致发生针刺伤的过程主要有:①更换未加帽的针头、拔针与注射、回套针帽、吸取药液、患者不配合注射;②未用利器盒;③接触患者血液等不佩戴手套。(3)工作环境、工作量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在不良的工作环境下容易发生针刺伤,比如照明不良、嘈杂、环境拥挤等。护理的工作量也和针刺的发生率存在关系,在工作时间内,护理人员将要完成大量的工作,因此针刺的发生率将会得以攀升。(4)废弃医疗用品处理不规范。废弃针头在处理过程中,如果没有合理的放入锐器盒将极其容易导致针头刺伤的事故发生,而且如果锐器盒保存不当,也会发生针刺伤现象,对于高危人群护理人员在操作时没有佩戴必要的防护措施,也容易发生针刺伤现象。

2 针刺伤发生的防范对策

2.1 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增强职业防护意识,尤对新入职护理人员的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关于针刺伤知识的培训,讲解针刺伤的现状,发生原因以及如何避免针刺伤的发生尤为重要。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建立培训制度,定期对护士进行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及考核,并且对他们进行分层培训。培训内容以护理职业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应采取的职业防护措施、职业防护规范和安全注射标准等为主。研究表明,通过实施职业防护教育后,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频数由原来的每人每年2.21次下降至每人每年1次,同时经皮肤黏膜接触感染的机会也会明显降低。另一项研究显示,开展安全注射针刺伤防护教育讲座,强调发生针刺伤的可能性以及危害性,并从理论、基本功及心理等各方面进行强化教育,并模拟针刺后的应急处理,结果显示,212 名实习护士中发生针刺伤 56 人,发生率26.42%,针刺伤发率明显低于此前文献报道[10]。

2.2 规范操作行为,做好自我防护。护理人员在做各项护理工作时,应该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规范操作。为避免针刺伤的发生,应加强安全操作技能训练,保证职业安全。坚决杜撰回套针帽等违规操作,如需回套针帽则需单手操作;在对高危人群进行有针操作时,需要带手套保护自己;处理针头时,要将针头放入锐器盒中,防止针头扎到自己及其他护理人员;不能因为工作忙乱,忽视安全防护,对于不熟练的操作也应该加强练习。

2.3提供安全器具和安全的工作环境。医院可以为护理人员提供防针刺伤的安全产品。比如无针头的静脉通路装置,带保护性针头护套的注射器。普及真空采血 的装置,尽量不采用传统的注射器采血;增加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研究表明,使用无针系统能将针刺伤的伤害降低78.7%。医院也要为发生针刺伤的护士提供有效的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制定完善的感染上报制度,为护理人员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上报系统,以便发生针刺伤的护士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最妥善的处理。钱小芳等[14] 选取入住感染性疾病科肝炎病区的 198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105 例和对照组 93 例,观察组使用一次性安全头皮针进行输液,对照组使用普通的一次性输液针进行输液。结果2 组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认为头皮针能有效避免针刺伤的发生,有助于减少护士因针刺伤而感染传染病的危险。

2.4运用特性要因图分析针刺伤职业暴露的根本原因,能够帮助发现问题的症结,并找出根本性的解决方案[11]。一项研究通过护理人员发生的职业暴露方式、暴露人群进行收集、统计数据,分析找出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方式和主要分布人群,针对针刺伤发生率高和职业暴露的主要人群,运用特性要因图分析法从人员、 操作方法、 材料、 培训方面分析找出中原因、 小原因、 细原因,画出特性要因图,彻底追查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改进后比较整改效果。

2.5一项研究使用护理部-护士长-带教老师-护生四级管理法[12],对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生针刺伤进行全面管理,具体分析护生发生针刺伤的相关因素,改进并实施更完善的护生职业暴露培训方案 。通过运用四级管理法的分析 和评价,很快找到护生发生针刺伤的原因,通过整改和培训大大降低了护生发生针刺伤的危险,提高了实习生的满意度。四级管理法是保障护生职业安全,提高护生满意度,降低针刺伤发生率的良好方法。

2.6 PDCA循环。高元芝等[13]运用PDCA 循环程序带教,指导护生分析针刺伤的影响因素,并积极寻找预防对策,PDCA循环理论带教提高了实习护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降低实习护生针刺伤的发生率,减少职业暴露的危险。

2.7 品管圈活动在也可以降低新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通过成立品管圈组织、确定品管圈主题、对神经外科新护士针刺伤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对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新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开展品管圈活动前[15,16] 。

2.8计划行为理论也可以降低急诊科护士发生针刺伤的风险[17]。以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准实验前后测量设计和质性访谈,干预时间为1年,接受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个体化干预,包括应用于预防行为信念、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结果评价 4 个方面,干预后再次发放问卷 。通过 1 年的干预,急诊护理人员对针刺伤预防动机水平显著提高,针刺伤发生率明显降低,由64%下降到 20%。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对身体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刺伤作为临床护理常见损伤之一,由于其严重的危害性,所以近年来受到了社会及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关于针刺伤的预防研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保障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鲍娟,王方,胡传来. 综合医院实习护生针刺伤的调查研究[J]. 护理管理杂志. 2015. 15(2):135-136.

[2]王丽英,经晓杰,颜穗珺,等. 我院医务人员针刺伤情况的分析[J]. 云南医药,2015,36(3):329-332.

[3]吕文军. 我院护士针刺伤发生原因调查分析[J]. 中国乡村医药,2015,22(22):57-58.

[4]杨娟,孙俐,王明弘,等. 外科护士针刺伤的发生原因及防护措施的研究[J]. 中国卫生产业,2015,(19):168-170.

[5]圣祝平. 护士发生针刺伤的情况及安全管理措施[J]. 中国卫生产业,2015,(14):56-58.

[6]洪震. 实习护生针刺伤后心理与行为反应的质性研究[J]. 齐鲁护理杂志,2015,(12):33-35.

[7]洪美兰. 门诊护士发生意外针刺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 中国实用医药,2015,(30):291-292.

[8]吴一帆,张善伟. 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与防护策略[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2):308-309.

[9]刘彩霞,冯敏. 63例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和处理措施[J]. 全科护理,2015,(16):1549-1550.

[10]廖飞,何彩娣. 针刺伤防护教育对实习护士针刺伤发生率的影响[J]. 护理与康复,2014,13(8):796-797.

[11]苏若琼. 特性要因图分析法在针刺伤职业暴露防护管理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15,(13):1648-1649,1650.

[12]陈淳,张凤琴,丁娟. 四级管理法在预防护生针刺伤中应用效果的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下旬刊,2015,12(18):66-68.

[13]高元芝,邹波平. 运用pdca循环程序带教降低护生针刺伤发生率. 当代护士:专科版(下旬刊). 2015. 0(2):157-160.

[14]钱小芳,丁玉琴,朱丽华. 一次性安全头皮针避免针刺伤的效果评价[J]. 基层医学论坛,2015,(5):593-594.

[15]朱秀梅,李琦,张雪香.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新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中的应用[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14):53-55,63.

[16]梁敏仪,陈惠霞,李惠娟. 品管圈活动在基层医院预防护士针刺伤中的应用[J]. 中国当代医药,2015,(28):189-191.

[17]贺玲玲. 计划行为理论在预防急诊科护士针刺伤的效果评价[J].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5,(1):115-118.

论文作者:钟卫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3

标签:;  ;  ;  ;  ;  ;  ;  ;  

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研究进展论文_钟卫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