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实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223
摘要:社会的发展以及城镇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推进,为水资源以及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破坏,甚至一些地区为了当地经济效益的增长,不惜主动破坏当地水资源,使得水源污染和水土流失问题愈发严重,不仅不利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阻碍了社会的稳步发展和建设。本文对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的现状、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修复建设原则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浅析;水土保持;水生态;修复建设
导言
一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都是采用“先发展,后治理”的模式,在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攀升的同时,也爆发了诸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自然生态问题,不仅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受到了影响,也严重制约了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加快生态修复工作,做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1实施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必要性
总体而言,目前我国水土流失情况仍然比较严重:一是水土流失面积大,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295万km2,沙化土地面积也达到了173万km2;二是水土流失强度大,不少地区的水土流失强度甚至达到了世界之最;三是农田耕地长期过度开发利用,许多地方农田及耕地土壤失去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四是因水土流失而带来的危害尚未得到全面遏制,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基于我国水土流失严峻现实,大力实施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目前我国的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实施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其各项工作的开展,能够充分考虑及应用各种生态学原理,能够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不仅科学而且周全,能够推动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有序进行,可以有效缓解我国目前面临的水土流失困境。
2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建设原则
2.1要坚持生态系统原貌
最大程度保护原有生态系统的原貌是修复工作的核心。例如,工程施工地点为某低山丘陵,在进行对该河段的施工时,要注意对河段沿岸植被的保护,最大程度的去维护原有河谷山体的生态情况,并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保护天然河流景观,不改变该地区河流生态系统的原貌。
2.2要维护生物多样性
充分考虑植被修复措施,积极的增加植被覆盖率,更多的去保护该地区物种,避免出现物种稀少的情况。
2.3要有效控制土地资源使用,加强资源保护
土地资源,是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条件。由于人类活动占土地面积较大,使用的和淹没的土地资源较多。在进行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时,必须积极的保护该地区土地资源,修复水土资源的有效性,较少水土流失。
3目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中存在的问题
3.1思想意识淡薄,专业性低
当前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人们对于环保的意识不够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影响,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建设。所以在现阶段首要的任务就是让生态环保意识在各级领导及群众的思想中得到深入,从而促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地位提高。对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进行大力宣传,并加强执法力度。而且还要对于执法人员还要进行定期的培训,生态环保知识一旦有新的内容,一定要第一时间进行更新,做到知识与执法一体。
3.2思想意识淡薄,专业性低
就是由于人类的环保意识过于薄弱造成了当前的水土流失过于严重的现象,也给人类的身心健康、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建设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首要措施就是要加强各级领导以及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提高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首要地位。加强生态保护宣传力度,加强执法力度。定期地对执法人员进行培训,及时更新生态环保知识,做到知识与执法一体。
4水土保持及其水生态修复的相关措施
4.1构建农林引导的产业链生态修复系统
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我国的水生态破坏及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造成的,而水生态修复工作就是要及时纠正这种不合理的活动。首先,要搞好农林建设。农、林是水土保持的基础性工作,我们要将农林建设作为水生态修复的引导行业,通过农、林业带动其他产业,合理有效生产的同时做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作,并保护好林地和草地。比如陕西省延安市为了建设生态城市,在林业部门的引导下将部分农田改为果林,种上红枣、苹果、梨、柿子等,开创了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模式。果林不仅能固化风沙,还能产生水果等产品价值,因此可以说是一种具有经济活力的绿色发展之路。
4.2促进人们生态环境意识提高
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生态修复发挥的优化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人们思想意识和知识水平的提高,二是切实带来比较积极的生态实施效果。对人们思想认识带来巨大改变这一点是生态修复最具有深远意义一个作用。因为水土流失问题的产生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联系,而水土保持工作也是由人们来组织开展的,足见人在其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因而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以及对生态修复的认识水平得以提高有助于从根源上抑制人们不良的行为,并且能在推进水土保持工作的同时提高效率和质量。在生态修复实施的过程中,人们逐渐接受了这个新的理念,通过对生态修复方法技术等方面的探索和应用,积极参与到了相应的水土保持工作中。正是由于对人们思想认识上带来的巨大改变,使得人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生态建设中,为减轻国家水土流失状况,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4.3保持水土,减少沙泥的效益显著
持续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可以减少泥沙进入江河的数量;其次,可以减少水污染。此外,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可以减少局地自然灾害,例如:泥石流、沙尘天气;并且,还可以改善小气候。当然,由于水土流失区生态环境本身的复杂性、多目标性以及当前技术的局限性,现有的恢复及修复理论、技术措施在生态系统演替的长时间序列中对生态环境的效应也是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那么对这些影响的评价应该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体系与指标。研究的方面包括对区域、流域以及生态水文过程的效应;农村、城市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尺度及视角;生态修复在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研究,乃至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的“田园综合体”概念无一不是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存在密切的联系。这些都是有待继续研究的课题。
4.4加强自然生态文化建设以及宣传力度
有关部门应重视并加强保护自然生态执法团队的建设,提高执法团队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生态建设观念以及执法力度。同时,还应加强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观念、作用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民众对水生态修复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提升民众的水生态修复建设和保护观念。特别是在一些经济落后或较为偏远的地区,由于其民众对水土保持以及水生态修复的概念较为陌生,所以更应该对这些地区进行水土保持以及水生态修复相关内容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从而扩大水生态修复建设理念的普及范围,促进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建设工作的全面实施。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国家当前的水土流失状况还十分严重,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同时应当看到生态修复的积极作用,并将其落实到位以推动生态建设良性发展。同样,在实施生态修复的过程中还应不断对其进行探索和研究,积极考察具体实施区域的变化,这样才有助于充分发挥生态修复的作用,真正达到因地制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玲.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J].科学技术创新,2018(15):124-125.
[2]张玲.浅析农村水土保持对生态建设的作用[J].农业与技术,2018,38(20):249.
[3]倪洁丽,王微洁,谢国建,连翰伟,吴微燕,陈玲玲,沙昊雷.水生植物在水生态修复中的应用进展[J].环保科技,2016,22(03):43-47.
论文作者:敬志鹏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1
标签:水土保持论文; 生态论文; 工作论文; 生态建设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地区论文; 意识论文; 《建筑模拟》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