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玉军 四川商务职业学院 611131
摘要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职业教育特点的需要,是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是实践教学自身的需要。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师资设备的配套,需要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标准、实训模式的融合,需要考核体系的支撑和管理系统的协调。而作为商科职业院校与其它工科院校相比,实训硬件和条件相对薄弱,如何搞好实践教学,为此我院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方面进行大胆创新、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 商科 实践教学 体系 构建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高等技术、技能应用能力为主线,强化实践教学。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满足专业培养目标对职业能力培养标准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我院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一、明确职业标准,做好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规划
(一)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高技能人才的职业标准,各专业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深入调查研究专业覆盖的岗位(岗位群)职业活动领域、职业功能、工作内容、对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明确相关的职业标准,准确把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以此为依据确定实践教学任务。
(二)做好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规划
以专业为单位,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任务,对本专业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做出科学的规划。结合学院商科类高职院校特点,针对不同专业门类的特性、与市场的对接程度以及资金安排的情况,不同的专业群采取不同的实训模式。
1.财经大类(经济贸易类、市场营销类、财务会计类、工商管理类):以建立校内仿真实训基地为主,校外实训基地为辅。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公司,建立校内仿真实训基地。国际贸易实务和市场营销专业是我院的重点专业,学院集中资金和人力、物力,建设好仿真水平高,设施设备先进的一流的国际贸易实训基地和营销实训公司,并以此带动其他相关专业的发展。
2.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前店后厂”生产性实训模式:在课程实训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达到3:7;在综合实训中,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联系企业共同开发产品,形成设计、生产、销售的链条,按照“前店后厂”的模式进行综合实训,强化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电子信息大类(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订单培养模式:订单培养模式是指作为培养方的学校与作为用人方的企业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从合作培养协议(订单)、培养方案、运行机制、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就业等方面入手,实现了企业文化和岗位标准进课堂、学校与企业进行课堂零距离对接。
4.旅游大类(旅游、酒店管理类、餐饮管理与服务类)——全方位、多元化、渗透性的合作教育模式:是指产学研各方在合作教育中都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对合作教育项目负有相应的教育管理责任,合力提升教育教学模式,实现“多赢”的合作教育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把单一的“劳务输出”,发展到探索校企深度合作,从酒店员工需求、员工培训、企业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到学院学生毕业实习、社会实践、拓展培训、行业调研、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双向建设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多元化、渗透性的校企合作。
5.文化教育大类(语言文化类)——校内挖潜顶岗实训:我院语言文化类有两个专业——涉外文秘和商务英语,这两个专业的综合实训是最难解决的。采取校内挖潜提供顶岗实训的方式,解决学生的综合实训。可将各行政办公室和教学系部的行政岗位和二课堂训练指导岗位提供出来,由专业负责人编制出实习方案,学生在校内进行综合实训。
二、规范实践教学任务,加强实践课程建设,打造精品实践课程
(一)各专业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定位确定实践教学内容
按照岗位工作实际,创建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结合生产、服务、管理等任务进行反复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
实践课程由一个或若干个实训项目构成,实践教学要努力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强的实训项目,内容应体现当前的先进技术水平和最新岗位要求;实训项目应根据岗位工作任务的重要过程或环节确定,开设的实训项目应有相对独立的工作任务、技术规程、工作成果(可以是一项设计结果、施工项目、制造项目或服务、管理过程等),一个实训项目原则上应不少于2学时。
(二)增强实践教学的计划性
实践教学应根据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确定的通用能力、专业能力、综合实训和职业能力目标开设实践性课程,设计实训项目;每门实践课程开设的实训项目都要制定计划,确定训练内容、时间、地点、方式、标准等;组织学生参加的社会统一考试和职业技能鉴定都要列入实施性教学计划,做出具体安排,认真进行落实,加强管理,保证质量。
三、加强实践教学运行管理与考核工作
(一)加强实践教学日常考核与“三评”工作,建立独立的实践教学反馈和激励机制
根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做好实践教学开出率等统计工作,保证实践教学开出率达到100%,实践教学中心和系部要及时处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二)建全机构落实责任
实践教学中心是实践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全院的实践教学管理及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各系有专职人员负责实践教学的管理,系部加强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指导教师培养等基础工作的组织领导,教研室负责对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
1.实践教学任务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由教务处牵头会同实践教学中心和系部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安排,在下发的学期《教学任务书》中明确实践教学课程和任务。
2.实践教学中心会同各系部根据教学任务书和实践教学标准要求,安排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和实验员、确定教学进程;各指导教师于每学期开学两周内将《课程实践教学计划表》报送实践教学中心备案。
3.实践教学中心和任课教师必须按实践教学计划确定的实践教学任务开出实践课程,并按课表行课。因特殊原因需调、停、补课的,必须提出申请,经系部、实践教学中心、教务处签署意见后,报督导办备案。
(三)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和监控
完善实践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实验、实训、职业技能训练、毕业实习等要求,进一步规范实践教学工作。
四、加强实践教学基础建设
(一)抓好实训基地配套建设
每个专业要建设一定数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各专业都要根据实训需要建立真实或访真职业氛围、设备先进、利用率较高、同类专业水平领先、运行良好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使实验室、实训基地与实训项目相配套,保证所有实训任务的完成。
(二)深化校企合作模式
推动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基地建设和对学生实训的指导,充分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和学生创业中心。以此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结合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学习和实训。
五、实践教学经费保障
学院根据发展规划,按照示范院校建设的要求,组织专家对学院的实践基地进行论证,做出规划性指导性意见,以保证每个专业都具有实训室为前提。实践教学中心根据规划制订实训基地建设经费使用预算,经学院批准后实施。学院应设立专项实践教学经费,主要用于学生技能训练、实训指导、参加相关技能大赛、实训基地建设、设备维护等所需经费。
参考文献
【1】许丹雅《高职高专商科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探索》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4
【2】巴士光 《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第7期
【3】周建松 关于高职教育办学定位和办学模式的思考.中国高等教育,2005,20.
【4】徐争颖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探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1.
论文作者:敖玉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3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8
标签:实训论文; 专业论文; 职业论文; 校内论文; 项目论文; 体系论文; 基地建设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3年第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