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建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原则论文,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包括哪些内容?如何看待其体系建构的价值?如何确立体系建构方式?如何设计和建立体系模型?对这些问题,目前尚无系统研究。本文拟就此发表拙见。
一、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建构的价值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建构的价值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本身的价值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价值体现在其含义、地位与作用中。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准绳和要求,是认识和处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基本矛盾的重要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与其他范畴之间具有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它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其科学性、完善性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和有效性程度。正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决定其体系建构具有重要价值。
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建构的价值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所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体系既是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基本原理,又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具有直接指导和应用价值的方法论问题,也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体系建构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中的一个既带有基础理论性质又带有实际应用性质、既有原理特性又有方法论特性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所具有的这双重性质,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共同的研究内容,也是两者联系的关节点,即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的完善,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全面转化,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对实践方法的全方位指导。从先后出版的相关著述看,一般都包含有对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专题论述,在理论内容的逻辑关联上,也反映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的这种特性。不仅如此,这个专题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学和德育学要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在思想政治工作概论或方法论、德育概论或方法论这类著述中,也都有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原则或德育原则的论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的建构是一个从各种角度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体系都要关注的内容,也是现实中实际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方人士都要关注的问题。
二、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建构现状分析
从目前情况看,对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专业论述,已出现在多个版本中。由于思想政治工作、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具有一定意义上的通用性,有关思想政治工作原则或德育原则的研究,也可视为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研究的成果信息。另外,教育学中所论述的教育原则、教学论中所论述的教学原则,也都与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在理论上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这些都应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建构的相关研究资料。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其中,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传统的原则?哪些是新时期的原则?哪些是普遍适用的原则?哪些是只适用于某一领域的原则?对这些问题,各种版本的著述和教材都没有系统的阐述和回答,多数都只是列出了几条原则。为建构原则体系,有必要首先比较分析不同学者对原则所作的不同归纳。
第一类是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原则进行归纳,主要体现在国内最具代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三个不同版本中。1985年出版的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著作首次阐述了“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即:实事求是;平等;正面激励;积极引导;预防为主;讲求实效。[1](第48-65页)1992年出版的该书修订版对“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基本原则”作了重新归纳,提出的是:实事求是;平等信任;正面引导;讲求实效。[2](第79-90页)比第一版更准确简练。同时,修订版还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优良传统”这一问题中提出了在新时期要继承的传统原则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具体规范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严格纪律教育相结合;表扬与批评相结合,以表扬为主;运用社会舆论力量,创造良好教育环境;注意教育的针对性和预见性;情理结合;身教与言教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2](第50页)第一次比较全面地对思想政治教育原则进行了纵向研究,概括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与我党思想政治工作历史经验的继承关系。1999年在教育部社政司组织下对该书再次进行了修订出版,该版本在阐述“继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优良传统”中提出的要继承的传统原则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言教与身教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业务工作相结合;表扬与批评相结合。[3](第45-46页)这种概括的不同之处是突出了思想政治工作与党在新时期的中心工作和基本路线之间的密切联系。
第二类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角度进行归纳。1999年由教育部社政司组织编写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书中所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是:方向原则;求实原则;民主原则;渗透原则;层次原则;激励原则;主体原则;示范原则。[4](第211-219页)同年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专题研究》一书中所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是:疏导原则;求实原则;超前性原则;层次性原则。[5](第258-268页)这种概括的不同之处在于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重要原则,即疏导性和超前性。2000年由教育部社政司组织编写的《高等学校“两课”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教学大纲》中有两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包含有对原则问题的归纳。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专题研究》中所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为:党性原则;求实原则;民主原则;整合原则;激励原则。[6](第66-67页)二是《“两课”教学法专题研究》中所提出的“‘两课’教学的方法论原则”为:方向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层次性原则;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平等互动的原则。[6](第84-85页)前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应与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整合协调,后者则是从“两课”教学的角度所作的概括。
第三类是德育学中对德育原则的归纳。这类归纳主要有三种:一是从古今中外比较研究的角度进行归纳,如将我国现代学校常用的德育原则方法概括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平等信任;疏导为主;德育与智育、体育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表扬与批评相结合;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相结合等。[7](第350-352页)这种概括,突出了社会主义国家学校德育在方法上的特色。二是从研究我国改革开放条件下应坚持的德育原则的角度进行归纳,如有的学者提出我国改革开放条件下应特别注意的德育原则为:方向性;开放性;参与性;整体性;立体性。[8](第308-310页)这种研究着重于使德育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三是从研究学校德育科学一般规律的角度所作的归纳,如有的学者提出的德育原则是:共产主义方向性与教育的灵活性相结合;严格要求与热爱学生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续性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9](第169-192页)这种概括富有辩证思想的特色,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确立德育原则中的指导作用。有的学者所归纳的“德育方法论原则”是:方向性、目的性原则;实践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尊重、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原则;方法多样化原则;集体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原则;普遍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原则;言教与身教结合原则;教育与管理结合原则;灌输原则;疏导原则;创新原则。[10](第148-199页)这种概括着重于体现德育本身的科学性。
第四类是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对“思想政治工作原则”进行归纳。如有的提出了“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应坚持的八条重要原则”,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扬民主与正确指导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结合经济和业务工作一道去做;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身教与言教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表扬与批评相结合,以表扬为主;耐心的说服教育与严格的组织纪律相结合。[11](第205-222页)这种归纳重在论述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原则。有的提出了“选择与运用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主要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平等帮助;正面引导为主;讲究实效。[12](第48-55页)并在“批判继承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方法的合理成分”中提出了以下“一系列合理的道德教育”:言行合一;重视家庭教育;重视社会教育与环境影响。[12](第26-27页)这是从指导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运用的角度归纳的原则。还有的从当时形势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提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必须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全社会共同来做。[13](第49-75页)这是根据世纪之交新形势的发展及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概括出的原则。
从以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各类归纳看,既有许多共同点,也有许多不同点。其中,共同的原则一般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原则,或是已形成传统、达成共识的原则。不同的原则反映了以下几种不同的情况,比如:提出的角度不同,强调的侧面不同,适用的领域不同,作者的见解不同,反映出不同学者以不同的思路对原则所进行的研究和创新。同时,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对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研究尚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两方面不足:一是从单个原则看,有的或在内涵上、或在具体阐述中概括不够准确恰当;二是从原则的整体看,系统性、全面性和严密性不够,缺乏对原则体系的分析与建构。了解和研究这些信息资料,无疑有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的建构。
三、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构建方法分析
如何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体系?这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这里,首先要解决建构体系的前提基础和方法论思路。从思想政治教育不同原则之间的关系来看,存在着不同层次、不同适用范围、不同实践领域、不同时代特征以及不同阶级属性等等区别。在这些区别中,既有质的区分,也有量的区分。其中不同的阶级属性,即为不同阶级的思想政治工作服务的问题,应是原则的“质”的区分标志;其他种种不同,则是范围、程度、层次、大小、高低的差别,即“量”的差别。不同质的原则之间一般是不可兼容的,或者说一般不能作为同一个体系的构成要件,只有在经过改造之后,方可移植过来为我所用。因此,我们在进行原则的体系构建和体系结构分析时,是以同质的原则即以具有相同的阶级属性为前提条件的。以此为前提,我们所要研究建构的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体系。
其次是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的具体方式。具体方式不同,尤其是对原则进行分类的方式不同,建构的体系模型也不同。从上述对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各类归纳看,一般都没有进行总体分类研究,有的只对原则作了传统的与新时期的、古代的与现代的区分。这可以说是一种按时间特征建构体系的雏形。仅以此为据,还不足以建构层次分明的完整体系。为此,需要探讨对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按层次进行归类的方法。笔者认为,如果按统摄性程度和适用范围为依据,至少可将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分为这样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最高原则,是直接体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第二层次为一般原则,是直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性质和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第三层次为具体原则,是主要适用于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由于三个层次的原则之间有着相联系、相融合的一面,其区别只是相对而言的,因而某些原则的层次性并非一目了然,它可能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又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性质和特征,也适用于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原则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则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原则为指导,要与之相符合相一致,否则,就会出现性质上的冲突而不能构成一个统一的体系。
四、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建构模型分析
如前所述,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并非只有单一模型,以不同方式可以建构不同的体系模型,但是,最基本的应该是层次结构体系。而层次的划分也有多种方式,按以上方式划分为三个层次所建构的三层次结构体系,又可以说是最基本的层次结构体系。以下就是对最基本的三层次结构体系模型的设计。
如果以前面所列举的各类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为例,其三层次结构体系如下:
第一层次即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理论基础的原则,包括:实事求是的原则;讲求实效的原则;实践性原则;群众路线的原则;民主原则;参与原则;层次性原则;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创新原则;开放性原则;整合性原则;立体性原则等,共12条。其中,1-3条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原理;4-6条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7-12条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特征。
第二层次即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为基础的原则,包括:党性原则;方向性、目的性原则;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和业务工作相结合的原则;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平等信任原则;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原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相结合的原则;表扬与批评相结合,以表扬为主的原则;灌输原则;针对性原则;疏导为主的原则;预防为主的原则;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原则;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普遍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续性相结合的原则等,共17条。
第三层次即适用于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或者某一特定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原则,其中每一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原则都包含一些具体原则,如适用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原则有:德育与智育、体育相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相结合等。至于适用于某一特定时期的原则,如前所述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必须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全社会共同来做等原则。因此,第三层次的原则包含着许多分支和许多更为具体的原则。
由于第一层次原则具有普适性,可以对各领域的工作起指导作用;第二层次原则具有本专业的普适性,适用于不同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适用于某一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就不仅仅只有第三层次的具体原则,而应包括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所有原则在内。就上述体系模型而言,其中适用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共有32条。可以肯定的说,这还不是毫无遗漏的统计,但它足以说明原则的多样性。如果说方法的多样性是值得肯定的话,那么,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原则的多样性同样应值得肯定。当然,同方法要更新、过时的方法应该淘汰一样,原则也要更新、过时的原则也应该淘汰。另外,作为某一时段的工作原则,还应该重点突出,不宜面面俱到。因此,不少论著都只重点阐述了现实条件下比较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而没有全面论及其它原则。但若要对原则体系的建构进行学术研究,就必须要对原则作全面系统的分析,惟有如此,才可在实施中真正分清主次,做出科学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