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新闻学;理论;创新;问题;突破
1新闻学理论在创新期间的各类问题
自知识发生学这一视角来说,我国新闻学相关的语言系统原本不是来自于本国,而是来自于西方各国,我国的新闻学语言原本是归属到外生的语言系统中。这一来自于西方各国新闻践行中的新闻语言被引进到本国过后,促使我国的新闻践行得以生成与进展,也带动了我国新闻语言的完善与健全。然而,我国新闻语言的生成对比西方各国的状况尤为繁杂:不单与我国独具的新闻践行经验间紧密联结,还与我国当代的发展、激进社会运动间紧密缠绕,其融汇了西学东渐与宣扬运动两类历史进程。在我国新闻语言的产生中,启迪逻辑、职业逻辑与革命逻辑加以联结,产生了繁杂的“复调”构造。我国的新闻语言即在这三类逻辑彼此交融中而进展的。在新中国成立过后,语言构架在宽度与深度方面均获得了拓宽与深刻,产生了具备极大一致性的新闻语言系统。这一语言系统与政治化的新闻践行、与全能主义的语言架构相一致。虽然,这一新闻语言系统具备极大的理论形态特点,然而,其排斥性较大;对于外部异议语言尤为敏锐,为了防范外部异议语言、价值朝向与标准的侵袭,维持这一语言系统的单纯性,语言进程设定者就在这一密闭的知识语言状况之下自行提升,内在自行循环。在一元化的语言逻辑之中,这一语言系统构造单调,无法让创新获得全方位提升。而引进传播学,给新闻学予以了一大新兴的渠道。新闻传播学进到我国,产生的影响较多:其一,传播学被引进,促使新闻学理论获得创新,引起了我国新闻理论的波澜;来源于西方各国中的传播学关键理论、理论构架与调研方式引进至我国,变成了新闻理论得以创新的铺垫与根基,给国内新闻理论的革新予以了大量的扶持。其二,传播学的兴起侵蚀了新闻学的语言范围,冲破了国内新闻理论的构造,冲淡了新闻理论的合规性,大量调研专家与年轻人才进到传播学调研的行业中;而同时带来的,就是新闻学被忽视,使得新闻理论创新的扶持尤为缺失。另外,某一尤为关键的力量转变了新闻理论语言产生的知识根基,即新兴媒体予以的新兴传播革命。有专家指出,在传播革命予以的“网络式关联”之中,职业新闻的传播凸显出了几大转变:其一,具备地位、不具备效力;其二,载体与社会的界定消除,仅具备自行组织的数重彼此关联;其三,原本的职业观念会再一次被评测;其四,考量专业级新闻传播部门的是其相应的接入点与达成点的总量,转变数据的层次与技能。所以,新闻学重构尤为急迫,应自网络式关联这一传播渠道重解新闻传播;同时,把新闻学转变当作某一经验式学科;应考量原本的学科与理论根本。这一态势之中,新闻传播学的语言系统构架无法传承原本的语言基调而迈步,无法在原本的构架之下获得再次修复,而应总体转变;新闻学理论语言的创新,应处于总体转变的目的构架之中再次实施定位。
2关于新闻学理论的创新
2.1在实践关怀与理论建构的互动中获得创新动力
新闻学理论创新应坚持问题意识,从当下实践出发,以明确的时代问题为导向,这在当前的讨论中已经大体达成共识。如果不能聚焦时代问题,把理论研究当成 “信天游”来唱,新闻学理论会永远 “肌无力”。因为有了这种共识,着眼于发现、解释、回答当下新闻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观点、话语,谋求理论对实际需要的 “有效对接”和 “有效供给”,成了学界自觉遵循的原则。然而,在论及问题意识、问题导向时,人们往往较多地将其作为新闻学理论创新的路径和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它的确是路径和方法,不过,其中还蕴含着一个以实践关怀为创新的根本牵引和基本动力的问题。新闻学理论创新的动力有一定的多元性,但到底应当以什么为根本性引导和基本动力? 这个根本性引导和基本动力是为了纯粹理论体系的建构,还是既为了理论体系的建构,更为了回答时代的实践需求? 对这个事关创新的 “初心”和方向的问题,必须明确。通过理论创新建构理论体系,逐步实现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完整性和系统性,这是理论创新的重要目的和诉求,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对于尚显年轻、仍然没有完全摆脱 “新闻无学”阴影的新闻学科来说,更需要在创新中实现自身理论体系的逐步完善。因此,着眼于学科理论体系建设,构筑起中国新闻学的理论大厦,是新闻学理论创新的动力和牵引,也是一代代新闻学人深藏心中的一个崇高梦想。然而,一切理论创新的根本动力从来都不是纯学术的、理论的,而是现实的、实践的。创新首先要满足实践的需要,时代的实践需求才是理论创新的第一动力。新闻学理论创新当然也是如此,首先必须为当下的新闻实践提供解释,提供引领,提供服务,在服务当下实践中创新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① 任何科学理论都来自于时代实践的需求,变化着的、具有内在否定性的时代实践是科学理论的基础,是理论创新的根本动力和源泉,而且也是理论创新的旨归———理论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引领实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理论创新不是理论自身逻辑发展的结果,而主要是理论自身逻辑与历史逻辑交互作用的结果,亦即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互动的产物。离开了实践,仅靠纯粹的思辨,是不可能产生科学理论的。用哲学家的话来说,“哲学”必须在现实中实现,不能在现实中实现的 “哲学”只能终结。② 因而,推动理论创新前进的,不是纯粹抽象的逻辑演绎,而是一个时代的实践。而要以遵循、尊重实践,依赖、服务实践的原则进行理论创新,就必须突出问题导向,必须从实践中的问题切入。因为问题是实践运动中的矛盾的表征,抓住了问题便是按到了实践的脉搏。面对实践,重要的是要面对问题。
2.2标准版块的新闻理论创新
新闻传播学生成的知识即一类“弱知识”,这类知识由于没有通过严谨的检测,不具备充实的硬度,无法归类到知识典范。知识典范即知识图册的核心,其给知识的产生予以规范,这类知识能够产生并再生理论,延展知识链条。新闻学缺失了这一知识典范。新闻学具备中心理论。有时,新闻学甚至是会被尤为繁杂的中心理论所干涉,理论的繁杂并非某一学科成熟的特点,反之,是新闻传媒学科不具备成熟的体现,即缺少规范、准则支持的体现。有专家指出了,国内现阶段的新闻调研,特别是新闻理论调研遭逢的挑战,其根本即缺失调研规范。新闻传播学还没有产生被其内在认证、也被其余学科认证的规范。若具备,也仅是一类“前规范”状况。在某一学科的前规范状况之下,会产生彼此竞争的思想派别,然而,没有任一派别被接纳。新闻传播学不具备大量派别,同时,各大派别间也不具备规范联结。这类派别予以的是“地方型”知识,其缺少被共同体认定的规范,不具备充分的硬度规范。自这一视角来说,新闻学的规范还未成熟,不具备稳固的规范支持。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闻学理论创新是时代赋予一代学人的重任。为了顺利地推进创新,有必要在创新的动力牵引、价值目标、路径方法设定等一些基本问题上进一步明确认识。要在实践关怀与理论建构的互动中获得并保持创新的动力,要在基础理论与实务理论的互动中谋求创新的整体性推进,要在引进概念的改造转化与自创内生概念的互动中进行 “术语的革命”,要在中国本土价值与全球共同价值的互动中提升创新的开放性。以上内容就关于新闻学理论的创新问题及其突破进行了分析论述。
参考文献
[1]蔡惠福.把握新闻理论创新的几个互动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12-22(003).
[2]闫彦.新闻理论教学在比较视野下的分析[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6(06):53-54+91.
[3]叶艳芳.中国新闻理论教材创新的前景展望[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9(04):34-36+44.
[4]宫显锋.新闻学理论在网络媒体时代的变革与创新[J].新闻传播,2016(11):20+22.
论文作者:李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新闻论文; 理论论文; 语言论文; 新闻学论文; 这一论文; 传播学论文; 学理论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