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川 达州 635000)
摘要】中医护理是在中医的基本理论知识指导下的护理工作,主张治疗护理并重,以中医整体观为指导思想,同时“辩证”是护理的重要依据。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1-0365-01
1.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
整体就是统一性完整性,人就是一个有机的组成体,是由许多脏器和各类组织来组成,各自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如心主神志、主血脉,肺负责呼吸、主宣发和肃降,又有朝百脉、通调水道功能等。可内部脏器的作用也是属于整体机能活动的有效部分,因此调节着身体的各个器官、身体的脏器和细胞组织在人体结构上有着相互的支撑,来维系它们内部活动的平衡并协相互调和,在病理上也存在着互相影响。例如五行中的心脏与肾脏,心脏属火,居上属阳;肾脏属水,居下属阴。按照中医的阴阳之说,水与火的升降理论,顺即为以下升上,和即是位于上面的以下降为之,因此火必然下降于肾,而肾水一定上升到心,在心和肾之间出现的生理功能就能够调整一致,可认为是“心肾相交”或者“水火相济”。如果不这样,心火不顺下降不到肾时,而是心火自亢,肾水不能上升到心,反而肾水凝聚,在临床可能呈现出以夜不能寐现象为主的症状,如心悸、怔忡、心烦、腰膝酸软等,又有心火肾水不交或失调的临床现象。在心脏与肝脏之间也存在同样关系,当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时候,血运才能正常,肝脏才有所藏。如果肝脏不能储藏血液,血气也就一定失调,这就说明了人体的五脏可以形成的“一体观”,能够证明人体内部脏器是相互关联,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2.中医护理的辩证
由很多的局部脏器组成了一个复杂的人体,却是辩证统一的一个整体,当身体的一个局部发生了病理上的变化,通常会表现在身体脏器出现气血、阴阳出现盛衰。所以我们在开展病人护理的过程中,必须先从整体考虑,采取对病人外部变化的察看,来知晓脏器的病理病变情况,再从护理角度提出问题,并采取的有效措施进行护理,达到疾病早日痊愈。例如临床上遇到口舌糜烂的,也会出现心胸烦热、小便短赤等症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护理上按医嘱给予局部用药,另外也要嘱咐患者要舒缓情绪,禁食油腻、煎炸以及辛辣等食品,防止助热生湿,宜食清淡有泻火功能的食物,通过让小肠泻火从而达到降心火目的,确保口腔糜烂之病好转愈合。
辩证施护在中医的理论知识指导下,采取各种措施来整理病患资料开展判断和剖析,对疾病症候的属性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辩证护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也可以采取望、闻、问、切的中医方法对病人的病情作缜密观察与充分了解,作病因分析,对病情程度深浅和病情的真假现象进行判断分析等,制定对应的护理措施,运用中医护理中的“辩证施护”为主[1],其中包含有根据辨别病情与分析症状的对症护理,相同病可分别治疗与不相同病也可采取统一方法治疗的理念,可在相同疾病的不同阶段,会呈现不一样症候,不一样的疾病在病程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样的症状。
3.中医护理的原则
实施中医护理是在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观念为基础上,实行的一种辩证施护措施,可以有寒生热之与热生寒也,“虚则补之”与“实者泄之”,“急可治标”与“缓可除根”,“ 正反之治”与“反正治之”等原理,来指导临床的护理方法,指导辩证护理实施细则的制定。采用在中医护理上相互对应的“扶正而祛邪”,“不同病可同护”,“同病可不一样护”原则,以及“正向施护”与“反向施护”,“急可护标”与“缓可护本”的预见性防治为主等。其中的扶正而祛邪,扶正是采取扶助正气上扬护理方法开展治疗,比如药物治疗与气功治疗,药膳补充与加强营养,锻炼身体与保健养生等方法来增强抵抗力,提升身体的各种机能来预防疾病,战胜病魔目的;祛邪是消除病邪,达到祛除邪气,理顺正气,达到复原身体目标,祛除邪气的办法有解表、攻下、利水、消导、破血、消痰等等。阴阳调节是结合临床治疗和护理辨证的根本原则,采用的损而不尽留有余地的护理方式,解决阴阳过盛有余的症状,如阴虚、阳虚或阴阳两虚等,可以用先补不足的方法进行护理。抓住疾病本质开展治疗与护理,再针对疾病的起因分析情况进行辩证治疗和护理,采用辨病实施护理和辩证开展治疗的中医理论,实行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等原则,因地制宜、因人因病的护理原则等。
4.中医护理的方法
辨证施护也是中医护理的一项常用方法,是运用中医理论知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提炼的一种护理方法,普通护理和辩证护理有着相互联系,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具体体面[2]。中医学认为,证和症概念有所不同。“症”即为病症状况,如哮症、胃痛等。“证”就是一个阶段的病情状况的概括。如感冒所表面的风寒证、风热证等,体现在病情变化位置、起因、本质和邪正方面的关系,因此 “证”比“症”更具体、全面和透彻,从而也更准确地展示了疾病的本质。“证”与“病”它们也有不同解释概念,如清代医学徐灵胎说:“病之总者为之病,而一病总有数证”,理解为“病”可概括“证”。在《伤寒论》中对伤寒病就实行了六经来分证,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和厥阴等病证。
在中医知识的基础上,对病人进行护理,既要辨别病情又要辨析证状。着眼于证的分辨是辨证,比如初期发热、恶寒、头痛、全身酸痛、脉浮的患者,初诊症状为感冒性疾病,因为致病缘由和身体的反应性不一样,常常会症状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通过对感冒病症状所表现的“证”,进行寒或热的辨别,理清缘由,就可以确立辩证施护的措施。若是属风寒感冒,按照"寒用热治”的辩证护理方法,应采用保暖而避风寒,屋内室温应偏高点,饮食上可给姜汤、以及生姜红糖水等温热解表的护理方法;若是属风热感冒,按照“热者寒之”的辩证护理原则,室内温度宜低点,让患者感觉清凉舒爽,减轻心情烦躁、口舌干的不适感。食物宜用西瓜汁、雪梨、莲藕汤、绿豆汁等清热解暑,生津清凉食品。
但在临床病例上,有时会遇到一种病包括了几种不同的证,不一样的病症在病情改变中又会出现一样的“证”,护理就可以采取中医辩证原则开展护理,来指导“同病可异护”和“异病也可同护”的办法加以处理。这就是“证同护也同,证异护也异”,这里面的实质就是病机包涵在“证”的概念中的缘故罢了。
【参考文献】
[1]梁英爱.浅谈中医护理的特点[J].吉林中医药,2005,25(5):38-39.
[2]富梅.浅析中医护理的效果、特点和方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2):167-168.
论文作者:李雪菁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7
标签:中医论文; 脏器论文; 方法论文; 病情论文; 疾病论文; 心火论文; 原则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