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 要】 任何学科都是需要教师不断钻研与探索的艺术,小学体育也是如此,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高效开展体育教学,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与身体素质。文章从教学情境创设、游戏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了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体育;有效性;课堂教学;提高策略
自我国深入进行新课程改革以来,“健康第一”成为了小学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人们开始广泛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主体,充分彰显其独特个性,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精神得到充分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学习打下基础。
一、通过图片导入创设教学情境
组成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导入,是开始新课的重要手段,能够吸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酝酿情绪,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许多学科的教学中都得到了广泛运动,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的功能来进行新课导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对新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比如,在讲解《原地运球》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和运球有关的图片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要求其认真欣赏、观察,从而初步了解运球动作与方法。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热情高涨,纷纷跃跃欲试,教师要抓准时机导入新课,询问学生是否愿意尝试图片中的动作,然后进行学生分组,鼓励其在小组之中根据图片中的动作展开练习,教师还可以播放适合运动的背景音乐,激发学生的运动动机,在无形之中调动了学生练习原地运球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小组练习,不仅使自己的运球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十分享受运动过程,收获了练习的快乐。因此教师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新课导入,形象化原本抽象的内容,使枯燥的内容变得活泼,学生自然会对体育运动产生学习兴趣,体育课堂被赋予了较强的趣味性,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也逐渐提高。
二、落实有效的练习
练习是以习得技能为目的的反复性训练的过程,是小学生掌握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一种常用教学方法。研究表明,技能的逐步习得,离不开后天在的学习过程中通过长期的训练,练习是运动技能的关键环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练习量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桑代克在“三大学习定律”之“练习律”中指出:一个学会了的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练习和使用越多,就越来越得到加强,反之会变弱。小学生运动技能的养成离不开练习。教师要根据某种技能的难易程度,并结合学生的身体条件、学习能力等个体差异、克服遗忘等多方面出发,确定练习量的大小;争取实现用最少的练习时间来习得最好的练习效果。
但并不练习量越多就越好,练习的量与练习的效果不是一定成正比的。不科学的练习量,不仅会加重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成为学习运动技能的硬伤。如的老师不从实际出发,练习过度,让学生练习蛙跳,就是五六百个,导致学生上下楼梯困难、行走不方便,更让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厌恶感。
2、练习方式
练习的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技能的习得。练习的方式是多样的,根据内容的完整性可为完整性练习和部分练习,根据练习的时间可分为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等。值得注意的是,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练习方式往往才是最恰当的,效果最明显的。
3、练习反馈
教师与学生是否了解练习的结果,对于提高运动技能的掌握有着明显的影响。于是,教师的反馈对于学生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及时反馈,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练习结果,知道自己练习的优点与不足,让学生强化正确的习得。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练习的实际情况,作出及时的指导与纠正,也便于学生及时纠正错误与弥补不足。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同伴、小组,来共同参与评价反馈,将有助于学习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巩固训练效果。
三、结合实践,帮助学生体验成功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方面来自于兴趣的培养与挖掘,另一方面则来自于成就感。对于小学生而言,自信心与成就感对于他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如跳远时,每一次进步,体育教师都应及时地对学生的成绩加以肯定与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与成就感,使之更热爱体育运动,更能在体育运动中获得学习动力,让他们在体验中获取更多的成功经验与自信,促使其进行下一步的积极学习,并且,在授课过程中,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时,应注意方式方法和技巧,却不可马马虎虎,应付了事,或虚情假意,假意的表扬,避免弄巧成拙,这既是尊重事实,更是对学生的尊重。此外,在体育教学中,还可以通过组队方式,让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与探讨,培养学生的组织性、协调性及执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力与斗志,进而实现有效教学。
最后,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逐渐掌握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让更多的学生一起进行讨论、探究,去思索问题的答案。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促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学效果的有效性也方才得以体现。
体育课对学生体魄的增强、情绪的放松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现阶段的小学体育课堂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体育课堂缺乏趣味性,没有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和能力,不利于培养小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课程设置的不科学、不合理没有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针对这些情况,可以采用游戏和竞技形式让小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户外,重构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总而言之,对于广大小学体育教师而言,一个共同的理想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顺应课程改革的需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需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与积极性,使其充分发挥主动学习意识,增强其在体育活动中的参与意识,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不断提高与进步。
参考文献:
[1]于秀杰.关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161.
[2]张勇.提高小学体育课堂运动训练有效性的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4,06:32+34.
[3]刘伟.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J].基础教育论坛,2015,33:56.
[4]许波.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上),2016,02:72.
论文作者:王萃茹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6月总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8
标签:学生论文; 体育论文; 小学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教师论文; 有效性论文; 技能论文; 《成长读本》2017年6月总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