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183;讨论#183;释疑#183;提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启探式”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通过自己读书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运用“启探式”教学可以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科书的示范作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自主学习。
一、引起动机
教师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创设和诱发问题情境,启迪思维,引起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例如:“乘法各部分间关系”的教学。先出示3×30=90要求学生写出这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目的是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然后教师设疑:“乘法各个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读过书后,你就会知道了”。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的读书,引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动机。
二、自学探索
在学生对知识产生了浓厚的求知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科书的示范作用,让学生自读课本,发现问题;要求能把书读懂、读通、读透、读活。在读书过程中,既要注意良好读书习惯的培养,又要促使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法。
1、读,就是读教材。开始时,学生不会“读”。没有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在“读”中抓不住中心,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领会不深。一些学生贪多求快,走马观花,急于做练习题,个别学生偷懒不读。这就要求教师要指导检查,教会学生如何读书。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即“三读”:粗读、细读、精读。
“粗读”,就是先通读全文,大致了解本课时的内容,不忙于思考和解答具体问题,先把各个问题搞清楚,对主要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则用记号标出来,看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细读”,就是具体、细致地逐句阅读,把书中各个问题弄明白,难懂的地方要反复多思多想,并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从而体会知识的内在联系。
“精读”,就是要求学生在弄清各个问题的基础上,对其中一些问题做深入的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思考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加以评注。还可以在书旁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想法。
三、相互议论
“议”是指学生读完教材后,提出在“读”中记下的问题、疑点,然后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解答,互相补充,互相纠正。教师组织课堂讨论,使学生的观点能充分发挥。
1、学生通过读书,各人对课本内容的领会和理解程度各不相同,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和见解,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在相互讨论中开阔思路,发展思维。
2、议论什么?在学生看书后,提倡同桌互议、小组议论,讨论本节课主要阐述的是什么问题,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以及读书后发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质疑问难,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同时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怎样议论?在学生议论前,教师要给学生以必要的启发,力求做到激其情、引其疑、发人深思。这样,议的目的性就强,学生就会议的热烈、议的准确。例如: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第六册笔算除法商多位数,27480÷482,让学生看书试作后,教师可这样引发学生议论;(1)商的最高位为什么写在十位上;(2)余数338表示的是338个+还是338个-?为什么?
经过这样议论训练,可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议论和能比较完整的叙述思考过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四、精讲释疑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不懂的问题,引起了疑惑,产生了疑问。有的虽经教师个别辅导或相互议论受到启迪,但大多数学生仍有不少问题须通过教师点拨的精讲而得到解决。
精讲与一般的讲课不同,它不是照本宣科或少讲,而是在学生已经通览了教材和经过一般性思索的基础上进行的讲解。因此,要用精练而概括的语言把重点和难点讲透,在讲述过程中不要重述学生自己能看懂的内容和能思考解决的问题。如果对学生自学中遇到而难以解决的问题不讲透,可能会使自学落空;不管学生是否弄懂,讲得过细会使自学流于形式。这就要求教师在精讲时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即抓住学生难以接受的内容,抓住学生易于混淆的内容,抓住学生中带有共性的内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集中注意力,才能按照自己思考的路子抽取其需要的知识,用以填补思路中的“空白”连接思路的“断点”。
教师讲得精,学生听得也认真。其实讲得过多,学生的大脑兴奋点也不易集中,不易抓住要点;讲得精,可以破除学生依赖教师讲授,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习惯,也可以克服他们阅读不思考、自学不质疑的毛病。有经验的教师在课堂上都是惜话如金、从不多讲、乱讲而用精讲来提高时效的。
五、总结提高
总结分为知识性的归纳总结和学习方法的总结。
知识性的归纳总结,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实际和课时教学目标,口述或拟定总结提纲,由学生释疑,然后再由教师做完善性总结,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归纳总结的方法。学习方法的总结也可出示学习方法总结提纲,例如:
(1)在上述一些过程中,哪方面的内容是你未经老师引导自己就发现了的?怎样发现的?哪些内容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的?你的思路与众相同还是不同,有何收获和体会?哪些内容是大家指明后自己才知道的,为什么自己未能发现?
(2)通过本题的分析讨论,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3)哪些内容你积极参加了讨论?为什么?哪些内容你没有参加讨论,为什么?
通过上述归纳,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思维缺陷和知识的漏洞,以便自我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巩固。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和学习规律。同时,还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全班的学习情况,改进教法,为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学法积累素材。
“启探式”教学是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的特点,引发学习动机,并通过自学、讨论、释疑等方法,克服学生思维的盲目性,培养思维的条理性、有序性和逻辑性。在使学生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方法,掌握学习知识的本领,提高思维能力。如果教师引导得当,就一定能收到这样的效果。
标签:学习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