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技术与管理探讨论文_王正芳

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技术与管理探讨论文_王正芳

2017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新的《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明确了城镇供水管网基本漏损率分为二级,一级为10%,二级为12%,并应根据居民抄表到户水量、单位供水量管长、年平均出厂压力和最大冻土深度进行修正。城镇供水管网漏失率不应大于修正后漏损率评定标准的70%。江苏省住房和建设厅也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工作的通知》。

近年来,丹阳水务集团始终以“节能增效”为工作重点,完善制度、强化措施,在漏损控制方面取得突出成效,2010年使城区产销差率降至12%以下。但随着乡镇水厂的接管,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实现,2013年全市产销差率高达到35.43%,虽然每年投入5000多万元进行农村管网改造,因前期乡镇管网漏损及违章用水情况严重等方面的问题,改造后仍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根据江苏省建设厅要求,2017年漏损率控制到12%以下,2018年控制到10%以下。面对艰巨任务,作为集团的设计及技术部门,我们客服中心承担了主要的牵头工作,为确保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效果,我带领客服中心技术人员多次参加了全国水行业论坛,向专家请教;去先进水行业学习成功经验,并结合丹阳市的供水管网现状,于2016年10月全面实施了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工作。

一、明确漏损控制工作总目标

2017年末产销差控制到22%以内;

2018年末产销差控制到16%以内;

2019年末产销差控制到12%以内;

2020年末产销差在保持2019年基础上,争取控制到10%以内。

二、漏损控制工作的主要措施

1、成立漏损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由集团一把手任组长。产销控制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不是某一个部门,某个副总可担当的。在整个产销差控制生态链中,唯有一把手才能统筹,才能协调,才能决策,才能担当。只有建立像河长制那样的一把手责任制,把绩效与产销差指标挂钩,产销差控制才是名副其实的一把手工程。

2、完善漏损控制绩效考核制度:工作小组根据集团漏损控制总目标,分解各片区漏损控制年度目标,各片区根据年度目标分解到季度目标。集团考核小组每季度对各片区的完成的目标情况及采取的措施进行考核,并将好的经验进行交流,以切实提高各片区的控漏能力。

三、合理推进分区计量工作

分区计量设计原则必须做到合理分区,稳步推进;明晰边界,责任管理。我们综合考虑行政区划、自然条件、管网运行特征、供水管理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并尽量降低对管网正常运行的干扰。淡化城乡地理区域范围统筹考虑,以大型水系、国道、铁路为界合理划分。

规划分区:一级分区9个;二级分区39个;三级分区79个(后巷、埤城两个乡镇目前正在进行内网改造,三级分区根据管网改造线路及进度同步实施,暂未计入;城区为环状管网暂不考虑三级分区建设)。四级分区暂不推进,根据三级分区管网绩效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推进,以求效益最大化。

目前分区计量已完成:一级分区9个,二级分区22,三级分区73个

四、漏损控制工作的运行管理

1、强化管网改造及新建小区监管

一是管网改造有计划:按轻重缓急编制管网改造计划,分步实施,做到新管网到位,旧管网灭除;二是新建、改造有评价:改造完成后产销差必须控制在5%以内;新建小区工程,产销差必须控制在5%以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强化抄表管理

一是水表抄见率、准确率100%;二是调整抄表期,统一考核表内的抄表期,固化抄表时间;三是配合做好拆迁区域的水表管理及管道灭除工作。

3、强化水表计量的准确性及大用户的管控

一是用户40口径以下计量表具的类型和口径严格按照计量需求和用户用水特性匹配的原则,用户50及以上水表采用电磁表;二是对每个月达到1万吨左右用水量的老机械表用户,改装电磁表;三是加强对大用户水表流量的远程监控工作,发现用水异常及时与用户沟通,现场确认。

4、强化管线的巡查及测漏工作

一是严格落实管网年、月、周及重点区域重点巡检计划,做到管网管理无盲区;二是按区分解漏损、漏量指标,严格落实绩效考核制度;三是管网测漏工作常态化,做到有重点有针对性,专门成立了测漏队伍,配备了相关的探测仪器。

5、强化管网运行数据的分析工作

一是完善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系统)管理制度,数据做到不欠新帐,逐步理清旧帐,另外在GIS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上,我们开发了供水管网巡检养护建设项目,进一步提高了管网巡线的真实性,下一步也将开发阀门管理系统,做好地理信息系统与话务系统、管网监控系统的整合利用;二是在大调度没有成立前,对清水热线工作人员进行智慧水务及GIS系统的培训,让她们利用夜间上班的优势,每日做好凌晨2:00-4:00各监控点流量、压力的分析,有异常及时转办各区域管理人员查找原因;三是每月做好漏损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定期召开漏损工作专项会议,各职能部门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及需要协调,制定下一步控漏工作措施及完成的时间节点;四是各区域负责人做好本区域内所有考核表的漏损的分析工作,做好有监控、有措施、有结果、有记录,切实降低水量损失。

通过分区计量工作的开展,2017年产销差率由2016年的27.04%降至20.39%,2018全市产销差率为15.17%,漏损率为13.76%,修正后漏损率8.49%。 2019年9月累计全市产销差率为12.72%,漏损率为11.78%,修正后漏损率6.40%

六、漏损控制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控漏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进则退,必须要形成良性循环机制,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才能有好的结果。但我们认为目前最主要的问题:

一是管网的智慧化程度还不高,缺乏完整、有效的大数据;二是缺乏综合性控漏人才;三是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盲目投入的情况;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管网智慧化程度建设步伐。建立“一个网络、一个平台、一个中心、一个窗口”的“四个一”企业运营管理体系结构,经及建立适合本地区的实用和可靠的智慧水务信息系统,使水务的生产、销售、服务、管理各个环节得到有效整合。“一个网络”是指建设覆盖企业各基层单位的企业内部互联网;“一个平台”是指企业一体化综合管理平台(内网门户、数据中心、信息中心、决策支持中心等),实现各部门、各子系统间的数据融合;“一个中心”是指供水集中调度为中心的生产指挥系统,实现原水到用户的供水全过程优化控制;“一个窗口”是指建设公众信息服务平台,营造面向用户、沟通世界的信息氛围,构建快速、宽松的用户服务环境。二是加强人才的培养。产销差人才的缺失是产销差控制中最大短板。所谓产销差人才是指具有统筹规划,熟知生产、调度,营业、管网、数据挖掘等,且有很高的技术素养和造诣,能够统领领域、管理才能的高素质人才,而非简单人才。对水务行业而言,检漏人才,管网人才,单项人才并不奇缺,缺得是系统人才。人才的培养是产销差控制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一把手重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才能把人才战略作为企业长期发展战略,才能为产销差长久、持续的控制奠定基础。三是在分区计量的建设、管网改造上不能盲目投入,需要坚持效益最大化原则。

论文作者:王正芳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卷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  ;  ;  ;  ;  ;  ;  ;  

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技术与管理探讨论文_王正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