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东县精神病院 1582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精神病护理中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的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00例精神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100例精神病患者年龄范围为22~65岁,平均年龄为(45.25±5.28)岁。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2例。病程均在1~15年内,平均病程为(8.15±2.11)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对比两组护理效果,观察组患者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在精神疾病症状改善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时间上,观察组患者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在不良心理状态的出现人数上,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精神病患者采用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效果显著,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了治疗依从性,加快了患者的恢复速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精神病;语言沟通;心理护理
精神病是一类临床常见疾病,同时也是一种疑难类疾病,很多国家已经将精神病例列为不治之症[1]。在临床对精神病患者都给予保守治疗,控制患者的情绪,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帮助患者正视病情[2]。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0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效果显著,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了治疗依从性,加快了患者的恢复速度,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0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100例精神病患者年龄范围为22~65岁,平均年龄为(45.25±5.28)岁。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2例。病程均在1~15年内,平均病程为(8.15±2.11)年。对照组年龄范围为25~65岁,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观察组年龄范围为22~60岁,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根据患者心理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根据患者用药情况,给予药物服用指导;根据患者生活情况,给予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
①语言沟通:沟通前需要跟患者建立信任关系,采用通俗易懂的、鼓励性质的语言进行。护理人员要保持和蔼的态度,不能传播不良的情绪。②心理护理: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得到患者的信任。对患者的病情特征进行密切观察,根据患者的情况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通过交流的过程让患者和家属都减轻心理压力,让患者信任治疗,不惧怕治疗,平常心地对待治疗,这样有利于减轻患者对治疗的惧怕心理,积极的配合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评价指标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彻底或基本消失,精神和意识状态完全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症状出现明显好转,精神和意识状态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但生活仍然需要他人照顾;无效:患者症状表现没有好转,精神和意识状态与治疗前比较基本没有改善,病情进一步加重。
1.4 统计学意义
通过对两组患者各项记录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在护理后对比两组护理效果,观察组患者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50例患者,其中显效25例(50.00%),有效18例(36.00%),无效7例(14.00%),总有效率为86.00%。对照组50例患者,其中显效10例(20.00%),有效18例(36.00%),无效22例(44.00%),总有效率为56.00%。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精神疾病症状改善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时间
在精神疾病症状改善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时间上,观察组患者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精神疾病症状改善时间为(7.81±1.05)d,治疗方案实施时间为(11.25±2.85)d;对照组患者精神疾病症状改善时间为(10.86±1.77)d,治疗方案实施时间为(15.25±2.15)d,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不良心理状态的出现人数对比
对比不良心理状态的出现人数上,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了焦虑,2例患者出现了抑郁,1例患者出现恐惧心理;对照组中有8例患者出现了焦虑,5例患者出现了抑郁,10例患者出现恐惧心理;5例患者出现了紧张情绪。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小结
在对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中需要给患者营造一个优雅的、舒适的环境[3]。在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过程中,需要采用良好的语言进行沟通,因为伤害性的语言会造成患者的心理负担加重病情[4]。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和良好的语言沟通方式,可以使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对降低病情复发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5]。
综上所述,对精神病患者采用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效果显著,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了治疗依从性,加快了患者的恢复速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徐晓馨.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7):3036.
[2]郭亚萍.精神病护理中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探析[J].健康之路,2013,12(11):383.
[3]张旭芳.浅议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10):471.
[4]唐启珍.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4,(18):80-81.
[5]张红.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2,(28):48.
论文作者:白春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5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对照组论文; 语言论文; 两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精神病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30期供稿论文;