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洪波[1]2001年在《甘肃省青少年男子短跑运动员体型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选材是运动训练过程中一个重要而关键的环节,体型又是选材过程中一个因素。本文采用实地测量方法,测量了参加甘肃省第十届运动会短跑项目的所有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一些体型指标,经过整理分析,结果表明:①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有不同的体型要求。②同一项目不同级别的运动员体型不同。③运动项目存在“最佳体型”。④中胚层成分值的大小与运动成绩密切相关。⑤甘肃省青少年男子短跑运动员体型分布比较集中。⑥与我国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体型比较。甘肃省青少年男子短跑运动员体型的中因子值存在较大的差异,而甘肃省优秀青少年短跑运动员中因子值与我国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的中因子值比较,差别不大;与世界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的体型比较,不论是我国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还是甘肃省优秀青少年男子短跑运动员的中因子值都存在显着性差异。⑦身高、克托莱及一些下肢指标在短跑项目中愈来愈显示其重要的作用,与我国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相比,甘肃省青少年男子短跑运动员在这些指标上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身高,已成为限制甘肃省男子短跑项目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提高甘肃省男子短跑运动水平,体型选材必不可少,要求教练员不仅注意科学的选材,并且在训练、生活中注意运动员体型的发展,为使其成为我国及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作好体型的准备。
陈伟华[2]2012年在《大学生200m跑运动员体能训练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运会是一项综合性运动会,它是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反映大学生身体机能状况、精神面貌的一大盛会,更是对高校体育工作和高校体育教学的一次全面检阅。作为200m跑运动员要想获得优异运动成绩,就要有较强的体能和较好的技术,其体能特征是100m和400m项目的最佳结合点,通过运用最佳的技术,合理分配体能,获得优异运动成绩。对于运动成绩的获得来说,体能是获得运动成绩的基础,运动员体能在比赛中的发挥直接影响比赛结果,通过体能训练,运用各种有效方法和手段,改造身体形态,提高身体机能,发展运动素质,进而提高运动成绩。因此,以甘肃省第二届大学生运动会乙组200m跑运动员体能为研究,可以为甘肃省大学生短跑运动的训练和选材提供理论支撑,以此促进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竞技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测量法,以参加甘肃省第二届大运会乙组男、女200m跑运动员的体能为研究对象,以参加甘肃省第二届大运会乙组200m跑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为调查对象。对体能与运动成绩之间存在的关系展开研究,找出影响体能与竞技水平的相关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200m跑项目的训练学策略:1.高度重视体能及专项体能的训练,科学制定体能训练方案2.科学选材和育才,改善和提高运动员身体形态及机能3.适度增加体能训练的时间和比例,合理搭配4.创新体能训练的方法和手段,提升训练效果5.增加体能训练的负荷,做到准确诊断和合理应用6.重视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最大化的发挥体能效绩7.有效利用体能恢复的手段和方法,适时调整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标准,建立人才储备库,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优先选取“大型化”和“最佳体型”的运动员来进行科学化的训练,使之符合现代田径运动发展的趋势,加大科学选材和科学育才的力度,促使甘肃省高校乙组200m跑项目的健康有序发展。2.加强运动员身体机能的训练力度,科学合理的安排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以及专项训练,利用体能训练的效果来促进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全面提高。3.深入认识200m跑项目的特点,在训练中注意大负荷重量与中小负荷重量相结合,注重快速力量与力量耐力相结合,加大力量耐力训练的距离、训练的次数和训练的时间。同时,加强200m跑项目专项素质的认识,加强专项训练中下肢力量的训练,可采用大强度,少次数、快频率的训练方法,也可以采用中等强度或小强度多次数的训练方法,以此来提高运动员下肢的力量。4.训练中要合理的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和综合体能训练的比例,从理论上进行挖掘,在实践中检验训练理论的正确与否。加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采用模拟训练法和比赛法等,从时间、次数、量和强度上加强综合体能的训练,全面提高运动员的综合体能。5.加强教练员之间的交流学习,定期的开办教练员体能培训班,聘请国内外着名的体能专家进行讲座,选派教练员到国家队及省队观摩学习,以此来提高教练员的体能训练水平。也就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策略,全面提升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竞技水平,促进甘肃省高校乙组200m跑项目的持续健康发展。6.加强运动员训练动机和自身价值的教育,引导运动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为校增光、不畏艰苦和勇于拼搏的崇高理想。使运动员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同训练水平同步提高。7.加大对场地设施经费的投入力度,拓宽场地设施经费的来源渠道,多层次,多渠道的借助社会的力量,充分发挥甘肃省高校的资源优势,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同时对现有的场地器材进行维修,加强场地器材的管理,训练中对场地器材的利用进行创新使用。
杨玉环[3]2016年在《影响甘肃省大学生男子乙组叁级跳远运动水平的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叁级跳远是以快速力量为核心的体能主导类项目,并且也是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统一表现特别明显的项目,对运动员的要求并不亚于短跑运动员,并且我国男子叁级跳远有着很好的基础,但甘肃省大学生男子叁级跳远与全国大学生男子叁级跳远之间相比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目前,国内外对影响叁级跳远水平因素的研究很多,但对大学生男子叁级跳远运动水平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比较缺乏。因此,大学生男子叁级跳远还是存在着训练不够系统、认识不够深入等问题,制约了大学生男子叁级跳远运动水平的提高。针对这些问题试图找出影响甘肃省大学生男子乙组叁级跳远运动水平发展的因素,为甘肃省大学生男子乙组叁级跳远项目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测量法等研究方法。以影响甘肃省大学生男子乙组叁级跳远运动水平的因素为研究对象,以参加2015年甘肃省第叁届大学生运动会的男子乙组叁级跳远运动员和教练员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甘肃省大学生男子乙组叁级跳远教练员具有较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大部分执教年限长,有较丰富的训练经验、较好的运动经历和理论知识;但是,教练员队伍趋于老龄化,对运动训练的科学研究不足,专项训练能力有待改善提高,与多学科综合人才的合作机会少。这将不利于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是制约甘肃省高校男子乙组叁级跳远运动水平的因素之一。2.甘肃省大学生男子乙组叁级跳远运动员参与训练的动机和认知较好,身体形态中部分指标接近科学选材标准,但与理想选材标准尚存在一定的差距,运动员自身专项训练年限短,参加比赛次数少,竞技参赛能力差,对理论指导训练实践的认识不足,是导致甘肃省高校男子乙组叁级跳远竞技水平不高的直接因素。3.甘肃省大学生男子乙组叁级跳远在专项训练中理念更新不够,训练手段方法及形式较单一,专项因子训练的侧重点选取不佳,训练负荷控制不够合理,对运动员训练的现实诊断与评价不足,训练的科学化程度不高,训练时间得不到保障,学训矛盾仍然很突出。4.甘肃省大学生男子乙组叁级跳远运动员叁跳比例部分运动员存在严重失调现象,运动员对专项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了解掌握欠缺,技术要点掌握和理解不够深入,技术类型不明晰,“盲人摸象”的训练方式仍然存在。5.甘肃省部分高校在训练场地、器材的配备及条件保障上尚存不足,训练器材较少且陈旧,训练场地人数太多,训练的空间尚不足,经费缺乏,激励措施及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根据甘肃省大学生男子乙组叁级跳远运动水平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发展策略:1.引进新生力量的专业人才,新老交替,使高校师资队伍良性循环2.遵循科学的选材标准,注重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的选择3.更新训练方法手段,注重专项素质发展的多元化4.强化运动员理论认知,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向培养模式5.广集经费来源,增加运动员以赛代训的机会6.增加对外学习机会,提升教练员的业务水平7.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健全学训制度,解决学训矛盾8.健全高校体育训练保障机制,提高场地利用率
马丽亚[4]2009年在《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评价体系在模式训练中的定量监控方法的运用》文中认为在运动员多年训练中,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是成功的关键;在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中,如何在短暂的准备期有效的提高弱项专项身体素质是成功的关键。为了对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多年训练中的专项身体素质状态和发展状况进行科学诊断,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本课题建立了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指标体系、回归模型及评价标准,从而提出定量监控的方法;寻找出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形态特征,为女子跳高运动员选材提供依据。本课题为应用技术研究,通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特尔菲法、问卷调查法、测量法、格拉布斯法、因子分析法、标准多元回归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路径分析法以及灰色局势决策等科研方法,研制了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指标体系、专项成绩的预测模型、专项身体素质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模式训练定量监控的方法体系。主要结果如下:⑴建立了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结构模型,并对典型指标进行了理论分析。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指标体系内部层次结构模型由准则层包括反映专项全身爆发力、专项跳、专项下肢力量、专项柔韧性、专项速度和专项耐力6类因子构成,具体到指标层包括与准则层相对应的抓举/体重、4-6步助跑跳高、杠铃半蹲系数、背桥、30米起跑和最好成绩80%-85%强度下完整过杆次数6项敏感指标。在专项身体素质结构中,6项指标与专项成绩的关联度排序为:4-6步助跑跳高(0.2086)>30米起跑(0.2021)>杠铃半蹲系数(0.1731)>抓举/体重(0.1651)>最好成绩80%-85%强度下完整过杆次数(0.1473)>背桥(0.1039)。这些典型指标为模式训练的定量化监控奠定了基础。发现了在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实践中宏观上的训练内容安排比例与微观上的指标重要程度上存在偏差,建议在训练实践中适宜加大发展专项跳、专项速度,以及专项下肢力量训练内容的比例。⑵建立了专项身体素质对专项成绩的预测模型为了反映所有专项身体素质的敏感指标与专项成绩的关系,有助于教练员把握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整体效果,构建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敏感指标与专项成绩关系的6元回归方程,即预测模型:并寻找出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通过专项身体素质提高专项成绩的路径。⑶研制了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包括专项身体素质综合发展水平、专项身体素质发展均衡程度、专项身体素质综合发展水平与专项成绩相适应程度等的一系列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的研制,为教练员明确训练方向、确定训练重点、科学规划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提高专项成绩提供了理论依据。⑷在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定量监控的原则、时段及任务、监控步骤、监控内容和方法等在内的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模式训练定量监控的方法体系,并列举了应用实例。⑸构建了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形态指标结构模型,分析其特征,并对典型指标进行了理论分析。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形态指标体系由准则层包括反映重心高度、体型特征、体宽、小腿和足的5类因子构成,具体到指标层包括与准则层相对应的体型比例系数、体重、肩宽小腿长和足弓高度5项敏感指标。这些典型指标为跳高运动员的选材奠定了基础。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形态特征为身体重心较高,体重较轻,肩宽适宜,大小腿长比例适宜,对足弓高度的要求相对较低。对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的选材时,应正确认识身体形态选材的重要程度。
参考文献:
[1]. 甘肃省青少年男子短跑运动员体型现状研究[D]. 郭洪波. 西北师范大学. 2001
[2]. 大学生200m跑运动员体能训练问题研究[D]. 陈伟华.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3]. 影响甘肃省大学生男子乙组叁级跳远运动水平的因素分析[D]. 杨玉环. 西北师范大学. 2016
[4]. 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评价体系在模式训练中的定量监控方法的运用[D]. 马丽亚. 西北师范大学.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