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比较子宫肌瘤应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疗效论文_王艺洁

王艺洁

武汉真爱妇产医院 420000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9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45例观察组和45例对照组。对观察组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对照组用大剂量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平均子宫肌瘤体积为(32.79±6.71)cm3,对照组为(49.89±7.05)cm3,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62.2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可大幅度缩小患者子宫肌瘤,疗效较为满意,可推广。

关键词:子宫肌瘤;米非司酮;疗效分析

米非司酮片的主要疗效包括终止孕期、抗诱导月经以及促进宫颈成熟等。与糖皮质激素受体一起使用可产生拮抗孕酮的效果。米非司酮增高妊娠子宫的敏感性,使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可有效避孕。目前来说,米非司酮用于术前,可以达到止血、改善贫血、缩小肌瘤等作用,且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1-2]。治疗子宫肌瘤使用米非司酮可缩小瘤体,达到闭经效果,从而能使患者避免子宫肌瘤手术。本研究通过对子宫肌瘤患者使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发现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的疗效较为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45例。观察组年龄最大50岁,最小27岁,平均年龄为(40.05±4.96)岁;其中肌壁间肌瘤患者27例,浆膜下肌瘤13例,黏膜下肌瘤5例。对照组年龄最大52岁,最小26岁,平均年龄为(42.11±3.47)岁;其中肌壁间肌瘤患者25例,浆膜下肌瘤16例,黏膜下肌瘤4例。所有患者在90天内均未接受任何治疗。两组患者的基础性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者使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使用大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持续3个月,平均每天的米非司酮剂量为25mg。观察组则进行小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治疗同样持续3个月,平均每天的米非司酮剂量为12.5mg。3个月的治疗期间,需分别观察并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闭经发生率以及血红蛋白水平。同时记录治疗期间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情况。

1.3疗效评定

本研究主要使用三个指标,分别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无效指病症未得到改善,子宫肌瘤未缩小;有效指的是子宫肌瘤缩小幅度超过25%,病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显效指子宫肌瘤缩小超过了50%,或者已完全消失,病症得到大幅度改善。总有效率=(有效+显效)/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 ±s)表示;采用x2检验分析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2.1比较两组子宫肌瘤体积

3个月疗程后,笔者对两组患者病况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观察组子宫肌瘤体积治疗前平均为(60.81±6.87)cm3,治疗后平均为(32.79±6.71)cm3;对照组治疗前子宫肌瘤体积平均为(61.02±6.94)cm3,治疗后平均为(49.89±7.05)cm3,观察组在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且P<0.05。

2.2比较两组总有效率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2.2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产生。见表1。

3.讨论

子宫肌瘤是子宫内部常见的肿瘤,属于非恶性肿瘤。子宫肌瘤种类因分布位置而异,主要包括浆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和肌壁间肌瘤等。一般来说,子宫肌瘤患者多为30岁以上的女性。子宫肌瘤通常表现为月经异常、白带异常、小腹肿胀块以及腹部不适等症状。其主要病因包括遗传因素、雌性激素分泌过剩、性生活不和谐以及未曾生育等[4-5]。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以及中医治疗。其中药物治疗相对来说较为保守,若患者子宫肌瘤症状较轻且有生育计划,可使用药物治疗。虽然子宫肌瘤患者中大部分为良性,但子宫肌瘤若久患不治,很可能因肌瘤数量增加导致不孕不育症以及引发其他各种妇科疾病甚至是癌变等。

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类的固醇药物,近年来,米非司酮除了在临床上被用于早、中孕药物流产、紧急避孕以及异位妊娠保守治疗外,还被用来治疗子宫肌瘤、胎盘植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和围绝经期功血等。本研究通过对子宫肌瘤患者采取小剂量的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明显缩小了患者的子宫肌瘤,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短期的治疗效果确切。而且服药十分方便,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发生不良反应,表明其用药安全、副作用少。由此可见,应用小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较为满意,非常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吴淳,杨建都.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0):771-772.

[2]吴晚英,康佳丽,王冬昱.35岁~45岁患者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因素及手术优选方案评估[J].广东医学,2012,33(11):1607-1610.

[3]程雪梅.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雌、孕激素水平及受体表达的影响[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2,37(04):419-420.

[4]冯洋.不同方式治疗子宫肌瘤对术后妊娠影响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4,43(20):2669-2670.

[5]贾卫静,江金.米非司酮独用及与宫瘤消胶囊合用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评价[J].中国生化药物杂质,2014,4(34):112-115.

论文作者:王艺洁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2

标签:;  ;  ;  ;  ;  ;  ;  ;  

分析比较子宫肌瘤应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疗效论文_王艺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