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大型零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商业论文

国有大型零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商业论文

大型国有零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零售企业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零售业以外延规模的扩大为主要特征,伴随着新的业态不断涌现得到迅速发展。目前零售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随着发展规模的扩大,大型国有零售企业的效益下降日益成为威胁企业生存的重大问题。本文主要从大型国有零售企业的现状出发,探讨大型国有零售企业生存的条件及主要对策。

一、大型国有零售企业处境艰难的现状及原因

(一)从零售行业的市场态势看,竞争异常激烈。在中国经济从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化过程中,在流通领域与生产的竞争中,生产领域处于相对不利而流通领域处于相对优势的这种态势,造成零售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主要表现为:较高的利润率,加之相对较小的风险吸引社会大量资本投入零售业;流通领域的相对优势造成国有零售业凭借其几十年的信誉,使其经营的商品有70—80%是代销,这就意味着大型国有零售企业可以少投入甚至不投入流动资金,通过占用生产企业的资金来获取利润,从而大大激发了大型国有零售企业通过新建、扩建、改建来扩大企业规模的积极性,同时,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零售行业的投入,大型零售企业的数量迅速增加;外商以独资或合资的形式广泛进入零售领域,进一步加剧了零售行业的竞争。

(二)从大型国有零售企业内部看,则面临重重困难。主要表现为:企业包袱沉重,自有流动资金严重缺乏,财物结构日益恶化;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尚未建立起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缺乏应有的经营自主权,很难建立起相应的动力机制、决策机制、调节机制和约束机制,从而影响经营者和职工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经营规模的扩大与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的矛盾日益尖锐,导致流通费用的不断增加;豪华的营业设施、优美的购物环境、高档次的商品结构与服务质量差、服务水平低形成强烈反差;自营商品比重小,服务态度不耐心、不热情,厂商联营比重过大,售后服务承诺难落实,严重影响着大型国有零售企业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以致威胁着大型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三)从消费方面看,由于大型零售企业不能适应消费趋势的变化而面临销售困难。主要表现为:大型国有零售企业经营品种雷同,不能适应买方市场消费者选择性大、挑剔性强的特点和追求个性化的要求;经营方式单一,千店一面,缺乏经营特色,服务的目标市场不明确,没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此外在产品定价、储运等流通环节上存在的问题也严重影响企业产品的销售。

零售作为商品流通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实现商品价值的主要环节,而大型国有零售企业又在零售行业中举足轻重,其发展状况、效益高低、竞争力强弱及职能的发挥,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无疑将产生重大影响。

二、国有大型零售企业的生存条件及发展对策

要促进我国大型零售企业的发展,必须针对其面临的问题,根据零售业的经营特点,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两方面采取以下对策。

(一)以提高竞争力为目的,以改善生存条件为前提, 创设平等的竞争环境

零售商业的职能是商品运动和资金运动的统一,具备一定比例的自有资金是零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也就是说首先要有合理的财务结构。世界不少国家对企业的财务结构进行限制。如美国企业的自有资金不得少于50%,财务结构为1:1;日本企业的自有资金不得少于30%,财务结构为1:2。因此,国家在确定零售企业的上缴利润比例时,必须考虑零售业的特点,保证企业自有资金的比例,特别是流动资金应以维持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为前提条件,减少大型零售企业对银行的过分依赖,使企业能够根据供求状况和市场特点自主地开展经营业务活动。为此,必须采取以下对策: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逐步增加企业的留利比重,扩大企业的资金积累,实现合理的财务结构,为大型零售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创造条件;减轻国有大型零售企业的负担,要卸掉企业承担的社会及历史遗留的包袱,即政策性亏损、冗员、三角债等,使企业轻装上阵;实现公平税赋,要使大型国有零售企业同个体私营商业、集体商业、各种外商独资和合资商业处于同等水平,作到公平竞争;增加对大型国有零售企业的宏观调节、引导,逐步减少各种具体的政策限制和名目繁多的各种检查,保证企业的正常的业务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总之,要给大型零售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保证其基本的生存条件,促进大型国有零售企业的发展。

(二)以增强企业活力为目的,以转变经营机制为前提, 调动经营者和职工的积极性

商业人员是商业运行的主体性因素,商业人员是商业活动的原动力,同时商业活动中的一切经济活动,如商品收购、编配、储存、运转、分装、包装、销售以及现代商业活动运用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对商业活动进行预测、管理和控制,无一不是人的活动结果。因此大型国有零售企业的发展,必须调动经营者和职工的积极性。国有商业企业与非国有商业企业的最大差距是经营机制不灵活,企业活力不强,从而大大减弱了国有商业企业的优势。大型国有零售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零售行业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在深化改革、转变机制、增强活力上下功夫。为此,要采取以下对策:要紧紧抓住今年企业改革的有利时机,大型零售企业应率先建立起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经营机制的转变;根据零售商业的劳动弹性大、主观能动性强、具有服务性的特点,建立起调动经营者和职工积极性的动力机制;根据零售商业的决策时效性强、短期决策比较多、反馈周期短的特点,建立以零售企业为中心的决策机制;根据市场态势、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及企业的自身的资源状况,建立相应的调节机制;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及社会对大型国有零售企业的要求,(体现社会效益和对其它经济成分商业的示范作用)建立起规范和约束企业行为的约束机制。通过以上四种机制的作用和相互促进,达到增强大型国有零售企业活力的目的。

(三)以发挥商业职能为目的, 以建立新型工商关系为前提,转变商业企业的经营方式

零售商业的客观存在,必须使其发挥在社会再生产中的特定作用和职能。建国以来,我国零售商业企业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生产企业生产什么,零售企业就收购销售什么”发展到体制转轨时期的“生产企业生产什么,就到零售企业中销售什么”。也就是说零售商业由过去的工业品的蓄水池、仓库变成现今的“高级农贸市场”。因此要发挥零售商业的中介作用和媒介商品交换的主要职能,必须转变目前以“厂商联营、引厂进店”为主的经营方式,以发挥零售商业职能为目的,着手建立新型工商关系。为此必须做到:转变传统的旧思想,摆正商业的位置,不要以老大自居。国有大型零售商业要生存和发展,在吸引广大消费者的同时,还要拉紧供货商,把开拓市场、扩大销售作为工商企业的共同任务;逐步减少“厂商联营、引厂进店”的比例,应限定在30%以下。同时要根据企业的市场定位和服务的目标市场,选择与企业形象相适应的名牌产品设专柜经营;实行大型国有零售企业的名牌战略,要充分利用大型国有零售企业几十年形成的良好信誉这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借鉴美国西尔斯公司和A&P公司的经验,用自己的品牌销售商品,寻找具有一定水平又愿意合作的供应商。这样零售企业不仅促进一些生产企业的商品销售,而且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牢牢掌握自己的市场,真正发挥商业媒介商品交换的职能。

(四)以实现顾客满意为目的,以优质服务为前提, 积极促进商品销售

随着我国大多数商品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消费者在市场上逐步占据主动地位,对商品的选择余地大、挑剔性增强,追求个性化趋势明显。目前消费者市场的发展趋势和需求特点,对零售商业的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大型零售商业企业必须全面改善和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做到:增强经营者和职工的危机感,启动动力机制调动职工提高服务质量的积极性;抓好售后服务承诺的落实,消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加强职工业务素质的培训,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的层次,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从服务不热情、不主动转变为主动热情、礼貌周到;二是从不了解经营商品转变为熟练掌握所经营商品的性能、特点,做到有问必答,提高顾客的信任度;三是实现从了解商品转变到了解顾客,做到能准确揣摩顾客购物时的心理、判断顾客的性格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缩短营业员与顾客之间的距离,建立永久性的联系,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促进商品销售,为其它经济形式的零售商业树立典范,发挥示范作用。

(五)以提高效益为目的,以运用现代管理技术为前提, 科学经营

针对目前大型国有零售企业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水平低的现状,结合其现有的优势,学习国外大型零售商业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引进其科学的管理手段和灵活的运营机制,率先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适合商品流通特点的和零售商业职能的现代经营管理模式,提高大型国有零售企业的效益,为此必须做到:要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和方针,不断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根据需求变化、市场态势和竞争特点选准目标市场,逐步形成企业经营的商品特色和企业个性;借鉴先进国家大型零售企业的管理方式和技术,实现从定性管理到定量的管理,从产品采购、储存、定价、产品组合等多方面实现企业的动态管理。做到适时采购、合理储存、科学定价,通过投入产出分析制定产品组合最优决策,做到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广泛搜集企业内外的各种市场信息,做到科学决策。总之要从经营观念到经营方式、从管理手段到管理方法全面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以提高企业效益为中心,做到科学经营。

(六)以增强主体地位为目的, 以转变企业增长方式为前提,发展国有零售商业

从全国零售商业的发展情况看,由于零售商业总量规模的超常发展,超出了消费需求,加之消费品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购买力的分流、国外大型零售业的竞争以及大型零售企业内部存在的种种问题,致使大部分国有零售企业运营成本过高,销售增长缓慢,效益普遍下降,大大削弱了国有零售企业的主体地位。要改变目前的现状,必须做到:国家要制定有关政策,对大型零售企业的扩建、新建适当控制,引导企业从以增加商店数量为特征的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转向以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职工素质、降低流通费用为特征的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提高企业效益;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加快股份制改造的进程,使国有大型零售企业率先建立起产权明晰的、经营机制灵活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能够以效益为中心自主地选择经济增长方式;要切实把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下放到企业,使企业能够根据企业资源、供求态势、市场特点自主的开展经营活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增强国有零售商业的主体地位。

综上所述,国有零售商业特别是大型国有零售商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效益的提高,对我国流通体制的改革、国有商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产生巨大影响。要促进国有大型零售企业的发展,就必须给其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

标签:;  ;  ;  ;  ;  ;  

国有大型零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商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