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模式在中学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_石长青

“启发式”模式在中学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_石长青

石长青 兰州十中 甘肃 兰州 730046

摘 要:现代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与知识传授教学相对应的教学,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受到重现。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课程也倡导在课程实施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启发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本文旨在探讨一条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去构建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真正达到学生“乐学,会学”的渠道,使素质教育真正贯穿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关键词:启发式 教学 原则 策略

人类已经跨入了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浪潮汹涌而来,由于知识总量的急剧增多,造成了知识发展的无限性与学生个体学习时间的有限性之间的尖锐矛盾。面对当今的世界,面对世界的未来,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有运用知识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研究和发展新知识,发现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我们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必须解决这样一个尖锐的问题:怎样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培养年轻一代,才能使他们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显然,那种靠强灌硬填的注入式教学,让学生去死记硬背现成的知识材料的应试教育,早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变革课堂教学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挖掘课堂教学潜力,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就成了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启发式学习作为一种基于落实素质教育思想、贯彻新课程理念、落实主体教育思想,提高教学效能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在中学掀起了一股开展启发式学习的新浪潮。

一、启发式教学的概念

启发式教学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开导,点拨之下主动地获取知识、开发智力,陶冶个性形成完满人格的过程。启发式教学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教师的开发启动和学生的主动的统一,这个道理就有如蹬人力的三轮车和开汽车,蹬人力的三轮车需要不停的用力,如果停止蹬车三轮车就会停下来,而开汽车只需要轻轻的启动,把握方向就可以了。启发式教学的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主动的发展,所以“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法”、“自学指导法”等凡是具备上述启发式教学特征的方法,能够引导学生的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方法,都可以叫做启发式教学。

二、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存在的弊端

1.在教与学的关系上。片面夸大教师的主导和主体作用,把学生只看作教育的客体,否认或忽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因而在教学中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学习动机的培养。其实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学生类似装知识的容器。

2.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教学的目的只在于单纯地传授知识,忽视对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学习动机、情感态度和品德的培养。

3.在教学方法上。片面强调教师外在的注入,灌输和奉送,突出学生的死记硬背,不注重教师的启发、点拔、诱导和教给学生方法。

4.在教学环境上。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和领导的决定作用,师生之间处于一种传授与接受,决定与被决定,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教师不能做到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而采取压制,管教的态度,师生之间缺乏民主平等的氛围。

5.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完全从教师单方面的主观意志出发,提供给学生的新材料知识缺乏潜在的意义和迁移的生成能力,使学生不能有效地消化和理解,达到融会贯通。因而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展。

三、启发式模式的教学原则

1.目标性原则: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原则。主体性是主体的品质与能力的反映与概括。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其主体性的品质与能力主要表现在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三个方面。因此,现代启发式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

皮亚杰认为,学习活动是主体的认识活动过程,要通过同化,顺应,平衡,不断地打破自己已有的认知图式,建立关于客体的知识,客体内容正是通过主体的活动才被认识的,学生的主体性正是在此认识中获得发展的。以人为本,发展学生主体性的现代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学从过去的教师单向灌输转变为师生双向互动,教师的教育行为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学生的学习行为由“带教材在进教室”转变为“带着问题走向教师”。教师必须通过让学生主动选择学习对象与方法,主动完成作业与设计活动,主动读书生疑,交流讨论,课后复习,课外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这一原则是基于既正确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正确认识,有别于“教师中心论”与“学生中心论”顾此失彼的偏颇行为。

2.环境性原则:学术自由的民主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用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态度对待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自主性和独特性,而不是用居高临下的方式对待学生。贯彻学术自由的民主性原则,首先要消除专制的教育气氛。因此,要打破沉闷的教学常规,建立民主的教学氛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尊重学生发言权,建议权,让学生自由选择教育,自由支配时间与空间;教师主动征求教学建议,民主公正评价学生,尊重学生学习成绩隐私等。其次,要允许学生对教师,对教材质疑问难,给予学生思考的自由,发扬学术自由精神,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在发现中学习,在学习中发现。

3.方法性原则:因材施教的差异性原则。个性是差异性的具体体现,认识学生个性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基础。因材施教包括适应于学生的发展目标,给予适合于学生的教育内容、选择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法,适应于学生的教育环境。而切忌“一刀切”,免得造成“胃口”大的学生不饱,“胃口”小的学生吃不了。因此,尊重学生个性,接受、宽容不同个性的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是为师之道。

4.过程性原则:质疑解疑的尝试性原则。教育过程的本质是一个学生通过认识人类文化,从而促进全面发展的认识过程,具有基于人类认识的重复而创新的特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就必须在此过程中贯彻尝试创新。即变教师讲授,学生听记的结论性教学为教师设疑,激疑,学生解疑,尝试创新的教学。教育过程的重点不在于结论性文化观念的传授、接受、理解、掌握,而在于通过激疑,质疑的引起,解疑活动的展开,发现人类知识的获得过程,学生在“复试”人类知识的发现过程中尝试创新,获得创新力的提升。据此,教师要善于根据教育内容的特点,目标,巧妙布置问题情景,精心设计问题思路,见机引导问题展开,使学生在阅读,观察,操作中质疑,解疑,尝试创新。

5.终结性原则:激励性原则。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建立在激发学习的诱因,不断地满足认知需要的基础上,以便保证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评价应以激励为主,宜采用动态的课堂评价和静态的学期终端评价的结合。动态的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每一堂课中对学习对象的关注,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创新的学习思考,以及课外自主性学习活动的成果、学习心得、小制作等作品的评价。静态的学期终端评价,是教师对每个单元,每个学期结束的测验情况而言,同时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通过“动态”与“静态”的结合,“外在”与“内在”的结合,促进学生对自我学习的责任感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健全学生的人格。

四、启发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1.启发式教学要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具体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而定。巴班斯基曾说,最优化的综合运用各类方法的概念一直以来都是非常具体的,有一些方法适合于一个方面,但对于另一方面来说,他可能就非常不适合。这也就是说,在启发式教学中没有固定的模式供我们参考,老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灵活采用多变的方法,引导学生。

2.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标要求:一个学生能否得到发展主要看他是否付出了努力。只有学生自身认识到自己内在的需求,再加上老师耐心地、有计划地引导,才能使一切外部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启发式教学必定是在一切以学生为主的前提下才能保有其教学优势的。在启发式教学指导下,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逐渐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去,我们的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把教给孩子知识作为重点,我们的课堂是以老师的讲授为主;而现在,我们要在授课过程中,教孩子怎样去学知识,利用知识,让孩子智能得到充分发展。课堂中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有自己独特有效的学习方法。改变了观念,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得到了体现。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把学生迷惑的地方点出,启发学生有所醒悟,最后引导学生走出困境。当然,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还要完美结合,让课堂出现民主、和谐、平等的氛围。

3.启发式教学的重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对学生进行基础的语文知识的传授,逐步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的。语文学习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每个学生对同一个问题,都有不同的理解,表达出来的句子也有不同的方式,即使作文题目是一样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会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可以有以下两种方法: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因为要想了解认识一件事物,必须学会观察,这也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外面世界认识的主要方法,还能增长很多知识。因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是教会学生如何观察。其次是老师要教给学生学会提问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他没有特殊的本领,就是喜欢提问题,喜欢刨根问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所有知识,都是在平时提出疑问开始的。哪怕是获得国家科技发明成果奖的人员,刚开始,他们也是先质疑,由此我们知道,作为老师,要教会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质疑,才能发现问题,有所创新,不断进步。三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学习中,学生学会观察,从观察中有了自己的认知,同时也产生了问题,有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它,在教师的引导下,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的去解决疑问。初中生还处在好奇心强的发展阶段,想象力发达,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启发式教学中,循循善诱,保护和开发孩子的想象力。

4.非智力因素不容小视,学生的情绪体验同样重要。教师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领域,对学生的情感也要做到心中有数,老师和学生永远处于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中,让学生精力充沛地参与到教学之中。最大程度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真正成为知识的驾驭者,成为学习的主人。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模式在中学教学中的实施是任重而道远的,需要教师不断地摸索,跟学生之间不断地磨合,逐渐地找到最合适的方式,将启发式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杨丽娟 启发式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J].吉林教育,2011年,18期。

[2]李冰 启发式教学浅探[J].学周刊,2011年,06期。

[3]魏红萍 启发式教学之我见[N].学知报,2010年。

[4]胡娅利 浅谈启发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学研版),2011年,01期。

论文作者:石长青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6月总第20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6

标签:;  ;  ;  ;  ;  ;  ;  ;  

“启发式”模式在中学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_石长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