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轨车辆内装工艺的保证措施分析论文_ 崔蔷薇

提升城轨车辆内装工艺的保证措施分析论文_ 崔蔷薇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城轨车辆内饰装配工艺及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在对武汉地铁6号线车辆内装工艺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对城轨车辆内饰装配的工艺设计进行了相关探讨,以期能够为城轨车辆内装工程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城轨车辆;内装;工艺研究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城轨车辆出行的舒适感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车辆内装美观性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一般来说,在招标要求中,车辆设计都需要提供多种不同风格的内装设计效果以供项目方选择,而且要求施工单位在有效应用新型材料,选择合理的表面处理方式的同时,加强对工艺、结构的优化,既要达到完美的设计效果又要便于组装施工与后期维护。文章以武汉6号线为例对城轨车辆内装结构与工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相关工艺进行了探讨、总结。

一、武汉6号线车辆简介

武汉地铁6号线是目前武汉市最长的城轨线路,是跨越汉江,连接汉阳、汉口的城轨交通枢纽。武汉6号线车辆采用的是A型车,每节车厢的容客量为310人,每列最大容量为2590余人。列车采用每列4动2拖的编组形式,轨距为1435mm,供电采用的是直流1500V架空接触网,能够实现80km/h的最高速。

武汉6号线的车辆内装重视对地域特色与人文思想的体现,其内装工艺结构主要包括有客室顶部、底部、端部、辅助设备和司机室等。中顶板、外侧梁板、格栅、窗、门、扶手、座位等都是能够对乘客形成直接视觉感受的部件,因此部件之间需要采用较多的对接结构,同时搭接与可调节环节都比较少。

在城轨车辆内装装配中,其重点难点一般在于对侧顶板与门立柱之间间隙、两侧顶板之间间隙的控制,顶板、中顶板的共面度控制,纵梁错位控制,门槛与门立柱之间间隙控制,座椅同侧墙之间的装配间隙控制等方面。武汉6号线座椅端板内侧面和座椅椅面采用的是无缝对接方式,保持和门立柱的侧面齐平,使三者形成一个整体,且门立柱与各座椅之间的车体纵向不具备可调节空间。车厢的外露部件采用明亮色彩,主要以白色为主色调,用绿色加以点缀,营造清新、大气、舒适的环境感觉。

二、内装装配工艺保证措施

为了确保城轨车辆内装装配的整体美观性,在对于内装工艺标准进行制定时需以相关设计标准为依据,尤其是要对部分缝隙、共面度的参数进行单独确定,并对装配过程采取目标控制的方式作为质量保障。若是门立柱和侧顶板之间间隙不够均匀,就会产生不协调的视觉效果,因此加强对城市轨道车辆内装装配的系统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装配工艺基准的分析与选择

一般来说,车体侧窗中心是座椅的定位基准,以居中的方式对座椅进行安装,同时也确保了单块侧墙两侧的门立柱也相对车体窗框中心线对称。再者,由于车体采用的是焊接结构,因此难免在车体纵向方向上单个车门两侧车体窗框之间的距离会存在制造上的误差,进而也会导致车门两侧的门立柱间距出现距离差,由此而导致了门立柱与顶板之间间隙不一致,并且难以调整的问题。武汉6号线的应对方案是对装配工艺基准进行了相关调整,采用了由中间向车厢的两端进行装配的方案。也就是说内装部件采用了以中间门中心为纵向装配基准,然后依次向两端进行顺序装配,最大限度地缓解了车体纵向形变对内装装配造成的不良影响,并将制造误差积累到两端,再通过调整装配工艺基准,实现对侧顶板与门立柱和端墙配合的有效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装配工艺顺序的影响

侧顶板、侧墙、座椅端板以及门槛都与门立柱有着紧密的配合联系,尤其是门槛与门立柱之间有着直接的配合关系。而由于在结构设置过程中,这些结构位置的装配不设置调节环节,所以在装配上确保横平竖直、间隙均匀的效果较为困难。传统的装配工艺,门槛是与门页同时进行安装,然后再安装门立柱,加上门立柱需要进行配合的结构位置比较多,在装配中难免出现手忙脚乱、顾头不顾尾的现象。先安装门立柱,再安装门槛,这样的工序调整在降低门立柱装配难度的同时不会对门槛的安装造成不利影响,更重要的是确保了门立柱与门槛的配合一致。

(三)专用工装工具的应用

传统的车厢座椅安装依靠人力支撑导致在调整时出现了两端贴合度不一致以及高度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因此在城轨车厢座椅安装中要合理的使用千斤顶等专业工装工具。通过在座椅两端分别采用千斤顶进行高度调整,不但能够大幅降低人力劳动强度,而且能够实现对高度的准确调节。此外,根据立柱的安装要求设计并制作了定距尺,使门立柱之间尺寸定位更为准确。

(四)加强尺寸与配合关系分析,优化端部件定制

装配设计过程中,内装件的布置主要是以车体理论尺寸空间为依据,并未设置有调节环节。因而在实际焊接车体或者是加工制造内装部件时,加工件的制作都会存在一定的设计差。若是按照设计图纸生产,就会出现三种情况:第一,内装和车体尺寸刚好匹配;第二,内装尺寸大于车体尺寸,导致较大间隙问题;第三,内装尺寸较车体尺寸要小,导致内装部件无法安装。因此在工艺上必须实现端部件的定制生产。根据上述的装配基准与装配顺序,应对相关部件端部位置件进行现场测量定制,简单点说就是先严格依据规范将其他部件安装好,然后由工作人员现场对端部位置部件空间大小进行测量,之后根据具体数据进行端部件裁切以及安装,从而确保内装整体实现较好的装配效果。

(五)设计结构优化

为了确保较好的整体内装效果,必须同时在工艺与设计结构方面进行优化。在武汉地铁6号线车辆的设计结构上,优化主要体现在:首先增加侧顶板长度,将设计缝隙由原来的10mm修改为8mm;然后把座椅上沿和侧墙进行直接、紧密贴合,消除座椅与侧墙的装配缝隙,将设计缝隙变为0;采用整体型材料作为座椅屏风胶条,弥补了原胶条端部出现开口的不足;在司机室内装分块方面也进行了大幅调整,将现代化的新元素融入到平台车型设计当中,使得整个顶部空间与细节方面表现出强烈的现代感。

三、结束语

综述可知,要做好城轨车辆内装工作需从以下方面着手:

1.尽量降低装配难度。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使用较少的个体部件来对特别造型进行体现,采用平面结合的方式进行部件装配;注意在装配结合隐蔽位置使用机械紧固点进行加固,尽可能少用工业搭扣进行配件连接;实际条件允许时,尽可能设计长度调整环节,简化结构。

2.优化部件制造质量。在部件生产过程中应采用模压工艺进行加工生产,确保构建的形状与较高精确度。

3.提升装配精度。首先是要确保实际装配基准和设计基准高度一致;其次是对部件之间装配关系进行分析进而合理制定装配流程;再者就是明确装配标准、点线面错位、间隙、共度面等要求;最后对工装工具进行合理选择。

参考文献:

[1] 田旭鹏.新材料在轨道交通车辆内饰中的应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3(1).

[2] 罗洁,城轨车辆内饰侧墙设计[J].技术与市场,2012(6).

[3] 雷莉,尹洪权,周鲁宁,王顺鹏.城市地铁车辆内装质量控制[J].机车车辆工艺,201(04):21-22.

论文作者: 崔蔷薇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8

标签:;  ;  ;  ;  ;  ;  ;  ;  

提升城轨车辆内装工艺的保证措施分析论文_ 崔蔷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