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旁疾病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论文_申香梅

鞍旁疾病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论文_申香梅

申香梅

新郑市第二人民医院 河南郑州 451150

【摘 要】为提高鞍旁疾病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对鞍旁疾病中的各个病症从发病部位、信号强度、发病年龄人群等进行定性的分析探讨,总结了鞍旁各种疾病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

【关键词】鞍旁疾病;磁共振成像;诊断;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6-

1正常解剖

蝶鞍的前界是前床突、鞍结节,后界是后床突和鞍背,侧界是海绵窦,两侧海绵窦相接,其内侧壁由骨膜构成。下丘脑分为三个区:位于视交叉上放的视上部、位于漏斗后方的结节部、位于乳头体的乳头部。垂体前叶是垂体远部和结节部的合称,能分泌激素。

2成像技术

MRI(磁共振成像)是常用于鞍旁疾病诊断的方法,是一种最好的成像技术。由于冠状面和矢状面能够充分展现出鞍区的构成,所以使用高分辨率薄层进行平扫,增强T1WI,以便更好地检查较小的腺瘤是否存在。

3正常影像表现

65%新生儿垂体上凸,代表其新陈代谢和激素活动比较明显。一岁内的婴儿垂体高度会不断增加,经过一定时间后,垂体高度不再变化。青春期内,男女垂体会在激素分泌的最大期内呈现短时间的增大,这种增大是生理性的肥大。一般性早熟的孩子和孕妇会存在垂体的生理性肥大。孕期内,垂体平均每周会变大0.1mm,T1信号也在变强,垂体柄会相应的变粗。通常产后一周内垂体就会变成正常状态。

4垂体亮点

蝶鞍后方会出现高信号区域,此为亮点。这表明神经垂体的功能是正常的。但是大约有20%的人是缺乏亮点的。并且年龄越大,亮点发现率会越低。垂体肿瘤、垂体柄截断等使抗利尿激素在下丘脑进行,从而导致尿崩病症。

5垂体腺瘤

垂体肿瘤一般存在于鞍区,该病高发人群为育龄期的女性,一般分为巨腺瘤和微腺瘤。垂体腺瘤一般表现为激素水平出现异常。当功能性的腺瘤在比较小的时候就能够发现,如催乳素腺瘤和泌生长激素瘤。而无功能性腺瘤一般会在无意中被发现。微腺瘤进行T1WI平扫为低信号,动态增强T1WI更有利于检查出微腺瘤。巨腺瘤和微腺瘤的信号特征一样,但强化不同。

6垂体卒中

垂体卒中是垂体腺瘤出现的急性出血梗塞,最常见于巨腺瘤。孕妇分娩中出现的休克会导致垂体梗塞,致使垂体功能减弱。在MRI上垂体的急性出血梗塞一般表现为等T1短T2信号,血液会出现血块分层现象。

7颅咽管瘤

颅咽管瘤生长比较迟缓,一般存在两个发病的高峰期,6-10岁和40-70岁。鞍区内的发病率一般为5%至10%。颅咽管瘤一般分为实性、囊实性等。成人的颅咽管瘤一般为实性,儿童的颅咽管瘤一般是囊实性。实性的颅咽管瘤在MRI上,T1WI低至高信号,T2WI高信号。囊性颅咽管瘤T1WI高信号,T2WI高信号。

8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与表皮样囊肿一般为先天的肿瘤,生长较为缓慢。一般男性儿童多发该病。核磁共振成像上出现混杂的信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表皮样囊肿一般发生于桥小脑角和鞍旁,30至50岁是高发年龄段,囊中呈现分叶状,在T1WI和T2WI信号和脑脊液的信号相同。

9生殖细胞瘤

生殖细胞瘤一般发病于中线,并转移至鞍区,生长速度较快。青年期或儿童期一般多发鞍上生殖细胞瘤,一般会导致尿崩症。MRI成像上,T1WI等信号,T1WI高信号。进行增强后,可看出肿瘤播散。

10转移瘤

转移瘤一般常见于白血病、淋巴瘤或乳房等,会影响下丘脑和垂体,出现尿崩症。MRI上,T1WI低信号,T2WI低至高信号。进行强化后,该病生长会加快,蝶鞍骨质被破坏,更有利于鉴别转移瘤。

11脑膜瘤

脑膜瘤一般常见于鞍隔,鞍旁区域发生的脑膜瘤一般在10%至13%。女性的发病率很高且年龄越大几率越高。生长速度较慢,会损害颅神经的功能。MRI成像上,T1WI相等至稍低信号,T2WI相等至低信号。

12蛛网膜囊肿

一般蛛网膜囊肿发生在蝶鞍和鞍旁的比例为15%,会引发内分泌失调、脑积水等病症。蛛网膜囊肿更多见于二十岁以下的男性。MRI成像上,会出现边缘圆滑的团块。蛛网膜囊肿不存在钙化和强化现象,这能与垂体腺瘤和颅咽管瘤等形成明显的对比。

13灰结节错构瘤

灰结节错构瘤是以灰色团块状呈现出来的,灰结节错构瘤附属于灰结节,一般不生长,通常是在偶然间被发现,会引起内分泌的紊乱甚至周期性的发笑。MRI显示出灰结节错构瘤呈现灰质,T2WI为等信号或高信号。

14空蝶鞍

空碟安一般会被偶然发现,由于鞍隔缺失或功能不全,导致蛛网膜下腔进入蝶鞍。当手术涉及鞍隔时,也会形成空鞍隔。该病一般多发于女性,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一般不存在病症。MRI成像显示,垂体会紧贴鞍底。当视交叉进入空鞍隔后,会造成视力障碍。

15结节病和结核

结节病一般病因是未知的。20至40岁的女性是该病的高发人群。通常会损伤脑实质、下丘脑、视交叉和垂体柄,引发尿崩症、视力障碍以及内分泌失调等问题。MRI显示,垂体柄变粗、强化。T1WI、T2WI出现等信号影像。下丘脑结节病结核和结节均受到强化。结核瘤和结节病类似,MRI显示漏斗变厚出现强化。

16组织细胞增多症

该病症一般发生在儿童和青年身上,病因未知。该病症类型包括播散、单灶和多灶等类型。其中单灶和多灶型的组织细胞增多症多位于下丘脑以及漏斗。MRI成像显示,垂体柄变厚,出现强化。

17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该病症具有一定的感染性,孕产期妇女发病率较高。已经成熟的淋巴细胞以及浆细胞将垂体浸润。出现的症状一般有尿崩症、闭经、视力障碍、头疼以及垂体机能退化。MRI显示淋巴细胞性垂体炎呈现膨胀的团块状,垂体柄变粗并且强化。

18颈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

该病症通常是先天性的或者是因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鞍旁动脉瘤一般是从眼动脉、颈内动脉、前交通动脉等发起。MRI能够检查区别血栓性形成的动脉瘤和非血栓性形成的动脉瘤。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上,能看到动脉瘤血栓边缘层信号强度不同,主要是由于血红蛋白的变化。此外,MRA能够很好的发现动脉瘤以及其起发血管。

19结论

MRI对鞍旁疾病的诊断一般是从发生部位、年龄和人群、临床表现、信号强度等做出定性判断。肿瘤发生部位和信号是对诊断来说最重要的部分。总之,MRI对于鞍旁疾病的诊断正确率是很高的。

论文作者:申香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6月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0

标签:;  ;  ;  ;  ;  ;  ;  ;  

鞍旁疾病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论文_申香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