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云金杆菌(Bt)微胶囊剂的研制

苏云金杆菌(Bt)微胶囊剂的研制

朱丽云[1]2002年在《苏云金杆菌(Bt)微胶囊剂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杀虫有效成份为生物活体,抗紫外能力较差,因此在野外防治过程中易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活。为保证其贮存稳定性并在田间充分发挥作用,选择合适的剂型是很重要的。微胶囊剂是目前最好的控制释放技术之一,能大大增强微生物农药的抗逆性,解决微生物农药贮藏稳定性和田间使用的持效性问题。本研究旨在从生产上使用的4种主要Bt菌株中选择一种优良菌株,对其进行微胶囊剂型的研究。现取得结果如下: 1.菌株的确定和培养:对4种苏云金杆菌的形状特征及与制备微胶囊相关的抗逆性性能进行了研究,其中从扬州农科所提供的菌粉中分离得到的苏云金杆菌(记为Bt1)为制备微胶囊的最佳菌株。Bt1对紫外照射抵抗力较差,照射2小时,活性从100%下降到60%。 2.微胶囊加工工艺的研究:比较了单凝聚相法、复凝聚相法及凝固浴法等方法制备Bt1微胶囊剂,结果复凝聚相法制备的微胶囊中,不同壁材所得的微胶囊化包囊率、平均粒径、贮存稳定性等指标均高于其他方法。分别以①明胶-阿拉伯胶、②明胶-果胶、③明胶-海藻胶、④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壁材的复凝聚相法制备微胶囊剂,其中以①、②为壁材的微胶囊剂包囊率、平均粒径、贮存稳定性等指标明显优于其他方法。 3.微胶囊剂的毒力测定:将菜叶浸泡于各种微胶囊剂悬浮液中3分钟,自然晾干,经紫外照射2hr后用来喂食小菜蛾,结果发现对小菜蛾的毒力以明胶-阿拉伯胶壁、明胶-果胶壁的微胶囊剂最高,其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6.7%、60%。对家蚕的毒力测定结果类似于对小菜蛾的结果,其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0%、50%。 以包囊率、平均粒径、贮存稳定性、毒力测定为指标,经综合评价确定明胶-阿拉伯胶、明胶-果胶为壁材的复凝聚相法工艺为制备Bt1微胶囊剂的最佳制备工艺,其工艺配方如下: ①明胶-阿拉伯胶为壁材的最佳工艺配方:1%菌液浓度,3%明胶,3%阿拉伯胶,体系温度50℃,搅拌转速为200r/min。其包囊率为80.1%,平均粒径为53.6μm。 ②明胶-果胶为壁材的最佳工艺配方:5%菌液浓度,5%明胶,2%果胶,体系温度40℃,搅拌转速为300r/min。其包囊率为83.2%,平均粒径为55.5μm。

双龙[2]2010年在《苏云金杆菌及其微胶囊剂对落叶松毛虫的毒力及抗紫外能力》文中提出从呼和浩特市大窑林场自然死亡的落叶松毛虫幼虫体分离菌株Bt-S04,通过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反应与菌株Bt-k01进行对照,Bt-S04其精氨酸酶、尿酶和水杨苷反应均为阴性,菌膜反应和蔗糖发酵反应均为阳性,与苏云金杆菌松毛虫变种有差异。室内采用针叶给毒法,测定了两菌株对落叶松毛虫2龄幼虫的毒力,Bt-S04和Bt-k01对落叶松毛虫2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5.493×106 CFU/mL(1.349×106~1.698×107 CFU/mL)和7.227×105 CFU/mL(3.111×105~1.399×106 CFU/mL),致死中时间LT50分别为6.094 d(4.422~15.314 d)和1.216 d(0.295~1.880 d),Bt-k01对落叶松毛虫2龄幼虫的毒力是Bt-S04的7.6倍,致死中时间是其的1/5倍,Bt-k01菌株对落叶松毛虫2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低,致死中时间短,其毒力高于Bt-S04菌株。由于苏云金杆菌杀虫成分抗紫外线能力较差,制作了Bt微胶囊,对该胶囊进行了抗紫外能力分析并用毒力测定方法比较成囊后的杀虫活性。经紫外光照射2 h后,Bt-k01和Bt-S04活菌率分别是5.4%和8.2%,微胶囊化后的Bt-k01和Bt-S04菌液成活率分别是72.0%和76.3%,表明微胶囊剂的抗紫外能力增强了。同时,微胶囊化后的Bt-k01和Bt-S04进行毒力测定,经过紫外光2 h的照射后,对落叶松毛虫2龄幼虫5 d的死亡率分别达到了78.3%和68.3%。

朱丽云, 马良进, 孙培龙, 张立钦[3]2005年在《苏云金杆菌微胶囊剂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苏云金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简称Bt)的晶体蛋白是主要的杀虫成分,抗紫外照射能力差,造成野外防治过程中易失活、防效不稳定、残效期短。为改良Bt剂型,探讨了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囊壁材料的复凝聚相分离法制备Bt微胶囊剂的加工工艺,并用平板活菌计数法对得到的Bt微胶囊剂进行了抗紫外能力分析及用毒力测定法比较微胶囊前后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经过紫外2h的照射,原Bt菌液平板活菌计数成活率只有11.4%,微胶囊化后的Bt菌液成活率高达78%;相应地,原Bt菌液已基本丧失杀虫活性,而微胶囊化后的Bt菌液对小菜蛾致死率仍达66.7%,比原菌液抗紫外能力大大增强。

游红, 镇达, 陈大松, 黄祯创, 廖水姣[4]2007年在《微生物农药剂型与微囊剂技术》文中指出介绍了微生物农药的发展与应用情况,针对国内外微生物农药制剂的研究现状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微胶囊剂将成为微生物农药制剂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综述了微胶囊技术,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田春华[5]2008年在《聚γ-谷氨酸—明胶苏云金芽胞杆菌微胶囊剂的研究》文中指出由于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的杀虫有效成份为生物活体,其抗紫外能力以及抗热处理能力较差,在生产及施用过程中易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活。为保证其贮存稳定性并在田间充分发挥作用,必须选择合适的剂型。微胶囊剂是目前最好的控制释放技术之一,能增强微生物农药的抗逆性,解决微生物农药贮藏稳定性和田间使用的持效性问题。本文用聚γ-谷氨酸及明胶等天然化合物为壁材通过凝聚相分离法以及喷雾干燥技术对Bt进行微胶囊化研究,并对Bt微胶囊剂抗紫外线能力和抗热处理能力进行了检测,以及监测Bt微胶囊剂在各种环境中控制杀虫晶体蛋白释放的效果。其中取得结果如下:1.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确定了制备聚γ谷氨酸—明胶Bt微胶囊的复合凝聚体系的较适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制备了Bt微胶囊制剂。聚γ谷氨酸—明胶Bt微胶囊较适工艺条件为:Bt原粉5%,壁材浓度为1.6%,明胶:聚γ-谷氨酸为1:1,pH值为4.0,温度40℃,搅拌转数为400 r/min,甲醛0.6 ml/g明胶,包埋率为89.2%,平均粒径25.5μm。Bt微胶囊的喷雾干燥工艺条件:进风口温度190±5℃,出风口温度70±2℃,进料速度控制在25±2 ml/min,喷头压力0.15 Mpa。Bt微胶囊制剂生物效价达到32105 IU/mg。2.通过紫外线处理及热处理对Bt微胶囊制剂进行抗逆性研究。主要测定了芽胞存活率以及对棉铃虫初孵的相对致死率。结果表明经紫外照射4 h,Bt微胶囊和Bt原粉对棉铃虫初孵相对致死率分别是53.57%和16.60%,芽胞存活率分别是46.63%和6.90%:80℃处理100 min,对棉铃虫初孵相对致死率分别是43.42%和26.11%;100℃处理15 min,Bt微胶囊和Bt原粉的芽胞存活率分别是72.53%和25.50%。Bt微胶囊化可显着提高Bt对热处理以及紫外照射的抗逆性。3.通过检Bt研微胶囊制剂在水溶液、土壤中以及在昆虫肠道环境中的杀虫晶体蛋白的释放情况以及壁材的降解情况。建立Bt微胶囊剂在各种环境中的晶体蛋白累计释放率方程。其中在20℃的自来水、春季菜园土土壤、家蚕肠液中的晶体蛋白的累计释放率方程分别为:M_t=0,(t=0~3),M_t=4.7214(t-3)-8.7643(10≥t>3);M_t=0(t=0~0.5),M_t=10.045(t-0.5)-6.2087(7≥t>0.5);M_t=177.71t+2.6548,(t=0~0.167):M_t为晶体蛋白累计释放率,单位为%,时间单位为d。聚γ-谷氨酸-明胶Bt微胶囊剂有效的解决了传统Bt微囊制剂残效期和速效性不平衡的问题。

游红, 周兴苗, 徐家文, 李义涛, 廖水姣[6]2009年在《抗紫外线降解苏云金芽胞杆菌微胶囊剂的制备工艺》文中研究指明选择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为囊材,以苏云金芽胞杆菌(Bt)原粉为囊芯,探讨添加紫外线吸收剂后制备Bt微胶囊剂的工艺条件,并用生物测定的方法进行Bt微胶囊剂抗紫外线降解能力比较。结果表明,Bt微囊剂加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Bt原粉/CAP/紫外线吸收剂=100/40/3,pH值3.5左右,温度25℃。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经紫外线照射处理后,Bt原粉效价活性保留率为30.7%,以CAP为囊材包被的Bt微胶囊剂效价活性保留率为54.8%,抗紫外线降解能力比Bt原粉提高约24%;以CAP为囊材,添加2种不同的紫外线吸收剂包被的Bt微胶囊剂,其中防效最佳的配方组合效价活性保留率为86.9%,抗紫外线降解能力比Bt原粉提高约56%。

双龙, 段立清, 宋钢, 特木钦, 赵胜国[7]2010年在《苏云金杆菌及其微胶囊剂对落叶松毛虫的毒力及抗紫外线能力》文中研究指明从呼和浩特市大窑林场自然死亡的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幼虫体分离Bacillusthuringiensis菌株Bt-S04,通过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反应并与菌株Bt-k01进行对照,Bt-S04其精氨酸酶、尿酶和水杨苷反应均为阴性,菌膜反应和蔗糖发酵反应均为阳性,与苏云金杆菌松毛虫变种有差异。室内采用针叶给毒法,测定了Bt-S04和Bt-k01菌株对落叶松毛虫2龄幼虫的毒力,其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5.493×106(1.349×106~1.698×107)CFU/mL和7.227×105(3.111×105~1.399×106)CFU/mL,Bt-k01对落叶松毛虫2龄幼虫的毒力是Bt-S04的7.6倍,致死中时间是其1/5。经紫外光照射2 h后,Bt-k01和Bt-S04活菌率分别是5.4%和8.2%,微胶囊化后菌液成活率分别是72%和76.3%,表明微胶囊剂的抗紫外线能力增强了。

游红, 镇达, 徐家文, 黄志城, 廖水姣[8]2008年在《苏云金芽胞杆菌微胶囊剂的制备及其抗紫外线降解活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为囊材,以Bt原粉为囊芯,添加紫外线吸收剂,制备Bt微胶囊剂,并用生物测定的方法对Bt微胶囊剂抗紫外线降解能力与Bt原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Bt微胶囊剂热贮(54±2℃,14 d)后效价下降约5%;经紫外线照射处理后,Bt原粉效价活性保留率为24.30%,Bt微胶囊剂效价活性保留率为67.60%,抗紫外线降解能力比Bt原粉提高约43%。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在相同施药量5g·666.7 m-2处理下,Bt微胶囊剂药后3、5、7 d的校正防效均高于Bt原粉;Bt原粉的防效在药后5 d开始下降,而Bt微胶囊剂的残效期可达1周以上。

李姗[9]2015年在《2种昆虫病原微生物微胶囊剂的研制》文中指出微胶囊化(Microencapsulation)是将固体、液体或气体物质包覆起来,以天然或高分子材料作为囊壁,将作为囊芯的活性物质包裹起来,形成具有半透性或密封性囊膜粒子的过程。微胶囊化后可避免囊芯物质因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失去活性。生物农药由于易受光照、温度、湿度等影响而失去生物活性,将其制成微胶囊剂后能延长生物活性药效。本文选用苏云金芽孢杆菌和球孢白僵菌作为囊芯材料,明胶和阿拉伯胶作为囊壁材料,利用复合凝聚法分别制备了明胶/可拉伯胶-苏云金芽孢杆菌微胶囊和明胶/阿拉伯胶球孢白僵菌微胶囊,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并对微胶囊进行性能测定,包括观察形态特征、超微结构、包埋率、粒径分布、抗紫外线能力测定和室内毒力测定。制备明胶/阿拉伯胶-苏云金芽孢杆菌微胶囊的最佳条件为:明胶浓度1.0%,阿拉伯胶浓度1.0%,成囊pH3.6,转速550r/min。对成囊的影响大小排序为明胶浓度>成囊pH值>阿拉伯胶浓度>搅拌速度。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外部形态良好,苏云金芽孢杆菌成功包覆于微胶囊里,包埋率可达82.32%,胶囊粒径分布均匀且中位径为28.29μm。总含量90%微胶囊可通过300目筛。经测定,明胶/阿拉伯胶-苏云金芽孢杆菌微胶囊的抗紫外照射性能明显优于苏云金芽孢杆菌。明胶/阿拉伯胶-苏云金芽孢杆菌微胶囊不仅具有控制释放和提高死亡率等优点,而且还能保护囊芯材料免受紫外光的影响。制备明胶/阿拉伯胶-球孢白僵菌微胶囊的最佳条件为:明胶浓度1.5%,阿拉伯胶浓度0.5%,芯壁比1:1.5,复凝聚反应pH3.8,搅拌速度450r/min。对成囊的影响大小排序为明胶浓度>芯壁比>阿拉伯胶浓度>pH>搅拌速度。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表面光滑完整,成囊性及密封性良好,杂质较少。球孢白僵菌成功包覆于微胶囊里,包埋率可达78.32%,胶囊平均粒径为44.16μm,总含量90%微胶囊可通过300目筛。明胶/阿拉伯胶-球孢白僵菌微胶囊囊皮能够有效的保护囊芯,紫外线照射2小时的活菌率较对照高66.16%。在相同处理下微胶囊剂对天幕毛虫幼虫的毒力较对照提高20%~40%。

参考文献:

[1]. 苏云金杆菌(Bt)微胶囊剂的研制[D]. 朱丽云. 浙江工业大学. 2002

[2]. 苏云金杆菌及其微胶囊剂对落叶松毛虫的毒力及抗紫外能力[D]. 双龙.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

[3]. 苏云金杆菌微胶囊剂的研制[J]. 朱丽云, 马良进, 孙培龙, 张立钦.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

[4]. 微生物农药剂型与微囊剂技术[J]. 游红, 镇达, 陈大松, 黄祯创, 廖水姣. 湖北植保. 2007

[5]. 聚γ-谷氨酸—明胶苏云金芽胞杆菌微胶囊剂的研究[D]. 田春华. 华中农业大学. 2008

[6]. 抗紫外线降解苏云金芽胞杆菌微胶囊剂的制备工艺[J]. 游红, 周兴苗, 徐家文, 李义涛, 廖水姣.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9

[7]. 苏云金杆菌及其微胶囊剂对落叶松毛虫的毒力及抗紫外线能力[J]. 双龙, 段立清, 宋钢, 特木钦, 赵胜国. 中国森林病虫. 2010

[8]. 苏云金芽胞杆菌微胶囊剂的制备及其抗紫外线降解活性研究[J]. 游红, 镇达, 徐家文, 黄志城, 廖水姣. 湖北农业科学. 2008

[9]. 2种昆虫病原微生物微胶囊剂的研制[D]. 李姗. 东北林业大学. 2015

标签:;  ;  ;  ;  ;  ;  ;  

苏云金杆菌(Bt)微胶囊剂的研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