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辅助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魏宗海

呼吸机辅助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魏宗海

(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 四川 资阳 6413000)

【摘要】 目的:观察呼吸机辅助治疗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常规治疗后再采取呼吸机辅助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左室舒张末径(LVEDD)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分析呼吸机辅助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结果:患者治疗前的PH值为(7.14±0.18),动脉血氧分压PaO2为(54.2±5.6)mmHg,血氧饱和度SpO2为(0.79±0.06)%,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68.2±6.4)mmHg,左室舒张末径LVEDD为(50.4±6.2)mm,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60.6±8.2)%;治疗后的PH值为(7.45±0.22),动脉血氧分压PaO2为(95.8±9.82)mmHg,血氧饱和度SpO2为(0.98±0.08)%,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43.5±3.8)mmHg,左室舒张末径LVEDD为(58.6±7.1)mm,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69.5±9.4)%;治疗前后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辅助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呼吸机;重症呼吸衰竭;心功能;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8-0196-02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25例,女性患者有15例,年龄在48~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2±4.3)岁;排除40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合并有严重的肿瘤类疾病、免疫类疾病以及血液类疾病等,以免影响研究结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及观察指标

40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先采取平喘、吸氧、抗炎、扩张支气管、祛痰、调节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同时采用呼吸机辅助治疗,参数设置如下:通气频率设置为14~18次/min,潮气量设置为6~9ml/kg,吸气压设置为8~10cmH2O,最后调为16~20cmH2O,当患者的呼吸平稳,缺氧及临床症状消失后可拔管撤机。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左室舒张末径(LVEDD)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分析呼吸机辅助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旨在提高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治疗前的PH值为(7.14±0.18),动脉血氧分压PaO2为(54.2±5.6)mmHg,血氧饱和度SpO2为(0.79±0.06)%,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68.2±6.4)mmHg,左室舒张末径LVEDD为(50.4±6.2)mm,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60.6±8.2)%;治疗后的PH值为(7.45±0.22),动脉血氧分压PaO2为(95.8±9.82)mmHg,血氧饱和度SpO2为(0.98±0.08)%,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43.5±3.8)mmHg,左室舒张末径LVEDD为(58.6±7.1)mm,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69.5±9.4)%;治疗前后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左室舒张末径(LVEDD)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呼吸衰竭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严重呼吸功能障碍引起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可能伴有二氧化碳分压升高而出现的一系列病理生理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属于功能障碍状态,不是一种疾病,病因包括呼吸道病变、肺组织病变、肺血管疾病、胸廓病变、神经中枢以及传导系统呼吸肌疾患等,如果不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常规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的方法包括平喘、吸氧、抗炎、扩张支气管、祛痰、调节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等,但是效果不是十分理想,需要采用呼吸机辅助治疗[2]。机械通气能够增强患者的呼吸能力,减少耗氧量,消除呼吸肌疲劳,促进患者痰液及呼吸道分泌的排出,可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体内环境及临床症状。呼吸机辅助治疗重症呼吸衰竭还可减少二氧化碳潴留,避免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安全性较高。根据本院的研究数据显示,治疗后的PH值(7.45±0.22)明显高于治疗前的PH值(7.14±0.18),治疗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95.8±9.82)mmHg明显高于治疗前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54.2±5.6)mmHg,治疗后的血氧饱和度SpO2(0.98±0.08)%明显高于治疗后的血氧饱和度SpO2(0.79±0.06)%,治疗后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43.5±3.8)mmHg明显低于治疗前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68.2±6.4)mmHg,治疗后的左室舒张末径LVEDD(58.6±7.1)mm明显高于治疗前的左室舒张末径LVEDD(50.4±6.2)mm,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69.5±9.4)%明显高于治疗前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60.6±8.2)%,表明呼吸机辅助治疗重症呼吸衰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和心功能指标,缓解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重症呼吸衰竭中推广应用,旨在提高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石代红,李腾.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8):1748-1749.

[2]齐五松,刘林涛,唐国民.呼吸机辅助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4):504-505.

论文作者:魏宗海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1

标签:;  ;  ;  ;  ;  ;  ;  ;  

呼吸机辅助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魏宗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