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和引导90后一代的心理成长_家庭教育论文

关注和引导90后一代的心理成长_家庭教育论文

关注和引导“90后”一代的心理成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90后”一代本该无忧无虑、快乐生活,现实却是身处多事之秋、心理问题频发。“90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状况格外引人注目,其心理成长问题频频显现,心理早熟与幼稚、心理矛盾与失衡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更需要“90后”青少年的家长与教师深入思考、自主研究和积极引导。

一、“与心灵对话”:“90后”青少年的心理成长问题

按照一般的理解,“90后”青少年作为一个群体,正像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一样朝气蓬勃,应该汲取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营养,过着充实健康快乐的生活。但是,现在的“90后”青少年被一些学者形容为“忘恩负义”的一代、“充满危险”的一代,反叛、放纵、暴力、犯罪、自私、性爱混乱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统观“90后”青少年,主要存在以下心理成长问题:

1.学习压力大。“90后”青少年的学习压力来自于多方面,如学习任务过重,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动力不足,考试过度焦虑等。遵照父母的安排,“90后”中小学生得参加各种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学习班、补习班、兴趣班、特长班,还有个别辅导的家教,常常是应接不暇、疲于奔命。一些父母把自己的理想或梦想寄托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够成龙成凤,使得一些孩子对学习有着神经质般的紧张、焦虑和恐惧,甚至认为,与父母“不谈学习我们是朋友,一谈学习我们是敌人”。

2.代际冲突频。这包括师生关系不良和亲子关系的恶化。“90后”青少年会夸大“代沟”的存在,单方面认为父母观念陈旧落后,和父母一有分歧往往表现得情绪激动、行为失控,觉得父母根本不理解自己,完全是在为难自己,有意和自己过不去。一次,一位前来心理咨询的初二女生对笔者说:“父母说我进入了青春叛逆期,我倒怀疑我爸妈过早地到了更年期。”

3.网络沉迷重。许多青少年对网络表现出少有的钟情与痴迷,不会合理利用网络,在网上浪费时间过多,而泛滥的网络色情信息,对处于青春发育期的“90后”诱惑力比较大。有的青少年打着网络学习交流和查找资料的幌子,在网络上游荡闲逛,男孩子玩游戏多,女孩子聊天交友多。有的“90后”青少年在假期里彻底放松放纵自己,整天泡在网络上、网吧里,一个假期过后,已经“网络成瘾”了。

4.性征体相烦。随着性生理的发育成熟和性意识的觉醒,“90后”青少年会特别在意自己的相貌特征,会特别在意异性同学、朋友对自己的关注和评价,经常为自己外貌的缺陷和性征体相的不如意而烦恼,性生理上的剧烈变化,会给“90后”带来青春期骚动和强烈的性困扰,性心理反应过敏,产生不少性心理问题,因而早恋、性无知障碍、性取向偏差、性行为过错等问题凸显。

5.不良习惯多。主要是学习习惯不良,如不能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不能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进程,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还有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文明习惯,如在寒暑假中有的“90后”青少年生活节奏变得磨蹭拖沓懒散,天天晚睡迟起,爱吃零食不吃正餐,不喜欢参加体育运动,等等。

6.责任能力缺。现在不少城市家庭条件优越,家长包办全部家务,对孩子的关心无微不至,只要孩子学习好,不做家务也没关系。有的家长把家务劳动当作对孩子不良言行的一种惩罚,久而久之就有不少“90后”不愿意承担家务劳动,对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还依赖长辈,推脱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在家里,他们生活得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天塌下来有爸妈先扛着”,“等靠要”的心态比较普遍,觉得父母为自己做什么都是天经地义的,压根儿不懂得珍惜和感恩。

7.逆反意识强。随着独立自主意识的迅速增强,一些“90后”青少年叛逆意识凸显,总是和家长、老师的期望及要求唱反调,与学校的规定对着干。他们经常高喊“我的青春谁做主”,习惯于反着思考,拧着结论。在一些家长看来,“90后”的孩子几乎完全是一个倒行逆施的“叛逆者”形象。

8.负面心态多。一些社会大众的消极心态,如“社会人”的实用心态、“时代人”的浮躁心态、“无关人”的冷漠心态、“对立人”的叛逆心态、“多余人”的悲观心态,在“90后”青少年中表现得比较突出。心态决定状态,有的“90后”青少年表现沮丧、消沉,凡事往最糟糕的结果想,消极思维占的比重比较大,有着挥之不去的心理阴霾。

此外,还有的学者研究认为,作为独生子女,“90后”青少年的人格问题是自我中心意识过强,感情容易遭受挫折,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意志品质比较薄弱。有的研究者认为,“90后”青少年实践能力不够,创新精神不足,艰苦奋斗意识弱,耐挫能力和适应能力比较差,对父母、家人缺乏感恩之心和感激之情。

心病还需心药医。有些家长和教师不理解“90后”青少年心理成长问题的实质,给孩子简单贴标签,推断孩子有严重的心理疾病,给孩子套上了沉重的心理枷锁,或者把一般的心理问题当作生理疾病,盲目“求医问药”。因此,家长和教师要树立心理健康的意识,掌握一些维护心理健康的技术与方法,教给“90后”孩子学习、生活和娱乐的科学方法,避免陷入家庭教育的实践误区。

二、“心灵的呼唤”:“90后”一代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

对于“90后”进入青春期出现的心理问题,很多家长也觉得纳闷:自己的孩子怎么就突然不懂事不听话了呢?孩子为什么不能够体谅父母,真不知道现在的孩子心里怎么想的?孩子为什么就不像原来的自己,真的不知道孩子的坏脾气或怪毛病是从哪里来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其实,问题孩子的背后可能存在的是问题家庭、问题家教、问题家长和问题家风。

第一,家庭教育责任意识薄弱。近几年来,“90后”青少年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有所增强,可是依然有许多父母不重视家庭教育。和他们谈到孩子的发展时,可以了解到他们要么不重视家庭教育或重视不够;要么没有现代家教观,要么持错误的、陈旧的家教观,要么根本不知道该怎样实施家庭教育。有的家长以为“孩子太小,教育是以后的事”,认为“树大自然直”,“一切顺其自然好了”,或者觉得“教育是学校的事”,“我不是老师,我不懂什么教育”。一些家长年届不惑,事业正处上升阶段,和孩子交流时间少,缺少家庭教育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一些家长晚上回家,与孩子的交流就是典型的“三句半”:吃饭了吗?作业做完了吗?去睡觉吧!快点!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

第二,家庭教育思想观念陈旧。有的家长在孩子身上付出的时间很多,投入的财力和精力也相当多,甚至不惜牺牲自己事业的发展,然而家庭教育依然失败无效。一些家长觉得自己是用力了,尽力了,但没有真正“用心”,不得法。现在很多家庭的物质条件现代化了,但家庭教育的观念没有跟上时代的要求。有的家长自以为是,拿着成年人的标准和价值观去要求孩子,觉得自己总是对的,满足于孩子对自己的绝对服从;有的家庭片面要求孩子追求学习或升学的成功,并不关注孩子有没有真正成人,是不是掌握做人的基本规范。可以说,当今许多家庭教育在诚实、责任、习惯等方面严重缺失,引导孩子成长的道路走歪了,走偏了,从根本上讲也走错了。

第三,家庭教育主体旁落错位。有的家长把家庭教育等同于“隔代教育”。一些父母把养育孩子的任务交给老人,然而老人的教育观念大多陈旧、传统、故步自封,无法承担早期智力开发的任务。而且,从非智力方面来说,由于祖辈容易娇惯、溺爱孙辈,易使孩子养成诸如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等不健康性格和品行。以前家庭教育的模式是“4+2+1”,现在是“非常6+1”,往往是三个家庭两代人共同无微不至地照料一个孩子。因此有人说,现在的“90后”青少年最不缺少的就是“宠”。

第四,家庭教育环境存在污染。有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制造精神垃圾,侵蚀孩子纯洁的心灵,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比如粗俗的语言、暴躁的脾气和夫妻关系不融洽,像病毒一样毒害着孩子纯洁的心灵。还有的父母懒散、贪睡、不讲卫生,孩子看在眼里,学到身上。可以说,孩子的许多不良习惯主要来自家庭和父母的影响。根据对少年吸烟者的调查,其父母双方或一方吸烟者比父母不吸烟者多3~5倍,“酒鬼”的子女一般也比同龄人更早地沾染上酗酒的恶习;赌博的危害更甚。

第五,家庭教育态度方式不当。调查表明,一些家长出现下列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有违教育原则的不当方式与行为:缺乏民主空气,家长一言堂,与子女对话不是命令式就是审问式;对事情真相没弄清楚就主观武断地妄下结论;不让子女参与大人的事,却要干涉子女的一切;强行拆看子女的信件、日记;以奇怪的目光看待子女与异性的接触;总拿自己中小学时的生活方式和子女对比,苛责子女;言行不一,要求子女一套,自己做的却是另一套;子女想自己解决且不愿让大人插手的问题,硬要包揽;自己错了死不认账,子女错了咬住不放;没耐心,言语粗野,一说二骂三打;不体谅子女学习的艰苦,只以考分为重;时常在子女面前翻旧账;知识欠缺,不懂教育,不爱学习,老说外行话。

第六,家庭教育内容存在偏差。大量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成年人对儿童心理与行为的认知存在诸多误区。著名心理学家沈德立教授认为:对于“90后”青少年,大人们“关注成功重于失败,关注物质需求重于精神需求,关注学习结果重于学习过程,关注智力因素重于非智力因素,关注‘是什么’重于‘为什么’,关注外显行为重于内隐心理,关注共性问题重于个性问题,关注单向说教重于双向交流”。不少“90后”孩子在畸形家庭教育的误导下超常加速发展,牺牲了兴趣、快乐和自由,失去了正常的童趣、童言、童真和童年。

家庭教育是通过潜移默化来培育孩子的,是思想对思想的启迪、精神对精神的影响、人格对人格的陶冶。大爱无声,教育无痕。父母的一言一行,无论是美丑善恶、高尚卑俗,都会深深地在孩子的脑海里扎根,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发育和健康成长。因此,要想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父母应该加强自身的人格与道德修养,杜绝或减少家庭精神垃圾的产生。

三、“让心灵充满阳光”:积极引导“90后”的心理和谐发展

“90后”青少年是今天家庭生活的希望所在,是明天社会发展的栋梁和中坚力量。美国教育家M·S·斯特娜说:“教育不应该在学校由教师开始,而应该在家庭里由母亲开始。”家长是促进孩子发展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港湾,家教是孩子学习的第一课堂。俗话说,“浇树先浇根,育人先育心。”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学会做心理阳光的青少年,促进“90后”健康快乐、自主和谐成长,成为身心健康、品学兼优、人格健全的青少年。

一是让“90后”健康成长。净化家庭心理环境,减少家庭精神与文化污染,预防孩子产生心理障碍。二是让“90后”快乐成长。让孩子对家庭有幸福感,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三是让“90后”自主成长。在生活安排上孩子有自主话语权,强化孩子“我的成长我做主”的责任意识。四是让“90后”和谐成长。这需要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做保障。家庭要和学校、社区保持协调,引导孩子保持身心发展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亲子关系和谐以及师生关系和谐等。那么,家长和家庭能够做什么,又应该怎么做呢?

1.牵手走过青春期心理“沼泽地”。作为家长不能只是关心子女的学习和衣食住行,更要关心孩子的情感世界和心理轨迹,把握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心理脉搏。及时发现孩子的青春期心理问题,引导孩子自主解决问题。引导孩子学会和异性同学交往交流,避免步入感情的旋涡而难以自拔。孩子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就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不包办代替。在孩子幼年时,父母就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做亲子游戏,给孩子讲健康的故事,支持孩子唱健康的歌曲,教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带领孩子多参加劳动。不要在孩子有问题时就伸手相助,而要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积极解决问题。“90后”青少年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心灵基础,进入复杂多变的青春期后,才能顺利应对各种复杂的心理问题。

2.蹲下身子来和孩子交流“对话”。综观教子有方家长的成功经验,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孩子没有苛求,让孩子愉快地生活和学习,重视孩子的品德、习惯的培养,注意人际交往、生活技能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事实上,“哄一哄,吓一吓,诈一诈”老皇历的家庭教育“三字经”已经不管用,现在的“90后”一代根本不吃这一套。针对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尤其考虑到他们普遍存在的青春期躁动、情绪不稳定等情况,在沟通中家长特别要注意细节,改变居高临下的训教方式,和孩子平等对话。干巴巴的道理不必唠唠叨叨,没完没了,讲话的语气也不必咄咄逼人。家长在孩子面前指手画脚、盛气凌人,这样会让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难以接受,甚至厌恶、抵触。家长要创造条件、克服困难,热心参加孩子学校组织的活动,如家长会、亲子交流会、体育运动会、文艺表演会、手工作品展览会等。

3.善于倾听孩子成长的“声音”。如果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讲话,不愿意交流,那就说明孩子的心灵大门向父母关闭了,意味着家庭教育可能的失败。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对于家长来说,要让孩子有讲话的机会,耐心听;要让孩子有真实说的可能,全面听;要鼓励与指点缺一不可,学会听。也就是说,家长要鼓励孩子坦诚地说,学会真诚地倾听,做一个耐心十足的听众。家长要心平气和地听,全面真实地听,不要粗鲁地打断孩子,不要听过之后就简单批评孩子的错误。对“90后”的青少年而言,许多道理他们都懂,因此一厢情愿地采用指令式、批评式的“教育”,他们自然不会接受。在遇到困难、问题、挫折之后,他们需要的是来自父母的客观分析和引导,而且,这种分析和引导还应该是朋友式的、平等的、设身处地的。这类技巧会传递给“90后”积极的信息:爸爸妈妈知道你已经长大了,我们当然要尊重你。

4.换一种眼光看待孩子的“问题”。面对处于青春期的“90后”,家长要换位思考,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用孩子的思维理解孩子。多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要一直批评孩子的缺点,尤其不要在公共场合批评孩子。别刻意地将孩子跟他们的同学或亲戚中的兄弟姐妹作“横向比较”,而要引导孩子多进行纵向发展的“自我比较”。与其对孩子常作否定的评价,还不如找到一些表示肯定的话予以鼓励。家长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孩子,更不要拿着放大镜来找孩子的缺点;不要老是告诫孩子不能这样不能那样,重要的是讲清道理、说明理由和解释为什么,多说明应该如何做会更好,引导孩子学会选择适合自己成长的目标和道路。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90后”的位置上为他们设想,引导心理不健康、行为不正当的“90后”青少年能够自觉“回归家庭”。

5.让我们携手和孩子一起成长。父母是青少年学习、模仿的榜样。家长如果希望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自己也成为这样的人,为孩子提供一个“范本”。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好家长都是学出来的。面对“90后”一代的成长,“60后”、“70后”的家长要改变的有很多,最要紧的是思想观念和付诸行动,自主学习,全面获得为人父母的“资格与资质”。家长要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知识,加强交流,经常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观念和行为;和孩子日常相处有了错误和失误就要勇于承认,不要简单化地维护家长的“面子”和“尊严”;要加强学习,了解网络技术,这样才有“资本”和孩子进行网络对话,才能引导孩子正确上网;矫正孩子的问题行为要耐心,要学习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的技术与原理。教育引导“90后”青少年,并不是一些家长所想象的那样复杂,其实抓好了亲子关系、习惯培养、学会学习这三件大事,家长成为优秀的家长,“90后”成为阳光健康的青少年,就不是遥不可及的梦幻了。

家庭教育最有价值的思想是需要家长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精心提炼的。现代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哲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它是四者的融合与结晶。引导“90后”青少年和谐发展和心理成长,需要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智慧和教育艺术。家长要善于把家庭教育当作自己的“第二事业”来经营、追求。因为今天对家庭教育的积极投入,就是对明天家庭幸福生活的投资,就是对“90后”孩子美好未来的投资。

标签:;  ;  ;  ;  ;  ;  

关注和引导90后一代的心理成长_家庭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