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干预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体会论文_卢贵欢

(广西来宾市武宣县妇幼保健院儿科;5900)

【摘要】目的:探讨对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2月~2018年03月收治的90例新生儿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后进行医源性皮肤损伤预防护理措施的研究;对照组(45例):选择基础护理措施展开;观察组(45例):选择基础护理措施+集束化护理措施展开;最终就两组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出现概率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出现概率(35.56%)对比,观察组(8.89%)获得明显降低(P<0.05)。结论:护理人员对于新生儿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于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的降低可以做出保障,从而对于新生儿自身安全以及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干预;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临床价值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8-0399-02

对于新生儿而言,其呈现出皮肤娇嫩的特点,表现出较差的局部防御能力,工作人员在对其开展诊断以及治疗工作期间,较易呈现出皮肤损伤的现象,在病情进展后,新生儿会呈现出皮肤感染的现象,从而导致系列不良事件相继出现[1]。本次研究将针对新生儿确定最佳护理措施避免呈现出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情况,以此说明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可行性。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02月~2018年03月收治的90例新生儿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后进行医源性皮肤损伤预防护理措施的研究;对照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平均日龄为(20.25±3.49)d;其中属于新生儿肺炎、早产儿、新生儿黄疸以及其他患儿例数分别为20例、13例、10例以及2例;观察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平均日龄为(20.29±3.52)d;其中属于新生儿肺炎、早产儿、新生儿黄疸以及其他患儿例数分别为21例、12例、8例以及4例;观察对比两组新生儿的性别、日龄以及原发病类型,最终发现无明显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于入院后的两组新生儿,合理进行医源性皮肤损伤预防护理措施的研究;对照组:选择基础护理措施展开;观察组:选择基础护理措施+集束化护理措施展开;对于对照组,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对患儿认真完成皮肤清洁工作,并且就患儿全身皮肤完整性需要定时观察,如果患儿呈现出皮肤损伤情况,需要及时展开对应处理;对于观察组,具体方法为:

1.2.1 合理完成集束化护理质控小组的创建

针对导致患儿呈现出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之后医院针对性完成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以及集束化护理质控小组的创建,并且就小组成员展开对应培训工作。要求质控小组需要将督查力度充分加强,对于存在的系列问题进行认真记录,就护理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仔细检查,之后予以总结[2]。

1.2.2 对患儿给予针对性护理

①防止患儿呈现出划伤以及割伤的情况:在对患儿准备开展头皮静脉穿刺工作前,需要将患儿毛发利用一次性备皮刀剃去,期间需要将骨窿突位置避开,具体操作期间,需要安排护理人员对患儿头部进行协助固定,避免因为患儿躁动呈现出头皮割伤的现象;要求医护人员需要对自身以及患儿指甲进行修剪,避免呈现出误伤现象[3];②防止患儿呈现出压伤的情况:针对患儿在实施心电监测期间,控制探头位置更换频率为1次/h,并且认真做好护理巡视单记录工作,避免因为受压时间较长呈现出压伤现象;对于选择NCPAP进行干预的患儿,为了防止呈现出鼻中隔受损的现象,需要于其鼻部准备亲水性敷贴进行黏贴;在对患儿实施蓝光治疗期间,需要将一次性眼罩进行定时松解,避免因为过紧使得患儿呈现出头面部皮肤压伤的现象;对患儿完成系列操作之后,需要将系列用物及时撤出,避免呈现出患儿压伤的现象;③防止患儿呈现出粘贴伤、摩擦伤与烫伤的情况:在对患儿实施蓝光治疗期间,如果呈现出哭闹现象,则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安抚工作,防止在患儿躁动的情况下,对皮肤造成碰伤;④在对患儿实施双面蓝光治疗期间,需要利用纱布对患儿双脚进行包裹或者准备袜子穿上,并且对于有机玻璃板利用专用棉布套进行遮挡,从而将患儿皮肤摩擦显著减少;将巡视力度充分加强,如果观察呈现出袜子以及手套脱落的情况后,巡视人员需要立即帮助患儿穿好;将系列胶贴合理去除[4];⑥防止患儿呈现出皮肤感染性损伤以及药物外渗性损伤的情况:对患儿的基本情况进行认真评估,对于无菌操作以及手卫生要求需要严格执行,具体在开展静脉穿刺工作前,需要准备酒精(75%)对患儿进行2次消毒,在观察干燥后准备展开穿刺治疗。需要创建单独静脉通道完成高危药品输注,对于头部输注需要加以避免;制定警示标志对患者进行悬挂。在准备特殊药物对患者输注期间,需要准备对应拮抗剂进行外敷干预,以获得预防效果;将患儿肿胀肢体抬高,选择透明质酸酶以及硫酸镁(50%)进行湿敷[5]。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出现概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两组新生儿护理结果展开数据分析,计数资料(医源性皮肤损伤出现概率)以%形式合理展开X2检验,最终P<0.05为差异表现出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同对照组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出现概率(35.56%)对比,观察组(8.89%)获得明显降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出现概率临床对比 (例)

3、讨论

集束化护理的有效实施,针对循证医学理论可以充分应用,从而将治疗、操作以及护理等系列方式进行充分结合,对于患儿住院过程中处理的最佳化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以对患儿的预后情况进行有效促进,将患儿健康状况进行有效改善。

医院通过完成医源性皮肤损伤质控小组的创建,可以于专科护理重点监测内容中将皮肤损伤有效纳入,针对操作环节可以有效进行质量控制,可以将护理人员系列主观消极因素显著减少,可以将皮肤损伤有效性显著提高。

本次研究中,同对照组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出现概率(35.56%)对比,观察组(8.89%)获得明显降低(P<0.05),从而说明观察组集束化护理方式的应用,在降低医源性皮肤损伤概率方面可以获得显著效果,充分证明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可行性。

综上所述,医疗人员对于新生儿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于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的降低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对于新生儿预后效果以及健康成长做出保证,进一步说明对新生儿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陈玉莹.预见性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医源性皮肤损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6):177-179.

[2]武静.预见性护理对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探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06):227-228.

[3]欧树婵,陈燕梅,车翠微.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降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影响[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6,23(07):36-38.

[4]程红,万兴丽,苏绍玉.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高危人群及高危环节的皮肤损伤预警监控管理与效果观察[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16,12(02):211-215.

[5]余秋敏.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7):4184-4186.

论文作者:卢贵欢

论文发表刊物: 《医师在线》2018年9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7

标签:;  ;  ;  ;  ;  ;  ;  ;  

集束化护理干预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体会论文_卢贵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