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说:“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而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是学生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内在的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要想让学生对数学课堂有兴趣,除了让孩子们喜欢这门课的老师,还要充分构建好自己的课堂,从关注知识到关注学生,采取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在做中学,乐中学。下面我将谈一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培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美,创设丰富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情境。一般情况下,我采取的导入方式有:情境导入、游戏导入、绘本导入、活动导入,想办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入到课堂状态。比如在讲授《古人计数》的时候,我采用视频导入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古时候的人还不会计数,他们采用石子计数,然后是结绳计数、刻痕计数、直到发展到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物体的个数。当学生了解到计数的背景之后,他们非常乐意的投入到新课的学习,更进一步的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法则。
二、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学习兴趣。
操作能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清晰的表象。感性认识是思维升华到理性认识的基石。只有依据教材的特点,精心组织操作,把知识的获得和思维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实践出真知,从而也培养学生爱思维,会思维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课程的安排都需要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感悟知识的真谛。比如在教授一年级下册《看一看(一)》的时候,我让学生自己带来了一个玩具,在演示完观察的方法和描述观察到的物体之后,两人一组,从不同的方向模拟观察自己带的玩具从正面,后面,侧面所看到的形状不同。如果学生不能动手实际感知,很难想象到从不同的方向看,看到物体的这个面是什么样子。在讲授算理的时候,我让学生带小棒,课堂中边摆边理解计算的每一个过程。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会受益终身。
三、多元化评价,保护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及时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学会有效反思,以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恨到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评价要注意合理评价,激发情感,因为教师不经意的一句否定或批评甚至轻视或挖苦,很有可能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失去自信与自我。课堂评价要注意延迟评价,给予空间。面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不应以简单的“对”与“错”匆忙下结论,而要延迟评价,为学生提供自我烦死,自主建构的空间。当然,教师也要善于把握课堂教学的评价时机,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促进、引导、激趣等作用。当学生的表现精彩时,教师不要吝啬激励的话语,当学生需要点拨和辅助时,教师要及时给学生以引导,使之在困惑中见到光明,当学生出现分歧,偏差时,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之间的评价,将矛盾激化后再逐步走向明朗。
四、课内外相结合,增强学习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就是注重数学的实用性,让数学贴近生活,突出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的运用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尽量联系实际,利用身边的例子、生活中的例子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学走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体现数学的实用性。
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课前先让学生和家长到超市购物,感性认识购物需要人民币,并记住所买物品的价钱。上课时让学生说说如何购物的,为学习人民币作好铺垫。课上又让学生通过模拟购买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从中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使用到人民币的地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新的教学大纲也指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又特别感兴趣,充满着好奇。
结束语: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思维、培养智能,使学生在乐学之中学会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使整个课堂兴趣盎然,生机勃勃。
参考文献
[1]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郎东英.科技展望.2014(21)
[2]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任晓光.西部素质教育.2018(13)
[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思考[J].伍媚燕.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4)
论文作者:李娜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评价论文; 情境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