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游戏;材料;内容;创意
如何将有效的游戏策略运用到美术活动中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积累、总结的一些策略:
一、选择易于游戏化的教学内容
我们都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那么幼儿美术活动也是如此。由于幼儿受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熟悉的大多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人、物、场景。如果教师选择的活动内容生搬硬套或远离幼儿生活,幼儿没有生活的观察、感知,又何谈表现与创造?同时,选择的教材还必须具有游戏性。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幼儿所喜欢的,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例如;幼儿对动物特别感兴趣,老师提供了各种动物图片后,帮助幼儿建立第一感观印象,在美术活动《小手变变变》中在就能大胆的开展想象绘画出各种动物形象,又例如:《彩色的小路》一课中通过各种各样的鞋印子想象后作画,还有利用线条作画的《有趣的小点和小线》,都来自幼儿所熟悉的生活事物,又有趣可玩,无形中激发了幼儿尝试的愿望,被幼儿所喜爱,游戏化的美术活动开展自然就顺理成章了。
二、创设易于游戏化的活动环境
在以往的美术活动中,幼儿绘画基本上是白纸、油画棒、水彩笔等,在绘画的过程中,我们大概都会发现一些孩子随意乱画一通,就完事了。但是,当你把白纸换成别的材料时,他们又会专心致志地绘画。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是不是新奇的、多样的材料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呢?
(一)多一份材料,多一份兴趣。
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乐意和绘画“玩在一起”,我觉得很有必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绘画环境,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于是,在班级区域角中开设美术特色角,给幼儿准备了丰富多样的废旧物品,让孩子们尝试在不同材料上作画,使孩子们能在不受限制地情况下按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绘画。比如:我们在墙壁上悬挂了名画家的作品供幼儿欣赏;在特色角,我投放了许多材料,鼓励孩子在不同材料上(纸盘、纸杯、布、贝壳、雨伞、纸筒、光盘、竹子、瓷砖、酒瓶等等一切废旧材料)用不同的作画工具(汽车、吸管、海绵、锅刷、纸团、记号笔、粉笔、蜡笔、毛笔等)创作出形态万千的美术作品,因此,丰富有趣的材料会让孩子们觉得美术活动就是“玩”游戏,他们也会乐在其中。
比如:在《汽车的旅行》这个活动中,让幼儿利用孩子们将汽车开进了颜料盆“加油”,再驶上了“公路”,顿时,纸上呈现出一条条彩色的轮胎印,汽车开到哪里,轮胎印便延伸到哪里。孩子们不停地重复着“开汽车”这个动作,看到彩色的轮胎印越来越多,越来越密,别提有多兴奋了。
(二)多一份参与,多一份积极。
《指南》指出:“让幼儿能用自己制作的美术作品布置环境、美化生活。”要想使游戏与美术教学优化结合,首先就要优化与美术教学相适应的物质环境,使环境创设具有可参与性与可操作性。比如:在美术特色角中摆放了几个柜子,上面陈列一些班里孩子们的优秀作品,每次孩子自由活动时总喜欢去那里看看,在欣赏别人作品的同时,也增长了自己的经验;又如:在一次开展“秋天的果园”的主题活动时,我们向孩子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秋天的果园该怎么布置呢?于是孩子们开始开动脑筋,收集到了各种各样的材料,有关于秋天水果的图片、照片、有涂色的水果、还有用彩纸揉搓做的立体水果,还有用橡皮泥捏的逼真的水果。于是,我们老师就引导他们分工协作,画的画,剪的剪,摆的摆,贴的贴,就这样,一派丰收的的秋天的果园就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加上老师用废旧材料做的延伸到远方的小路和高高矮矮的房子,“秋天的果园”变得异常丰富。
如果要想孩子创作出更有特色和创意的作品,老师在活动过程中,必须要“多问”,问问孩子们你画的像什么?还可以添什么?这个材料可以怎么画?让幼儿在绘画程中体验材料,随形造型,充分融入自己的想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让幼儿在玩中学,使美术作品表现丰富而多样,也使幼儿想象力、审美能力、创造力进一步发挥,充分显现出幼儿“心灵手巧“的天性。
三、预设有趣的游戏化教学过程
幼儿园阶段的学习,更多的是从“玩中学,学中玩”。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幼儿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才能让整个美术教学活动过程“玩美”进行。
(一)巧用游戏,激发兴趣。
在活动中首先要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导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大班美术活动《生日蛋糕》,在活动开始时告诉幼儿:今天喜羊羊蛋糕店开张,想要请一部分幼儿担任“蛋糕师”,一部分担任“顾客”,“蛋糕师”要根据“顾客”描述的要求绘制各式各样的蛋糕,作为顾客的幼儿可以通过想象和语言的表述预订蛋糕,美术活动在这里已经成为一种需求,幼儿在愉快的情境游戏中完成了《生日蛋糕》这一活动。
(二)巧用游戏,发展技能。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只有在游戏中才能让幼儿饶有兴趣的反复学习和操作。幼儿在游戏中看看、想想、画画,获得知识技能。例如:在教学小班幼儿学画“线”时,教师要求幼儿画出不同粗细长短的线,“妈妈的头发长长的,引导幼儿画长长的线”,“爸爸的头发短短的,就是短短的线”,“又粗又短的是爷爷的眉毛”,“又粗又长的那是大树”……所有的线条被赋予了生命和灵动,孩子们的脸上一片快乐;整个活动可以说是玩中学,学中玩,使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了技能。
(三)巧用游戏,“玩”出创意。
有创意就是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让幼儿从无意识的“玩”到有意识“玩”,体验一种精神探险所带来的乐趣。例如:为引导中班幼儿感受油水分离的绘画方法,开展“打雪仗”的美术活动。引导幼儿用白色的蜡笔在白纸上画出雪天打雪仗的情景,其他景物用彩色蜡笔来画,然后用蓝色水性颜料进行涂色,这样一幅《打雪仗》美术作品便诞生了。
四、给予富有个性的游戏化评价
教师对儿童创作进行评价时,要顺应儿童的思维,尊重儿童的想法。教师可运用游戏化的互动评价,来激起幼儿继续参与画画的兴趣。或者以孩子间的互动评价激发幼儿作画的兴趣和自信心。比如:小班幼儿的作品,我采取富有童趣的评价方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捕鱼》这一活动后,我让“渔夫”来检查,“渔网”哪边的“网格”歪了,小鱼可以挤出去,“渔网”哪边的“网格”没接好小鱼可以跳出去,从而指导幼儿马上补好“渔网”。这样的评价既有趣,互动性又强,幼儿充满了期待,提升了绘画兴趣。
在一系列的美术教学活动与游戏的结合中,我们看到幼儿在参与实践活动中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绘画技能和技巧。在今后的游戏化美术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活动的需要灵活选择、综合运用,并在教学活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创造出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让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显得更轻松自在,成为走进童“画’世界的另一把金钥匙。
参考文献: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幼儿园创造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论文作者:朱方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幼儿论文; 美术论文; 孩子们论文; 游戏论文; 材料论文; 兴趣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