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分析_环境保护论文

乡镇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分析_环境保护论文

浅析乡镇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发展论文,环境保护论文,乡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乡镇企业发展面临的绿色市场竞争

1.1 环境保护政策和标准日趋完善,乡镇企业必将按现有方法进行生产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各国加快了制定各种环境保护法规的步伐,国际性和区域性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条约越来越多,国际社会环保法进一步得到了完善,环保法已向综合化方向发展,贸易与环境相互促进已成为一种潮流;强制性手段与市场经济手段的结合,进一步强调公众的广泛参与,强调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允许用最经济的手段来消除污染。同时,以绿色标志为特征的环保标准越来越科学,要求越来越严格。绿色标志已成为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没有标志的产品将受到数量和价格方面的限制。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96年在世界范围推出ISO14000系列标准,正如ISO9000质量体系一样,ISO环境标准在国际贸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江泽民总书记曾说过:“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我国针对一些乡镇企业污染严重现状,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定》,把乡镇企业的排污量纳入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严禁引进和新建污染严重的生产项目,对现行污染严重的小型造纸厂、制革厂、染料厂、水泥企业等乡镇企业责令其关闭或转产,要求新建乡镇企业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等等。这就明确要求乡镇企业的发展必须与保护环境协调起来,对只顾眼前利益、企业利益,而忽视环境保护的一些乡镇企业亮起了红灯。1994年,我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工作正式开始,使我国环境管理由强调性发展为强制性和指导性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乡镇企业要求生存和发展,必须由被动治理变为主动防治,才能适应宏观环境的要求。

1.2 国际市场上新的“绿色贸易壁垒”,将阻碍我国乡镇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建国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亿万农民的骄傲。若要谋求更高层次的发展,必须进入国际市场,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随着国际贸易朝着自由化方向不断发展,一些原有的贸易保护措施逐渐消失,但是,具有名义的合法性、手段的隐蔽性、国别的歧视性和产品的针对性的“绿色贸易壁垒”随之而起。所谓绿色贸易壁垒,就是通过制定苛刻繁杂的环境技术标准限制别国的进口产品来保护本国生产者的利益,如环境附加税、环境进口许可证等。由于这种壁垒具有的“四性”,而将成为主要的非关税壁垒,我国出口产品面临的这道贸易屏障,其影响绝不亚于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乡镇企业要突破这道壁垒,只有重视环境保护,推行绿色管理,塑造绿色形象,努力开发绿色产品,才能使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并站稳脚跟,赢得更多的商机。

1.3 国内市场绿色消费需求不断扩大和提高,给乡镇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环保要求,说到底是市场需求。我国绝大部分乡镇企业是瞄准国内市场的需求进行生产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环保意识的增强,健康理念已贯穿消费的衣、食、住、用、行各个领域, 绿色消费蔚然兴起,绿色消费需求呈不断扩大和提高之势,国家也对一些消费品的生产提出了提高环保水平的时间表。如在“用”的方面:家庭环保型用品已成为消费热点。绿色冰箱、空气清新机、无磷洗衣粉等已进入我们的生活。我国已郑重向世界承诺:中国禁止生产氟里昂冰箱的期限为2010年,力争在2005年提前实现这一目标。含磷洗衣粉已在我国许多地区禁用。

1.4 乡镇企业的生产经营,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许多产品的产量在国内同行业中占相当大的比重。但许多乡镇企业在生产经营上并没有树立绿色观念,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生产靠经验,生产方式和习惯,都很难适应绿色市场竞争。现代企业竞争不仅表现在产品性能、服务品质、促销手段等方面竞争,而且也表现为环境保护的竞争。未来市场,消费者对产品的环保水平将更为关心,企业的环保形象将影响产品的销路。

2 造成乡镇企业污染环境的深层原因

2.1 盲目建设,污染增多

由于处在市场经济初期,法制和经济调控手段不健全,乡镇企业为了占有市场,往往进行自发性、盲目性的发展竞争;急于脱贫,急功近利,只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不顾社会整体利益,不从长远角度考虑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在决策上形成“盲区”;搞盲目建设,盲目上项目、盲目上产品,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未批就先办先建。在工业设点上“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形成点多面广的污染源,使环境污染增加。

2.2 生产技术落后,环境污染加重

乡镇企业主要是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高污染的粗放经营型,没有完全摆脱“傻、大、黑、粗”的生产方式。由于生产技术水平低,工艺落后,设备简陋,资源和能源利用率低下,产生大量“三废”,导致各种污染物排放量过大。尤其是一些小型造纸、小印染、小电镀、小化工等投资小、见效快的项目,主要靠拼资源、拼设备、拼人力实现经济增长,缺乏治理“三废”的技术装备,大量未经治理的工业污染物任意排放。1995年,乡镇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排放量分别为47亿t、2.6万亿m[3]和1.3亿t,比1990年分别增加了96%、106%和103%;工业粉尘排放量和固体废物产生量分别为1325.3万t和3.8亿t,比1989 年增长了182%和552%,造成的环境污染相当严重。

2.3 环境投入严重不足,缺乏治理能力

在思想上有“误区”认为只要搞建设就会有污染,把环境质量恶化看作是发展经济必须付出的代价。强调发展必然“先发展,后环保”。在观念上有“禁区”,习惯用老眼光对待环境保护工作,认为花钱搞治理不合算,会增大企业产品成本,会造成企业对环保投入越多,市场竞争能力越弱的怪状。经济效益好的企业,有钱不愿投入污染治理。经济效益差的企业,拿不出钱来治理污染。环保投资严重不足,以致治理污染难上马,难落实,难运转。

3 对策措施

3.1 加大环境立法和执法力度,推行乡镇企业环境评价等管理制度

我国农村环境面临着两个方面的巨大压力。一是国外企业通过合资、技术转让等渠道,将本国明令禁止生产或即将淘汰的落后技术、设备、行业向我国乡镇企业转移。二是国内大、中城市污染型企业和生产行业向乡镇企业转移。前些年兴起的乡镇企业中,小化工、小电镀、小印染等污染严重的传统型工业企业占有相当比重,甚至还出现了一些处理国外垃圾的所谓“废旧五金加工厂”,这就是污染转移的结果。这些污染型企业为了获取局部经济利益,让我国农村环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因此,在目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世界及国内城市公众环境意识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应特别重视乡镇企业环保法规建设和环境教育,抵御上述两方面的污染转移。要同时运用法规和经济手段解决企业的环境问题,要大力推广乡镇企业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等,除了对每一个企业进行环境评价和监控,还要针对乡镇企业特点进行区域企业环境评价和监控,在环境评价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和合理布局。

3.2 大力推广绿色技术,实现乡镇企业发展的生态化和工农业生产一体化

当前绿色浪潮席卷全球,绿色科技发展迅速,绿色食品、绿色用品渐成时尚。乡镇企业分布于广大农村,应当大力扶持和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其资源条件和特点,引入绿色科技,发展绿色产业。实力强、基础好的地区可组建乡镇企业集团,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参与国际国内大市场竞争;大多数小型工业企业应与当地农、牧、渔业结合配套,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的农副产品加工业,逐步实现乡镇企业的生态化、无害化和工农业发展的一体化。

3.3 解决乡镇企业环境问题要综合治理,实现乡镇企业经济和农村环境的协调发展

当前解决乡镇企业污染问题的主要手段是通过行政命令的方法限期达标和“关、停、并、转”,这对于遏制某些地区环境的急剧恶化趋势是必要的,但是单纯依靠行政命令是远远不够的,且容易引起许多社会问题。观念的转变是前提,经济政策机制转变是关键,上述问题不解决,即使“关、停”,也往往只能收到一时之效,一时风头过去,或者环境问题有所缓解,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污染型企业又会重新兴起。因此,必须综合运用行政法规、经济杠杆和科技、文化、教育等多种手段。要重视向民众普及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推广生态经济学知识;必须变革传统的经济管理体制,将生态环境和资源因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乡镇企业的环境问题,实现广大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  ;  ;  ;  ;  ;  

乡镇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分析_环境保护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