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曲[1]2008年在《杠杆收购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杠杆收购是指收购主体以目标公司的资产和未来现金流作为抵押和担保来进行负债融资收购目标公司的一种并购活动,通常在杠杆收购的融资结构中,股权融资占10%-20%,负债融资占80%-90%,其本质在于通过“用其他人的钱”而获得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杠杆收购在实际生活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并购神话,对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同时也让人们开始关注资本运营,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快速而有效的途径。现在,杠杆收购的主战场已经逐渐转移到了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许多着名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已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市场。因此,研究杠杆收购在我国这样一个欠缺市场化融资环境和有效公司治理的新兴市场中,能否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从分析杠杆收购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入手,指出杠杆收购在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即中小企业发展落后、收购定价偏低、以及融资渠道和退出机制狭窄。其次,阐述杠杆收购在西方的历史沿革,它最早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其发展历史与垃圾债券以及以KKR为代表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发展进程密切相关。最后,通过总结其发展变革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指出我国发展杠杆收购,一方面要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拓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政府职能部门公正有效的监管。当前,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升我国企业和产业的可持续竞争力,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十一五”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而要提升我国企业和产业的可持续竞争力,靠单个企业的自我积累是不够的,关键是要凭借市场的力量来推动。随着我国国有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金融市场的完善和全流通市场的形成,越来越多的杠杆收购基金将进入我国市场。反过来,在我国因地制宜的开展杠杆收购活动,不仅将会大大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催生一个多层次的债权市场,而且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监管体制的改革,从而掀起一场自下而上的、真正的“革命”。
魏鑫, 王富华[2]2013年在《杠杆收购在我国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out,LBO)是指公司或个体利用自己的资产作为债务抵押,收购另一家公司的策略,其本质在于通过"用其他人的钱"而获得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本论文对杠杆收购在国内的可行性条件及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从而为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提高企业并购及经营效率提供正确的意见。
徐春[3]2004年在《杠杆收购在我国的应用前景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企业间的兼并收购活动日益增多,大型企业集团纷纷通过资本运作的手段实现企业的超常规发展。 而杠杆收购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并购方式,正在越来越多的受到我国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杠杆收购这种特殊并购模式的出现背景进行分析,对美国杠杆收购的战略模式进行了探讨,研究了杠杆收购战略的基本原理、收购过程和风险控制,客观的分析了杠杆收购的积极意义和潜在风险。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重点研究了杠杆收购在我国存在的各种制约因素,并且提出了对我国进行杠杆收购的政策建议。以我国出现的为数不多的准杠杆收购案例和管理层收购案例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杠杆收购在我国经济活动中的可行性。 笔者相信杠杆收购这种曾经在西方国家盛行一时的并购方式,一定会在我国的经济活动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笔者也希望通过对杠杆收购这种收购方式的研究,能给理论界和企业界带来一点启发。
贾晓峰[4]2005年在《战略投资者和管理层联合收购模式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试图探讨管理层和战略投资者联合收购模式,以及这种收购模式在中国现实环境中的适用性。在我国,管理层收购的目标企业绝大多数是国有性质,管理层收购具有很大的国企改革性质,财政部和国资委对管理层收购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化、规范化,这些使得我国的管理层收购具有了特殊背景。本文试图阐明管理层与战略投资者联合收购模式适应了我国目前的经济和法律环境,在未来将成为一种主要的管理层收购模式。 本文分为五章,体系结构如下: 管理层和战略投资者联合收购,是管理层收购模式中的一种,因此本文第一章将讨论管理层收购的理论根源和基本特征,以及管理者实施收购的动因。就杠杆收购和管理层收购的关系来看,管理层收购也属于杠杆收购,只是收购主体是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文章将讨论管理层收购的主体特征、资金来源特征以及目标企业特征。管理层收购的收益创造理论包括:价值创造理论,认为管理层收购能够降低代理成本,降低管理者专属性投资风险;不对称信息和定价过低假说,认为管理者购买企业的控制权是由于他们拥有更多的信息,如果企业的价值明显地被外部投资者所低估了,管理层将实施收购;税收利益观,此观点认为税收的好处才是管理者收购的真正驱动力,因为在收购过程中借助了大量的负债,所以目标公司将发生大额的利息支付,而这些利息支付由于转变为现金流而回避了税收;企业家精神观,认为一旦管理者不能获得与其缄默性知识贡献相对应的报酬时,或如果管理者不能获得其创新技术的相应的补偿时,他们就会采取管理者收购这一手段以使企业私有化。最后,文章站在管理层的角度分析了他们实施MBO 的动因:防御敌意收购,防止专属人力资本被剥夺;寻求与业绩相称的合理回报以及摆脱公开上市制度的束缚,发挥企业家才能。 第二章将探讨管理层和战略投资者联合收购的这一模式。战略投2资者既包括相关产业公司,又包括投资银行、养老基金及保险公司等风险投资机构。前一类战略投资者进入公司多出于自身经营战略的考虑,例如纵向或者横向控制相关产业链、向新的产业领域的业务拓展等等,因此他们收购目标公司的股份显示的是其对公司业务的兴趣和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他们是否退出目标公司取决于公司的发展状况;后一类战略投资者是专事 MBO 的机构投资者,他们虽然拥有大量公司的股份,但是他们的初衷并不是成为企业的所有者,而是取得股权和债权投资的收益,希望在一个有限的时期内尽快收回投资,他们希望在公司中扮演的角色是企业经营的服务人、咨询人和监督者,而并不愿意亲自介入企业经营管理。在联合收购的整个过程中,需要解决几个问题,首先是战略投资者和管理层的利益平衡问题,这一问题主要是通过双方事先的谈判来解决,双方的谈判实质是收益和风险的分配上的讨价还价,一般将就各自的出资额和股权比例、战略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率以及管理层如何收购战略投资者所持股份达成协议。其次是收购以后企业如何运作的问题,一般来说收购完成以后还将进行业务重组、经营战略调整、人事重组和安置下岗职工等工作,战略投资者在企业未来的运作中将保持充分的发言权。第叁是战略投资者如何取得投资收益和如何退出企业的问题,战略投资者一般通过利息和股息取得投资收益,管理层通过分红来偿还债务本金。视不同的情况而定,战略投资者退出企业主要采取发行上市、股权转让以及重新资本化来实现。第叁章讨论管理层和战略投资者联合收购模式在我国的适用意义,指出这种收购模式有利于解决收购中的几个问题。首先是减少了财务风险。联合收购的模式比起一般的管理层收购,财务杠杆比率较小,管理层面对的风险程度也较小。其次有利于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管理层和战略投资者能够形成内部的制衡机制,而战略投资者的进入能够给企业带来增量资本,整合企业资源。第叁,我国法律使得 MBO 融资面临相当严格的约束,引入战略投资者有利于解决融资难题。最后,关于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实际上是国有资产转让定价合理性的问题,引入战略投资者能够充分发挥其价格发现的3作用,使得定价更加趋于合理。英美等发达国家,公司管理层在收购本企业时引入战略投资者是普遍性的行为,甚至出现了许多专门为这类收购行为提供资金支持的机构投资者,包括一些养老基金和信托投资公司等等。而在我国,由于管理层收购在几年前才刚刚兴起,成为管理层的收购伙伴的战略投资者具有临时性和非专业性的特点,因此本文第四章将讨论专业的战略投资者――MBO 基金的发展前景。本章将对 MBO 基金及其业务范围进行讨论,分析 MBO 基金的几种投资方法。中小企业将是未来进行 MBO 的一个重要领域,这种企业的 MBO 具有很大的创业投资性质,因此,本章将专门讨论创业投资基金在 MBO 领域的发展前景。最后,关于 MBO 基金的构成问题,本文认为私募基金将成为我国MBO 的重要战略投资者。第五章对管理层和战略投资者联合收购模式在我国现实环境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例如公司道德风险问题、私募基金法律地位以及其他一些问题,并就此提出了对策建议。本文希望阐明以下观点:1.在经济转型时?
刘宏[5]2001年在《经济转轨、企业重组与公司治理》文中研究说明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 我国目前正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之中,企业重组尤其是国有企业的重组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那么,经济转轨环境下的企业重组具有哪些特征?主要面临的问题和障碍有哪些?我国的企业重组活动又形成了什么样的一些模式?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企业重组模式对我国又有何种启示和借鉴呢?本文试图去回答上述这些问题。 美国学者J.弗雷德.威斯通等人将企业重组分为四种模式,即扩张型、收缩型、公司控制型和所有权变更型。在考察经济转轨中我国企业的重组模式时,本文将我国企业重组概括为扩张型、收缩型和治理型叁种模式来加以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已成为一个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并由此引发了人们热烈的讨论。而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尤其是转轨经济中公司治理结构的突出特征,因此,通过重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转轨经济企业重组模式的题中应有之意,这也正是本文论题定为“经济转轨、企业重组与公司治理”的原因所在。篇章结构全文共分五章,各章内容分述如下:第一章为“经济转轨与企业重组”。 ·“企业”是为降低市场交易成本而构建的一系列契约的联结,对这一系列契约关系进行再调整的过程就是企业重组。企业重组实际上表达的是微观上的“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学概念,其内涵较之“资本重组”、“资产重组”要宽泛的多,也更加规范。 ·研究我国的企业重组模式必须将其置于经济体制转轨的背景之下。我国的企业重组可概括为扩张型、收缩型和治理型叁种模式。体制转轨过程中,我国企业重组的动因既有宏观、也有微观上的动因。按其推动者和实施者划分,我国企业重组可以分为政府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两种类型。行政干预过多、交易成本过高、重组技术落后、立法滞后是我国企业重组的基本特征。 ·在目前的体制环境下,政府同时履行国有资产所有者和社会经济管理者的双重职能,政府介入企业重组具有逻辑上的必然性;但是,行政性的干预过多必然带来诸多的问题。规范政府行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推动企业重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为“扩张型企业重组模式”。 ·兼并收购是主要的扩张型企业重组模式,其实质是在市场机制下,为获取其他企业的控制权所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里,兼并收购一直是企业扩张的重要手段,也是西方学者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由此也涌现出大量的理论成果。结合转轨经济的特点,我国学者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国有企业准兼并假说”以及“控制权的不可求偿性——兼并障碍假说”等理论对我国企业兼并收购中的行为主体倾向进行了较好的解释。 内 客捉要 ·在实践中,我国企业对兼并收购模式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以下几种模式:承担债务式兼并、购买资产式兼并、吸收股份式兼并、控股式兼并、投资控股式兼并、二级市场收购、股权无偿划拨、资产置换、股权交换等。 ·近年来,在我国企业改革中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模式——企业托管。由于企业托管一般来说是一种过渡模式,其最终结果是兼并收购,因此,本文将其纳入扩张型企业重组模式之中。我国企业托管大致又可分为以下六种模式:广发源投资银行模式、海南模式、江西模式、中现非国有化模式和鞍山一工模式。企业托管实质上是一种委托一代理关系,我国企业托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代理成本过高,努力寻求降低代理成本的对策是规范我国企业托管的主要任务。 ·买壳上市是我国企业借助证券市场实现规模扩张的重要手段,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成熟股市中的买壳上市行为提高了经济效率,对社会福利而言是一种帕累托改进。而我国股市中的买壳上市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取决于买壳公司买壳的目的,如果买壳公司仅仅把买壳上市作为从股市圈钱的手段的话,那么买壳上市就是一种帕累托无效率行为,不仅无助于我国股市效率的提高,反而会侵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打击他们的投资积极性,最终危及到我国股市的长远健康发展。 第叁章为“收缩型企业重组模式”。 ·如果把兼并收购看作是企业扩张性的资产重组模式的话,那么,企业分拆就是一种收缩性的企业重组模式。企业分拆(Sel loffs)具体又可分为资产剥离、公司分立和分拆上市叁种模式。企业分拆的目的是消除企业规模扩张所带来的诸如管理效率低下、经营负协同效应、财务负协同效应等弊端。 ·公司分立拄拄有多种形式的变化,除纯粹的分立外,还有换股式分立和解散式分立等形式。公司分立和分拆上市是两个不同的公司资本运作手段。分拆上市从资产规模意义上并没有使公司变小,相反,它使总公司控制的资产规模扩大。但国外学界一般均把分拆上市也看作是公司紧缩的一种,其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是看重组前后资产规模的增减,更多的是看母公司直接进行日常控制的业务是否减少。 ·企业分拆相关理论有:信息假说、管理效率假说、管理激励假说、税收与管制因素假说、扩大市场容量假说和便于兼并假说等。
陈辛慈[6]2013年在《杠杆收购在我国企业并购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之间的并购活动日益增多。杠杆收购是一种较为创新的企业并购方式,在企业并购活动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也受到愈来愈广泛的关注,未来定将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上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本文首先从杠杆收购的理论基础出发,对国内外杠杆收购市场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回顾。接着,本文对国内外典型的叁个杠杆收购案例进行比较论证,从而总结出杠杆收购在发达金融市场与中国市场发展的差异性,归纳出杠杆收购在中国的发展以管理层收购为主的特征,并从我国金融与法制环境角度分析了我国实施杠杆收购的可行性,强调了杠杆收购的现实意义,提出了各个阶段的潜在风险。最后,笔者通过对银监会于2008年5月发布的《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以及2009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一行叁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服务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性文件进行研究后认为:未来中国发展杠杆收购在融资渠道方面将因受到政策利好的支持而变得更加顺畅,而其运作模式应以银行、信托与LBO基金为主;此外,本文通过收集与归纳国内杠杆收购案例的公开信息与数据,最终分析得出杠杆收购通过银行、信托与LBO基金进行运作的具体模式以及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本文所述相应对策包括:健全法律法规、完善估值方法、拓宽融资渠道、完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以及增强中介机构执业能力等方面,以期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各项潜在的风险,这些对策不论从资本市场的角度还是从我国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的现实需求来看,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段永峰[7]2006年在《企业杠杆收购融资决策研究》文中指出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out,简称LBO),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盛行于80年代的一种重要的企业并购方式。最初杠杆收购交易是在规模较小的公司中进行,但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银行、保险公司、风险资本等各种金融机构的介入,带动了杠杆收购的发展,并成为80年代企业并购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进入90年代,杠杆收购有所降温,但到90年代末期出现复苏;2000年以来,不仅在欧洲和美国出现了新的杠杆收购热潮,这种方式也开始出现在日本、中国等国家。 杠杆收购最初引入我国是为解决经济转轨时期民营企业的产权遗留问题的,而被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广泛推行,则是因为国家对上市公司控股政策变革的政策背景。虽然有不少企业和个人将这一方式用于我国企业产权改革上,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与法律环境的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使得这一金融创新在我国的应用受到诸多限制,并且由于环境建设的滞后,还产生了不少不良后果。 本文主要以杠杆收购及其融资的基本理论为基础,重点分析了我国企业杠杆收购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我国企业进行杠杆收购的因素,进而提出要完善杠杆收购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大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加强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及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建议。同时,本文对信托投资公司在杠杆收购融资中的运用作了进一步的创新。
丁雪萍[8]2017年在《杠杆收购在我国企业并购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杠杆收购具有独特的交易模式及高杠杆的融资结构,这种并购方式不仅使收购方可以仅以少量的资金投入完成并购交易,而且能通过提升标的公司的财务杠杆为收购创造价值。在产业转型升级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国内并购市场将持续快速增长,杠杆收购能为我国企业的并购提供新的实施思路及路径,帮助企业筹措资金、实施并购并为收购各方创造价值,因此研究杠杆收购在国内的发展及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以美国为例,从经济发展背景、融资工具创新及相关政策发展等多个角度分析了促进杠杆收购发展的因素,并通过KKR收购RJR Nabisco的杠杆收购经典案例份总结分析杠杆收购的交易结构、融资渠道及融资结构等各方面的特征,进一步总结分析了杠杆收购的理论价值创造作用及风险管理措施。其次,本文从国内企业对于杠杆收购的变通实施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式杠杆收购的发展情况,并在前文的基础上从并购融资情况、标的企业及收购方情况对比分析了国内杠杆收购发展的发展环境,从现实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了杠杆收购在中国的重要发展意义。随后,以奇虎360私有化交易为例分析杠杆收购在我国的应用情况,进一步指出中国式杠杆收购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前文的问题,本文从创新型融资工具的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及投资银行的发展等多个角度提出杠杆收购在中国的发展建议。
郭旭东[9]2009年在《不同金融市场条件下杠杆收购模式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并购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而杠杆收购则是并购发展到一定阶段,在金融部门的高度配合下的产物,是一个国家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双双走向成熟的标志。本文是在我国逐渐融入世界资本市场、杠杆收购在我国逐渐发展并逐步与世界接轨这样的大背景下写作完成的。本文从国际、国内两个视角对杠杆收购展开分析:一方面深入剖析了国外成熟杠杆收购的运作模式以及产生的背景和发展历程,另一方面研究了国内在杠杆收购方面的既有探索和尝试,以及对我国欠发达的杠杆收购环境条件做出分析,并进行了未来可行模式的探讨。为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杠杆收购,本文抓住了杠杆收购的两大特点——融资收购和目标企业未来收入作为还款担保,进行深入分析。文章先研究了国外的各种以不同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为融资渠道的运作模式以及相应的金融市场环境,然后将国内的市场环境和已有的杠杆模式与国际进行比较,再研究国内为杠杆收购的可行运作模式,并且得出结论,我国目前阶段没有“真正的”杠杆收购,因为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环境不具备“以目标公司未来收入作为还款保障”的条件。最后针对我国欠发达金融市场环境所产生的最核心的问题——融资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引入博弈论有关理论进行分析,并建立博弈论模型进行求解,并针对模型找到的问题提出创新性的杠杆收购模式来解决问题。全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1、详细研究了杠杆收购这一目前在国际上十分先进的、流行的收购模式。较为全面的对其基本概念、种类、运作模式、特点和作用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国外的杠杆收购的发展路径和规律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希望借此把握中国杠杆收购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提供经验借鉴。2、详细研究了我国杠杆收购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模式及其特点。在与国外发达金融市场环境做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当前中国欠发达的金融环境的现状、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制度性障碍等问题。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我国曾经出现的杠杆收购模式及其特点。3、通过比较国外的杠杆收购的融资实践以及分析我国特殊的金融环境,试图探寻在我国可行的杠杆收购运作模式,并且着重分析和论述了以银行、信托、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作为杠杆收购融资渠道的叁种可行运作模式。4、利用博弈论分析框架对欠发达金融市场条件下产生的最核心的问题——杠杆收购的融资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交易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借鉴融资租赁的交易模式设计新型的杠杆收购方式,并就其可行性做了初步探讨。
汪景福[10]2008年在《我国企业杠杆收购问题探讨》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企业间的兼并收购活动日益增多,大型企业集团纷纷通过资本运作的手段实现企业的超常规发展。而杠杆收购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并购方式,正在越来越多的受到我国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从现实情况看,在中国广泛应用杠杆收购还面临许多障碍,已经实施杠杆收购的公司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杠杆收购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制度改革有何意义,在我国实施杠杆收购中存在哪些问题和制约因素,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研究在中国运用杠杆收购的现实条件和运作模式,从而为杠杆收购创造更好的环境,对于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资产重组的市场化,提高企业购并及经营效率,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对杠杆收购这种特殊并购模式的出现背景进行分析,研究了杠杆收购的基本原理和收购过程,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客观地分析了杠杆收购的法律环境,融资管道以及退出机制,探讨在我国进行杠杆收购的定价方法,并且提出了对我国进行杠杆收购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第一,在分析杠杆收购定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杠杆收购定价机制的对策。第二,在研究的过程中,结合我国的杠杆收购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更加直观、更加详细的分析出我国目前资本市场环境下杠杆收购运作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如何改善。第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建立合理的杠杆收购机制的建议。笔者相信杠杆收购这种曾经在西方国家盛行一时的并购方式,一定会在我国的经济活动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笔者也希望通过对杠杆收购这种收购方式的研究,能给理论界和企业界带来一点启发。
参考文献:
[1]. 杠杆收购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分析[D]. 崔曲. 武汉理工大学. 2008
[2]. 杠杆收购在我国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J]. 魏鑫, 王富华. 企业导报. 2013
[3]. 杠杆收购在我国的应用前景研究[D]. 徐春. 合肥工业大学. 2004
[4]. 战略投资者和管理层联合收购模式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D]. 贾晓峰. 西南财经大学. 2005
[5]. 经济转轨、企业重组与公司治理[D]. 刘宏. 厦门大学. 2001
[6]. 杠杆收购在我国企业并购中的应用研究[D]. 陈辛慈. 上海交通大学. 2013
[7]. 企业杠杆收购融资决策研究[D]. 段永峰. 贵州大学. 2006
[8]. 杠杆收购在我国企业并购中的应用研究[D]. 丁雪萍. 厦门大学. 2017
[9]. 不同金融市场条件下杠杆收购模式的研究[D]. 郭旭东. 天津大学. 2009
[10]. 我国企业杠杆收购问题探讨[D]. 汪景福. 厦门大学. 2008
标签:企业经济论文; 杠杆收购论文; 管理层收购论文; 企业重组论文; 融资公司论文; 并购融资论文; 并购贷款论文; 中国模式论文; 公司收购论文; 纵向并购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