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为公[1]2002年在《可转债初始转换价格确定之研究》文中提出自上一世纪八十年代末建立以来,我国证券市场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窗口、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更对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快速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虽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在市场规模、交易手段、监管水平、发行和投资主体的参与程度等方面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遗憾的是,直到目前为止,股票依然是我国证券市场的主流品种,企业债券的发展极为缓慢。为适应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我国证券市场必须紧跟世界潮流,创造新的金融工具,将企业的资金筹措与个人的资金储蓄、运用有效的联系起来,充分发挥证券市场应有的功能。 可转换公司债券是证券市场上极为特殊的金融工具,具有其他融资手段所难以企及的特殊优势。可转换公司债券因其含有预期转股获利的灵活功能,利率水平一般比较低,这就使得发行公司的资金使用成本大大降低,企业财务费用支出少。可转换公司债券在转换成公司普通股之前,企业支付的利息可作为固定开支,打入企业成本,避免缴纳企业所得税;而募股后的分红则必须从缴纳企业所得税后的净利润中支付。如日后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成公司股票,原先的债务因转为股权而减少或消失,债务本金转为永久性资本投入,降低了公司的资产负债比率,改善了公司的财务结构,同时也减轻了公司的利息负担。另外,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成本一般比发行股票的成本低,并且日后通常只是逐步的转换成公司股权,慢慢地稀释公司的股本,舒缓了公司股本短期内急剧扩张的压力。正是因为这些独特的性质,使得可转换债券对企业从证券市场直接融资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在一定市场条件和背景下,甚至有可能成为企业首选的融资手段。 本文从融资理论入手,先后介绍了MM理论、信号理论、优序理论和控制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对可转换债券融资的有关理论作了介绍。在本文的第一部分,还介绍了目前理论界对我国证券市场效率情况的研究成果。 本文的第二章首先阐述了可转换债券的性质和特点,然后重点论述了初始转换价格对可转换债券发行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并通过丝绸转债和深宝安A转债两个具体的案例对这一重要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文的第叁章详细探讨了运用B-S模型确定可转换债券初始转换价格的理论设想。在B-S定价模型中,初始转换价格是推算可转换债券中股票买权的价值的重要参数,本文反其道而行之,通过可转换债券的投资价值(发行价格)推出股票买权的价值,并进而推算出可转换债券的初始转换价格呢。第四章则运用鞍钢转债的具体案例进一步说明了运用B-S模型确定可转换债券初始转换价格的理论设想,并对这一模型进行了一些实证分析。 虽然初始转换价格对可转换债券发行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影响,但除此之外,发行时机、票面利率、赎回条款和回售条款等也对可转换债券发行成功与否有着直接的影响。对这些影响因素,都在本文的最后一章作了说明。 尽管在初始转换价格的确定这一方面,国内、国外鲜有论文刚,但本文的重点恰恰就在于对运用B七模型确定可转换债券的初始转换价格进行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并用具体案例进行了检验——这也可以说是这篇论文的独特之处吧。
冯玥[2]2009年在《基于B—S模型下的可转债初始转换价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对可转债的市场价格的研究很多,但是对可转债发行时初始转换价格确定的研究却寥寥无几。本文通过可转债的价值构成,应用纯债券价值计算模型和B—S期权定价模型反向推出可转债发行时当可转债价格等于面值时的初始转换价格。并对南山转债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南山转债的初始转换价格确定过高,而后来南山转债向下调整转换价格也证明了本文的结论。
孙全纬[3]2007年在《基于信用风险下的可转换债券的定价模型研究》文中认为可转换债券是我国证券市场近年来推出的一种金融创新产品,它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一种重要融资工具。正确评估可转换债券的价值对于发行公司合理设计发行条款、投资者理性投资以及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转债的定价方法一直是国内外业内人士关注的重点。定价的高低对可转债的发行人和投资人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发行人来说,定价过高会导致可转债无人问津,定价过低则会限制其融资能力。对于投资者来说,正确的定价可以为其带来套利机会。针对可转债定价问题,国外已经有大量的研究,研究工作涉及定价原理,数值算法和实证研究等各个方面。相比而言,由于我国可转债市场这两年的快速发展,导致理论研究与实际发展不能完全同步,因此缺乏系统性和实际操作性。如何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找出适合于我国可转债市场的定价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对可转换债券的不同定价模型进行分析,找到适合中国资本市场的定价模型并对其改进,并利用现代数学工具发展一种有效的衍生金融产品定价的数值实验方法,论证该方法的合理性,并结合实证研究对目前市场的可转债价格进行验证。本文理论研究部分首先引入可转债定价的相关因素的概念,并比较现有的可转债定价模型的异同。然后,通过分析中国证券市场及可转债的特殊性,在考虑了可转债的定价模型的影响因素之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引入信用风险的二叉树模型。实证研究部分我们选择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民生转债作为样本对象,分别利用简单组合法和二叉树法对其一年内价值进行模拟,发现引入了信用风险因素的二叉树模型精度更高,同时发现市场价格与二叉树模型理论值仍然存在一定偏差,造成市场价格被低估或高估的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目前我国可转换债券的流动性差,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受到制约;二是市场缺乏做空机制,可转换债券的套利策略难以实现,市场价格偏离均衡水平。
王慧煜[4]2004年在《我国可转换债券发行条款设计》文中研究说明研究我国可转换债券 ,有利于企业获得低成本资金和开拓资金来源渠道。可转换债券发行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可转换债券的发行条款的设计是否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发行条款的设计主要包括票面利率、转换价格、赎回条款的设计。文章分析了我国可转换债券发行条款设计的不足 ,并就完善转换价格和赎回条款设计提出了相关建议
陈亮[5]2014年在《不同信用利差模式下可转债定价效率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混合创新型金融工具,它已成为一种兼具债权和股权特性的重要投融资工具,但其含权的特性使得其定价较一般债券更加复杂,可转债的合理定价对于发行公司正确制定可转债的条款以降低融资成本,投资者优化投资策略乃至整个债券市场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在这种现实的背景下,本文着眼于中国可转债市场的现实发展环境,对不同信用利差下的可转债进行定价研究,以期探讨适合我国可转债定价的模型。本文首先阐述了可转债的定义和概念,从股权性、债权性和期权性叁个方面对可转债的各个要素进行介绍。接着系统地介绍了可转债的传统定价方法,包括Black-Scholes模型、二叉树定价模型和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在借鉴这些传统定价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公司价值和无风险利率的可转债双因素定价模型,并在分析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基础上,推导出了上市公司的信用利差。结合信用利差和KMV定价模型,推导出了动态信用利差下的可转债定价模型。本文选取民生银行可转换债券(简称“民生转债”)、国电电力可转换债券(简称“国电转债”)、宁波海运可转换债券(简称“海运转债”)、中国石化可转换债券(简称“石化转债”)、泰尔重工可转换债券(简称“泰尔转债”)、工行商银行可转换债券(简称“工行转债”)、中国银行可转换债券(简称“中行转债”)、博汇纸业可转换债券(简称“博汇转债”)和中鼎股份可转换债券(简称“中鼎转债”)九只可转债作为定价的样本,用Matlab对这九只可转债进行实证分析,并通过比较不同信用利差下的可转债定价模型得出的理论价格与其实际价格,得出动态信用利差下可转债定价模型较静态信用利差下的定价模型和无信用风险情况下的定价模型具有更高的定价效率。在一般情况下,静态信用利差下的可转债定价效率也高于无信用风险情况下的可转债定价效率。
彭倩[6]2007年在《基于条款设计的可转债宣告效应的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作为我国资本市场上一种较新的再融资工具,受到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欢迎。可转换债券具有典型的股性和债性,介于股票和普通公司债券之间。前人的研究表明再融资行为会对发行公司的股票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产生影响。由于股权再融资会带来负效应,而债务融资会带来正效应,可转换债券融资行为会对发行公司的股票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带来何种影响?另外,可转换债券的条款设计对股价波动的解释能力如何?我国资本市场上新出现的可分离交易债券与普通可转换债券在发行情况和条款设计上具有何种区别?可分离交易债券的宣告发行又会对基础股票在二级市场上带来何种影响?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研究。本文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国内外关于可转换债券融资对股价影响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并总结了国外研究学者对宣告效应的解释。在实证研究中,以我国证券市场上2000年1月1日到2006年12月31日间,39家发行了可转换债券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重点研究了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宣告效应以及条款设计对宣告效应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宣告发行可转换债券后,在(-1,0)窗口样本的平均累积超额收益为-0.80%,二级市场股票价格表现为显着的下降。进一步的回归分析研究表明,可转换债券的宣告效应与发行相对规模、可转换债券的波动性、存续期负相关,与初始转换价格和赎回条款正相关,本文接着对进入回归方程的各个变量进行解释。可分离交易债券为我国资本市场上出现的新品种。本文以市场上已经存在的的5支可分离交易债券为样本,研究宣布发行可分离交易债券对基础股票在二级市场的表现所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在(-1,0)窗口的累积超额收益为0.36%,样本在(-20,20)的平均超额收益波动很大,宣告效应没有普通可转换债券显着。最后本文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可转换债券的条款设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证券市场投资者和上市公司在进行可转换债券融资时提供决策上的参考。
吴鹏程[7]2013年在《基于拟蒙特卡罗法的我国可转债定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可转债,即可转换债券,是一种既可以按期获得固定利息,又可以在特定时期按照既定价格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可转债能够使投资者在经济繁荣时通过转股获得收益,在经济低迷时持有债券到期收回本金,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一种不错的投资工具。同时可转债的利率较低,使得发行企业的融资成本很低,也是比较受企业欢迎的一种金融产品。世界上最早的可转债出现于1843年的美国,由New York Erie Railway公司发行,至今刚好170年的历史。可转债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可转债的发展非常缓慢,其只是作为金融市场中一种边缘的投资产品,为少数人了解和认知而已。直到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对欧美国家的冲击使得市场利率一路走高,发行低利率的可转债使得企业融资成本较发行普通债券更小;而1973年着名的Black-Scholes模型的问世,为可转债定价提供了形象且准确的方法,使得可转债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全球的可转债规模已经超过6000亿美元。我国的可转债历史比较短,1991年8月海南能源公司发行了我国第一只可转债,发行规模3000万元,期限3年,但由于是非上市公司发行,所以影响很小。我国第一只上市可转债是1992年11月由深圳宝安集团发行的宝安转债,但由于转股价过高等原因导致转股失败。之后我国可转债发展进入了停滞阶段。直到1997年《可转换债券管理暂行办法》和2001年《上市公司可转债公司债券实施办法》的相继颁布,为我国上市可转债提供了明确准则和合法地位,可转债才逐步发展起来。到2012年底,我国已发行可转债110只,发行规模达1100多亿元,市场存续的可转债有21只。可转债的研究核心是定价问题,可转债不同于普通债券,其内嵌有转股权,其定价方法非常复杂。尤其是赎回、回售、向下修正转股价格等条款的加入更增加了定价的难度。Ingersoll最早对可转债进行了定价研究,随后Brennan、Schwartz等人进行了双因素模型的可转债研究。对可转债的研究主要大致有基于公司价值、股票价格与利率波动结合的双因素模型;常用的方法是有限差分法、二叉树模型、Black-Schole公式法、蒙特卡罗模拟法等。目前可转债的定价方法还有完全拆解法、鞅定价法和模糊集法等。我国最早的可转债研究始于1988年华夏证券研究所使用Black-Scholes模型进行的研究,但是其没有做实证研究。之后,随着可转债在我国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利用不同的方法对我国可转债进行了相关的定价研究。这些研究都从不同的方面对可转债的定价做出了研究和贡献,然而都各自有其不足之处。如对可转债附加条款的处理较为简易,没有考虑到赎回的推迟现象等;大多没有考虑到股价及其波动率对风险溢价的影响,而假定风险溢价是一个常数,没有考虑动态风险溢价过程;同时传统蒙特卡罗法存在伪随机序列问题等。本文将在这些方面进行一些改进工作,以提高可转债定价的准确性。风险溢价即债券的贴现率超出无风险利率的部分。一般的理论都认为风险溢价是一个常数,这基本符合普通债券的特定。然而对于可转债则不同。可转债由于拥有转股权,其转股价与股票市场价的差别直接影响到可转债的价值,股票价格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赎回、回售与转股的最优策略。股价越低,转股可能性越小,公司支付现金压力越大,违约风险也就越大,因此风险溢价越大。反之,股价越高,风险溢价越小。股价的波动率对风险溢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使用动态的风险溢价更加符合现实。可转债的赎回、回售及向下修正条款在以往也有过相关的研究。但是对于其边界的考虑大多以赎回条款的硬性规定作为边界。而实际生活中在可转债的赎回公告日,股票的价格已经超过赎回触发价的一段距离,因此赎回实际存在很明显的推迟现象,这可以反映出发行方的实际赎回心理底线应该比赎回条款规定的还要高一点,本文因此提出了发行方的赎回阀值,以便更好地模拟可转债的真实价值。传统的蒙特卡罗模拟法使用的随机序列是伪随机序列,存在收敛效果和速度较差的特点。因此本文采用了分布均匀、加速收敛的拟随机序列来代替,运用拟蒙特卡罗法对股价路径进行模拟,以便得到更好的结果。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包括选题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结构和创新之处。第二章,可转债的条款及价值特征。包括可转换债券的类型、主要条款、价值影响因素、性质分析以及我国的可转债市场的历史发展和现状。第叁章,可转债定价的理论知识回顾。本文的理论知识主要介绍了两方面,一是Garch模型与波动率,介绍了波动率的含义以及历史数据计算方法和Garch(1,1)模型计算波动率原理;二是介绍了期权定价的几种经典方法和模型,并对这几种方法做了优缺点对比分析。第四章,模型改进和参数修改。第一,在蒙特卡罗模拟法的基础上,鉴于蒙特卡罗法使用的随机序列是伪随机序列,本文提出使用收敛效果更好的拟随机序列代替为随机序列,即采用拟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第二,本文使用了动态的风险溢价理论,考虑了股票价格及波动率对风险溢价的影响。第叁,本文综合考虑了可转债的赎回公告日股票实际价格高于赎回规定价格的现象,并为发行者设定了超出赎回规定的阀值,且综合考虑了其它条款的影响。第五章,实证研究。本文以重工转债作为重点研究对象,采取5年期的国债利率为无风险利率,在对收益率做了自相关检测后,利用Garch(1,1)模型计算出中国重工股票的波动率。采取考虑了股价及波动率影响的动态风险溢价方法,同时考虑到市场赎回公告日股票价格大于赎回规定价格的特点,设立了发行方在赎回条款之上的阈值,最后利用了拟蒙特卡罗法进行了可转债的定价研究。文章比较了拟蒙特卡罗法和蒙特卡罗法的定价结果,最后做出了一些误差分析。第六章,结论和建议。本文经过实证得出可转债的上市首日价格与模型理论价值比较接近,体现了模型的准确性。同时本文还得出赎回条款的有效性较高。最后指出了本文的不足之处和有待改进的地方。本文对我国可转债定价研究做出的这些改进工作对我国可转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有着一定的意义。第一,为我国可转债的准确定价提供理论支撑。我国可转债发展较晚,可转债的定价研究也就更晚,目前我国的可转债定价研究主要使用B-S模型和蒙特卡罗等传统方法,并且对可转债的条款考虑不全或直接省略。本文在蒙特卡罗模拟法的基础上,抛弃以前的收敛效果差的伪随机序列,选用分布均匀、加速收敛的拟随机序列,采用拟蒙特卡罗法为可转债定价,同时考虑动态风险溢价和各附加条款,为我国可转债的定价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第二,准确的定价方法可以帮助发行公司对将发行的可转债合理定价,以较低的融资成本成功发行可转债,改善企业资本结构。同时本文的研究让更多的投资者提高对可转债的附加条款的关注,了解和熟悉可转债的内在原理及其理论价值,提高投资者对可转债的价格识别能力,有助于其选择有投资价值的可转债进行投资,获取收益。第叁,可转债的准确定价有助于整个市场对可转债的认可和肯定。有利于可转债市场的发展和成熟以及我国证券市场产品多样化的实现,最终实现金融市场投资的多元化、组合化,促进我国金融市场更加健全和有效。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改进。本文可以改进的地方有:选取更多的可转债样本来保证结果的广泛适用性;使用利率期限结构对无风险利率进行模拟,而非用固定的无风险利率;由于转股向下修正条款的考虑非常困难,本文只做了简单的处理,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转债发行后部分或全部转股对原有股东的股权稀释效应在本文没有被考虑。本文根据我国可转债市场情况进行了以上的一些工作,然而限于本人的知识和学术水平有限,只做了一些初步的改进,文章必然存在缺陷和不足之处,请老师和专家批评和指正。
邓雪春[8]2007年在《带重置的可转换债券的定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可转换债券(Convertible Bonds,简称可转债)是一种附有转换条件的公司债券,它赋予转债持有者一种转股选择权,使得转债持有人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按规定的转股价格将该转债转换成发债公司的普通股票。因此可转债是一种股票类衍生金融工具,介于普通债券和普通股票之间,兼具股权和债权双重属性。对于投资者来说,运用可转债他们可以获得“上不封顶,下可保底”的收益;而对于发行公司来说,由于发行债券的同时也出售一种隐含期权,便可以从中获得较低的融资成本。因此,从可转债诞生之日起就受到投资者和筹资者的广泛关注,也愈来愈受到全球资本市场的青睐,可转换债券已成为各国资本市场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可转债市场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无论是从发行数量还是发行规模上来讲,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日益成为我国资本市场重要的补充部分。但是我国的转债发行者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其条款趋于多样化,附加的众多条款使得定价研究不可能一劳永逸。特别是我国的可转债都附有特别向下修正条款,也就是说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如果股票价格低于初始转换价格,就对转换价格进行重新设定,这点和重置期权有些类似。可转债中的重设条款对投资者很有吸引力,因为它保护了债券持有人在股价下跌时债券的价值,但是这也让可转债的定价变得更加复杂。本文针对我国市场上可转债都附有特别向下修正条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重置,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在不存在信用风险,无风险利率为常数,股票无分红和债券利息在到期日才支付的假设下,可转债持有人不会提前转股,也就是说可转债是欧式的。而且由于在股价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可以对转换价格进行重新设定,这样就提高了可转债的价值,也使得回售不容易发生。在这些前提下我们对单点和多点重置,以及带几何平均和算术平均的各种重置形式都给出了其解析解或是数值解。本文的内容包括六个部分:引言及第一章是本文的导论部分,提出了可转债的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给出了可转债的定义、条款构成,分析了影响其价值的因素,并对国内外可转债相关理论的发展做了研究,总结了国内外理论界对带重置的可转债的价值分析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同时还给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创新点以及文中要用到的一些基本定理。第二章首先完善了Toshikazu Kimura and Toshio Shinohara(2006)[17]对带单点重置的欧式可转债的讨论,给出了其价值的解析解,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重置一般发生都不止一次的实际情况,给出了带多点重置的可转债的定价,并得到了其价值的解析解。第叁章针对可转债条款中规定:在判断转换价格是否向下调整时的条件是一段时间股价的平均低于初始转换价格。分析了股价的几何平均的性质,得到了在股价服从几何布朗运动的假设下,其价格一段时间的几何平均也服从几何布朗运动。在这一结论的基础上,文中给出了带几何平均重置的可转债价值的解析解,并与普通单点重置的情形做了比较。第四章首先给出了Monte Carlo模拟的主要原理,然后应用第叁章得到的关于几何平均重置的结论,应用带控制变量的Monte Carlo模拟的方法给出了带算术平均重置的可转债价值的数值解。并得出结论,对于可转债来说,用股价的几何平均或是算术平均来判断是否进行重置,两种情况下可转债价值的差异很小。最后对本文的研究做了小结,并给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张忠永[9]2007年在《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中的定价理论与实证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从我国资本市场结构出发,指出股权再融资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指出目前对中国股权再融资的融资逆序性和负效应的研究较为深入,而对于其定价问题研究不足。作者认为这将导致对再融资问题的讨论集中于股权分置、一股独大等制度因素分析方面,而难以给出一个量化的分析指标,更无法寻求在现有制度安排难以在短期改变的条件下使再融资趋向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法。本文则以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安排为前提,研究在该体制下再融资中的合理定价问题。对于增发和配股问题,本文认为现有的定价机制存在非流通股比例高并且低价持股、内部人控制、老流通股东倒逼及投资者价值发现能力低下等问题,致使二者的定价都是一个新老股东进行博弈,结合自己和对方的利益,并根据原有资产和新投入项目的经营情况,以及原股价、股本和新发股票的股价、股本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一个纳什均衡基础上的结果。因此,传统的只关心新项目的盈利能力的定价方法不能反映新老项目的结合问题,从而不能给出合理的价格,而只有从这个定价的博弈过程本身出发,建立起以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式,才能真正给出增发和配股的定价方法。作者根据这个思路,分别建立起增发和配股的定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全流通和股权分置条件下的合理定价进行了讨论,并结合已有的增发和配股公司的资料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增发和配股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价值高估的结论,并且指出这是造成融资偏好逆序的原因之一。另外,本文还对增发问题建立了一个基于投资风险的定价理论模型,并依此得到考虑投资风险条件下的增发定价区间。对于可转债问题,本文首先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对各种模型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作者在指出国内研究存在的直接简单借用国外成果问题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存在的股权分置的特殊情况,建立起适应中国国情的股权分置条件下的双因素定价模型。对于可转债数值计算问题,为了克服蒙特卡罗法不能直接应用于可转债模拟的困难,本文对普通蒙特卡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递归修正蒙特卡罗模拟思想,并将它应用于水运转债的定价计算中,证实其运算效率和拟合效果都表现良好。作者用递归修正蒙特卡罗法对水运转债条款价值进行了一一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说明可转债的价值普遍存在低估现象,并且可转债的价值是各条款期权价值的嵌套期权的价值,而非各个条款价值的简单迭加。
赵颖[10]2008年在《可转债的属性与投融资决策问题》文中研究指明可转换债券是中国金融市场最重要的金融衍生产品之一,是一种在发行后的一定时期内能够转换成固定数量股票的债券。可转债赋予投资者一定的选择权,投资者既可以依其意愿选择将债券持有至到期日获得本金和利息,也可以选择在约定的时间内以约定的价格将债券转换为发行公司的普通股票。由于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金融产品的创新日新月异,资本市场对于金融衍生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加强。目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处于“新型加转轨”时期,资本市场的层次尚待完善,金融产品的品种尚需丰富。而且,中国对于金融衍生产品和现代金融工程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对于可转债这一为数不多的包含有期权特点的现代金融衍生产品的研究,就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综合来看,国内外对可转债的讨论,主要集中于可转换债券的定价、条款的设计等方面。由于可转债具有复杂的特性和结构,而且,不同可转债的定价方法也不可一概而论,所以,对可转债的定价研究尚无一个统一、准确的结果。相对于以往的定量研究,这篇文章侧重于定性分析,首先介绍了可转债的价值构成及属性,随即详细阐述了可转债对于投融资双方的优势与劣势,说明可转债属性对投融资决策的影响,然后对中国可转债市场进行了实证研究。可转债股性和债性的体现是和资本市场环境联系在一起的,在不同的时期必然会偏重某一特性。这篇文章结合近期中国的债市和股市,选取2004年和2006年作为中国股市“熊”与“牛”的代表年,利用计量方法研究了可转债市场与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之间的相关性,进而证实了可转债的属性表现受资本市场环境的影响,并为可转债投融资策略的决定提供了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 可转债初始转换价格确定之研究[D]. 周为公. 上海海运学院. 2002
[2]. 基于B—S模型下的可转债初始转换价格研究[J]. 冯玥. 中国商贸. 2009
[3]. 基于信用风险下的可转换债券的定价模型研究[D]. 孙全纬. 武汉理工大学. 2007
[4]. 我国可转换债券发行条款设计[J]. 王慧煜. 经济师. 2004
[5]. 不同信用利差模式下可转债定价效率的研究[D]. 陈亮. 复旦大学. 2014
[6]. 基于条款设计的可转债宣告效应的实证研究[D]. 彭倩. 华中科技大学. 2007
[7]. 基于拟蒙特卡罗法的我国可转债定价研究[D]. 吴鹏程. 西南财经大学. 2013
[8]. 带重置的可转换债券的定价研究[D]. 邓雪春. 广西师范大学. 2007
[9].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中的定价理论与实证研究[D]. 张忠永.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10]. 可转债的属性与投融资决策问题[D]. 赵颖. 天津财经大学. 2008
标签:金融论文; 证券论文; 投资论文; 债券论文; 股票论文; 可转债论文; 可分离交易可转债论文; 债券定价原理论文; 股票融资论文; 股票价值论文; 融资公司论文; 风险溢价论文; 债券融资论文; 融资风险论文; 公司价值论文; 混合资本工具论文; 债券面值论文; 股票发行论文; 蒙特卡罗模型论文; 风险模型论文; 证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