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学有效性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终极目标,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作者感触颇深,结合自身点滴体会,特作以下探析,以期为数学教学有效性进献微薄之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注重复习角色转变有效性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渊2015冤03-020-02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作者深知:教与学是一项艰巨活动,教学效果优劣并非和师生付出多少艰辛成正比,学生数学能力提升也并非和时间成正比,有鉴于此:作者对初中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提出了优化策略。
一课前预习常言道“: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此可知:做任何事情之前,需要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教给学生预习方法,提高他们的预习能力,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而且还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结合新旧数学知识之间连续性,通过预习,可以将它们有机衔接。
1.通过课前有效预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在预习时,最初是为了完成试题训练而看书。当学生遇到一些疑难习题时,他们会通过借鉴范题、思考双方之间差异性和联系性,运用新旧知识内在联系,通过适当方法解决习题。常以以往,学生会在预习中学会自学方法,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学会触类旁通。
2.通过课前有效预习,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时,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踊跃发言,而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往往不敢发言,因此。鼓励学生在课前进行了预习,从而掌握和熟练有关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进而增强学生自信心。
3.通过课前有效预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在预习时可以提前接触新知识,对一些重点和难点进行充分思考,并作出标记,等到数学教师讲解到有关方面时,集中精力听讲。从而提高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注重复习复习是初中阶段教学最紧张的时期,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学生的复习效果作用凸显。
1.贴近教学实际,确定复习目标.在初中复习教学中, 教师应贴近教学实际制定科学、合理和规范的复习目标,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明确的目标对提高复习效率意义重大。复习目标的制定建立在数学教师精准把握教学大纲的精髓,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此外,教师还应有步骤研究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年龄特征,以便制定出贴近学生客观实际的复习目标和方案,使学生既得到个性发展,又得到共性发展。
2、将基础知识作为复习重点.在初中数学复习过程中,教师应综合各种因素,,向学生提出适当的学习要求,将数学基础知识作为复习的重点。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应将教材中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等作为复习的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概念、公式、定理等。在复习过程中,注重数学概念知识的内涵及外延知识,以便学生能够充分地认识和了解各种概念之间存在的具体联系,快速地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让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同时,也认识到知识形成的具体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学生自主复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 课堂上总是让教师来讲并不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而是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去学习和理解一些东西,才能成为他们自己的知识,能够真正掌握这些知识。”“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可见,自主学习在学习学习过程中作用显著。在复习教学中,一些教师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而是采取“一言堂和满堂灌“,忽视学生情感体验,学生不仅无法积极主动的学,而今在厌恶中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要想达到复习目的就必须把课堂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跳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促使他们独立自主地发现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进一步拓展创造性和思维深度和广度,最大程度挖掘自身学习潜能。因此,在数学复习课上,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更好地处理数学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复习效率。
4、勤加练习,巩固复习知识.常言道:“熟能生巧,巧能升华”,由此可知:练习的重要性。在数学复习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练习的时间和空间,便于学生更好的巩固已学知识。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应难易有别,循序渐进,习题应具有知识点全和针对性强等特点。学生在独立完成练习后会获得成功体验,进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发学习动机,在今后的复习中更有动力。
三教师自身角色转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课程倡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各种积极因素,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为此,初中数学教师积极转变自身角色,应想方设法营造一种贴近学生需求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氛围,以便提高教学有效性。
1 作为人师,应当坚信,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功,都是有潜力可挖。
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并非延续教师预先规划而进行,而是师生在思想和教材中不断碰撞,进而产生崭新学习需求和学习方向,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使学生不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也有了不断学习的兴趣,从而使自身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掘。
教师对课堂的最大影响是营造气氛和对学生发展的激励。
2 教师应想方设法营造一种符合学生客观需要和轻松的课堂气氛。教师的一言一行决定了课堂气氛,而这种气氛又集中体现学生学习的兴趣,师生间交流。教师角色应由“呈现者”向“重组者”转变。教师精心设计预案,为学生重组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综合各种情况,多渠道预测,并准备应对策略。进而促使他们在主动性和熟悉氛围内引起情感共鸣。
在生动有趣的课堂中。学生学习欲望被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得到深度和广度拓展,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并培养创新精神。
3 教师的课堂反馈直接影响课堂。
教师的反馈,要启发全班学生进行不同的个性思考和体验,尽管一些见解比较稚嫩,需要驾驶及时疏理,帮助学生由混乱思维向清晰思维转变。
言而总之:初中数学有效性,需要贴近学生客观实际,精准把握教材精髓,遵循教育规律,才能取得更好效果。
参考文献1 刘桂红;;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 年29 期2 刘莉;论初中数学学科的测验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7 年3 李玉苓;提高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效率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 年
论文作者:李浩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5年第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6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数学论文; 知识论文; 课堂论文; 过程中论文; 有效性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5年第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