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才华横溢,足以在世界电影中扮演多极化角色_电影论文

好莱坞才华横溢,足以在世界电影中扮演多极化角色_电影论文

好莱坞江郎才尽 世界电影呈多极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好莱坞论文,江郎才尽论文,多极化论文,电影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不可否认,以好莱坞为龙头的美国电影,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高效的营销和完善的发行网等,长期以来一直垄断着世界电影市场。特别从八十年代末开始,整个世界的政治大环境发生了巨变,有利于美国的“全球化经济战略”,加上美国先进的电脑科技更助长了好莱坞电影在全球的竞争力。以韩国为例,由于大幅度增加美国片的配额,本国片与其比例为1:7;日本电影早已美国化,成了美国影片最大的海外市场。1993年《侏罗纪公园》掀起全球性卖座风暴后,连一向以文化自尊著称的法国也无法抵御。如今,美国虽然全年摄制的影片约300多部,但海外市场的票房收益已占总收益的60%,达70亿美元以上。

面对好莱坞大举入侵,许多国家都积极行动。除了政府资助,对民族电影减免税赋,限制进口等措施外,各国影人也在采取措施,一是坚持本国的艺术传统,精益求精地拍摄高水准的艺术电影,例如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理发师》,伊朗的《天堂的孩子》等;二是不惜巨资拍摄堪与好莱坞媲美的卖座大片,例如法国的《高卢英雄抗敌记》耗资2.8亿法郎(合5000万美元),为法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制作,观众逾千万人次;三是迅速开发和运用电脑特技,像中国、韩国、意大利、法国和日本等,都在大力研制“数字电影”技术;四是各国的电影工作者都在努力寻找人们共同关心的题材,汇集优秀的编、导、演、摄、音乐等人才,抢占市场份额,例如法国和俄罗斯合拍的《东方——西方》,描写一个法国女子嫁给俄国人,在二战后回到莫斯科的遭遇,缅希科夫和博奈尔分饰男女主角,德纳芙也客串演出,在欧洲各国上映后反应甚佳,将参加第72届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角逐。

事实上,从电影诞生以来,这门艺术就不只是属于几个电影大国的专利。1906年澳大利亚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故事片《凯利帮的故事》;1925年《战舰波将金号》为全世界带来了一个崭新学派——革命的社会主义电影;二次大战后,民族电影兴起,1951年黑泽明的《罗生门》迫使西方认同东方的电影美学;从八十年代后期起,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作品大放光芒,伊朗电影以清新的风格引人注目,都促使世界电影进入多极化的时代。

从美国电影的现状来看,今日之好莱坞,虽然仍有佳作,但早已江郎才尽,大多数影片都千篇一律:科幻+动作,暴力+激情。岁末大片《魔鬼末日》和新年大片《碟中谍·续集》均为同一模式。除此之外,就是鬼魂、灵异影片,如《厄夜丛林》、《第六感》等大行其道。各国影人正是趁好莱坞电影人才枯竭、艺术没落之机,通过努力不断创新,开拓题材和手法的多样化,拍出了一系列触及社会政治现象,反映现代普通人生活情感,艺术风格有创意,自然感人的优秀影片。它们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上击败了好莱坞的商业片而频频获奖。

如今在欧洲,除德国“新电影”继续扬威,法国“新新浪潮”和意大利“新新现实主义”流派显现光辉外,北欧的Dogma95也颇受瞩目。该学派以手提摄影、外景拍摄、小道具、天然光和纪实、简约风格为特色,作品《米夫纳的悲歌》在第49届柏林电影节上获评委会大奖。在非洲,除埃及电影继续风光外,马里电影也不可小觑。该国常驻巴黎的名导演西撒古所拍的《村落情》,以纪实手法拍摄了一个小部落的生活,旁白充满哲理。亚洲在努力摆脱了金融危机阴影之后,各国电影业都有了较大发展,拥有了自己的学派及其代表性人物。像中国的张艺谋、陈凯歌,伊朗的基亚罗米斯塔(“新电影”),日本的北野武、岩井俊二、枝欲和(“自我电影”),韩国的姜帝圭(“新浪潮”电影)和印度的拉特南(“社会派”电影)等,如今在国际影坛已颇有知名度,而在二十一世纪里将更出风头。

1999年度部分A级国际电影节获奖名单

柏林电影节(第49届)

最佳影片:《红色警戒线》(美国 独立制片)

最佳导演:斯蒂芬·弗里尔斯(英国)

最佳男演员:麦可·格维斯台克(德国)

最佳女演员:尤里安娜·科勒和玛丽娅·施莱德(德国)

夏纳电影节(第50届)

最佳影片:《罗塞塔》(比利时)

最佳导演:佩德罗·阿尔莫多瓦(西班牙)

最佳男演员:艾玛纽埃·肖戴(法国)

最佳女演员:赛美琳·卡内尔(法国)

莫斯科电影节(第21届)

最佳影片:《生命的渴望》(日本)

最佳导演:奥古斯托·古德蒙松(冰岛)

最佳男演员:法尔哈特·阿布德雷莫夫(哈萨克斯坦)

最佳女演员:卡特琳娜·弗罗(法国)

圣赛巴斯蒂安电影节(第43届)

最佳影片:《我的母亲》(西班牙)

最佳导演:张扬(中国)

最佳女演员:塞西莉娅·罗丝(西班牙)

威尼斯电影节(第56届)

最佳影片:《一个都不能少》(中国)

最佳男演员:吉姆·布罗德班特(英国)

最佳女演员:娜塔莉·贝耶(法国)

上海电影节(第4届)

最佳影片:《小镇里的国境线》(土耳其)

最佳导演:山田洋次(日本)

最佳男演员:亚曼德·扎基(埃及)

最佳女演员:艾丽娅(中国)

东京电影节(第12届)

最佳影片:《黑暗之光》(中国台湾省)

最佳导演:玛莎·费恩斯(英国)

最佳男演员:卡洛斯·阿尔瓦雷斯—诺沃亚(西班牙)

最佳女演员:玛丽娅·加丽亚娜(西班牙)

标签:;  ;  ;  

好莱坞才华横溢,足以在世界电影中扮演多极化角色_电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