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一2016年1月接受人工流产的患者800例,根据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00例)与对照组(400例)。观察组中,年龄20岁~38岁,平均年龄(32.11±5.33);对照组中,年龄20岁~39岁,平均年龄(32.50士4.52)岁。史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均没有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流产后服务,即给予患者常规流产后避孕方式指导、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观察组给予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干预,具体如下:(1)健康宣教:开展健康讲座等活动,详细讲解流产后避孕方式、流产后所存在的风险、重复流产对自身的伤及保护自身生殖健康的重要性等计划生育服务的相关知识,了解其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讲解正确的知识和答案,强调流产后注意避孕的重要性,并协助其选取适宜的避孕方式等;(2)发放避孕及相关知识宣传手册,手册内容主要包括人工流产的副反应、并发症、对妇女远期生育能力的影响以及常用的避孕措施、优缺点、正确使用方法等;(3)随访:采用面对面、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动态掌握患者阴道流血情况、避孕措施实施情况等相关信息,并及时给予其相关指导或建议,督促并指导其正确、持续使用高效避孕措施。
1.3评价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非计划妊娠情况、主动避孕情况以及避孕节育相关知识情况。避孕节育相关知识情况:发放相关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避孕措施的正确使用方法、常用的避孕方法、人工流产相关的健康知识等,每个问题答对,得1分,反之0分,满分32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表中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士s表示计量资料,用x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组间,多组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采用双侧检验所有统计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两组患者非计划妊娠率、主动避孕率比较
观察组的非计划妊娠率(12.5%)与对照组的非计划妊娠率(17.5%)相比明显降低;观察组的主动避孕率(77.5%)与对照组的主动避孕率(50.0%)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避孕节育相关知识得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避孕节育相关知识得分(24.62±3.7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避孕节育相关知识得分(16.40±3.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终止非自愿妊娠的主要方式为人工流产,但由于女性人工流产后,自身内分泌功能发生紊乱,很可能导致其出现月经失调、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移位等并发症,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对于人工流产后女性来说,实施有效的干预是十分重要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的非计划妊娠率(12.5%)与对照组的非计划妊娠率(17.5%)相比明显降低;观察组的主动避孕率(77.5%)、避孕节育相关知识得分(24.62±3.72)分与对照组的主动避孕率(50.0%)、避孕节育相关知识得分(16.40±3.79)分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研究表明,意外妊娠率、重复流产率高低与人们是否掌握相关避孕知识有密切的关系。在计划生育服务干预中,通过开展健康讲座等活动进行健康宣教,了解其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相关指导,使其从思想上认识到人工流产后注意避孕的重要性,提升人工流产后女性患者的避孕节育相关知识水平;发放避孕及相关知识宣传手册,能够进一步帮助女性了解各项避孕措施的优缺点,协助其建立个体化的避孕方式,进而有效提高主动避孕率;采用面对面、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能够动态掌握患者实际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患者进行正确的避孕,提高高效避孕措施的正确使用率,降低非自愿妊娠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于人工流产后女性患者来说,开展相关计划生育服务干预,能够加强患者对避孕节育相关知识的了解,使其能够主动避孕,有效降低非计划妊娠率,对女性患者的生殖健康十分有利。
参考文献
[1]李秀芬.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干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 2015,21(11):161-162.
[2]张玉霞,郑峥,刘炳光,等.人工流产后关爱服务对术后妇女避孕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4,22(2): 116-118.
[3]罗岚蓉,李坚.流产后妇女服用口服避孕药的情况调查[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3,34(5):746-751.
论文作者:向淑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流产后论文; 患者论文; 相关知识论文; 计划生育论文; 女性论文; 人工流产论文; 情况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