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晶晶
(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安徽 铜陵 244000)
【摘要】 目的:探讨平产产后大出血的护理体会。方法:根据临产顺序,随机对我院56例临产妇女进行分组,观察组28例,对照组28例。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自然分娩率更高,产程更短,产后出血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减少产妇痛苦,增加其自然分娩的信心,缩短产程,降低产后出血率,减少新生儿窒息的情况,保证了母婴的安全。
【关键词】 产后出血;抢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0-0255-02
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1500ml或产后2 h内出血量>400ml[1]即为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产后出血是造成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也是分娩期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所以,临床上对于产后出血的早期预防、观察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2]。笔者研究了145例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现作如下报告。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按临产顺序,随机把我院56例待产孕妇分为28例观察组和28例对照组,年龄:17~43岁,平均年龄:28.29±4.39岁,平均孕期:39.49±2.3周。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把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身体情况等进行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进行一般的护理方法,观察组产妇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产前的预防及护理:如果孕妇存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贫血、双胎或多胎、巨大儿、胎盘早剥等产后出血潜在因素,均应加强监护,列入专案管理。如果孕妇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则应定期进行凝血功能检查,临产后准备好输液、备血和急救用药及用物等。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引起宫缩乏力的因素有病理因素和产妇心理因素,产妇往往担心不能顺利进行分娩,担心胎儿是否存在健康问题等,都会引起产妇心理焦虑、紧张。所以,在产前要对孕妇进行心理护理,让孕妇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分娩。
1.2.2产时观察及护理:观察第一产程的重点是应密切监测宫缩、胎心、宫口开张、胎先露下降的位置等情况,监测产程进展时应使用产程图,以便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产程延缓和停滞等问题。胎心变化是第二产程的观察重点,第二产程中减少产后出血的重点是科学接生,宫口开全以后才能进行手术助产,以防止胎头娩出过速,引起畸形;在娩出胎儿时动作要轻柔,对会阴部要注意保护,避免损伤软产道。第三产程的观察重点是注意识别胎盘剥离的征象,不要过早地牵拉韧带或揉挤子宫,避免出现胎盘早剥。在产程中可适当应用催产素,缩短产程以后可将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降低[3]。
1.2.3产后出血的紧急抢救及护理措施:如果产后出血比较急且量多,则会使产妇血容量急剧降低,从而出现一系列的不良表现,比如呕吐、眩晕、恶心、烦躁、血压下降、呼吸短促、脉搏细速等症状。所以要对产妇的生命体征密切留意、注意观察,应需监测产妇的脉搏、血压、子宫收缩以及出血等情况,每15min进行1次呼吸监测情况。如果产后发生出血,应马上进行抢救。
(1)迅速查明出血原因,及时、有效地进行止血:如果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大量出血且颜色鲜红,则表明胎儿已娩出而胎盘尚未娩出的情况,应考虑是否损伤了软产道或胎盘部分剥离。此时要注意观察子宫收缩的情况,如果子宫收缩良好,则应马上采取人工剥离胎盘的措施。还要仔细检查阴道壁、宫颈是否出现血肿或裂伤等情况,如果出现裂伤应马上进行缝合。应立即按摩宫缩乏力者的子宫还要注射宫缩剂,来帮助子宫收缩。严重时医生应该在宫腔内填塞纱条来进行止血。
(2)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对抢救时机应进行准确把握,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数量要在2条以上。要对产妇使用静脉套管留置针,还可以进行颈外静脉穿刺,如果穿刺困难应切开静脉,可以使快速输血、输液顺利进行。利用心电监护仪仔细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变化。
(3)保持呼吸道通畅:为了保持产妇呼吸道的通畅,应马上进行有效给氧。应用双鼻导管进行给氧,流量在4~6L/min之间,吸氧时应仔细观察产妇的唇周、面色、指甲是否保持平稳体征,从而可以正确判断吸氧情况。
(4)体位护理:让病人保持平卧位,情况严重时应取头低足高位,这种情况对于下肢静脉血回流有利。产后出血的产妇体温容易降低,需注意为病人保暖,还要避免发生并发症。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l3.0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结果
结果表明,观察组各方面的情况都比对照组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下:
表 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分娩情况的比较
3.讨论
产后出血是孕妇生产以后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产后如果大量出血,就可能引起休克,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救治,就可能对产妇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所以预防产后出血是至关重要的。大多数产妇出现产后出血一般在产后2h内,失血量的多少与出血的预后保持正相关。出血包括急性大量出血、淋漓不断出血和阵发性出血等情况,急性大出血比较容易被发现,但是淋漓不断或阵发性出血则容易被漏诊,所以掌握正确估计失血量的方法对预防产后出血很重要[3]。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是宫缩乏力,如果孕妇出现宫缩乏力的症状,护理人员应即刻按摩子宫,还要为产妇注射宫缩剂,有利于子宫收缩[4]。综上所述,医务工作人员要从重视产前预防、严格管理三个产程、加强产后的观察护理等方面去护理产后出现的病人,可以使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对产妇的伤害得以减轻,从而明显提高产科质量。
【参考文献】
[1]梁娟,李维敏,王艳萍等.2006年至2012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2013,38(5):257.259.
[2]陈雪梅,刘春平,陶素侠.产后出血的观察与护理.当代医学,2012,15(4):49.
[3]孟莹.产后出血36例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13,14(22):64.65.
[4]蒋德英,张义丽等.产科出血引起的孕产妇死亡案例分折.中国妇幼保健.2011.23(14):1898—1899.
论文作者:洪晶晶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7
标签:产后论文; 产妇论文; 情况论文; 子宫论文; 胎盘论文; 对照组论文; 孕妇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