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精神症状患者的家庭护理干预论文_董周军

董周军

(柳州市工人医院神经外科 545005)

【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精神症状患者的相关家庭护理干预,提高家属对患者过激行为的应对能力。方法: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以及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对患者的精神症状进行评估。将62 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则采取家庭护理干预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相关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SDSS 评分与BPR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DSS 评分与BPRS 评分均有所改善,研究组的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的总满意度为28 例(90.32%),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19 例(61.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284,P=0.0177)。结论:对外伤性精神症状患者实行家庭护理干预效果确切,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外伤性精神症状;家庭;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08-0116-02

外伤性精神病(traumatic psychosis)指的是由重度脑损伤所引起的精神疾患,在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并发精神症状的机率较大,甚至可达到70%[1-2]。外伤性精神病的主要精神症状包括:外伤性痴呆、外伤性谵妄、外伤后人格改变,以及类似精神分裂症和狂躁抑郁症等症状,其症状多样且严重,病程长、预后较差,若治疗与护理不当则会给患者带来不可逆伤害。有研究表明,家庭护理干预对改善外伤性精神患者的症状效果显著[3]。现将我科62 例外伤性精神症状患者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我科2012 年01 月-2014 年01 月收治的62例外伤性精神症状患者,其中男32 例,女30 例,年龄18-72 岁,平均年龄(47.23±4.89)岁。患者入院后均行头部CT 检查,损伤部位:颅底额叶32 例,颞顶叶22 例,蛛网膜下8 例。

1.2 方法: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1 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躁动的患者给予适当的镇静剂及约束。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家庭护理干预措施,突出健康教育的实施。

1.3 判定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有关外伤性精神病的诊断标准,且均有不同程度的狂躁、抑郁、意识障碍、性格改变等临床症状,排除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者以及家属患各种精神疾病者[4],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以及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对患者的精神症状进行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则采用自制调查表进行统计,满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则患者的满意度越高,90-100 分为非常满意,80-90 分为满意,60-80 分为尚可,< 60 分为不满意,总满意= 非常满意+ 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所有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 检验,所有计数资料用百分百表示并采用卡方检验,以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结果

1.4.1 患者SDSS 评分与BPRS 评分: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SDSS 评分与BPRS 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DSS 评分与BPRS 评分均有所改善,研究组的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研究组的SDSS 评分中社交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恢复较为突出,而BPRS 评分中的缺乏活力和焦虑抑郁症状的改变较为突出。见表1

2. 护理:

2.1 健康教育:对患者家属进行有关外伤部位与精神症状发生的相关知识,提高家属对患者发生精神症状时的认知度,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使其能对患者的过激行为有正确的认识,关心患者、照顾患者,给予患者以家人的温暖;定期为患者家属进行集体辅导,帮助家属了解相关的沟通技巧,帮助患者学会自我控制,患者才能摆脱不良情绪,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对发生精神症状时及时对家属进行心理疏导,改善患者与家属之间的关系。

2.2 家庭支持系统作用:合理安排家属的陪护和亲戚朋友的探视时间,确保患者既能得到足够的休息,又拥有一个良好的亲情沟通时间。由于患者白昼颠倒、认知错误,调整昼夜作息规律及认知定位为重点,夜间使用药物后使其安静休息,清晨督促家属予患者刺激,按正常时间进行作息,白天尽量少睡眠,以纠正白昼颠倒及减轻家属疲劳,以防走失等意外发生。

2.3 环境的管理:患者可能突然出现狂躁发作等精神症状,导致坠床、碰伤、走失等意外的发生,因此要加强相应的防范措施,上肢约束后注意患者的肘关节的保护,以防搓擦伤引起压疮;可以进行身体束缚,但不能强行制动,以免造成患者骨折;另外,要嘱咐家属保持病房的安静,以免嘈杂的环境使得患者更加不安和紧张。

2.4 功能锻炼:患者的颅脑外伤治疗稳定后要早起进行被动和主动的肢体活动,提高患者逐渐恢复的信心,由康复师完成康复训练;责任护士的需督促指导必要的生活功能训练,全程家属要陪护,这样能给予患者更大的安全感。

3. 讨论

颅脑损伤后极易出现精神症状,也就是“外伤性精神症状”或“外伤性精神病”。外伤因素是导致精神症状出现的直接原因,另外患者在事故中受到恐吓也是引发精神创伤的重要原因之一[5]。目前临床上对于颅脑损伤后并发精神症状的确切原因尚无定论,但是值得肯定的是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精神症状,有利于其尽早恢复;家庭护理干预能够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心理支持,改善患者与家属的关系,还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而能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通过积极的家庭干预,使患者早日康复,回归家庭并提高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

[1]KovacsZKisRRozsaSetal.Animal-assistedtherapyformiddleagedschizophrenicpatientslivinginasocialinstitution.A pilot study[J].clinRehabil,2004,18(5):483-486

[2] 高秀红,胡小军. 精神患者的家庭护理干预与健康指导[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4(01):108-109

[3] 汪灵芝. 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6):216-217

[4] 李 萍. 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4):143-143

[5] 黄超艳,何玉平,陈肖玉. 外伤性颅脑损伤后并发精神障碍分析及护理对策[J]. 吉林医学,2012,33(14):3082-3083

论文作者:董周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1

标签:;  ;  ;  ;  ;  ;  ;  ;  

外伤性精神症状患者的家庭护理干预论文_董周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