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麦25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化_小麦论文

淮麦25小麦优化高产栽培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栽培技术论文,小麦论文,高产论文,淮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准麦25是由江苏徐准地区准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矮败小麦冬春轮回选择群体选育出的高产小麦新品种,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2009年该品种在江苏淮北麦区多点示范种植,生产示范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多抗、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等特性,是适合在淮北地区大面积推广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

1 产量表现

在2005~200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450,较对照新麦18增产6.95%,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7.49%;2006~2007年度续试,平均产量8477,比对照新麦18增产8.27%。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955,比对照新麦18增产7.2%。参加国家试验的同时,参加了由淮安市种子管理部门组织的在全市7个县、区的小麦新品种评比试验,2007~2008年度,平均产量8090,位居参加试验的9个小麦新品种之首,比对照淮麦20增产5.6%,比郑麦9023增产6.7%;2008~2009年度,平均产量8230,位居参加试验的14个小麦新品种第2位,比对照淮麦20增产5.3%,比郑麦9023增产6.28%。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淮麦25属于半冬性小麦品种,长芒,白壳,白粒,穗纺锤形,籽粒半角质;长相清秀,株型较紧凑,茎秆有蜡质,株高87cm;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叶小窄直,分蘖力强,旗叶上冲外卷,功能期长;熟期适中,灌浆快,熟相好,成穗中等,穗层厚、多、匀,成穗数多,有效穗624左右,每穗37.4粒/穗,千粒重38.3g。据检测,2006、2007年品质分析平均结果:蛋白质(干基)13.40%,湿面筋含量26.5%,稳定时间7.2m,属于蒸煮类优质中筋小麦品种。

2.2 生育期适中,耐迟播能力强

在苏北地区全生育期237d左右,比淮麦18迟1~2d。2007~2008年度淮安市小麦新品种评比试验中,在涟水、淮阴、楚州的北部乡镇等地平均生育期235.4d,比淮麦20迟1.3d,在盱眙、金湖、洪泽及楚州的南部乡镇,平均生育期232.1d,比对照郑麦9023长3.5d。2008~2009年度,在白马湖农场示范种植20,播期推迟到11月18日,收获期穗粒结构为:有效穗639,穗粒数37.3粒/穗,千粒重37.4g,理论产量8914,实收产量8201

2.3 综合抗性强

据种植鉴定,淮麦25抗秆锈病,中抗纹枯病、慢叶锈病,中感白粉病,高感条锈病、赤霉病。在连续2年的淮安市小麦新品种评比试验中,抗倒性一般,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发生轻,条锈病、叶锈病零星发生。

3 优化高产栽培技术

3.1 精细播种,培育壮苗

淮麦25为半冬性品种,在苏北地区适宜播期为10月中、下旬,最适宜播期为10月15~20日,播种量以135~150为宜,基本苗225左右。播前选择晴朗天气晒种1~2d,可以提高种子生活力,增强种皮透气性,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播种前精细整地,播种时落籽均匀、深浅一致,播种深度2~3cm,消灭“三籽”(深、露、丛籽),遇旱抢墒播种或及时浇灌,争早苗全苗。三叶一心期前后,用15%多效唑450~600兑水喷雾,促进根系生长及分蘖的发生,增强抗冻抗寒能力,培育壮苗越冬。

3.2 配套沟系,防渍抗旱

播种后及时高标准田间三沟配套,预防渍害涝灾。田内每隔3m开一条竖沟,沟深20~30cm;每隔40m开一条横(腰)沟,沟深30~40cm;田头沟或四周围沟沟深40~50cm;田外排水沟沟深1.0~1.2m。要求沟沟相连,内外相通,开沟时尤其是套播田和稻茬田要将沟土均匀覆盖在田表,增强麦苗的抗寒抗冻能力。在小麦生长期间要经常清理沟系,确保达到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要求。

3.3 优化高产肥料运筹肥

对于优质强筋和优质中筋小麦,在适宜群体的条件下,提高氮肥的投入水平,适量增加中后期氮肥的投入水平,可以增加蛋白质含量,改善加工品质。淮麦25属于优质中筋小麦品种,依据该品种各时期需肥特性及氮易吸收、磷易固定、钾易移动的特点,改善和调节各生育期群体质量,来实现高产与优质兼顾。纯N施用量为270~300施用量分别为135~165、150~180,其中:肥全部基施;N肥的基肥、追肥比例调整为5∶5,追肥时间适当后移,追肥分两次使用,第1次追肥在倒2叶露尖前后,施用量占总施N量的40%~45%,第2次追肥在开花期,施用量占总施N量的5%~10%。灌浆期适当进行叶面喷施N肥,提高籽粒充实度和品质,用尿素7.5~15.0稀释成2%的尿素溶液,晴天在16:00以后均匀喷施,以免灼伤叶片。

3.4 草害防除

江苏淮北地区多为稻麦两熟耕作区,麦田杂草主要为看麦娘、野燕麦、猪殃殃、大巢菜、荠菜等。于小麦出苗后、杂草二叶期至分蘖期用10%骠马450兑水750,防除看麦娘、野燕麦等。麦苗三叶期至拔节前,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以上,用20%使它隆900+20%二甲四氯1875混配兑水750~900喷雾,防除猪殃殃、大巢菜、荠菜等:化除时要选择适当时机,提倡“除早、除小,冬用为主、春用为辅”,用药时做到药水混配要均匀,喷雾要均匀,施药时间要准,用药量要准,施药面积要准,提高防除效果,避免产生药害。

3.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用粉锈宁有效成分120于麦苗拔节孕穗期对适量水喷雾,预防白粉病、条锈病,同时注意纹枯病的防治。根据植保部门对麦穗蚜、黏虫、麦蜘蛛等害虫发生情况的测报,达到防治指标时,立即用药防治。在抽穗扬花期做好药肥(剂)混喷,防好赤霉病等小麦后期病害,提高结实率和籽粒充实度,改善品质。

联系电话:0451-82624517

标签:;  ;  ;  ;  ;  

淮麦25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化_小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